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生按照宋兴华的部署,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他投入了两个精锐的步兵连,以及加强配属的独立1团防空连、半个营属火力支援连。这支阻击力量拥有6门M2 60迫击炮、4门82迫击炮、2门47战防炮、2门150重型迫击炮、2门美制M1 40博福斯高射炮和2挺M2HB 12.7重机枪。
战斗在距离日军先头部队约1.5公里处骤然爆发。八路军根本没有给日军靠近的机会,直接动用了所有重火力进行超视距打击。尤其是那2门150重迫和加强过来的火炮,在观测兵的精确引导下,第一轮齐射就准确覆盖了日军行军纵队的核心区域。
炮弹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地落在日军大队本部、机枪中队和炮兵小队(携带少量九二式步兵炮)的位置。霎时间,日军队伍人仰马翻,血肉横飞。大队长还没来得及下达有效的作战命令,就被一枚150迫击炮弹直接命中指挥所,连同身边的参谋人员一同玉碎。
一个满编的步兵中队在试图发起猪突冲锋时,更是遭到了至少十门各类迫击炮和重机枪的集中火力覆盖,几乎在瞬间就被打残。面对如此悬殊的火力差距,失去统一指挥的日军第1大队残部,只能被迫缩回出发时的阵地,试图固守待援。
然而,赵福生根本不给它们喘息之机。其他方向的八个步兵连迅速合拢,如同铁桶般将这股日军包围得水泄不通,另外两个连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致命一击。看到日军被成功压回并完成合围,赵福生满意地点点头,下令部队暂停攻击,全力加固阻击阵地,防止狗急跳墙,同时等待总攻命令。他要的,是全歼,而不是击溃。
两个小时后,太原,第一军司令部。
岩松义雄中将接到了更坏的消息:不仅阳泉突围失败,堤不夹贵旅团的第1大队被包围,其第二、第三大队也在驰援途中,分别被八路军以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初步估算,被围的日军总兵力达到了五个半大队,几乎相当于一个标准旅团了!
“八嘎呀路!宋兴华!又是这个宋兴华!”岩松义雄气得浑身发抖,将手中的电文揉成一团狠狠摔在地上。他深知宋兴华手握三万重兵,如今动用的不过一半,另一半在哪里?会不会像上次围攻寿阳那样,正张网以待,准备围点打援?
他强压下心中的恐慌和怒火,命人请来了对宋兴华部队有“丰富”交手经验的第36师团师团长舞伝男中将。
舞伝男来到司令部,听完情况介绍后,脸上没有任何意外,只有深深的疲惫和无奈。他沉默片刻,说了一句让岩松义雄心头冰凉的话:“司令官阁下,根据我们多次流血换来的教训,只要接到宋兴华部围困某县城或某支队伍的消息,基本就可以判定,这个县城或者这支队伍,已经没了。任何形式的支援,都无异于羊入虎口,只会徒增损失,从无例外。”
“从无例外?”岩松义雄不甘地低吼,“这可是一个旅团的兵力!阳泉更是帝国在山西重要的资源供给地和交通枢纽!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舞伝男苦涩地反问:“不放弃,您打算怎么救?我的36师团,在筱冢义男司令官时代就被宋兴华打得损失过半,至今未能恢复元气。37师团一个满编联队奉命堵截其退路,结果被一个回马枪全歼,连联队旗都未能保住。刚刚入晋的108师团、110师团,我动用了六个联队试图大迂回包夹,结果呢?宋兴华一夜之间,连续作战,全歼了108师团两个主力联队……教训,难道还不够多吗?不够深刻吗?”
岩松义雄一时语塞,脸色铁青。
舞伝男继续泼冷水:“更何况,我们现在哪里还有多余的机动兵力可供调动?航空兵团那些家伙因为之前损失过多根本叫不动;108师团还剩最后一个步兵联队,需要驻防重要节点;我的36师团兵力分散在各处;37师团、41师团主力远在晋东南;独立混成第3、第9旅团必须确保同蒲铁路北段畅通,那是第五师团入晋的生命线。靠临时拼凑一些零散部队去救援,只怕还没集结完毕,宋兴华就已经拿下阳泉,甚至掉过头来吃掉援军了!”
