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积累开厂资金-《八零辣妈:穿成恶毒后妈后我带娃》

  初夏的阳光炽热而明亮,透过厂房的窗户,洒在刚平整好的地面上,映出斑驳的光影。苏青站在空旷的厂房里,指尖划过墙壁上预留的设备摆放标记,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这里将是“苏青定制”从手工小作坊走向现代化工厂的起点。但憧憬之余,更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开工厂需要购置设备、装修厂房、招聘培训工人,算下来至少需要3万元启动资金,而目前账户里的结余只有1万多元,资金缺口不小。

  “资金是开厂的关键,必须加快积累速度。”苏青在团队会议上坚定地说,“从这个月开始,咱们调整营收分配,每月净利润的70%专门存起来作为开厂资金,剩下的30%用于日常运营和工人福利。同时,咱们还要优化定制业务,适当提高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单价,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这个决定得到了团队的一致支持。刘嫂说道:“开工厂是咱们共同的目标,只要能早日把工厂开起来,我们愿意暂时少拿点福利。”赵秀莲也附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婚宴装,做工复杂、耗时久,适当提价合情合理,客户也能理解。”

  营收分配调整方案很快落地。苏青专门开立了一个“开厂资金专用账户”,每月核算完净利润后,第一时间将70%的资金转入该账户,由陈巧负责登记管理,每笔收支都记录在案,定期向团队公示,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以前每月净利润的50%用于工人福利和团队建设,现在调整为30%后,苏青并没有降低工人的基本工资,而是减少了额外的团建支出和临时补贴,同时承诺:“等工厂开工后,不仅恢复福利,还会给大家涨工资、分股份,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工厂发展的红利。”

  工人们对此表示充分理解,大家都把开工厂当成共同的目标,干活更加卖力。以前遇到加班,偶尔会有抱怨,现在为了早日凑齐开厂资金,大家主动提出加班赶订单,甚至放弃了部分休息时间,只为多接一笔订单、多赚一点利润。

  接下来是优化定制业务、提高单价。苏青经过仔细分析,将产品分为三类:基础款(日常装、简单亲子装)、进阶款(职业装、工装)、高端款(婚宴装、礼服、复杂定制装)。基础款和进阶款的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高,暂时不调整单价;高端款尤其是婚宴装,做工复杂、设计耗时久,还需要使用优质面料(如蕾丝、真丝混纺),且客户对价格的接受度较高,适合提高单价。

  之前婚宴装的定制价是35元\/套,苏青结合面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设计附加值,将其调整为40元\/套,提价幅度约14%。为了让客户接受提价,苏青还优化了婚宴装的服务和设计:增加了3种新款式(鱼尾款、公主款、简约款),提供免费的配饰搭配建议(如头纱、手套、披肩),婚宴装刺绣升级为立体刺绣,还赠送一件定制的刺绣手帕作为纪念。

  提价方案推出前,苏青特意咨询了几位老客户的意见。县城的李姐之前定制过婚宴装,她表示:“婚宴装是一辈子穿一次的衣服,只要款式好看、做工精致,多花5块钱完全值得,而且还多了这么多福利,太划算了。”邻县的晓冉也说:“当初我定制婚宴装时,就觉得35元很划算,现在提价到40元,还升级了刺绣和服务,性价比依然很高。”

  婚宴装提价后,并没有影响客户的下单意愿。第一位下单的是镇上的年轻女孩王丽,她要定制一套公主款婚宴装,用于下个月的婚礼。苏青向她介绍了提价后的福利:“现在定制婚宴装不仅能享受立体刺绣,还能免费获得搭配的头纱和刺绣手帕,面料也升级为更优质的雪纺蕾丝,穿着更舒适、更显质感。”王丽试穿样品后,对款式和做工非常满意,当场支付了定金:“40元能定制到这么好的婚宴装,还送这么多东西,太值了!”

  除了提高婚宴装单价,苏青还推出了“高端定制套餐”:定制婚宴装 敬酒服 新郎西装的组合套餐,原价150元,套餐价140元,同时赠送夫妻双方的刺绣钥匙扣和定制婚礼纪念册,吸引了不少即将结婚的年轻情侣。镇上的张强和未婚妻之前已经定制了新郎西装,看到套餐后,果断追加定制了婚宴装和敬酒服:“套餐价更划算,还送纪念册,正好留作婚礼纪念,太贴心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营收,苏青还优化了其他高端款的服务:复杂礼服定制增加免费试穿次数(从1次增加到2次),高端亲子装套餐赠送定制的儿童书包,批量工装订单满100套赠送10套免费定制名额,这些增值服务既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又间接提升了客单价。

  在提高营收的同时,苏青还注重成本控制,进一步加快资金积累速度。她通过批量采购面料,与供应商谈成了更优惠的价格,面料成本降低了10%;优化裁剪流程,采用计算机排版原理(虽然目前还是手工操作,但借鉴了批量裁剪的思路),减少了面料损耗,损耗率从之前的15%降低到8%;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工人闲置,提高了生产效率,人均日产量从1-2件提高到2-3件。

