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人来人往的街道办大院。
昨夜刚把基层治理改革试点材料送上去,今天一早,他又接到新任务——招商引资项目出了问题。
他拿起桌上的文件翻了翻,眉头渐渐皱起。
这是一宗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工厂落户项目。投资方是外地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计划在河东区建设新厂区,预计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税收贡献也相当可观。
可就在昨天,街道接到通知,对方因环保问题要求暂停项目,甚至有撤资意向。
“这不是小事。”林辰低声自语。
他很快召开了科室内部会议,但几位负责人支支吾吾,只说“还在协调”,不愿透露更多细节。显然,他们并不想让外人插手此事。
林辰没有纠缠,而是找来了刘伟。
“你去茶水间、食堂那边转转,听听下面的人怎么说。”
刘伟点头去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带回了一些线索。
“有人说,投资方对一项环保政策特别敏感,可能是关于废气排放的新标准。”刘伟低声汇报,“还有人提到,之前对接的时候没讲清楚这块内容。”
林辰沉思片刻,立刻联系了自己认识的一位环保局朋友。对方听完情况后建议:“你们这个项目如果涉及VOCs排放,确实得注意最近省里出台的新规。”
林辰记下关键词,回办公室翻阅最新环保条例,果然找到了相关条款。他迅速理清政策要点,并初步构想了解决方案:引入绿色改造技术,再申请政府补贴,降低企业负担。
方案有了,但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可行性。
他拨通了一位环保专家的电话。
“你说的那项绿色改造技术,我们这边正在试点。”专家听他说完思路后回应道,“如果能用上,不仅能达标,还能节省后期运维成本。”
林辰心头一松,立即着手准备正式方案。
第二天上午,李建国召集街道领导班子开会,专门讨论项目危机。
“现在的情况很被动。”李建国语气沉重,“投资方态度很强硬,只给三天时间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拿不出有效对策,这个项目就要黄。”
会场上一片沉默。
“我可以试试。”林辰开口,“我已经做了初步调研,也有了应对思路。”
众人目光投向他。
“你想怎么解决?”李建国问道。
“我的想法是‘绿色改造 政府补贴’双管齐下。”林辰将准备好的资料分发下去,“第一,我们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达到最新的环保标准;第二,协助其申请专项补贴,减轻资金压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项政策虽然严格,但也给了地方一定操作空间。只要我们主动作为,就有机会留住投资。”
李建国点点头:“那你打算怎么推进?”
“我需要两天时间完善方案,然后亲自和投资方谈判。”林辰语气坚定,“如果他们愿意谈,就有希望。”
最终,会议决定由林辰牵头处理此事。
当天下午,他就带着方案前往投资方驻地。
对方代表姓周,是企业的项目经理,见面时脸色冷淡:“林科长,我们不是不合作,而是风险太大。你们这边前期信息不透明,导致我们评估失误,现在要我们承担额外成本,不可能。”
林辰微微一笑:“周经理,我理解您的顾虑。但我想说的是,这次的问题其实也是机会。”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组数据:“这是贵公司去年在其他省份类似项目的环保投入产出比。如果采用绿色改造技术,不仅能在汉东顺利落地,还能为未来在全国布局打下基础。”
周经理眼神微动。
“另外,”林辰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协助申请最高达总投资额15%的环保补贴。这笔钱可以覆盖大部分改造费用。”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对方反应。
“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一起推动这件事。您要是觉得风险高,我可以担保,在合同中明确列出责任划分与退出机制。”
周经理终于露出了些许兴趣。
“我们最多只能接受三个月的缓冲期。”他试探性地说。
“没问题。”林辰点头,“我可以安排专人配合你们完成申报流程,确保补贴尽快到账。”
谈判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回到街道办已是傍晚,林辰立刻组织团队加班加点整理后续工作流程。
“我们要确保每一项承诺都能落实。”他对陈雪说,“特别是补贴申请和审批环节,不能出现纰漏。”
陈雪点头:“我已经联系了财政所和发改委,他们会配合我们。”
“很好。”林辰翻开笔记本,写下下一步计划。
接下来的两天,他几乎全程跟进项目进度,亲自协调多个部门,确保所有手续顺畅办理。
第三天中午,街道办收到投资方确认函,表示将继续推进项目,并感谢林辰团队的专业态度。
消息传到区里,王为民亲自打电话表扬:“干得好!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李建国也露出难得的笑容:“林辰,你是我们街道的功臣。”
林辰只是笑了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但他心里明白,这场危机虽然化解了,却也埋下了新的挑战。投资方临走前不经意提到另一个竞争城市也在积极招商,显然,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夜幕降临,林辰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城市灯火。
他想起几天前那个夜晚,和陈雪一起修改试点材料的情景。那时他站在窗边,思绪飘回了紫禁城的旧时光。
如今,他依旧步步为营,但已不再只为权力,而是为了那份信任,那份责任。
手机忽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
“林科长,有个事要报告。”刘伟发来的。
林辰点开一看,眉头再次紧锁。
原来,就在他处理项目危机期间,街道另一项民生工程出现了进度滞后问题,而负责该项目的,正是张姐。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字:
“不推诿。”
然后轻轻叹了口气。
