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的土坡上,马星看着桥东的惨烈战况,眼中满是凝重。八旗骑兵的冲锋虽打乱了联军的炮阵,却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不到半个时辰,五千骑兵已折损过半,胜保的黄马褂上沾满血污,坐骑也被火箭击中,他换乘一匹战马,依旧在阵前指挥,却难掩眼中的疲惫。
“张参军,传令吴天勇,集中火力打击联军方阵的侧翼!”马星高声下令,“炮兵调整炮口,以实心弹轰击联军炮阵,压制其火力!”
张一敬策马奔去,军令很快传至各阵地。杨树林里的猎兵们迅速调整位置,线膛枪的枪声愈发密集,联军方阵的侧翼士兵接连倒下,方阵出现一道缺口;桥西的三门6磅炮换上实心弹,炮口火光一闪,炮弹呼啸着飞向联军炮阵,一发炮弹精准击中一门阿姆斯特朗炮的炮轮,炮身歪倒在地,炮手们刚要上前抢修,便被猎兵的子弹一一击毙。
布鲁斯看着摇摇欲坠的防线,心中涌起一股焦躁。他原以为凭借阿姆斯特朗炮的火力,能在半日之内拿下八里桥,却没料到大新陆军的线膛枪如此精准,八旗骑兵的冲锋如此悍勇。此刻炮阵已被压制,步兵方阵岌岌可危,若再拖下去,恐会重蹈通州覆辙。
“传我命令,全军后撤三里,扎营休整,明日再攻!”布鲁斯咬牙下令,声音带着几分不甘。联军士兵们如蒙大赦,纷纷拖着伤员,抬着火炮,朝着后方撤退,红色的军裤与蓝色的军大衣在旷野上形成一道混乱的洪流。
胜保见状,想要率军追击,却被马星派人拦住。“胜保大人,穷寇莫追!联军虽退,却仍有万余兵力,且重炮未损,若贸然追击,恐遭埋伏。”传令兵递上马星的亲笔信,“我军需趁机加固防线,救治伤兵,清点弹药,明日才有气力再战。”
胜保看着信上的字迹,又望了望远处联军的营垒,最终长叹一声,下令收兵。桥东的麦田里,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有联军的,也有八旗骑兵的,鲜血浸透了泥土,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飞鸟不敢靠近,只有几只乌鸦在天空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
夜幕降临,八里桥的防线渐渐安静下来。大新陆军的士兵们借着夜色,加固沙袋,修补炮位,猎兵们则潜伏在杨树林里,警惕地盯着联军的营垒;医护兵们忙着救治伤员,篝火旁,伤兵的呻吟声与医护兵的安慰声交织在一起,成了夜色中最悲壮的乐章。
马星站在桥西的土坡上,望着远处联军营垒的灯火,眉头紧锁。他手中握着一份弹药清点清单,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6磅炮的霰弹只剩不足百发,实心弹仅余五十余发;猎兵连的铅弹消耗过半,线膛枪也有不少因连续射击出现故障;步兵的伤亡更是惨重,一旅一团战死了三百余人,不少士兵身上都带着伤,却依旧坚守在阵地上。
“师长,胜保大人送来五百石粮草与两百斤火药,说是聊表心意。”张一敬走来,手中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布包,“另外,他还说,八旗骑兵虽伤亡惨重,明日却仍可凑出两千人,配合我军作战。”
马星接过布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打开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面饼与炒熟的麦粒,还有几袋用油纸包好的火药。“告诉胜保大人,多谢他的支援。明日之战,联军必倾尽全力,我们需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张一敬点点头,转身去传达命令。马星望着手中的面饼,想起了通州夜袭时牺牲的弟兄,想起了此刻仍在昏迷中的李隼,心中愈发坚定——八里桥若破,京畿必失,华夏百姓将再遭涂炭,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要守住这座桥。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联军的炮火便再次响起。十二门阿姆斯特朗炮同时轰鸣,榴弹如雨点般落在八里桥的防线,桥面的石栏被炸毁,沙袋工事接连坍塌,不少士兵被埋在瓦砾之下,却依旧挣扎着爬出,继续战斗。
