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睁开眼时,窗外的天光已经铺满了办公桌一角。他没动,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七点三十二分。昨晚合上笔记本前的最后一行批注还在眼前:“试点周期:两周。责任人:刘伟;督导人:陈雪;终审:林辰。”
他坐直身子,拉开抽屉取出U盘插入接口,调出项目资金流与工程进度对比表。鼠标滑动到东华苑、南湖新村和城北安置区三个片区时,他停了下来。施工日志显示这三处近五天的日均作业时长超过十四小时,材料进场记录却断续不全,尤其是钢筋和防水卷材的签收单存在多处补签痕迹。更关键的是,财政局昨天发来的函件提到,本季度第二笔专项资金因审计流程尚未完成,拨付时间可能推迟十到十五天。
他把表格截图保存,顺手打开另一个文档——《施工单位履约评估档案》。翻到东华苑承建方“宏远建设”的条目,去年他们在另一县区有过一次安全整改记录,问题集中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当时被通报后仅停工三天便恢复施工,处罚未落地。
手机震动,是系统推送的气象预警:未来四十八小时内将有强降雨过程,局部伴有短时大风。
林辰合上电脑,起身走到墙边的全县项目分布图前。他的手指在东华苑位置停留片刻,又移向南湖新村。这两个点都是老旧管网改造的重点区域,地下作业面深,土层稳定性差。如果一边赶工抢进度,一边遭遇持续降水,塌方风险会迅速上升。而资金一旦延迟,工人薪资发放滞后,情绪波动可能引发群体性怠工甚至闹事。
他回到座位,拨通内线电话:“陈雪,来我办公室一趟。叫上刘伟,马上。”
七分钟后,门被推开。陈雪手里拿着平板,刘伟抱着一叠纸质报表跟进屋。
“看这个。”林辰把屏幕转向两人,“三个片区施工强度突然拉满,但材料台账对不上。财政那边刚通知,专款拨付要延后。”
陈雪皱眉:“他们是不是在赶工期?合同约定下月底必须完成主体移交。”
“赶可以,但不能乱赶。”林辰指着宏远建设的安全记录,“这家公司有过违规前科。现在又是雨季,深基坑作业一旦出事,不只是停工问题。”
刘伟翻着手里的日报:“昨天我去东华苑查过现场,监理说进度达标,可我发现两台挖掘机的操作员换了新人,没看到备案证件。”
“那就不是进度达标,是拿安全换时间。”林辰收回目光,“今天不开调度会,我们先开个内部评估会。列出所有潜在风险点,按紧急程度排序。”
陈雪立刻调出共享文档:“我从五个维度梳理:资金链、施工安全、人员管理、外部环境、舆情隐患。”
“好。”林辰点头,“你主理数据支撑,刘伟补充一线情况。我要的是可操作的预案,不是空话。”
会议持续了四十分钟。最终形成的《项目风险清单》共列十七条,其中七条被标为红色预警。最紧迫的是三项:一是宏远建设等三家单位存在资金周转压力,工人工资已拖欠一周以上;二是东华苑和南湖新村的深基坑支护方案未经专家复核即开始施工;三是强降雨可能导致低洼区域积水倒灌,影响临时用电设施。
林辰在纸上写下三条应对措施:第一,立即启动应急周转金机制,由县财政先行垫付一个月基础工资,条件是各施工单位签署安全承诺书并接受突击检查;第二,今日下午组织住建、安监联合巡查,重点核查特种作业资质与支护方案合规性;第三,要求所有工地在今晚六点前完成排水系统自查,配备备用电源,否则一律停工。
“刘伟,你带队去东华苑。”林辰把打印好的检查清单递过去,“不只是看台账,每一处支护桩都要实地核对编号和深度记录。发现问题当场拍照上传,不要等人批复。”
“明白。”
“陈雪,你联系财政和审计,盯住拨款进度。同时拟一份《关于加强民生工程资金监管的补充通知》,今天发到所有参建单位。”
她快速记下要点:“要不要把监理单位的责任也写进去?”
