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对手败退,巩固地位-《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

  林辰把文件夹夹在腋下,转身走回办公室。走廊灯光白亮,陈雪和刘伟跟在后面,脚步很轻。他没有说话,直到推开办公室门,把材料放在桌上。

  “验收通过了。”他说,“但事情没完。”

  陈雪刚放下包,听见这话愣了一下。刘伟站在门口,手还扶着门框。

  “他们不会再提新问题。”林辰坐下,打开笔记本,“可有人等着看我们松劲。一松,漏洞就出来了。”

  他抬头看着两人,“今天下午,开个短会。不聊成绩,只说哪里差点出事。”

  陈雪点头,去拿纸笔。刘伟问:“要叫别人吗?”

  “就我们三个。”林辰说,“能扛事的人,才需要知道风险在哪。”

  上午十一点,会议室门关上。林辰把三份整改报告摆在中间,每本都翻到问题页。

  “第一个节点,财政凭证。”他点着第一本,“对方卡的是‘事后补函’这个说法。如果我们没提前调过银行回单,光靠一张新盖章的说明,站不住。”

  陈雪接道:“当时我跑财政局,李科长一开始不想办。说是怕担责任。”

  “但他还是办了。”林辰说,“为什么?因为我们拿出了原始拨款编号和到账时间。数据对得上,他没理由拦。”

  他看向刘伟:“第二个节点,视频补签。你拍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们会质疑真实性?”

  “想到了。”刘伟说,“所以我特意让社区主任站在边上,把公告栏日期也拍进去。施工日志是提前准备好的,监理签字也有。”

  “很好。”林辰说,“第三个节点,政策引用。他们想用模糊标准压我们,但我们把十七条和第五条都列清楚了。程序合规,不是我们说了算,是条文说了算。”

  他合上本子,“这三处,任何一处没准备好,今天就过不了。下次呢?还能不能这么快反应?”

  没人说话。

  “我不信有人只是偶然挑刺。”林辰声音低了些,“问题提得太准。资金记录、档案签字、数据更新——全是跨部门衔接的薄弱点。像有人早就盯着这些地方。”

  陈雪皱眉:“你是说……内部有人配合外人?”

  “我不知道是谁。”林辰说,“但现在他知道,我们不好惹。这就够了。”

  中午饭没人出去吃。陈雪在电脑前整理纪要,刘伟检查视频备份。林辰坐在办公桌后,写了一份邮件。

  标题:《关于XX民生项目初验整改情况的报告》

  正文很短。先写验收组提出的三项问题,再写团队如何调取证据、补充材料、依据政策完成回应。最后加了一句:

  “此次整改反映出,在多部门协作中,信息同步机制仍有提升空间。建议推动建立联审预检制度,减少后期返工。”

  收件人是区长王为民,抄送民生办全体领导。

  点击发送前,他停了一下,还是按下了确认。

  下午三点,消息回来了。王为民回复两个字:“收到。”

  没有表扬,也没有追问。但这两个字比什么都重要。

  林辰把手机放回口袋,抬头看见陈雪站在门口。

  “区里刚打电话。”她说,“让我们准备一份汇报PPT,下周街道联席会上讲讲这次验收应对过程。”

  “讲可以。”林辰说,“但重点不是我们多厉害,而是怎么避免类似问题再发生。你把联审机制那块内容展开做两页。”

  陈雪记下,转身要走。

  “等等。”林辰叫住她,“别提谁施压,也不要说怀疑内部泄密。就说‘流程优化需求’。”

  “明白了。”

  刘伟这时走进来,手里拿着U盘。“所有原始资料都存好了。视频做了双备份,一份本地,一份上传云端。”

  “辛苦。”林辰看了他一眼,“上午那个视频,拍得很稳。”

  刘伟脸有点红,“我一直跟着您学,该注意什么。”

  “你做得对。”林辰说,“基层工作,不怕有问题,怕的是拿不出证据。”

  五点半,办公室只剩他们三人。窗外天色渐暗,楼下的车流声变得密集。

  林辰靠在椅背上,闭眼几分钟。手机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

  “林主任,新修的坡道真好使,我妈今儿自己推轮椅下楼晒太阳了。谢谢您。”

  他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

  然后打开抽屉,拿出一张便签纸,写了三句话:

  功成不必在我,但责不可旁贷。

  权可用,但不可贪。

  敌退一步,我进一步。

  写完,他把纸撕成碎片,扔进碎纸机。

  机器嗡地响了一声,纸屑落下。

  他起身泡了杯茶,走到门口。

  “陈雪,下周联席会的议题清单给我看看。”

  “已经在您邮箱了。”她说,“还有六个议题,都是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的。”

  “把最后一个议题改一下。”林辰说,“加上‘社区无障碍设施标准化建设’这一项。”

  “要立项?”她问。

  “先提出来。”他说,“让大家知道,这事该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六点二十分,刘伟收拾包准备走。临出门前回头问:“林主任,接下来是不是能轻松点?”

  林辰摇摇头,“现在才是开始。项目过了,人才真正盯上你。”

  刘伟没再问,点点头走了。

  陈雪最后一个离开。走之前她看了眼林辰的办公桌。台灯亮着,上面摊着下周会议的议程草案,一支笔斜放在纸上。

  她轻轻带上门。

  林辰没动。他在想一件事。

  早上王为民的回复太快了。几乎是他发完邮件十分钟就回了。说明对方一直在等这份材料。

  等它,是为了什么?

  他拿起手机,翻出通讯录,找到一个名字:赵德柱。

  河东区住建局科长。上次协调施工许可时打过交道。态度冷淡,拖了三天才批。

  验收组里,有一个人穿灰色西装,说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往财政流程上引。

  那人姓什么?

  他记不清了。

  但他记得那人的袖口,有一圈细格纹。和赵德柱常穿的那件衬衫,是一样的。

  林辰放下手机,重新打开电脑。

  他调出今天验收组成员名单扫描件,放大照片。

  第三位,张立明,外聘专家,单位写着“市工程咨询中心”。

  林辰搜索这个机构官网,查不到此人信息。

  他又查赵德柱近两年的合作企业名单,发现一家叫“宏达工程顾问”的公司,注册法人是赵妻的表弟。

  宏达公司承接过三次政府评审项目,其中两次,评审专家名单里都有“张立明”。

  鼠标停在名字上。

  林辰慢慢坐直身体。

  原来不是偶然。

  也不是临时起意。

  是有人安排好了路数,等着他们踩坑。

  而现在,坑没踩成,人却暴露了。

  他关掉网页,打开新文档。

  标题写了一半:《关于规范第三方评审专家入库流程的建议》。

  敲到一半,停下。

  不能现在提。

  火候不到。

  他删掉文档,清空回收站。

  然后打开邮箱,给陈雪发了封邮件:

  “明天早上九点前,请把所有参与本次项目的供应商合同归档情况核一遍。特别留意是否有共用关联法人的情况。”

  发完,他合上电脑。

  窗外夜色已深,办公楼安静下来。

  桌上的笔还斜放着,笔尖朝向议题草案的最后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