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一个大队的日军援兵,配备了几辆九四式轻装甲车和大量步兵,在指挥官声嘶力竭的督战下,急匆匆地开出宜春门,沿着公路增援老军营方向,企图稳定摇摇欲坠的城南防线。
这股日军刚出城不久,其先头部队就与刚刚攻克马村、正挥师西进的一旅1团和四旅装甲营的先头部队,在野外不期而遇!
“报告!前方发现日军援军!大队规模,配有装甲车,正沿公路向老军营急进!”前出侦察的装甲营摩托化步兵排长通过电台急促汇报。
赵福生和马俊清几乎同时眼前一亮,非但没有紧张,反而露出了猎人发现猎物的兴奋神情。
“来得正好!正愁没机会在野地里收拾他们!”赵福生一拳砸在临时指挥所的掩体上,“装甲营,给我迎上去,正面截住他们,缠住他们!炮营,立刻标定射击诸元,覆盖射击,打乱他们的狗屁队形!”
马俊清在电台里狂笑,带着一股野性的豪迈:“小鬼子这是嫌死得不够快,送菜上门了!各连注意,以排为单位,呈扇形攻击队形,给老子冲!碾碎他们!”
刚刚经历攻坚、士气正盛的钢铁洪流瞬间转向,如同闻到血腥味的狼群,迎着日军队列就冲了过去。日军指挥官显然没料到会在野外遭遇如此规模和装备精良的八路军装甲部队,仓促间试图展开战斗队形,组织防线。
但野外交战,尤其是在相对平坦的地形上,正是装甲部队发挥威力的最佳舞台!
二十辆坦克如同虎入羊群,机枪疯狂扫射着试图散开的日军步兵,37炮弹精准地敲打着日军的装甲车和机枪阵地。日军的步兵在我军坦克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匆忙发射的掷弹筒和少数战防炮,打在九五式坦克的正面装甲上,如同隔靴搔痒。而八路军伴随步兵的猛烈火力,特别是大量装备的冲锋枪和轻机枪,则彻底压制了日军试图发起的步兵反冲击和“肉弹”袭击。
战斗几乎呈现一边倒的碾压态势。日军大队的阵型被迅速冲散、分割,士兵在旷野上无处躲藏,成片倒下。仅仅两个小时,这个企图增援的日军大队就被以装甲营为矛头的八路军彻底击溃、分割包围、歼灭在野外。只有少数腿脚快的残兵,丢弃了所有重装备,狼狈不堪地逃回城内,带去了更加令人绝望的消息。
解决了这股心腹之患的援军,1团士气愈发高昂,于二十三时一鼓作气,向兵力空虚、士气低落的大营盘发起了最后总攻,并顺利攻克。
与此同时,彭金拓、王二柱指挥的一旅旅部及直属部队,作为战力最强的中路军,如同一柄重锤,直插太原城南最核心、最坚固的防御地带。
这支队伍的实力堪称豪华。除了旅部直辖装甲侦察营,还配备了拥有16门射程达12公里的M1938(M-30) 苏制122榴弹炮的炮营,以及24门威力巨大、射速快的120德制GrW42重迫击炮的炮营。
中午十二时,北营据点;下午十五时,许坦据点……宋兴华在榆次指挥部内凝神打开系统的【全景地图】,半径480公里内的山川地貌、敌军番号、兵力部署、甚至小股部队的调动,都如同掌上观纹般清晰。他通过电讯处处长张平,直接向炮兵单位下达极其精准的射击指令,往往日军刚在某个阵地露出集结的迹象,或者炮兵刚刚试射,铺天盖地的炮弹就如同长了眼睛般精准落下,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晚上二十时,部队推进至日军依托自然地形和永备工事精心构筑的城南主干堑壕防线前。情报显示,这里驻守着日军一个齐装满员、颇有战斗力的大队,堑壕纵横交错,明暗火力点密布,铁丝网和雷场构成了复杂的障碍区。
“硬骨头,而且是带刺的。”参谋长熊德诚看着地图上标注得密密麻麻的防线标识,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
宋兴华面色不变,眼神锐利如刀:“再硬的骨头,沾了咱们八路军的牙,也得给它嚼碎了咽下去!命令:榴弹炮营,集中火力,对敌堑壕纵深、疑似指挥所、弹药囤积点及后勤通道进行半小时火力覆盖,我要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重迫击炮营,前沿铁丝网、雷区、火力点,给我用炮弹仔细犁一遍,开辟通路!装甲侦察营,炮火延伸后,立即发起突击,工兵营跟进,保障通道!”
