算法风波平息后的第一个周末,林晓坐上了回老家县城的早班大巴。窗外的农田、低矮厂房飞速掠过后窗,他的心情早已不复一年前重生归来时的模样——那时满是迷茫却攥着股决绝,如今沉稳步子里,藏着即将兑现承诺的盼头。
他没提前打电话,赶在晚饭点推开那扇熟悉的旧木门时,父母正端着碗筷准备动嘴。桌上就摆着盘清炒青菜、一碟腌萝卜,还有碗昨晚剩下的冬瓜汤,简单得让人心头一软。
“晓晓?你咋突然回来了?”母亲林秀兰手一抖差点碰翻汤碗,又惊又喜地放下碗筷就往灶台边凑,“吃没?妈这就给你煎个鸡蛋去!”
父亲林建国要沉稳些,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望着他缓声问:“公司不忙了?前阵子听老家亲戚说,你那边好像遇到点事?”消息果然是通过熟人传回来的。
“爸,妈,麻烦早解决了。”林晓笑着坐下,拿起个冷馒头咬了口——熟悉的麦香漫上舌尖,是家里独有的味道。他嚼着馒头,语气沉了沉:“这次回来,有件要紧事跟你们商量。”
放下馒头,他认真开口:“我在省城看了套房子,环境好、面积也大,想把它买下来,接你们俩过去住。”
房间里瞬间静了。
“买房?”林秀兰当场愣住,下意识摆手,“不行不行!省城的房子多金贵啊!你才刚上大学,那网站不是说还没怎么赚钱吗?我们住这儿挺好的,老街坊邻居都熟,出门抬腿就见人……”
林建国没吭声,眉头却悄悄蹙起来,显然跟老伴儿一样犯嘀咕——儿子刚起步,哪来的钱买省城的房?
林晓知道空说没用,打开随身背包,掏出几张存折和一份房产宣传册。存折是他用不同身份开的,流水、余额一目了然,他直接推到父母面前:“爸,妈,你们看——网站现在走得稳,之前写的书也一直在加印,这些都是版税、网站分红,买套房绰绰有余。”
林建国伸手拿起存折,指尖蹭过纸页上的数字,凑着老花镜仔细看——当看清几个账户加起来超六十万时,他的手控制不住地颤了颤。林秀兰也凑过来,虽认不全上面的字,却盯着那串数字数零,声音发颤:“六、六十……万?”
这数在1999年的小县城,跟天文数字没两样。
“这……真是你挣的?”林建国喉结动了动,声音干涩得厉害,满是不敢信。
“合法合规,干干净净的钱。”林晓语气笃定,“主要是写书的稿费,还有网站的广告收入。这次赢了外国公司的诬告,以后只会更好。”
说着,他展开房产宣传册,指着上面绿树绕着的小区模型:“这套房就在江州大学教师小区旁边,离我学校近,清净。三室两厅120平,还带个阳台,以后你们散步、买菜都方便。”
第二天,林晓带着半信半疑的父母,坐上了去省城的大巴。等房产销售经理热情地把他们领进那套五楼的毛坯房——当年“金三银四”的说法里,五楼也算不错的楼层,南北通透的户型敞亮得很——林秀兰伸手摸了摸光滑的白墙,又凑到窗边看外面的树影,眼里慢慢亮了起来,像落了星光。林建国则背着手,在各个房间走了一遍,最后站在阳台望着远处的绿意,半天没吭声,只肩膀悄悄松了点。
“爸,妈,觉得咋样?”林晓问。
“好,是真挺好的房子……”林秀兰喃喃着,脸上藏不住喜欢,可话头一转又皱起眉,“就是这得花多少钱啊?”