“那……如果华北方面军问责,我们该如何回复?”岩松义雄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舞伝男叹了口气,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穿透距离看到阳泉方向的战火:“天亮再说吧。宋兴华部极其擅长夜战,如果今夜他只是围而不攻,那意图就非常明显了,就是在等我们派援军。等到天明,我们再向华北方面军详细报告,请求战术指导吧。”
经过无数次惨败的洗礼,舞伝男已经基本摸清了宋兴华的套路。不支援,虽然丢了地盘和部队,但至少能保住可能被搭进去的援军。这或许是在当前绝境下,最不坏的选择了。一种浓重的颓丧和绝望感,在太原第一军司令部内弥漫开来。
时间的流逝,对被困的日军来说是煎熬,对严阵以待的八路军而言,则是决胜前的最后准备。
12月6日凌晨三点,宋兴华接到了李云龙从昔阳方向通过电台发来的消息。由于昔阳距离最远,宋兴华特意为新一团和配属的装甲侦察营加强了大量卡车,实现了机械化开进。这支机动力量果然不负众望,甚至比距离稍近的丁伟第四梯队(负责平定方向)还快了一步,已抵达昔阳外围指定区域。
凌晨五点,丁伟的第四梯队消息传来,也已抵达平定外围,并开始构筑进攻阵地。
宋兴华站在观察所内,看了看腕表,东方天际已经泛起了一丝微不可查的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拿起通往各炮营的野战电话。
“各炮群注意,我是宋兴华。现在对表,凌晨5点整。”他的声音冷静而平稳,“根据计划,7点整,锁定各自预定目标。”
“第一炮群明白!”
“第二炮群明白!”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是极致的宁静与极致的紧张并存的时刻。第一炮群阵地上,炮手们根据旅部观测兵和宋兴华通过【全景地图】及【火炮精通】技能提供的精确坐标,紧张而有序地调整着每一门火炮的射击诸元。高低机、方向机转动的细微声响,装填手将沉重的炮弹推进炮膛的沉闷撞击声,在拂晓的寒风中格外清晰。炮长们复诵着参数,装定引信,所有动作一丝不苟,流畅得如同精密仪器。战士们看着自家旅长那沉稳如山的身影和洞悉一切的眼神,心中的紧张化为了坚定的战意。他们相信,在旅长的指挥下,这些钢铁巨兽必将发出最致命的咆哮。
战斗在距离日军先头部队约1.5公里处骤然爆发。八路军根本没有给日军靠近的机会,直接动用了所有重火力进行超视距打击。尤其是那2门150重迫和加强过来的火炮,在观测兵的精确引导下,第一轮齐射就准确覆盖了日军行军纵队的核心区域。
炮弹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地落在日军大队本部、机枪中队和炮兵小队(携带少量九二式步兵炮)的位置。霎时间,日军队伍人仰马翻,血肉横飞。大队长还没来得及下达有效的作战命令,就被一枚150迫击炮弹直接命中指挥所,连同身边的参谋人员一同玉碎。
一个满编的步兵中队在试图发起猪突冲锋时,更是遭到了至少十门各类迫击炮和重机枪的集中火力覆盖,几乎在瞬间就被打残。面对如此悬殊的火力差距,失去统一指挥的日军第1大队残部,只能被迫缩回出发时的阵地,试图固守待援。
然而,赵福生根本不给它们喘息之机。其他方向的八个步兵连迅速合拢,如同铁桶般将这股日军包围得水泄不通,另外两个连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致命一击。看到日军被成功压回并完成合围,赵福生满意地点点头,下令部队暂停攻击,全力加固阻击阵地,防止狗急跳墙,同时等待总攻命令。他要的,是全歼,而不是击溃。
两个小时后,太原,第一军司令部。
岩松义雄中将接到了更坏的消息:不仅阳泉突围失败,堤不夹贵旅团的第1大队被包围,其第二、第三大队也在驰援途中,分别被八路军以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初步估算,被围的日军总兵力达到了五个半大队,几乎相当于一个标准旅团了!
“八嘎呀路!宋兴华!又是这个宋兴华!”岩松义雄气得浑身发抖,将手中的电文揉成一团狠狠摔在地上。他深知宋兴华手握三万重兵,如今动用的不过一半,另一半在哪里?会不会像上次围攻寿阳那样,正张网以待,准备围点打援?
