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让你们六连撒开了欢儿去草原上练!好好去五班取取经,亲眼看看那个许三多是怎么带兵、怎么搞训练的,也让你们的兵跟五班那些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出来的战士多交流、多学习,把人家那种以苦为乐、扎根奉献的精气神给我带回来!”
张猛心里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砰”地一声落了地,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激动、感激和昂扬斗志的热流瞬间涌遍全身。
他“唰”地一下站得笔直,如同一棵挺拔的青松,对着团长敬了一个力道十足、标准无比的军礼,声音洪亮如同撞钟:“谢谢团长!谢谢团里对我们六连的信任!您放心!
明年开春,我们六连一定提前做好万全准备,保证高质量完成驻训任务,绝不辜负您的期望,也绝不给咱们团丢脸!”
“嗯,这才像个主力连连长该有的样子和担当!”王团长满意地点点头,目光中带着赞许和期许,“回去跟战士们好好传达一下团里的决定和考虑。
让大家别急躁,把这股子盼头憋住了,转化成平时训练的动力!
现在多流汗,把基础打得更牢,把本事练得更精,等明年到了草原那个大舞台,才能拿出真本事、硬功夫,跟其他兄弟连队好好切磋较量,打出咱们六连的威风来!”
“是!坚决完成任务!”张猛再次响亮地应道,声音里充满了力量。他心里已经开始飞速盘算起来:回去就立刻召开连务会,向全连官兵宣布这个好消息!
还要把许三多在五班的事迹、钢七连和三连在那边驻训的劲头,再多搜集一些,作为激励教材!
一定要让全连上下都憋足一股劲,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狠抓基础训练,补齐短板,等明年开春奔赴草原,一定要让六连的旗帜在那里高高飘扬!
他又向团长敬了一个礼,然后转身,迈着比来时轻快有力得多的步伐,走出了团长办公室。秋日明媚的阳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暖暖地洒在他那身洗得发白的夏季作训服上,连军靴踏在水磨石地面发出的“咔咔”声,都仿佛带着几分昂扬的节奏和暖意。
虽然与今年的驻训失之交臂,但团长亲口许诺的“明年开春之约”,就像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已经在他和六连全体官兵的心田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只待春风一来,便要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草原的暮色来得又急又沉,如同有人擎着一块饱蘸浓墨的巨大蓝布,从西边天际开始,不由分说地往下倾覆。
仅存的几缕霞光挣扎着,很快便被吞噬殆尽。凛冽的晚风像无形的鞭子,卷着细碎坚硬的沙砾,呼啸着掠过空旷的草场,狠狠抽打在蒙古包的毛毡外壁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门帘被掀动,簌簌作响,仿佛随时会被撕裂。
如今钢七连的训练强度已渐趋稳定,炊事班的战士们终于能在全连完成当日训练后,再从容地生火做饭。
而且,按照高城和洪指导员推行的“官兵一体、轮流帮厨”的新规矩,每个班每天都会派出人手去炊事班帮忙,这既减轻了炊事班的压力,也增进了连队内部的融合。
这天,高强度的一对一战术对抗训练结束后,许三多看着史今班长在整理装备时,那双因常年持枪、摸爬滚打而布满老茧和冻疮旧痕的手,心里猛地被揪了一下。
他想起前世模糊的记忆里,史班长似乎每年冬天都过得格外艰难,尤其是手脚,总是冻得又红又肿。
一个念头在他心里迅速生根发芽——他得趁现在暂时没有有时间,草原的严寒尚未完全发威,给史今班长做一套能真正抵御风寒的装备:一件能配合军大衣穿的纯羊皮内胆,一顶护住耳朵的羊皮帽子,再加一双厚实暖和的羊皮手套。(三多在手工达人的张家学的,这个就不单独写了)
寒风裹挟着更多的沙粒,打在脸上生疼。许三多裹紧了并没能完全阻挡寒气的作训服领口,踩着被连日风沙扫得坚硬板结的草皮,一路小跑,朝着记忆中巴特尔家那顶飘着淡淡炊烟的蒙古包方向而去。跑到门口时,他的睫毛、眉毛甚至帽檐上都沾了一层细细的黄沙。
“朝克大叔?巴特尔,在家吗?”他抬手,用手指关节轻轻叩击着厚实的毛毡门,声音在风吼中显得有些飘忽。
门帘“哗啦”一声被从里面用力掀开,带出一股混合着奶香和牛粪火特有气味的暖流。露出的是巴特尔那张被草原阳光和风霜雕刻得黝黑发亮的脸庞,他身后,站着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但眼神慈祥的老阿妈,正是苏日娜。
“三多!快,赶紧进来!外面风大得像刀子!”巴特尔的汉语虽然带着浓重的口音,但比阿妈流利许多,他侧过壮实的身躯,热情地把许三多让进包里。
蒙古包里温暖如春,与外面的凛冽仿佛是两个世界。中央的铁皮炉子里,牛粪火正烧得旺,发出轻微的噼啪声。空气中弥漫着熬煮的奶茶的醇香和新鲜奶豆腐的酸甜气息,让人瞬间放松下来。
许三多下意识地搓了搓冻得有些发僵、甚至微微发红的手指,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说明了来意:“巴特尔,阿妈,我想跟你们买几张羊皮,最好是没鞣制过的,我想自己做点东西。”他用手比划着,“做衣服,里面穿的。”
苏日娜阿妈显然听不懂太多汉话,带着询问的眼神看向儿子。
巴特尔凑到她耳边,用蒙语快速低声解释了几句。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刻绽开了然又温暖的笑容,连连点头,嘴里念叨着含糊的蒙语,颤巍巍地起身,走向蒙古包角落里一个堆放杂物的地方。
张猛心里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砰”地一声落了地,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激动、感激和昂扬斗志的热流瞬间涌遍全身。
他“唰”地一下站得笔直,如同一棵挺拔的青松,对着团长敬了一个力道十足、标准无比的军礼,声音洪亮如同撞钟:“谢谢团长!谢谢团里对我们六连的信任!您放心!