销售经理适时插话:“这套房总价十五万八,要是全款付,我们还能给点折扣。”
这价格又让林秀兰眼皮一跳,下意识攥紧了衣角。
林晓却笑了笑,从背包里拿出提前预约好的现金和存折递过去:“就这套,全款付。”
办手续的过程,对林晓父母来说跟做梦似的——看着儿子熟门熟路跟销售谈条款、在文件上签字,把厚厚几沓钱推过去时,他们才第一次清晰地觉得:儿子是真的长大了,还走出了一条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宽路。
拿到那串沉甸甸的新钥匙时,林秀兰眼圈一红,攥着钥匙的手紧得指节发白,像攥着儿子有出息的证明。林建国没说啥,只抬手重重拍了拍林晓的肩膀——那力道里,藏着所有没说出口的认可。
傍晚,林晓在新房附近找了家小餐馆请父母吃饭。饭桌上,林秀兰已经拉着父亲规划开了:沙发要放客厅靠窗的位置,电视得选个大的,还非要给林晓留间最大的当书房,说“写东西得亮堂”。林建国也难得多喝了两杯,脸颊泛着红,话都比平时多了些。
看着父母脸上那股打心底里的自豪,还有对往后日子的盼头,林晓心口像淌过股暖流——或许,这才是重生最该有的样子。
就在这时,他脑海深处,那熟悉的蓝色界面悄悄弹了出来,一行行新提示刷新在眼前:
【检测到深度情感连接稳固……家庭羁绊强化……】
【情感能量转化效率提升……】
【精神能量恢复速率永久性提升:5%】
【当前精神能量恢复:0.525单位\/小时】
【镜像世界可持续时间微幅增加。】
帮父母简单收拾好新家、联系好装修队,林晓回了公司。王硕和刘洋见了他,都觉出点不一样——他眉宇间少了些商海拼杀的锐劲,多了份沉下来的稳。
“晓哥,家里都安顿妥了?”王硕凑过来拍他胳膊,语气热络。
“嗯,差不多了。”林晓点头,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星辰作家大学’第一期的培训方案,你看看,尽快落实。咱们得把内容护城河挖得再深点。”
处理完几件紧急公务,林晓站在办公室窗前。城市的灯次第亮了,星星点点的光里,终于有一盏,是真真正正属于他和家人的。
他忽然想起买房时,销售经理随口提的那句:“林先生好眼光,我们集团听说,市政府未来重点规划的高新区,就在项目南边不远,以后这片潜力大着呢。”
高新区……林晓猛地记了起来——前世,江州市的高新区就是在世纪之交后开始疯长,接下来几年,地价、房价翻了好几倍。
这倒成了意外收获。他当初买房,本就只为让父母住得舒坦,没成想竟误打误撞踩中了未来价值飙升的节点。
这让他忍不住琢磨:阅读器给了他信息检索、思维推演的本事,之前都用在商业和技术上。可他重生最大的底气,明明是知道未来二十年的发展大势。除了互联网这条主线,是不是也该落点实的——比如房地产这种能保值增值的资产,给自个儿、给团队建个稳当的“后勤基地”?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扎在了心里。商业帝国的路得往前冲,但有个扎实的后方托底,这场远征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他没提前打电话,赶在晚饭点推开那扇熟悉的旧木门时,父母正端着碗筷准备动嘴。桌上就摆着盘清炒青菜、一碟腌萝卜,还有碗昨晚剩下的冬瓜汤,简单得让人心头一软。
“晓晓?你咋突然回来了?”母亲林秀兰手一抖差点碰翻汤碗,又惊又喜地放下碗筷就往灶台边凑,“吃没?妈这就给你煎个鸡蛋去!”
父亲林建国要沉稳些,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望着他缓声问:“公司不忙了?前阵子听老家亲戚说,你那边好像遇到点事?”消息果然是通过熟人传回来的。
“爸,妈,麻烦早解决了。”林晓笑着坐下,拿起个冷馒头咬了口——熟悉的麦香漫上舌尖,是家里独有的味道。他嚼着馒头,语气沉了沉:“这次回来,有件要紧事跟你们商量。”
放下馒头,他认真开口:“我在省城看了套房子,环境好、面积也大,想把它买下来,接你们俩过去住。”
房间里瞬间静了。
“买房?”林秀兰当场愣住,下意识摆手,“不行不行!省城的房子多金贵啊!你才刚上大学,那网站不是说还没怎么赚钱吗?我们住这儿挺好的,老街坊邻居都熟,出门抬腿就见人……”
林建国没吭声,眉头却悄悄蹙起来,显然跟老伴儿一样犯嘀咕——儿子刚起步,哪来的钱买省城的房?
林晓知道空说没用,打开随身背包,掏出几张存折和一份房产宣传册。存折是他用不同身份开的,流水、余额一目了然,他直接推到父母面前:“爸,妈,你们看——网站现在走得稳,之前写的书也一直在加印,这些都是版税、网站分红,买套房绰绰有余。”
林建国伸手拿起存折,指尖蹭过纸页上的数字,凑着老花镜仔细看——当看清几个账户加起来超六十万时,他的手控制不住地颤了颤。林秀兰也凑过来,虽认不全上面的字,却盯着那串数字数零,声音发颤:“六、六十……万?”
