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初到新职,了解环境-《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

  林辰推开东配楼三层的玻璃门,前台工作人员抬头看了他一眼。他递上调令,对方核对后点头,示意他往里走。

  办公室比想象中安静。开放式工位整齐排列,几人低头看电脑,没人说话。墙上挂着一张全市民生项目进度图,红黄绿三色标记密密麻麻。电子屏在角落滚动播放各区申报数据,数字不断刷新。

  他没直接坐下。先绕了一圈,记下每个工位的大致分工。有人负责资金审核,有人对接街道上报材料,还有两人专门处理群众投诉转办件。整体节奏看起来不快,但流程明显比街道办更集中。

  他走到自己的位置前。桌子是新的,抽屉能锁。电脑已经开机,系统登录界面弹出。他输入密码,桌面打开,文件夹按类别归好:项目申报、资金拨付、进度跟踪、问题汇总。

  刚坐下不到五分钟,隔壁同事主动搭话:“你是新来的副主任?听说之前在永清搞过数据系统。”

  “对,我叫林辰。”

  “哦,那个项目我们这边也看过简报。”那人点点头,“挺干净的流程,不像有些地方,报个修路灯都能拖三个月。”

  林辰应了一声,没接话。他不想靠旧事立威,尤其在这种新组建的部门。

  他打开内网通讯录,查陈雪和刘伟的名字。两人账号已同步到民生办,但状态显示离线。他点开政务群,群里一条消息都没有。

  他起身去了档案室。门开着,里面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陈雪正抱着一摞资料往桌上放,刘伟蹲在地上整理文件盒。

  “你们来得早。”林辰站在门口说。

  两人同时回头。陈雪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刚交接完手续就过来了。”

  刘伟站起来,有点紧张:“林主任,我们不知道您今天会来,不然早点汇合。”

  “没关系,我自己也能找到地方。”林辰走进去,“东西都搬过来了?”

  “基本搬完了,还有一些需要盖章确认的留底材料。”陈雪回答。

  “不急。”林辰扫了一眼桌上的文件,“你们先说说,从街道办过来这一路,听到什么关于民生项目的实际问题没有?别管是不是归我们管,想到什么说什么。”

  陈雪犹豫了一下:“上周和平社区养老中心开工延期的事,您知道吗?批文早就下了,可区财政那边一直没拨款,说是等季度结算统一安排。结果施工队干等了二十天。”

  “这种事多?”林辰问。

  “不少。”刘伟插话,“我听政数局的人说,上半年有七个社区项目卡在资金环节。有的是因为预算调整,有的是审批层级太多,一个签字要跑三四天。”

  林辰记了下来。他又问:“除了钱的问题呢?推进慢的还有什么原因?”

  “多头管理。”陈雪说,“比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要找住建、消防、电力、水务,哪个环节卡住都不行。街道办协调不动,只能上报,等上面开会定方案,一拖就是两个月。”

  林辰点头。这些问题他在街道办时就见过,只是当时只能解决单个案例。现在他的位置变了,不能再只盯着一件事怎么落地,而要看为什么这类事总是落不了地。

  “走,换个地方说话。”他说。

  三人进了旁边一间空会议室。林辰把门关上,拉了把椅子坐在中间。

  “我现在不是你们原来的科长,也不是项目负责人。”他说,“我是这个办公室的副主任,职责是让所有该推进的项目都能顺利推进。我不需要你们填表跑腿,我要你们发现问题,然后告诉我该怎么破局。”

  陈雪看着他,没说话。

  “举个例子。”林辰继续说,“如果现在让你提一条最紧迫的民生堵点,你会说什么?”

  她想了想:“资金拨付周期太长。很多项目不是没立项,而是钱到不了位。等得起的还能拖,等不起的直接烂尾。”

  “第二条?”

  “审批链条太复杂。”刘伟接过话,“一个小改造项目,要盖七八个章。有些部门明明可以并联审批,非要串联走,耽误时间。”

  林辰把这两条写在本子上。他没评价对错,只是分类标好:资金类、流程类。

  “明天早上八点半,我们开个小会。”他说,“你们每人准备三条最典型的问题,附带初步建议。不用写正式报告,口头说就行。我要听真实的判断,不是套话。”

  陈雪皱眉:“可我们刚调过来,权限还没明确,提建议会不会……越界?”

  “在这个办公室,还没有谁规定哪些话不能说。”林辰看着她,“我们现在没有成绩,也没有包袱。正因为什么都不是,才能看清问题。”

  刘伟低头记笔记,手有点抖。他知道这任务不轻。以前在街道办,领导布置工作都是直接下指令。现在林辰让他们自己想问题,反而让人心里没底。

  “还有一件事。”林辰站起身,“我不喜欢开会空谈。你们提的问题,我会选一个马上动手。不管成不成,都要试一次。所以今晚回去,好好想想,哪三个问题最值得先解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完,他走出会议室。

  回到工位,他打开问题汇总文件夹。里面已有两份市里下发的情况通报,一份是上半年民生项目完成率统计,另一份是群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列得很清楚:全市七十六个在建项目,按时完工率不足百分之六十;涉及资金拨付延迟的占四成以上;居民投诉最多的是“反复提交材料”和“无人回应进度”。

  他盯着“资金拨付周期”这一项看了很久。笔尖停在纸上,没画任何标记。

  办公室外,天色渐暗。陆续有人离开,打卡声接连响起。陈雪收拾包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林辰还在看资料,眉头没松开。

  刘伟走得最晚。路过林辰桌前,他小声说:“林主任,我回去就开始整理。”

  林辰抬头:“嗯,别熬夜。”

  刘伟点头走了。门关上后,办公室只剩他一个人。

  他把桌上的文件重新摊开。进度图、资金流、审批节点,三项并排铺着。他开始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注,一笔一笔划出关键环节。

  墙上的电子屏跳到下午五点三十七分。数字闪了一下,继续滚动。

  他停下笔,盯着其中一条记录:河东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资金,申报日期三月十五日,批复日期六月二十日,拨付日期七月三日。中间经历十二次补充材料,涉及四个部门来回函询。

  他合上笔记本,没动地方。

  窗外天已黑透,楼下的路灯亮起。一辆公务车驶过,灯光扫过墙面,又消失。

  他重新打开电脑,调出全市所有未结项民生项目的清单。光标停在搜索框,他输入“资金延迟”四个字。

  页面刷新,跳出七十三条记录。

  他一条一条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