明年开春,我们六连一定提前做好万全准备,保证高质量完成驻训任务,绝不辜负您的期望,也绝不给咱们团丢脸!”
“嗯,这才像个主力连连长该有的样子和担当!”王团长满意地点点头,目光中带着赞许和期许,“回去跟战士们好好传达一下团里的决定和考虑。
让大家别急躁,把这股子盼头憋住了,转化成平时训练的动力!
现在多流汗,把基础打得更牢,把本事练得更精,等明年到了草原那个大舞台,才能拿出真本事、硬功夫,跟其他兄弟连队好好切磋较量,打出咱们六连的威风来!”
“是!坚决完成任务!”张猛再次响亮地应道,声音里充满了力量。他心里已经开始飞速盘算起来:回去就立刻召开连务会,向全连官兵宣布这个好消息!
还要把许三多在五班的事迹、钢七连和三连在那边驻训的劲头,再多搜集一些,作为激励教材!
一定要让全连上下都憋足一股劲,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狠抓基础训练,补齐短板,等明年开春奔赴草原,一定要让六连的旗帜在那里高高飘扬!
他又向团长敬了一个礼,然后转身,迈着比来时轻快有力得多的步伐,走出了团长办公室。秋日明媚的阳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暖暖地洒在他那身洗得发白的夏季作训服上,连军靴踏在水磨石地面发出的“咔咔”声,都仿佛带着几分昂扬的节奏和暖意。
虽然与今年的驻训失之交臂,但团长亲口许诺的“明年开春之约”,就像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已经在他和六连全体官兵的心田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只待春风一来,便要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草原的暮色来得又急又沉,如同有人擎着一块饱蘸浓墨的巨大蓝布,从西边天际开始,不由分说地往下倾覆。
仅存的几缕霞光挣扎着,很快便被吞噬殆尽。凛冽的晚风像无形的鞭子,卷着细碎坚硬的沙砾,呼啸着掠过空旷的草场,狠狠抽打在蒙古包的毛毡外壁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门帘被掀动,簌簌作响,仿佛随时会被撕裂。
如今钢七连的训练强度已渐趋稳定,炊事班的战士们终于能在全连完成当日训练后,再从容地生火做饭。
而且,按照高城和洪指导员推行的“官兵一体、轮流帮厨”的新规矩,每个班每天都会派出人手去炊事班帮忙,这既减轻了炊事班的压力,也增进了连队内部的融合。
这天,高强度的一对一战术对抗训练结束后,许三多看着史今班长在整理装备时,那双因常年持枪、摸爬滚打而布满老茧和冻疮旧痕的手,心里猛地被揪了一下。
他想起前世模糊的记忆里,史班长似乎每年冬天都过得格外艰难,尤其是手脚,总是冻得又红又肿。
一个念头在他心里迅速生根发芽——他得趁现在暂时没有有时间,草原的严寒尚未完全发威,给史今班长做一套能真正抵御风寒的装备:一件能配合军大衣穿的纯羊皮内胆,一顶护住耳朵的羊皮帽子,再加一双厚实暖和的羊皮手套。(三多在手工达人的张家学的,这个就不单独写了)
寒风裹挟着更多的沙粒,打在脸上生疼。许三多裹紧了并没能完全阻挡寒气的作训服领口,踩着被连日风沙扫得坚硬板结的草皮,一路小跑,朝着记忆中巴特尔家那顶飘着淡淡炊烟的蒙古包方向而去。跑到门口时,他的睫毛、眉毛甚至帽檐上都沾了一层细细的黄沙。
“朝克大叔?巴特尔,在家吗?”他抬手,用手指关节轻轻叩击着厚实的毛毡门,声音在风吼中显得有些飘忽。
门帘“哗啦”一声被从里面用力掀开,带出一股混合着奶香和牛粪火特有气味的暖流。露出的是巴特尔那张被草原阳光和风霜雕刻得黝黑发亮的脸庞,他身后,站着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但眼神慈祥的老阿妈,正是苏日娜。
“三多!快,赶紧进来!外面风大得像刀子!”巴特尔的汉语虽然带着浓重的口音,但比阿妈流利许多,他侧过壮实的身躯,热情地把许三多让进包里。
蒙古包里温暖如春,与外面的凛冽仿佛是两个世界。中央的铁皮炉子里,牛粪火正烧得旺,发出轻微的噼啪声。空气中弥漫着熬煮的奶茶的醇香和新鲜奶豆腐的酸甜气息,让人瞬间放松下来。
许三多下意识地搓了搓冻得有些发僵、甚至微微发红的手指,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说明了来意:“巴特尔,阿妈,我想跟你们买几张羊皮,最好是没鞣制过的,我想自己做点东西。”他用手比划着,“做衣服,里面穿的。”
苏日娜阿妈显然听不懂太多汉话,带着询问的眼神看向儿子。
巴特尔凑到她耳边,用蒙语快速低声解释了几句。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刻绽开了然又温暖的笑容,连连点头,嘴里念叨着含糊的蒙语,颤巍巍地起身,走向蒙古包角落里一个堆放杂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