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把档案局的参会通知放在一旁,目光落在桌角那份被咖啡浸湿的文件上。纸面已经发皱,字迹微微晕开,但他记得上面的内容——西城街道监督员遭威胁的初步报告。他没让人重打,也没叫保洁来擦,只是将文件翻了个面,压在了笔筒底下。
上午九点十七分,会议室门推开。周伟提着包先进来,看了眼空着的主位,把材料摆在林辰惯坐的位置。两分钟后,陈雪跟进来,手里夹着三份打印稿,发尾有些乱,像是赶时间整理过。
“对方提前半小时到了。”她把一份《数据权属合规边界建议》放在林辰座位前,“孙宏远带了法务和技术两个副手,态度比上次硬。”
林辰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会议记录本。封皮磨损,页边卷起,是他从街道办带上来的老本子。他翻开昨天记下的几行字:*数据私有≠监管豁免;财政让利要有对价;信用评价可内控不公开。*
九点三十分,林辰推门进去。孙宏远起身握手,动作标准,笑容不多不少。他四十五六岁,灰夹克,白衬衫没系最上面一颗扣子,腕表露出半截金属链。
“林区长,我们希望今天能把数据平台运营权的事敲定。”他坐下后直接开口,“技术架构是我们独立研发的,运营必须由企业主导。”
林辰没接话,先环视一圈。对方三人坐成一排,笔记本打开,摄像头贴着胶布。他笑了笑:“贵公司在全国七个城市的智慧社区项目,去年有三次被地方网信办通报数据接口未备案,其中两次涉及居民信息非授权调用。”
孙宏远眉梢一动。
“我不是查你们。”林辰翻开纪要,“我是说,公众信任不是靠技术壁垒建立的。你们怕政府插手影响效率,我们怕平台建成之后,居民投诉没人管。”
他停顿两秒:“我建议设立双轨审计机制。日常运营你们管,每季度由第三方机构联合区大数据局做合规审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再犯,启动退出程序。”
会议室安静下来。
孙宏远低头和法务耳语几句,抬头:“审查可以,但第三方必须由双方共同指定,且审查内容限于数据脱敏和系统稳定性。”
“同意。”林辰说,“细节由陈主任下午对接。”
第一项僵局破开。
十点零五分,进入财政分摊议题。企业方提出政府承担百分之六十前期投入,建设周期十八个月。
林辰翻开市里刚下发的文件,推到桌中央:“《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第十条写着,享受政策支持的项目,建设周期不得长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八十。”
他抬头:“住建部去年发布的智慧社区建设周期参考值是十二个月。你们十八个月,超了百分之五十。”
孙宏远皱眉:“系统复杂,调试时间长。”
“我理解。”林辰话锋一转,“区政府可以把出资比例提到百分之五十五,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主体系统必须在十二个月内完成部署;第二,平台要接入区民生服务总入口,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工单流转。”
他补充:“每提前一个月完成,区里额外支付百分之一的履约激励金,上限百分之三。”
对方三人再次低声商议。
“十二个月可以。”孙宏远终于开口,“但激励金要等验收后一次性结算。”
“没问题。”林辰点头,“付款节奏按进度分三期,签合同后付三成,主体上线付四成,验收后付尾款。”
第二项共识达成。
十点四十七分,林辰合上文件夹:“最后一个事——监督机制。”
“我们反对把企业履约情况纳入政府信用评价。”孙宏远直接打断,“合同约定清楚了,违约有罚则,信用评价是行政手段,不该用于商业合作。”
林辰没争辩,朝陈雪示意。
投影亮起,画面里是河东区某小区电梯监控:锈蚀的门框,歪斜的按钮,老人按了三次没反应,最后蹲下身子从缝隙往里看。
“这个项目维保合同签了五年。”林辰说,“第三年,企业把维护外包给个体户,摄像头坏了半年没人修,居民打市长热线投诉二十三次。”
视频结束,灯亮。
“我们不怕企业赚钱。”林辰看着孙宏远,“怕的是项目建成那天,服务就停了。信用评价不是处罚工具,是合作门槛的参考。”
他提出折中方案:“评价结果不对外公开,只在后续政府采购、特许经营招标中作为优先级评分项。你们做得好,下次我们优先找你们。”
孙宏远沉默。
“你们也可以反过来评我们。”林辰笑了笑,“区政府有没有按时拨款,部门配合到不到位,都可以打分。双向评价,才算公平。”
十一点二十三分,孙宏远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原则上同意纳入信用体系,但法务要重新评估合同条款,不能影响上市合规。”
“可以。”林辰说,“明天上午十点,我们继续谈细节。”
散会后,周伟在门口等他:“真能成?”