这数在1999年的小县城,跟天文数字没两样。
“这……真是你挣的?”林建国喉结动了动,声音干涩得厉害,满是不敢信。
“合法合规,干干净净的钱。”林晓语气笃定,“主要是写书的稿费,还有网站的广告收入。这次赢了外国公司的诬告,以后只会更好。”
说着,他展开房产宣传册,指着上面绿树绕着的小区模型:“这套房就在江州大学教师小区旁边,离我学校近,清净。三室两厅120平,还带个阳台,以后你们散步、买菜都方便。”
第二天,林晓带着半信半疑的父母,坐上了去省城的大巴。等房产销售经理热情地把他们领进那套五楼的毛坯房——当年“金三银四”的说法里,五楼也算不错的楼层,南北通透的户型敞亮得很——林秀兰伸手摸了摸光滑的白墙,又凑到窗边看外面的树影,眼里慢慢亮了起来,像落了星光。林建国则背着手,在各个房间走了一遍,最后站在阳台望着远处的绿意,半天没吭声,只肩膀悄悄松了点。
“爸,妈,觉得咋样?”林晓问。
“好,是真挺好的房子……”林秀兰喃喃着,脸上藏不住喜欢,可话头一转又皱起眉,“就是这得花多少钱啊?”
销售经理适时插话:“这套房总价十五万八,要是全款付,我们还能给点折扣。”
这价格又让林秀兰眼皮一跳,下意识攥紧了衣角。
林晓却笑了笑,从背包里拿出提前预约好的现金和存折递过去:“就这套,全款付。”
办手续的过程,对林晓父母来说跟做梦似的——看着儿子熟门熟路跟销售谈条款、在文件上签字,把厚厚几沓钱推过去时,他们才第一次清晰地觉得:儿子是真的长大了,还走出了一条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宽路。
拿到那串沉甸甸的新钥匙时,林秀兰眼圈一红,攥着钥匙的手紧得指节发白,像攥着儿子有出息的证明。林建国没说啥,只抬手重重拍了拍林晓的肩膀——那力道里,藏着所有没说出口的认可。
傍晚,林晓在新房附近找了家小餐馆请父母吃饭。饭桌上,林秀兰已经拉着父亲规划开了:沙发要放客厅靠窗的位置,电视得选个大的,还非要给林晓留间最大的当书房,说“写东西得亮堂”。林建国也难得多喝了两杯,脸颊泛着红,话都比平时多了些。
看着父母脸上那股打心底里的自豪,还有对往后日子的盼头,林晓心口像淌过股暖流——或许,这才是重生最该有的样子。
就在这时,他脑海深处,那熟悉的蓝色界面悄悄弹了出来,一行行新提示刷新在眼前:
【检测到深度情感连接稳固……家庭羁绊强化……】
【情感能量转化效率提升……】
【精神能量恢复速率永久性提升:5%】
【当前精神能量恢复:0.525单位\/小时】
【镜像世界可持续时间微幅增加。】
帮父母简单收拾好新家、联系好装修队,林晓回了公司。王硕和刘洋见了他,都觉出点不一样——他眉宇间少了些商海拼杀的锐劲,多了份沉下来的稳。
“晓哥,家里都安顿妥了?”王硕凑过来拍他胳膊,语气热络。
“嗯,差不多了。”林晓点头,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星辰作家大学’第一期的培训方案,你看看,尽快落实。咱们得把内容护城河挖得再深点。”
处理完几件紧急公务,林晓站在办公室窗前。城市的灯次第亮了,星星点点的光里,终于有一盏,是真真正正属于他和家人的。
他忽然想起买房时,销售经理随口提的那句:“林先生好眼光,我们集团听说,市政府未来重点规划的高新区,就在项目南边不远,以后这片潜力大着呢。”
高新区……林晓猛地记了起来——前世,江州市的高新区就是在世纪之交后开始疯长,接下来几年,地价、房价翻了好几倍。
这倒成了意外收获。他当初买房,本就只为让父母住得舒坦,没成想竟误打误撞踩中了未来价值飙升的节点。
这让他忍不住琢磨:阅读器给了他信息检索、思维推演的本事,之前都用在商业和技术上。可他重生最大的底气,明明是知道未来二十年的发展大势。除了互联网这条主线,是不是也该落点实的——比如房地产这种能保值增值的资产,给自个儿、给团队建个稳当的“后勤基地”?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扎在了心里。商业帝国的路得往前冲,但有个扎实的后方托底,这场远征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