“猎兵连,瞄准联军炮手!”吴天勇的吼声在杨树林里响起,线膛枪的枪声再次密集,联军的炮手们接连倒下,炮阵的射击频率渐渐降低。
“炮兵,开火!”马星的声音穿透炮火声,三门6磅炮同时发射,霰弹扫过桥面,将试图冲锋的联军步兵逼退。
就这样,一场惨烈的攻防战,在八里桥上持续了整整七日。
第二日,联军以步兵旅为先锋,轮番冲击桥面隘口,大新陆军的士兵们用刺刀与枪托,将敌人一次次逼退,桥面的鲜血积成了浅洼,士兵们踩在血水里战斗,玄黑军装被染成暗红,却依旧死死守住隘口,未让联军前进一步。
第三日,法军派出康格列夫火箭手,密集的火箭如流星般落在桥西土坡,不少士兵被火箭点燃,浑身是火,却依旧抱着炸药包冲向联军,与敌人同归于尽,土坡上的野草被鲜血与火焰烧得焦黑,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焦糊味。
第四日,英军派出精锐的“皇家线膛枪团”,试图从八里桥下游的浅滩迂回渡河,却被埋伏在芦苇荡里的猎兵连发现,线膛枪的精准射击将其逼回,浅滩上的尸体堆积如山,河水被染成红色。
第五日,联军的弹药渐渐告急,阿姆斯特朗炮的射击频率越来越低,布鲁斯下令收缩防线,只以少量兵力牵制,试图等待后方补给。马星趁机派出二团的士兵,夜袭联军的补给线,烧毁了大批粮草与弹药,联军的士气愈发低落。
第六日,胜保率领仅存的一千五百名八旗骑兵,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向联军的炮阵,马刀劈砍在炮身上,发出“当啷”的脆响,不少骑兵被炮弹击中,却依旧用身体堵住炮口,为后续的士兵争取时间。
第七日,联军的攻势已明显减弱,士兵们大多面带疲惫,冲锋的步伐也慢了下来。马星站在桥西的土坡上,玄黑披风早已破烂不堪,脸上满是烟尘与血污。
“张参军,传令吴天勇,集中火力打击联军方阵的侧翼!”马星高声下令,“炮兵调整炮口,以实心弹轰击联军炮阵,压制其火力!”
张一敬策马奔去,军令很快传至各阵地。杨树林里的猎兵们迅速调整位置,线膛枪的枪声愈发密集,联军方阵的侧翼士兵接连倒下,方阵出现一道缺口;桥西的三门6磅炮换上实心弹,炮口火光一闪,炮弹呼啸着飞向联军炮阵,一发炮弹精准击中一门阿姆斯特朗炮的炮轮,炮身歪倒在地,炮手们刚要上前抢修,便被猎兵的子弹一一击毙。
布鲁斯看着摇摇欲坠的防线,心中涌起一股焦躁。他原以为凭借阿姆斯特朗炮的火力,能在半日之内拿下八里桥,却没料到大新陆军的线膛枪如此精准,八旗骑兵的冲锋如此悍勇。此刻炮阵已被压制,步兵方阵岌岌可危,若再拖下去,恐会重蹈通州覆辙。
“传我命令,全军后撤三里,扎营休整,明日再攻!”布鲁斯咬牙下令,声音带着几分不甘。联军士兵们如蒙大赦,纷纷拖着伤员,抬着火炮,朝着后方撤退,红色的军裤与蓝色的军大衣在旷野上形成一道混乱的洪流。
胜保见状,想要率军追击,却被马星派人拦住。“胜保大人,穷寇莫追!联军虽退,却仍有万余兵力,且重炮未损,若贸然追击,恐遭埋伏。”传令兵递上马星的亲笔信,“我军需趁机加固防线,救治伤兵,清点弹药,明日才有气力再战。”
胜保看着信上的字迹,又望了望远处联军的营垒,最终长叹一声,下令收兵。桥东的麦田里,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有联军的,也有八旗骑兵的,鲜血浸透了泥土,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飞鸟不敢靠近,只有几只乌鸦在天空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
