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东屋的木桌上铺展开一片暖融融的光斑。苏青把借来的《上海服饰》画报小心翼翼地铺在桌上,旁边放着纸笔和一把软尺,指尖轻轻划过画报内页的模特,眼神里满是专注——这已经是她第三次翻看这本画报了,从县城回来的这几天,她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款式上。
“妈妈,你又在看那个画本子啦?”晓雨抱着布娃娃凑过来,小脑袋靠在苏青胳膊上,好奇地盯着画报上的连衣裙,“这个裙子好漂亮呀,上面还有小花花。”苏青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指着那条淡粉色碎花连衣裙说:“是呀,妈妈想学着做这样的裙子,不仅给晓燕做,也给我们晓雨做一条好不好?”晓雨立刻睁大了眼睛,用力点头:“好呀好呀!我要粉色的,跟画本子上的一样!”
送走凑热闹的孩子们,苏青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画报上。她之前在县城已经摸透了年轻姑娘的需求——她们既想要的确良布料的滑爽耐穿,又嫌弃市面款式老气,渴望更显身材、更有设计感的衣服。但做衣服不能只跟风,还得考虑实际:县城姑娘大多要下地或上班,太复杂的款式不方便活动;而且她刚起步,复杂款式的工艺难度高,容易出错。所以,选款必须兼顾“时尚”和“实用”,先从基础款入手,把细节做好,才能打开市场。
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两款款式上。第一款是画报中间页的圆领碎花连衣裙:面料是浅粉色的确良,印着细碎的白色蔷薇花,领口是简洁的圆领,避免了斜襟的老气;腰部做了收省设计,能勾勒出腰身,不像直筒裙那样显臃肿;裙摆从腰下开始微微放宽,还在裙摆边缘加了一圈三厘米宽的荷叶边,走动时能轻轻晃动,灵动又不夸张。苏青用软尺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下——收腰位置在肚脐上方两指处,这个位置最显比例;荷叶边宽度控制在三厘米,太宽会显累赘,太窄又没效果,正好能平衡“洋气”和“日常”。
“这个款式好,既显身材,又不耽误干活。”苏青一边小声嘀咕,一边在纸上画下大致轮廓,还在旁边标注细节:“领口加一寸宽包边,避免磨皮肤;收省处用双线缝,防止洗后变形;荷叶边先抽褶再缝制,保证弧度均匀。”她还想着,等以后熟练了,可以在领口或袖口绣上小巧的雏菊,比画报上的纯印花更有特色,也能突出自己的手工优势。
第二款是画报封底的条纹衬衫。面料是蓝白细条纹的确良,这种条纹经典又百搭,不容易过时;领口是尖领设计,比圆领更显利落,适合上班或下地穿;袖口做了可翻折设计——不翻折时是长袖,适合早晚微凉的天气;翻折后露出里面的白色衬里,能形成撞色效果,瞬间多了几分设计感。苏青注意到,市面上的衬衫大多是直筒版型,她可以在这款衬衫的腰部做轻微收腰,不用像连衣裙那样明显,却能让版型更挺括,不会穿成“罩衫”模样。
“这个衬衫男款女款都能做。”苏青眼睛一亮,在纸上补充道:“女款条纹细一点,颜色浅一点;男款条纹粗一点,颜色深一点;袖口翻折处缝一颗小纽扣,固定更方便。”她还想到,村里不少年轻媳妇既要下地又要赶集,一件能兼顾农活和出门的衬衫肯定受欢迎——平时穿是实用的长袖,赶集时翻折袖口,瞬间变洋气,性价比高,大家更容易接受。
为了确认款式是否符合需求,苏青还特意拿着画好的草图去找李婆和刘嫂请教。李婆看着连衣裙草图,笑着说:“这个裙子好看!收腰显身段,荷叶边又不张扬,我家那丫头要是看到,肯定吵着要买。”刘嫂则更青睐条纹衬衫:“这个衬衫实用!我家男人下地穿长袖能防晒,赶集时翻折袖口又好看,要是做出来,我肯定先买一件。”
得到乡亲们的认可,苏青更有信心了。她又仔细研究了两款衣服的工艺难点:连衣裙的收省和荷叶边是关键,收省要对称,荷叶边的弧度要均匀,她打算先找家里的旧土布练手,把这两个工艺练熟;衬衫的难点在尖领和袖口,尖领要缝得平整不翘边,袖口的纽扣位置要精准,她计划先画好纸样,再按纸样裁剪布料。
晚上陆庭州回来,苏青兴奋地把选定的款式和计划告诉他。陆庭州看着纸上详细的草图和标注,忍不住称赞:“你想得真周到,既考虑了好看,又考虑了实用,还想到了不同人的需求。需要我做什么,你尽管说。”苏青笑着说:“我需要你帮我去县城买些的确良布料和纽扣,再找些硬纸板来,我要画纸样。”陆庭州立刻答应:“没问题,明天我就去县城,你把需要的布料颜色和尺寸列给我。”
睡前,苏青又把画报翻到那两款款式,借着煤油灯的光仔细看了许久。她仿佛已经看到,年轻姑娘穿着她做的碎花连衣裙,在赶集的路上笑着走过;村里的媳妇穿着条纹衬衫,一边下地一边和邻居打招呼;孩子们围着她,吵着要新衣服。这些画面,让她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力量。
她知道,确定款式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打版、裁剪、缝制等很多难关要过,但她不怕。之前做手工绣品,她也是从生疏到熟练;现在做衣服,只要她肯学、肯练,一定能做好。而且,她有陆庭州的支持,有乡亲们的认可,还有孩子们的鼓励,这些都是她前进的动力。
窗外的月光洒在桌上的画报上,映着苏青坚定的眼神。她已经做好了准备,朝着成品服装的新方向出发,争取让自己的手工生意更上一层楼,也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妈妈,你又在看那个画本子啦?”晓雨抱着布娃娃凑过来,小脑袋靠在苏青胳膊上,好奇地盯着画报上的连衣裙,“这个裙子好漂亮呀,上面还有小花花。”苏青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指着那条淡粉色碎花连衣裙说:“是呀,妈妈想学着做这样的裙子,不仅给晓燕做,也给我们晓雨做一条好不好?”晓雨立刻睁大了眼睛,用力点头:“好呀好呀!我要粉色的,跟画本子上的一样!”