“他们要的是稳定预期。”林辰边走边说,“我们给规则,他们给效率。只要底线守得住,让点利没关系。”
“西城街道那个事,要不要在会上提一句?”
“不用。”林辰摇头,“现在提,显得我们拿监督当筹码。等机制落地,再统一规范。”
回到办公室,陈雪跟进来说:“孙宏远的团队刚走,法务组要我们今天下班前提供信用评价的具体指标清单。”
“你拟个初稿。”林辰坐下来,“重点列三条:响应时效、整改完成率、居民满意度。其他别写太细。”
“他们可能会要求剔除主观评价项。”
“留个口子。”他说,“写‘结合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不提居民打分。”
陈雪记下,转身要走。
“等等。”林辰从抽屉里取出那份被咖啡浸湿的文件,“把这个扫描存档,原件销毁。”
“这纸都烂了,还能看清吗?”
“能。”他把文件递过去,“上面记的三个被威胁的监督员名字,单独建个加密名单,只限你我、周伟和住建局安全科负责人查看。”
陈雪接过,手指碰到纸面,墨迹轻微蹭到指尖。
“别外传。”林辰说,“现在谈合作,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内部不稳。”
下午三点,林辰在区大数据局开会,敲定平台对接技术标准。四点二十回到办公室,桌上多了个新文件袋——青州高新科技集团提交的《信用评价风险评估说明》,右下角盖着公司公章,边缘有些磨损,像是被反复折叠过。
他正要拆开,手机响了。是档案局熟人。
“老林,你问的那个‘内务府密档分流记录’,我托人查了移交清单。九十年代初确实登记过遗失,但当时经手的管理员,上个月刚退休,住在城西纺织厂宿舍。”
林辰握着手机,没出声。
“他叫赵金贵,七十岁,老伴瘫痪,儿子在外地。你要是想问点什么,趁现在还来得及。”
他放下手机,盯着桌上的文件袋。和昨天那辆黑车里男人拿的袋子,一模一样。
上午九点十七分,会议室门推开。周伟提着包先进来,看了眼空着的主位,把材料摆在林辰惯坐的位置。两分钟后,陈雪跟进来,手里夹着三份打印稿,发尾有些乱,像是赶时间整理过。
“对方提前半小时到了。”她把一份《数据权属合规边界建议》放在林辰座位前,“孙宏远带了法务和技术两个副手,态度比上次硬。”
林辰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会议记录本。封皮磨损,页边卷起,是他从街道办带上来的老本子。他翻开昨天记下的几行字:*数据私有≠监管豁免;财政让利要有对价;信用评价可内控不公开。*
九点三十分,林辰推门进去。孙宏远起身握手,动作标准,笑容不多不少。他四十五六岁,灰夹克,白衬衫没系最上面一颗扣子,腕表露出半截金属链。
“林区长,我们希望今天能把数据平台运营权的事敲定。”他坐下后直接开口,“技术架构是我们独立研发的,运营必须由企业主导。”
林辰没接话,先环视一圈。对方三人坐成一排,笔记本打开,摄像头贴着胶布。他笑了笑:“贵公司在全国七个城市的智慧社区项目,去年有三次被地方网信办通报数据接口未备案,其中两次涉及居民信息非授权调用。”
孙宏远眉梢一动。
“我不是查你们。”林辰翻开纪要,“我是说,公众信任不是靠技术壁垒建立的。你们怕政府插手影响效率,我们怕平台建成之后,居民投诉没人管。”
他停顿两秒:“我建议设立双轨审计机制。日常运营你们管,每季度由第三方机构联合区大数据局做合规审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再犯,启动退出程序。”
会议室安静下来。
孙宏远低头和法务耳语几句,抬头:“审查可以,但第三方必须由双方共同指定,且审查内容限于数据脱敏和系统稳定性。”
“同意。”林辰说,“细节由陈主任下午对接。”
第一项僵局破开。
十点零五分,进入财政分摊议题。企业方提出政府承担百分之六十前期投入,建设周期十八个月。
林辰翻开市里刚下发的文件,推到桌中央:“《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第十条写着,享受政策支持的项目,建设周期不得长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八十。”