“写。”林辰语气平静,“谁签字谁负责。出了事,不能只让施工方顶着。”
陈雪抬眼看他:“可这样会得罪人。监理公司背后……”
“我不怕得罪人。”林辰打断,“怕的是哪天半夜接到电话,说工地上埋了人。”
屋里安静了一瞬。
刘伟低声说:“我听说宏远的老总跟区里有些人走得近。”
“我知道。”林辰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政务大厅已经开始排队,几个穿着工装的群众正往咨询台走。“但他们再有关系,也大不过一条人命。我们现在做的每一步,都不是为了防小人,是为了防意外。”
陈雪低头看着平板上的风险图谱,忽然问:“如果我们查得太狠,他们会不会干脆撂挑子?”
“会。”林辰转过身,“所以我们要给他们退路——钱先垫上,整改给时限,只要按规矩来,就不追究前期问题。但要是对抗调查,或者继续冒险作业……”他顿了顿,“那就换人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伟眼神一亮:“真能换?”
“合同里有违约清退条款。”林辰坐回椅子,“只要证据链完整,程序合法,没人能保得住一个敢拿工人生命赌进度的承包商。”
陈雪快速敲击屏幕,更新了预案内容。当她把“更换施工单位”列为极端应对措施加入文档时,抬头发现林辰正盯着墙上的项目图。他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节奏稳定。
“您觉得他们会怎么反应?”她问。
“两种可能。”林辰说,“一种是收敛行为,老老实实整改;另一种是加快动作,想在我们动手前把活干完,蒙混过关。”
“那我们怎么判别?”
“看他们对检查的态度。”他说,“配合的,说明还有底线;阻挠的,就是心里有鬼。”
他拿起电话拨号:“刘伟,你现在就出发。记住,带执法记录仪,每一步都要留痕。”
电话那头应了一声。
挂断后,他对陈雪说:“你也准备一下。下午的联合巡查,你全程参与。数据要准,记录要细,一句话、一个签名都不能含糊。”
陈雪点头:“我会把每次检查的结果实时录入监管平台,自动同步给纪委和督查室。”
“很好。”林辰翻开最新一版施工日志复印件,目光落在一页不起眼的签字栏上。那个名字,和另外两份材料上的笔迹略有差异。
他抽出一支红笔,在旁边画了个圈。
“我们不怕他们犯错。”他说,“就怕他们以为没人看得懂这些细节。”
办公室外传来脚步声,渐行渐远。
林辰没有抬头,只是把那份日志轻轻推到面前,指尖停留在那个签名上。
他坐直身子,拉开抽屉取出U盘插入接口,调出项目资金流与工程进度对比表。鼠标滑动到东华苑、南湖新村和城北安置区三个片区时,他停了下来。施工日志显示这三处近五天的日均作业时长超过十四小时,材料进场记录却断续不全,尤其是钢筋和防水卷材的签收单存在多处补签痕迹。更关键的是,财政局昨天发来的函件提到,本季度第二笔专项资金因审计流程尚未完成,拨付时间可能推迟十到十五天。
他把表格截图保存,顺手打开另一个文档——《施工单位履约评估档案》。翻到东华苑承建方“宏远建设”的条目,去年他们在另一县区有过一次安全整改记录,问题集中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当时被通报后仅停工三天便恢复施工,处罚未落地。
手机震动,是系统推送的气象预警:未来四十八小时内将有强降雨过程,局部伴有短时大风。
林辰合上电脑,起身走到墙边的全县项目分布图前。他的手指在东华苑位置停留片刻,又移向南湖新村。这两个点都是老旧管网改造的重点区域,地下作业面深,土层稳定性差。如果一边赶工抢进度,一边遭遇持续降水,塌方风险会迅速上升。而资金一旦延迟,工人薪资发放滞后,情绪波动可能引发群体性怠工甚至闹事。
他回到座位,拨通内线电话:“陈雪,来我办公室一趟。叫上刘伟,马上。”
七分钟后,门被推开。陈雪手里拿着平板,刘伟抱着一叠纸质报表跟进屋。
“看这个。”林辰把屏幕转向两人,“三个片区施工强度突然拉满,但材料台账对不上。财政那边刚通知,专款拨付要延后。”
陈雪皱眉:“他们是不是在赶工期?合同约定下月底必须完成主体移交。”
“赶可以,但不能乱赶。”林辰指着宏远建设的安全记录,“这家公司有过违规前科。现在又是雨季,深基坑作业一旦出事,不只是停工问题。”