送走凑热闹的孩子们,苏青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画报上。她之前在县城已经摸透了年轻姑娘的需求——她们既想要的确良布料的滑爽耐穿,又嫌弃市面款式老气,渴望更显身材、更有设计感的衣服。但做衣服不能只跟风,还得考虑实际:县城姑娘大多要下地或上班,太复杂的款式不方便活动;而且她刚起步,复杂款式的工艺难度高,容易出错。所以,选款必须兼顾“时尚”和“实用”,先从基础款入手,把细节做好,才能打开市场。
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两款款式上。第一款是画报中间页的圆领碎花连衣裙:面料是浅粉色的确良,印着细碎的白色蔷薇花,领口是简洁的圆领,避免了斜襟的老气;腰部做了收省设计,能勾勒出腰身,不像直筒裙那样显臃肿;裙摆从腰下开始微微放宽,还在裙摆边缘加了一圈三厘米宽的荷叶边,走动时能轻轻晃动,灵动又不夸张。苏青用软尺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下——收腰位置在肚脐上方两指处,这个位置最显比例;荷叶边宽度控制在三厘米,太宽会显累赘,太窄又没效果,正好能平衡“洋气”和“日常”。
“这个款式好,既显身材,又不耽误干活。”苏青一边小声嘀咕,一边在纸上画下大致轮廓,还在旁边标注细节:“领口加一寸宽包边,避免磨皮肤;收省处用双线缝,防止洗后变形;荷叶边先抽褶再缝制,保证弧度均匀。”她还想着,等以后熟练了,可以在领口或袖口绣上小巧的雏菊,比画报上的纯印花更有特色,也能突出自己的手工优势。
第二款是画报封底的条纹衬衫。面料是蓝白细条纹的确良,这种条纹经典又百搭,不容易过时;领口是尖领设计,比圆领更显利落,适合上班或下地穿;袖口做了可翻折设计——不翻折时是长袖,适合早晚微凉的天气;翻折后露出里面的白色衬里,能形成撞色效果,瞬间多了几分设计感。苏青注意到,市面上的衬衫大多是直筒版型,她可以在这款衬衫的腰部做轻微收腰,不用像连衣裙那样明显,却能让版型更挺括,不会穿成“罩衫”模样。
“这个衬衫男款女款都能做。”苏青眼睛一亮,在纸上补充道:“女款条纹细一点,颜色浅一点;男款条纹粗一点,颜色深一点;袖口翻折处缝一颗小纽扣,固定更方便。”她还想到,村里不少年轻媳妇既要下地又要赶集,一件能兼顾农活和出门的衬衫肯定受欢迎——平时穿是实用的长袖,赶集时翻折袖口,瞬间变洋气,性价比高,大家更容易接受。
为了确认款式是否符合需求,苏青还特意拿着画好的草图去找李婆和刘嫂请教。李婆看着连衣裙草图,笑着说:“这个裙子好看!收腰显身段,荷叶边又不张扬,我家那丫头要是看到,肯定吵着要买。”刘嫂则更青睐条纹衬衫:“这个衬衫实用!我家男人下地穿长袖能防晒,赶集时翻折袖口又好看,要是做出来,我肯定先买一件。”
得到乡亲们的认可,苏青更有信心了。她又仔细研究了两款衣服的工艺难点:连衣裙的收省和荷叶边是关键,收省要对称,荷叶边的弧度要均匀,她打算先找家里的旧土布练手,把这两个工艺练熟;衬衫的难点在尖领和袖口,尖领要缝得平整不翘边,袖口的纽扣位置要精准,她计划先画好纸样,再按纸样裁剪布料。
晚上陆庭州回来,苏青兴奋地把选定的款式和计划告诉他。陆庭州看着纸上详细的草图和标注,忍不住称赞:“你想得真周到,既考虑了好看,又考虑了实用,还想到了不同人的需求。需要我做什么,你尽管说。”苏青笑着说:“我需要你帮我去县城买些的确良布料和纽扣,再找些硬纸板来,我要画纸样。”陆庭州立刻答应:“没问题,明天我就去县城,你把需要的布料颜色和尺寸列给我。”
睡前,苏青又把画报翻到那两款款式,借着煤油灯的光仔细看了许久。她仿佛已经看到,年轻姑娘穿着她做的碎花连衣裙,在赶集的路上笑着走过;村里的媳妇穿着条纹衬衫,一边下地一边和邻居打招呼;孩子们围着她,吵着要新衣服。这些画面,让她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力量。
她知道,确定款式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打版、裁剪、缝制等很多难关要过,但她不怕。之前做手工绣品,她也是从生疏到熟练;现在做衣服,只要她肯学、肯练,一定能做好。而且,她有陆庭州的支持,有乡亲们的认可,还有孩子们的鼓励,这些都是她前进的动力。
窗外的月光洒在桌上的画报上,映着苏青坚定的眼神。她已经做好了准备,朝着成品服装的新方向出发,争取让自己的手工生意更上一层楼,也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