他抬头:“住建部去年发布的智慧社区建设周期参考值是十二个月。你们十八个月,超了百分之五十。”
孙宏远皱眉:“系统复杂,调试时间长。”
“我理解。”林辰话锋一转,“区政府可以把出资比例提到百分之五十五,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主体系统必须在十二个月内完成部署;第二,平台要接入区民生服务总入口,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工单流转。”
他补充:“每提前一个月完成,区里额外支付百分之一的履约激励金,上限百分之三。”
对方三人再次低声商议。
“十二个月可以。”孙宏远终于开口,“但激励金要等验收后一次性结算。”
“没问题。”林辰点头,“付款节奏按进度分三期,签合同后付三成,主体上线付四成,验收后付尾款。”
第二项共识达成。
十点四十七分,林辰合上文件夹:“最后一个事——监督机制。”
“我们反对把企业履约情况纳入政府信用评价。”孙宏远直接打断,“合同约定清楚了,违约有罚则,信用评价是行政手段,不该用于商业合作。”
林辰没争辩,朝陈雪示意。
投影亮起,画面里是河东区某小区电梯监控:锈蚀的门框,歪斜的按钮,老人按了三次没反应,最后蹲下身子从缝隙往里看。
“这个项目维保合同签了五年。”林辰说,“第三年,企业把维护外包给个体户,摄像头坏了半年没人修,居民打市长热线投诉二十三次。”
视频结束,灯亮。
“我们不怕企业赚钱。”林辰看着孙宏远,“怕的是项目建成那天,服务就停了。信用评价不是处罚工具,是合作门槛的参考。”
他提出折中方案:“评价结果不对外公开,只在后续政府采购、特许经营招标中作为优先级评分项。你们做得好,下次我们优先找你们。”
孙宏远沉默。
“你们也可以反过来评我们。”林辰笑了笑,“区政府有没有按时拨款,部门配合到不到位,都可以打分。双向评价,才算公平。”
十一点二十三分,孙宏远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原则上同意纳入信用体系,但法务要重新评估合同条款,不能影响上市合规。”
“可以。”林辰说,“明天上午十点,我们继续谈细节。”
散会后,周伟在门口等他:“真能成?”
“他们要的是稳定预期。”林辰边走边说,“我们给规则,他们给效率。只要底线守得住,让点利没关系。”
“西城街道那个事,要不要在会上提一句?”
“不用。”林辰摇头,“现在提,显得我们拿监督当筹码。等机制落地,再统一规范。”
回到办公室,陈雪跟进来说:“孙宏远的团队刚走,法务组要我们今天下班前提供信用评价的具体指标清单。”
“你拟个初稿。”林辰坐下来,“重点列三条:响应时效、整改完成率、居民满意度。其他别写太细。”
“他们可能会要求剔除主观评价项。”
“留个口子。”他说,“写‘结合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不提居民打分。”
陈雪记下,转身要走。
“等等。”林辰从抽屉里取出那份被咖啡浸湿的文件,“把这个扫描存档,原件销毁。”
“这纸都烂了,还能看清吗?”
“能。”他把文件递过去,“上面记的三个被威胁的监督员名字,单独建个加密名单,只限你我、周伟和住建局安全科负责人查看。”
陈雪接过,手指碰到纸面,墨迹轻微蹭到指尖。
“别外传。”林辰说,“现在谈合作,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内部不稳。”
下午三点,林辰在区大数据局开会,敲定平台对接技术标准。四点二十回到办公室,桌上多了个新文件袋——青州高新科技集团提交的《信用评价风险评估说明》,右下角盖着公司公章,边缘有些磨损,像是被反复折叠过。
他正要拆开,手机响了。是档案局熟人。
“老林,你问的那个‘内务府密档分流记录’,我托人查了移交清单。九十年代初确实登记过遗失,但当时经手的管理员,上个月刚退休,住在城西纺织厂宿舍。”
林辰握着手机,没出声。
“他叫赵金贵,七十岁,老伴瘫痪,儿子在外地。你要是想问点什么,趁现在还来得及。”
他放下手机,盯着桌上的文件袋。和昨天那辆黑车里男人拿的袋子,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