刘伟翻着手里的日报:“昨天我去东华苑查过现场,监理说进度达标,可我发现两台挖掘机的操作员换了新人,没看到备案证件。”
“那就不是进度达标,是拿安全换时间。”林辰收回目光,“今天不开调度会,我们先开个内部评估会。列出所有潜在风险点,按紧急程度排序。”
陈雪立刻调出共享文档:“我从五个维度梳理:资金链、施工安全、人员管理、外部环境、舆情隐患。”
“好。”林辰点头,“你主理数据支撑,刘伟补充一线情况。我要的是可操作的预案,不是空话。”
会议持续了四十分钟。最终形成的《项目风险清单》共列十七条,其中七条被标为红色预警。最紧迫的是三项:一是宏远建设等三家单位存在资金周转压力,工人工资已拖欠一周以上;二是东华苑和南湖新村的深基坑支护方案未经专家复核即开始施工;三是强降雨可能导致低洼区域积水倒灌,影响临时用电设施。
林辰在纸上写下三条应对措施:第一,立即启动应急周转金机制,由县财政先行垫付一个月基础工资,条件是各施工单位签署安全承诺书并接受突击检查;第二,今日下午组织住建、安监联合巡查,重点核查特种作业资质与支护方案合规性;第三,要求所有工地在今晚六点前完成排水系统自查,配备备用电源,否则一律停工。
“刘伟,你带队去东华苑。”林辰把打印好的检查清单递过去,“不只是看台账,每一处支护桩都要实地核对编号和深度记录。发现问题当场拍照上传,不要等人批复。”
“明白。”
“陈雪,你联系财政和审计,盯住拨款进度。同时拟一份《关于加强民生工程资金监管的补充通知》,今天发到所有参建单位。”
她快速记下要点:“要不要把监理单位的责任也写进去?”
“写。”林辰语气平静,“谁签字谁负责。出了事,不能只让施工方顶着。”
陈雪抬眼看他:“可这样会得罪人。监理公司背后……”
“我不怕得罪人。”林辰打断,“怕的是哪天半夜接到电话,说工地上埋了人。”
屋里安静了一瞬。
刘伟低声说:“我听说宏远的老总跟区里有些人走得近。”
“我知道。”林辰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政务大厅已经开始排队,几个穿着工装的群众正往咨询台走。“但他们再有关系,也大不过一条人命。我们现在做的每一步,都不是为了防小人,是为了防意外。”
陈雪低头看着平板上的风险图谱,忽然问:“如果我们查得太狠,他们会不会干脆撂挑子?”
“会。”林辰转过身,“所以我们要给他们退路——钱先垫上,整改给时限,只要按规矩来,就不追究前期问题。但要是对抗调查,或者继续冒险作业……”他顿了顿,“那就换人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伟眼神一亮:“真能换?”
“合同里有违约清退条款。”林辰坐回椅子,“只要证据链完整,程序合法,没人能保得住一个敢拿工人生命赌进度的承包商。”
陈雪快速敲击屏幕,更新了预案内容。当她把“更换施工单位”列为极端应对措施加入文档时,抬头发现林辰正盯着墙上的项目图。他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节奏稳定。
“您觉得他们会怎么反应?”她问。
“两种可能。”林辰说,“一种是收敛行为,老老实实整改;另一种是加快动作,想在我们动手前把活干完,蒙混过关。”
“那我们怎么判别?”
“看他们对检查的态度。”他说,“配合的,说明还有底线;阻挠的,就是心里有鬼。”
他拿起电话拨号:“刘伟,你现在就出发。记住,带执法记录仪,每一步都要留痕。”
电话那头应了一声。
挂断后,他对陈雪说:“你也准备一下。下午的联合巡查,你全程参与。数据要准,记录要细,一句话、一个签名都不能含糊。”
陈雪点头:“我会把每次检查的结果实时录入监管平台,自动同步给纪委和督查室。”
“很好。”林辰翻开最新一版施工日志复印件,目光落在一页不起眼的签字栏上。那个名字,和另外两份材料上的笔迹略有差异。
他抽出一支红笔,在旁边画了个圈。
“我们不怕他们犯错。”他说,“就怕他们以为没人看得懂这些细节。”
办公室外传来脚步声,渐行渐远。
林辰没有抬头,只是把那份日志轻轻推到面前,指尖停留在那个签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