命令下达,大地开始剧烈颤抖。122榴弹炮的怒吼声如同滚滚雷鸣,重达数十公斤的炮弹带着撕裂布帛般的尖啸划过寒冷的夜空,在日军堑壕后方炸起一团团混合着火光、泥土和残骸的巨大烟柱,仿佛地狱之门在接连打开。紧接着,120重迫击炮以其高抛弹道和巨大的杀伤半径,对堑壕前沿进行了毁灭性的、近乎饱和的洗礼,爆炸的火光连成一片,几乎照亮了半边天。
炮火准备尚未完全停歇,装甲侦察营营长王二柱就接到了攻击命令。他站在坦克上对着周围的战士怒吼:“侦察营全体都有!跟老子冲过去,把鬼子这条破沟给他填平了!”
数十辆坦克和满载步兵的卡车,引擎咆哮着,如同决堤的洪流,冲向那片被硝烟和死亡笼罩的日军阵地。
坦克咆哮着冲下反坦克壕,又凭借着优异的机动性和强劲的动力攀爬而上,沉重的履带无情地碾过沙袋、尸体和坍塌的土木工事,车载机枪手对着堑壕内任何可能藏匿敌人的角落进行疯狂的压制性扫射。步兵们纷纷跳下卡车,以坦克为移动掩体和冲击核心,用冲锋枪、手榴弹、刺刀甚至是工兵铲,逐段逐米地清理着蜿蜒曲折的战壕。
日军也确实展现了其顽固和凶悍的一面。面对无法正面抗衡的钢铁巨兽,他们再次祭出了“肉弹”战术。许多被洗脑的日军士兵,头上缠着白布条,身上捆满手榴弹或烈性炸药,如同疯狗般从交通壕、弹坑和残破的掩体里嚎叫着冲出,不顾一切地扑向坦克。
“注意!十点钟方向,又一波肉弹!”、“右后方,小心!”各级指挥员和坦克车长的惊呼声在电台和战场上此起彼伏。
然而,八路军伴随步兵的火力强度和密度,再次让日军的绝望冲锋变成了送死。每个步兵班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和三支PPD-40冲锋枪形成的近战火力,堪称恐怖。弹壳如同瀑布般从枪身侧面抛落,灼热的弹幕形成了一道死亡之墙。日军“敢死队”往往刚冲出隐蔽点几十米,甚至更短,就被如同泼水般的子弹打得千疮百孔,踉跄倒地。偶尔有一两个凭借运气或同伴掩护靠近坦克的,也被坦克敏锐的车组成员用并列机枪或是跟随步兵精准的点射提前解决。剧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但绝大多数都是在距离坦克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外响起,未能对装甲部队造成实质性威胁。
这股日军刚出城不久,其先头部队就与刚刚攻克马村、正挥师西进的一旅1团和四旅装甲营的先头部队,在野外不期而遇!
“报告!前方发现日军援军!大队规模,配有装甲车,正沿公路向老军营急进!”前出侦察的装甲营摩托化步兵排长通过电台急促汇报。
赵福生和马俊清几乎同时眼前一亮,非但没有紧张,反而露出了猎人发现猎物的兴奋神情。
“来得正好!正愁没机会在野地里收拾他们!”赵福生一拳砸在临时指挥所的掩体上,“装甲营,给我迎上去,正面截住他们,缠住他们!炮营,立刻标定射击诸元,覆盖射击,打乱他们的狗屁队形!”
马俊清在电台里狂笑,带着一股野性的豪迈:“小鬼子这是嫌死得不够快,送菜上门了!各连注意,以排为单位,呈扇形攻击队形,给老子冲!碾碎他们!”
刚刚经历攻坚、士气正盛的钢铁洪流瞬间转向,如同闻到血腥味的狼群,迎着日军队列就冲了过去。日军指挥官显然没料到会在野外遭遇如此规模和装备精良的八路军装甲部队,仓促间试图展开战斗队形,组织防线。
但野外交战,尤其是在相对平坦的地形上,正是装甲部队发挥威力的最佳舞台!
