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收集证据,澄清谣言-《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

  清晨七点,办公室的灯刚亮。林辰坐在桌前,手里捏着一份刚取回的文件——政务云平台的操作日志审计报告原件。纸张边缘有些微卷,是他一路快步从信息科拿回来时攥得太紧所致。他翻开第一页,目光迅速扫过记录条目,停在一条加粗标记上:**6月18日18:15,账号“hyjdb_te03”访问整改材料扫描件,IP地址归属街道办东区临时办公点,设备识别码与王建军分管科室所配平板一致**。

  他把这页轻轻抽出,夹进桌上的黑色文件夹里。

  门被推开,陈雪提着包进来,看到他已到岗,略一怔:“这么早?”

  “等东西。”林辰合上文件夹,“你那份时间轴图谱做完了吗?”

  “昨晚收工前发你邮箱了。”她走到自己工位,打开电脑,“所有节点都配上证据编号,视频存证八段、签字扫描十七份、系统日志四十二条,全部可追溯。”

  林辰点头,起身走向她的座位。屏幕亮起,一张按分钟划分的时间轴铺开,从验收组提出问题开始,到最终通过为止,每一步操作精确到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刻。他在一处标注停留片刻——燃气报警装置复测完成时间为14:27,而监理单位远程会签记录显示电子签名提交时间为14:29。

  “这个间隔太短,容易被人说配合造假。”他说。

  “但事实就是现场测试完立刻上传确认。”陈雪语气坚定,“我们还有三方通话录音,可以证明当时周组长也在语音连线中同意流程简化。”

  “那就加上。”林辰说,“把通话索引编号补进图谱,再附一段说明:特殊情况下经验收方口头授权,采用先执行后补录的应急程序,符合《基层项目管理操作指引》第十五条。”

  陈雪快速修改,保存版本,抬头看他:“现在这版能对外吗?”

  “还不行。”林辰走回自己位置,拉开抽屉取出U盘插入电脑,“等刘伟把监控调出来再说。”

  话音未落,刘伟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台移动硬盘。“保安室备份拷好了。”他把硬盘放在桌上,“我挑了几段重点的——昨晚七点四十六分,那两个人又来了,这次还拍了指挥部外墙铭牌。另外,他们进出楼道的时间跟微信谣言发布时间基本对得上。”

  林辰打开视频。画面中两名男子穿便装,一人戴帽子压得很低,另一人在楼梯口低头看手机。时间戳显示:**19:45:12,该人员使用个人手机连接街道办公共Wi-Fi**。

  “查这个账号的登录记录。”林辰说,“看看有没有在协作群里转发语音的行为。”

  刘伟立即动手。十分钟后,他指着屏幕:“找到了。‘监理协作群’里那段匿名语音,是从一个叫‘zjyh_06’的微信号发出的,注册手机号属区住建局名下,但实际使用人是王建军去年提拔的那个副科长。”

  办公室安静下来。

  陈雪看着林辰:“证据链已经闭环了。要不要现在就发声明?”

  林辰没答。他重新打开那份《情况说明》草稿,逐条核对内容。住建局调档函编号、快递签收单照片、视频会议录像路径、系统访问日志……每一项都对应编号,像一根根铁丝拧成绳索。

  “不是现在。”他说,“要等他们觉得我们不会动的时候。”

  “可再拖下去,影响面更大。”陈雪皱眉。

  “影响越大,反转越有力。”林辰关掉文档,“我们现在发,是回应质疑;等到谣言传进三个以上工作群再发,就是终结话题。节奏不能乱。”

  刘伟犹豫着问:“要是他们继续煽风点火呢?”

  “让他们继续。”林辰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撕下写着“舆情响应预案启动节点”的那张便签,换上新的一页,写下几个字:**发布窗口:三群扩散 晨间高峰**。

  “你现在去技术科,确认公众号推文能否定时发送。”他对刘伟说,“明天早上七点整,准时推送。”

  “标题怎么写?”刘伟记下。

  “就用最平实的话。”林辰说,“《关于东湖片区民生项目整改情况的说明》,不带情绪,不提‘谣言’两个字,只列事实。”

  陈雪盯着屏幕上的时间轴图谱,忽然说:“如果有人质疑为什么之前不解释?”

  “因为我们本就不欠谁一个解释。”林辰声音平稳,“只有当程序受到挑战,才有必要展示程序本身。我们现在做的不是自证清白,是立标准。”

  三人沉默片刻。

  刘伟先起身:“我去安排监控比对和推文测试。”

  陈雪也收拾资料:“我把图文简报转成PDF加密版,设个下载密码,等您定。”

  “密码设为‘donghu’。”林辰说,“日期是验收通过那天。”

  两人离开后,办公室只剩他一人。他把所有材料按顺序整理好,打印出一套纸质副本,用曲别针固定,放进文件袋。封面上他亲手写下:**东湖项目整改全过程证据材料(正式发布版)**。

  窗外天色渐明,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面那袋文件上。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温刚好。

  手机震动。刘伟发来消息:“公众号测试完成,定时发布已设置。另,保安发现昨晚那两人今晨六点半又出现在围墙外,已拍照记录。”

  林辰回复:“知道了。”

  他打开电脑后台,查看微信群动态。最初只有监理群的小范围议论,如今已扩散至“河东建设协同组”“社区治理交流群”等多个关联群组,讨论热度持续上升。

  时机到了。

  他点击邮件系统,将最终版《情况说明》正文及附件打包,抄送街道办信息公开专用邮箱,并设置上午七点自动发送。

  然后他靠向椅背,静静等待。

  七点整,手机提示音接连响起。街道办公众号推文上线。不到十分钟,阅读量突破三千。评论区陆续出现留言:

  “原来整改全程都有录像监督。”

  “一分钟都不差,这也太细了吧。”

  “某些人传什么‘上面打招呼’,睁眼说瞎话。”

  林辰逐一翻看,没有点赞,也没有转发。他退出公众号界面,打开内网系统,调出今日值班表。李建国的名字排在上午九点会议室——例行周例会即将开始。

  他站起身,把文件袋放进公文包,顺手整理了下衣领。

  门外传来脚步声,刘伟匆匆赶来:“主任,宣传科问要不要做二次转发?还有几家兄弟单位群也在问能不能分享链接。”

  “不主动推。”林辰说,“让数据说话。”

  陈雪也回来了,手里拿着归档回执:“档案室签收了。您那份说明,他们说可能是今年最完整的项目留痕材料。”

  林辰点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八点五十二分。

  他还差八分钟走进会议室。

  这时手机再次震动。是一条微信通知——**“监理协作群”新增文件下载记录:完整证据包被某成员成功获取并保存至本地设备**。

  林辰盯着那条提示,嘴角微微动了一下。

  他拎起包,朝门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