他强压下心中的恐慌和怒火,命人请来了对宋兴华部队有“丰富”交手经验的第36师团师团长舞伝男中将。
舞伝男来到司令部,听完情况介绍后,脸上没有任何意外,只有深深的疲惫和无奈。他沉默片刻,说了一句让岩松义雄心头冰凉的话:“司令官阁下,根据我们多次流血换来的教训,只要接到宋兴华部围困某县城或某支队伍的消息,基本就可以判定,这个县城或者这支队伍,已经没了。任何形式的支援,都无异于羊入虎口,只会徒增损失,从无例外。”
“从无例外?”岩松义雄不甘地低吼,“这可是一个旅团的兵力!阳泉更是帝国在山西重要的资源供给地和交通枢纽!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舞伝男苦涩地反问:“不放弃,您打算怎么救?我的36师团,在筱冢义男司令官时代就被宋兴华打得损失过半,至今未能恢复元气。37师团一个满编联队奉命堵截其退路,结果被一个回马枪全歼,连联队旗都未能保住。刚刚入晋的108师团、110师团,我动用了六个联队试图大迂回包夹,结果呢?宋兴华一夜之间,连续作战,全歼了108师团两个主力联队……教训,难道还不够多吗?不够深刻吗?”
岩松义雄一时语塞,脸色铁青。
舞伝男继续泼冷水:“更何况,我们现在哪里还有多余的机动兵力可供调动?航空兵团那些家伙因为之前损失过多根本叫不动;108师团还剩最后一个步兵联队,需要驻防重要节点;我的36师团兵力分散在各处;37师团、41师团主力远在晋东南;独立混成第3、第9旅团必须确保同蒲铁路北段畅通,那是第五师团入晋的生命线。靠临时拼凑一些零散部队去救援,只怕还没集结完毕,宋兴华就已经拿下阳泉,甚至掉过头来吃掉援军了!”
“那……如果华北方面军问责,我们该如何回复?”岩松义雄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舞伝男叹了口气,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穿透距离看到阳泉方向的战火:“天亮再说吧。宋兴华部极其擅长夜战,如果今夜他只是围而不攻,那意图就非常明显了,就是在等我们派援军。等到天明,我们再向华北方面军详细报告,请求战术指导吧。”
经过无数次惨败的洗礼,舞伝男已经基本摸清了宋兴华的套路。不支援,虽然丢了地盘和部队,但至少能保住可能被搭进去的援军。这或许是在当前绝境下,最不坏的选择了。一种浓重的颓丧和绝望感,在太原第一军司令部内弥漫开来。
时间的流逝,对被困的日军来说是煎熬,对严阵以待的八路军而言,则是决胜前的最后准备。
12月6日凌晨三点,宋兴华接到了李云龙从昔阳方向通过电台发来的消息。由于昔阳距离最远,宋兴华特意为新一团和配属的装甲侦察营加强了大量卡车,实现了机械化开进。这支机动力量果然不负众望,甚至比距离稍近的丁伟第四梯队(负责平定方向)还快了一步,已抵达昔阳外围指定区域。
凌晨五点,丁伟的第四梯队消息传来,也已抵达平定外围,并开始构筑进攻阵地。
宋兴华站在观察所内,看了看腕表,东方天际已经泛起了一丝微不可查的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拿起通往各炮营的野战电话。
“各炮群注意,我是宋兴华。现在对表,凌晨5点整。”他的声音冷静而平稳,“根据计划,7点整,锁定各自预定目标。”
“第一炮群明白!”
“第二炮群明白!”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是极致的宁静与极致的紧张并存的时刻。第一炮群阵地上,炮手们根据旅部观测兵和宋兴华通过【全景地图】及【火炮精通】技能提供的精确坐标,紧张而有序地调整着每一门火炮的射击诸元。高低机、方向机转动的细微声响,装填手将沉重的炮弹推进炮膛的沉闷撞击声,在拂晓的寒风中格外清晰。炮长们复诵着参数,装定引信,所有动作一丝不苟,流畅得如同精密仪器。战士们看着自家旅长那沉稳如山的身影和洞悉一切的眼神,心中的紧张化为了坚定的战意。他们相信,在旅长的指挥下,这些钢铁巨兽必将发出最致命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