二十辆坦克如同虎入羊群,机枪疯狂扫射着试图散开的日军步兵,37炮弹精准地敲打着日军的装甲车和机枪阵地。日军的步兵在我军坦克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匆忙发射的掷弹筒和少数战防炮,打在九五式坦克的正面装甲上,如同隔靴搔痒。而八路军伴随步兵的猛烈火力,特别是大量装备的冲锋枪和轻机枪,则彻底压制了日军试图发起的步兵反冲击和“肉弹”袭击。
战斗几乎呈现一边倒的碾压态势。日军大队的阵型被迅速冲散、分割,士兵在旷野上无处躲藏,成片倒下。仅仅两个小时,这个企图增援的日军大队就被以装甲营为矛头的八路军彻底击溃、分割包围、歼灭在野外。只有少数腿脚快的残兵,丢弃了所有重装备,狼狈不堪地逃回城内,带去了更加令人绝望的消息。
解决了这股心腹之患的援军,1团士气愈发高昂,于二十三时一鼓作气,向兵力空虚、士气低落的大营盘发起了最后总攻,并顺利攻克。
与此同时,彭金拓、王二柱指挥的一旅旅部及直属部队,作为战力最强的中路军,如同一柄重锤,直插太原城南最核心、最坚固的防御地带。
这支队伍的实力堪称豪华。除了旅部直辖装甲侦察营,还配备了拥有16门射程达12公里的M1938(M-30) 苏制122榴弹炮的炮营,以及24门威力巨大、射速快的120德制GrW42重迫击炮的炮营。
中午十二时,北营据点;下午十五时,许坦据点……宋兴华在榆次指挥部内凝神打开系统的【全景地图】,半径480公里内的山川地貌、敌军番号、兵力部署、甚至小股部队的调动,都如同掌上观纹般清晰。他通过电讯处处长张平,直接向炮兵单位下达极其精准的射击指令,往往日军刚在某个阵地露出集结的迹象,或者炮兵刚刚试射,铺天盖地的炮弹就如同长了眼睛般精准落下,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晚上二十时,部队推进至日军依托自然地形和永备工事精心构筑的城南主干堑壕防线前。情报显示,这里驻守着日军一个齐装满员、颇有战斗力的大队,堑壕纵横交错,明暗火力点密布,铁丝网和雷场构成了复杂的障碍区。
“硬骨头,而且是带刺的。”参谋长熊德诚看着地图上标注得密密麻麻的防线标识,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
宋兴华面色不变,眼神锐利如刀:“再硬的骨头,沾了咱们八路军的牙,也得给它嚼碎了咽下去!命令:榴弹炮营,集中火力,对敌堑壕纵深、疑似指挥所、弹药囤积点及后勤通道进行半小时火力覆盖,我要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重迫击炮营,前沿铁丝网、雷区、火力点,给我用炮弹仔细犁一遍,开辟通路!装甲侦察营,炮火延伸后,立即发起突击,工兵营跟进,保障通道!”
命令下达,大地开始剧烈颤抖。122榴弹炮的怒吼声如同滚滚雷鸣,重达数十公斤的炮弹带着撕裂布帛般的尖啸划过寒冷的夜空,在日军堑壕后方炸起一团团混合着火光、泥土和残骸的巨大烟柱,仿佛地狱之门在接连打开。紧接着,120重迫击炮以其高抛弹道和巨大的杀伤半径,对堑壕前沿进行了毁灭性的、近乎饱和的洗礼,爆炸的火光连成一片,几乎照亮了半边天。
炮火准备尚未完全停歇,装甲侦察营营长王二柱就接到了攻击命令。他站在坦克上对着周围的战士怒吼:“侦察营全体都有!跟老子冲过去,把鬼子这条破沟给他填平了!”
数十辆坦克和满载步兵的卡车,引擎咆哮着,如同决堤的洪流,冲向那片被硝烟和死亡笼罩的日军阵地。
坦克咆哮着冲下反坦克壕,又凭借着优异的机动性和强劲的动力攀爬而上,沉重的履带无情地碾过沙袋、尸体和坍塌的土木工事,车载机枪手对着堑壕内任何可能藏匿敌人的角落进行疯狂的压制性扫射。步兵们纷纷跳下卡车,以坦克为移动掩体和冲击核心,用冲锋枪、手榴弹、刺刀甚至是工兵铲,逐段逐米地清理着蜿蜒曲折的战壕。
日军也确实展现了其顽固和凶悍的一面。面对无法正面抗衡的钢铁巨兽,他们再次祭出了“肉弹”战术。许多被洗脑的日军士兵,头上缠着白布条,身上捆满手榴弹或烈性炸药,如同疯狗般从交通壕、弹坑和残破的掩体里嚎叫着冲出,不顾一切地扑向坦克。
“注意!十点钟方向,又一波肉弹!”、“右后方,小心!”各级指挥员和坦克车长的惊呼声在电台和战场上此起彼伏。
然而,八路军伴随步兵的火力强度和密度,再次让日军的绝望冲锋变成了送死。每个步兵班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和三支PPD-40冲锋枪形成的近战火力,堪称恐怖。弹壳如同瀑布般从枪身侧面抛落,灼热的弹幕形成了一道死亡之墙。日军“敢死队”往往刚冲出隐蔽点几十米,甚至更短,就被如同泼水般的子弹打得千疮百孔,踉跄倒地。偶尔有一两个凭借运气或同伴掩护靠近坦克的,也被坦克敏锐的车组成员用并列机枪或是跟随步兵精准的点射提前解决。剧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但绝大多数都是在距离坦克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外响起,未能对装甲部队造成实质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