办公室灯光依旧亮着。
昨夜刚把基层治理改革试点材料送上去,今天一早,他又接到新任务——招商引资项目出了问题。
他拿起桌上的文件翻了翻,眉头渐渐皱起。
这是一宗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工厂落户项目。投资方是外地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计划在河东区建设新厂区,预计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税收贡献也相当可观。
可就在昨天,街道接到通知,对方因环保问题要求暂停项目,甚至有撤资意向。
“这不是小事。”林辰低声自语。
他很快召开了科室内部会议,但几位负责人支支吾吾,只说“还在协调”,不愿透露更多细节。显然,他们并不想让外人插手此事。
林辰没有纠缠,而是找来了刘伟。
“你去茶水间、食堂那边转转,听听下面的人怎么说。”
刘伟点头去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带回了一些线索。
“有人说,投资方对一项环保政策特别敏感,可能是关于废气排放的新标准。”刘伟低声汇报,“还有人提到,之前对接的时候没讲清楚这块内容。”
林辰沉思片刻,立刻联系了自己认识的一位环保局朋友。对方听完情况后建议:“你们这个项目如果涉及VOCs排放,确实得注意最近省里出台的新规。”
林辰记下关键词,回办公室翻阅最新环保条例,果然找到了相关条款。他迅速理清政策要点,并初步构想了解决方案:引入绿色改造技术,再申请政府补贴,降低企业负担。
方案有了,但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可行性。
他拨通了一位环保专家的电话。
“你说的那项绿色改造技术,我们这边正在试点。”专家听他说完思路后回应道,“如果能用上,不仅能达标,还能节省后期运维成本。”
林辰心头一松,立即着手准备正式方案。
第二天上午,李建国召集街道领导班子开会,专门讨论项目危机。
“现在的情况很被动。”李建国语气沉重,“投资方态度很强硬,只给三天时间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拿不出有效对策,这个项目就要黄。”
会场上一片沉默。
“我可以试试。”林辰开口,“我已经做了初步调研,也有了应对思路。”
众人目光投向他。
“你想怎么解决?”李建国问道。
“我的想法是‘绿色改造 政府补贴’双管齐下。”林辰将准备好的资料分发下去,“第一,我们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达到最新的环保标准;第二,协助其申请专项补贴,减轻资金压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项政策虽然严格,但也给了地方一定操作空间。只要我们主动作为,就有机会留住投资。”
李建国点点头:“那你打算怎么推进?”
“我需要两天时间完善方案,然后亲自和投资方谈判。”林辰语气坚定,“如果他们愿意谈,就有希望。”
最终,会议决定由林辰牵头处理此事。
当天下午,他就带着方案前往投资方驻地。
对方代表姓周,是企业的项目经理,见面时脸色冷淡:“林科长,我们不是不合作,而是风险太大。你们这边前期信息不透明,导致我们评估失误,现在要我们承担额外成本,不可能。”
林辰微微一笑:“周经理,我理解您的顾虑。但我想说的是,这次的问题其实也是机会。”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组数据:“这是贵公司去年在其他省份类似项目的环保投入产出比。如果采用绿色改造技术,不仅能在汉东顺利落地,还能为未来在全国布局打下基础。”
周经理眼神微动。
“另外,”林辰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协助申请最高达总投资额15%的环保补贴。这笔钱可以覆盖大部分改造费用。”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对方反应。
“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一起推动这件事。您要是觉得风险高,我可以担保,在合同中明确列出责任划分与退出机制。”
周经理终于露出了些许兴趣。
“我们最多只能接受三个月的缓冲期。”他试探性地说。
“没问题。”林辰点头,“我可以安排专人配合你们完成申报流程,确保补贴尽快到账。”
谈判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回到街道办已是傍晚,林辰立刻组织团队加班加点整理后续工作流程。
“我们要确保每一项承诺都能落实。”他对陈雪说,“特别是补贴申请和审批环节,不能出现纰漏。”
陈雪点头:“我已经联系了财政所和发改委,他们会配合我们。”
“很好。”林辰翻开笔记本,写下下一步计划。
接下来的两天,他几乎全程跟进项目进度,亲自协调多个部门,确保所有手续顺畅办理。
第三天中午,街道办收到投资方确认函,表示将继续推进项目,并感谢林辰团队的专业态度。
消息传到区里,王为民亲自打电话表扬:“干得好!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李建国也露出难得的笑容:“林辰,你是我们街道的功臣。”
林辰只是笑了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但他心里明白,这场危机虽然化解了,却也埋下了新的挑战。投资方临走前不经意提到另一个竞争城市也在积极招商,显然,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夜幕降临,林辰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城市灯火。
他想起几天前那个夜晚,和陈雪一起修改试点材料的情景。那时他站在窗边,思绪飘回了紫禁城的旧时光。
如今,他依旧步步为营,但已不再只为权力,而是为了那份信任,那份责任。
手机忽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
“林科长,有个事要报告。”刘伟发来的。
林辰点开一看,眉头再次紧锁。
原来,就在他处理项目危机期间,街道另一项民生工程出现了进度滞后问题,而负责该项目的,正是张姐。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字:
“不推诿。”
然后轻轻叹了口气。
办公室灯光依旧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