夜幕降临,八里桥的防线渐渐安静下来。大新陆军的士兵们借着夜色,加固沙袋,修补炮位,猎兵们则潜伏在杨树林里,警惕地盯着联军的营垒;医护兵们忙着救治伤员,篝火旁,伤兵的呻吟声与医护兵的安慰声交织在一起,成了夜色中最悲壮的乐章。
马星站在桥西的土坡上,望着远处联军营垒的灯火,眉头紧锁。他手中握着一份弹药清点清单,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6磅炮的霰弹只剩不足百发,实心弹仅余五十余发;猎兵连的铅弹消耗过半,线膛枪也有不少因连续射击出现故障;步兵的伤亡更是惨重,一旅一团战死了三百余人,不少士兵身上都带着伤,却依旧坚守在阵地上。
“师长,胜保大人送来五百石粮草与两百斤火药,说是聊表心意。”张一敬走来,手中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布包,“另外,他还说,八旗骑兵虽伤亡惨重,明日却仍可凑出两千人,配合我军作战。”
马星接过布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打开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面饼与炒熟的麦粒,还有几袋用油纸包好的火药。“告诉胜保大人,多谢他的支援。明日之战,联军必倾尽全力,我们需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张一敬点点头,转身去传达命令。马星望着手中的面饼,想起了通州夜袭时牺牲的弟兄,想起了此刻仍在昏迷中的李隼,心中愈发坚定——八里桥若破,京畿必失,华夏百姓将再遭涂炭,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要守住这座桥。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联军的炮火便再次响起。十二门阿姆斯特朗炮同时轰鸣,榴弹如雨点般落在八里桥的防线,桥面的石栏被炸毁,沙袋工事接连坍塌,不少士兵被埋在瓦砾之下,却依旧挣扎着爬出,继续战斗。
“猎兵连,瞄准联军炮手!”吴天勇的吼声在杨树林里响起,线膛枪的枪声再次密集,联军的炮手们接连倒下,炮阵的射击频率渐渐降低。
“炮兵,开火!”马星的声音穿透炮火声,三门6磅炮同时发射,霰弹扫过桥面,将试图冲锋的联军步兵逼退。
就这样,一场惨烈的攻防战,在八里桥上持续了整整七日。
第二日,联军以步兵旅为先锋,轮番冲击桥面隘口,大新陆军的士兵们用刺刀与枪托,将敌人一次次逼退,桥面的鲜血积成了浅洼,士兵们踩在血水里战斗,玄黑军装被染成暗红,却依旧死死守住隘口,未让联军前进一步。
第三日,法军派出康格列夫火箭手,密集的火箭如流星般落在桥西土坡,不少士兵被火箭点燃,浑身是火,却依旧抱着炸药包冲向联军,与敌人同归于尽,土坡上的野草被鲜血与火焰烧得焦黑,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焦糊味。
第四日,英军派出精锐的“皇家线膛枪团”,试图从八里桥下游的浅滩迂回渡河,却被埋伏在芦苇荡里的猎兵连发现,线膛枪的精准射击将其逼回,浅滩上的尸体堆积如山,河水被染成红色。
第五日,联军的弹药渐渐告急,阿姆斯特朗炮的射击频率越来越低,布鲁斯下令收缩防线,只以少量兵力牵制,试图等待后方补给。马星趁机派出二团的士兵,夜袭联军的补给线,烧毁了大批粮草与弹药,联军的士气愈发低落。
第六日,胜保率领仅存的一千五百名八旗骑兵,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向联军的炮阵,马刀劈砍在炮身上,发出“当啷”的脆响,不少骑兵被炮弹击中,却依旧用身体堵住炮口,为后续的士兵争取时间。
第七日,联军的攻势已明显减弱,士兵们大多面带疲惫,冲锋的步伐也慢了下来。马星站在桥西的土坡上,玄黑披风早已破烂不堪,脸上满是烟尘与血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