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旁边,草原五班的马班长也带着全班列队完毕。虽然人数不多,但同样军容严整,丝毫不逊色。
李卫国下意识抬腕看表:五点三十二分。从哨响到现在,仅仅过去两分钟。他猛地转身,看见自家三连的兵才陆陆续续跑到操场。
二排有个兵背包带散了一截,正手忙脚乱地重新捆绑;一排的新兵张志强帽子戴歪了,帽檐都快翘到天上去了;更有个兵在奔跑中踩掉了鞋后跟,正单脚跳着提鞋。
几个排长急得满头大汗,扯着嗓子吼着:快!快!整队!检查装具!
李卫国重重叹了口气,胸腔里涌起一阵憋闷。这时指导员何洪涛快步跑到他身边,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装具,一边顺着连长的目光看去。
老何,你瞧瞧人家钢七连。李卫国侧过身子,声音压得低低的,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这作风,这纪律,咱们三连差得太远了。
何洪涛扶正眼镜,仔细打量着钢七连的队列,眼底闪过一丝钦佩,随即转向自家还在整队的连队,眉头拧成了疙瘩:钢七连确实名不虚传。你看老七往那一站,就是一面旗帜。洪指导员做事又细致,每个环节都扣得死死的。咱们这才刚集合,人家早就准备就绪了。这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赶上的。
差距?差的是当兵的那股精气神!李卫国的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八度,又赶紧压低,平时训练咱们也没少流汗,可一到关键时刻就露怯。刚才哨响的时候,我刚才听见还有人在问是不是演练。这种思想,真要上了战场,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何洪涛拍了拍他的肩章,语气缓和了些:老李,急不得。钢七连是全军挂号的标兵连,那是几代人攒下的底蕴。咱们三连这两年从后进赶上来了,进步有目共睹,但还需要时间沉淀。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等这次任务结束,咱们开个民主生活会,让战士们也说说心里话。
民主生活会?李卫国指着钢七连的方向,你听听高城平时怎么说的?钢七连的兵,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枪枕在头下,鞋摆在手边!咱们的兵呢?总觉得和平年代,紧急集合就是走个过场。这种麻痹思想不除,练再多都是花架子!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回去就改作息制度。每天提前十分钟吹预备哨,每周至少两次无预告紧急集合。这根弦,必须绷紧了!
何洪涛点点头:我同意。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严格要求,也要讲究科学带兵。我看可以组织个观摩学习,请钢七连的骨干来传授经验,特别是他们的日常养成和应急响应流程。
这时,三连的队伍终于勉强整顿完毕。李卫国环视着自己的连队:虽然站成了队列,但比起钢七连那种刀切斧凿般的整齐,还是显得松散。有几个战士的作战服领子还翻在里面,背包的捆扎也不够规范。
学!必须学!李卫国咬了咬牙,高城那小子是傲,但带兵确实在行。等会儿,我就去找他取经。就算被他损三连还差着火候,我也认了!
何洪涛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就对了。咱们的目标,就是把三连也带成钢七连那样的铁拳头!
正说着,指挥部的命令通过无线电传来:各连清点人数,准备接受任务!
李卫国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板,转身面向三连,声音洪亮如钟:全体都有!立正!清点人数!
一排到齐!
二排到齐!
三排到齐!
报数声在操场上此起彼伏,而不远处的钢七连,早已完成了清点,整个队列静默如山,只有晨风吹过军装发出的轻微声响。
李卫国望着那道钢铁长城般的身影,暗自在心底发誓:总有一天,他要让三连也站成营区里最挺拔的风景。
“全体注意——出发!”
高城的命令如同出膛的炮弹,在清晨的操场上炸响。各连队顿时如开闸的洪流,依次向营门开拔。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震得地面咚咚作响,扬起的尘土在朝阳下泛着金辉。
李卫国迅速转向何洪涛:“老何,你带队伍按预定路线前进,保持行军节奏。我去去就回!”说完,他拎起挎包,三步并作两步朝钢七连的方向奔去。
高城正要迈步跟上连队,听见身后急促的脚步声,回头看见李卫国气喘吁吁地追来,不由挑眉:“老三,你这火急火燎的,连队不要了?”
李卫国抹了把额头的汗,咧嘴一笑:“老七,就耽误你一分钟。”他的目光不自觉瞟向正在行进的钢七连队伍——每个战士的背包都打得棱角分明,装具佩戴整齐划一,连行进中持枪的姿势都保持着一贯的标准。
“那个,老七,”李卫国搓了搓手,语气诚恳,“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们连这紧急集合的水平,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刚才我看表了,从哨响到集结完毕,你们只用了两分零三秒。这速度,在全团都是独一份!”
高城嘴角扬起一抹熟悉的弧度,那是钢七连特有的自信:“怎么?你们三连也想试试?”他拍了拍李卫国的肩,“没啥诀窍,就是练!往死里练!”
见李卫国一脸不信,高城这才正色道:“老三,咱们都是带兵的人,你该明白,快不是练出来的,是逼出来的。”
他指着正在行进的队伍,“我告诉我的兵,战场上,敌人不会给你系鞋带的时间。钢七连要做的,就是永远比敌人快一步。”
“这些大道理,我们连的兵也懂啊!”李卫国急得直拍大腿,“可一到实战就掉链子!”
“懂?”高城嗤笑一声,“懂和做到是两码事!我们连每周三次无预告紧急集合,时间从来不定。可能是凌晨两点,可能是刚熄灯,甚至可能是午休时间。就是要让他们明白,战备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松!”