  成本的降低和营收的提升,让每月的净利润大幅增长。调整前,月净利润平均为600元左右,调整后第一个月,月净利润就达到了850元,其中70%(595元)存入开厂资金账户;第二个月,得益于几笔大额婚宴装和工装订单,月净利润突破1000元,存入开厂资金账户700元;第三个月,随着高端定制套餐的推广,月净利润达到1200元,存入账户840元。

  资金积累的速度比预期更快,这让苏青和团队都备受鼓舞。为了让大家直观感受到进度,苏青在小作坊的墙上贴了一张“开厂资金积累进度表”,用红色 marker 笔标注每月存入的资金和累计金额,每增加一笔,就更新一次。当累计金额突破2万元时,团队特意举办了一个小型庆祝会,苏青买了水果和点心,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悦:“咱们已经凑够了三分之二的资金,再努力几个月,就能把设备买回来,工厂就能开工了!”

  庆祝会上,工人们纷纷表示:“现在看到进度表每天都在更新,心里越来越有底了,再辛苦也值得。”赵秀莲说:“我已经开始研究自动化缝纫机的操作视频了,等设备到位,我一定第一个学会,为工厂开工做准备。”李梅也说:“我也在琢磨批量裁剪的技巧,以后工厂批量生产,我就能派上用场了。”

  在资金积累的过程中,苏青也没有放松对产品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虽然提高了单价,但做工和服务反而更细致了:婚宴装的立体刺绣由赵秀莲亲自把关,每一针都力求完美;刘嫂在测量时,会额外记录客户的体型特点,为后续的版型调整提供参考;陈巧会主动跟进订单进度,及时向客户反馈制作情况,让客户放心。

  客户们对提价后的服务和品质非常满意。王丽取到婚宴装后,激动地说:“这做工比我想象中还要好,立体刺绣精致极了,头纱也很搭配,40元花得太值了!”她还推荐了三位即将结婚的朋友来定制,其中两位都选择了高端定制套餐。

  邻县的大型企业再次下单时,看到苏青的定制业务越来越规范,品质越来越高,特意将明年的工装订单量从200套增加到300套:“我们相信你的实力,等你工厂开工后,我们还会继续增加订单量。”

  半年后,苏青核算开厂资金账户,累计金额已经达到元,距离3万元的目标只差2000元。此时,又一笔大额订单找上门来——邻县的一家酒店要定制50套员工制服,包括西装、衬衫和连衣裙,订单总价达4000元,净利润预计有1500元。

  苏青和团队加班加点赶制这笔订单,从设计、裁剪到缝制、刺绣,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赵秀莲负责西装的核心缝制,李梅精准裁剪每一件衣片,刘嫂亲自去酒店测量员工尺寸,陈巧负责记录和跟进进度。经过半个月的努力,订单按时交付,酒店负责人对制服的品质和款式非常满意,当场支付了尾款,还承诺会推荐给其他酒店。

  这笔订单的净利润1500元存入开厂资金账户后,累计金额正式突破3万元,达到了元,超额完成了资金积累目标!当苏青在进度表上画上最后一笔时,小作坊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工人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我们凑够开厂资金了!”苏青的声音带着哽咽,眼里满是泪水和喜悦,“这半年来,大家辛苦了,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成绩。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采购设备、装修厂房,工厂很快就能开工了!”

  刘嫂擦着眼泪说:“苏青,我们跟着你,终于要实现开工厂的梦想了!以后咱们也是工厂的人了,再也不是小作坊的工人了!”陈巧激动地说:“我现在就给设备供应商打电话,让他们尽快发货,咱们早日开工!”

  当天晚上,苏青失眠了。她想起创业初期的艰难,想起第一次参加服装展销会的震撼,想起调整营收分配时大家的支持,想起每一笔订单背后的付出与坚持。3万元的开厂资金,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是她和团队共同奋斗的见证,是“苏青定制”实现质的飞跃的基石。

  第二天一早,苏青就联系了设备供应商,确认了自动化裁剪机、智能缝纫机、锁边机等设备的发货时间;同时,她还聘请了装修工人,开始对厂房进行装修,划分生产区、定制区、仓储区和办公区;另外,她还在镇上发布了招聘信息,计划再招聘10名工人,为工厂开工做准备。

  看着厂房里忙碌的装修工人,想着即将到货的现代化设备,念着越来越壮大的团队,苏青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积累开厂资金只是开厂路上的第一步,未来还会面临设备安装、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诸多挑战,但她有信心、有底气。因为她拥有一支团结奋进的团队、一批忠诚可靠的客户、一套成熟的业务模式,更拥有对服装行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开厂资金积累进度表”上,红色的数字在光影中显得格外耀眼。苏青站在小作坊里,看着墙上满满的案例照片、厚厚的会员登记册和一沓沓订单协议,心里感慨万千。从手工小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从一个普通摊主到服装企业家,这几年的创业之路,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而这次积累开厂资金的经历,也将成为她创业路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见证着她的成长与蜕变,激励着她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苏青定制”的品牌在更广阔的天地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