李卫国下意识抬腕看表:五点三十二分。从哨响到现在,仅仅过去两分钟。他猛地转身,看见自家三连的兵才陆陆续续跑到操场。
二排有个兵背包带散了一截,正手忙脚乱地重新捆绑;一排的新兵张志强帽子戴歪了,帽檐都快翘到天上去了;更有个兵在奔跑中踩掉了鞋后跟,正单脚跳着提鞋。
几个排长急得满头大汗,扯着嗓子吼着:快!快!整队!检查装具!
李卫国重重叹了口气,胸腔里涌起一阵憋闷。这时指导员何洪涛快步跑到他身边,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装具,一边顺着连长的目光看去。
老何,你瞧瞧人家钢七连。李卫国侧过身子,声音压得低低的,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这作风,这纪律,咱们三连差得太远了。
何洪涛扶正眼镜,仔细打量着钢七连的队列,眼底闪过一丝钦佩,随即转向自家还在整队的连队,眉头拧成了疙瘩:钢七连确实名不虚传。你看老七往那一站,就是一面旗帜。洪指导员做事又细致,每个环节都扣得死死的。咱们这才刚集合,人家早就准备就绪了。这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赶上的。
差距?差的是当兵的那股精气神!李卫国的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八度,又赶紧压低,平时训练咱们也没少流汗,可一到关键时刻就露怯。刚才哨响的时候,我刚才听见还有人在问是不是演练。这种思想,真要上了战场,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何洪涛拍了拍他的肩章,语气缓和了些:老李,急不得。钢七连是全军挂号的标兵连,那是几代人攒下的底蕴。咱们三连这两年从后进赶上来了,进步有目共睹,但还需要时间沉淀。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等这次任务结束,咱们开个民主生活会,让战士们也说说心里话。
民主生活会?李卫国指着钢七连的方向,你听听高城平时怎么说的?钢七连的兵,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枪枕在头下,鞋摆在手边!咱们的兵呢?总觉得和平年代,紧急集合就是走个过场。这种麻痹思想不除,练再多都是花架子!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回去就改作息制度。每天提前十分钟吹预备哨,每周至少两次无预告紧急集合。这根弦,必须绷紧了!
何洪涛点点头:我同意。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严格要求,也要讲究科学带兵。我看可以组织个观摩学习,请钢七连的骨干来传授经验,特别是他们的日常养成和应急响应流程。
这时,三连的队伍终于勉强整顿完毕。李卫国环视着自己的连队:虽然站成了队列,但比起钢七连那种刀切斧凿般的整齐,还是显得松散。有几个战士的作战服领子还翻在里面,背包的捆扎也不够规范。
学!必须学!李卫国咬了咬牙,高城那小子是傲,但带兵确实在行。等会儿,我就去找他取经。就算被他损三连还差着火候,我也认了!
何洪涛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就对了。咱们的目标,就是把三连也带成钢七连那样的铁拳头!
正说着,指挥部的命令通过无线电传来:各连清点人数,准备接受任务!
李卫国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板,转身面向三连,声音洪亮如钟:全体都有!立正!清点人数!
一排到齐!
二排到齐!
三排到齐!
报数声在操场上此起彼伏,而不远处的钢七连,早已完成了清点,整个队列静默如山,只有晨风吹过军装发出的轻微声响。
李卫国望着那道钢铁长城般的身影,暗自在心底发誓:总有一天,他要让三连也站成营区里最挺拔的风景。
“全体注意——出发!”
高城的命令如同出膛的炮弹,在清晨的操场上炸响。各连队顿时如开闸的洪流,依次向营门开拔。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震得地面咚咚作响,扬起的尘土在朝阳下泛着金辉。
李卫国迅速转向何洪涛:“老何,你带队伍按预定路线前进,保持行军节奏。我去去就回!”说完,他拎起挎包,三步并作两步朝钢七连的方向奔去。
高城正要迈步跟上连队,听见身后急促的脚步声,回头看见李卫国气喘吁吁地追来,不由挑眉:“老三,你这火急火燎的,连队不要了?”
李卫国抹了把额头的汗,咧嘴一笑:“老七,就耽误你一分钟。”他的目光不自觉瞟向正在行进的钢七连队伍——每个战士的背包都打得棱角分明,装具佩戴整齐划一,连行进中持枪的姿势都保持着一贯的标准。
“那个,老七,”李卫国搓了搓手,语气诚恳,“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们连这紧急集合的水平,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刚才我看表了,从哨响到集结完毕,你们只用了两分零三秒。这速度,在全团都是独一份!”
高城嘴角扬起一抹熟悉的弧度,那是钢七连特有的自信:“怎么?你们三连也想试试?”他拍了拍李卫国的肩,“没啥诀窍,就是练!往死里练!”
见李卫国一脸不信,高城这才正色道:“老三,咱们都是带兵的人,你该明白,快不是练出来的,是逼出来的。”
他指着正在行进的队伍,“我告诉我的兵,战场上,敌人不会给你系鞋带的时间。钢七连要做的,就是永远比敌人快一步。”
“这些大道理,我们连的兵也懂啊!”李卫国急得直拍大腿,“可一到实战就掉链子!”
“懂?”高城嗤笑一声,“懂和做到是两码事!我们连每周三次无预告紧急集合,时间从来不定。可能是凌晨两点,可能是刚熄灯,甚至可能是午休时间。就是要让他们明白,战备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