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运动会带来的欢声笑语,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温暖了陆家好些天。安安床头那枚金灿灿的纸质奖牌成了她最珍爱的宝贝,连睡觉都要摸上两下。舟舟和宁宁虽然嘴上不说,但眼睛里也闪着光,爸爸那天神兵天降般的表现,无疑给他们注入了满满的底气。家里的气氛难得的轻松明媚。
但这层温馨之下,林晚星并未放松警惕。陆砚川日益频繁的晚归,甚至彻夜不归,以及他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凝重,都像无声的警报,提醒着她表面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并未停息。她所能做的,便是将家这个港湾守护得更加安稳,让他无后顾之忧。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林晚星的办公桌上投下暖和的光斑。她正专注地批阅着一份技术报告,钢笔尖沙沙作响。突然,桌上那部内部电话尖锐地响起,打破了宁静。
电话那头是厂党委办公室主任老陈,他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镇定,带着明显的惊惶和结巴:“林…林工!不好了!出…出大事了!您…您必须马上来一趟老厂区改造工地!三号车间旧址…挖…挖地基那儿!”
林晚星的心倏地一沉,放下笔,声音尽量保持平稳:“陈主任,别急,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施工队!用…用破碎锤打那些老承重柱…从…从一根柱子里面…敲…敲出来…”陈主任的声音抖得厉害,充满了恐惧,“…敲出来死人骨头了!天老爷啊!就封在水泥里头!太吓人了!”
水泥封尸?!林晚星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背后的疤痕仿佛也感应到了这股阴冷,微微发紧。她猛地站起身:“报警了吗?立刻保护现场,疏散无关人员!我马上到!”
她挂断电话,抓起外套就往外冲。一边疾步走着,一边迅速拨打陆砚川的通讯器,依旧是无人接听状态。她只得快速留言说明情况,然后对早已候着的忠叔道:“忠叔,老厂区改造工地,快!”
轿车一路疾驰,窗外风景飞速倒退。林晚星的心情却不断下沉。水泥柱中的尸骸……这听起来像是旧时代的恐怖传说,竟会发生在红星厂?
工地现场已是一片混乱。警戒线外围满了面色惊恐、交头接耳的工人,各种机械都已停工。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冰冷的水泥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从时间深处渗出的阴冷腐败气息,令人极不舒服。
厂领导和工地负责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看到林晚星下车,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脸色煞白。
“林工!您可算来了!” “太吓人了,就在那坑里……” “这影响太坏了……”
林晚星抬手止住他们的纷乱,目光冷静地扫过现场:“带我去看看情况。公安到了吗?”
“到了到了,刚到的,正在下面勘查。”保卫科长连忙引路。
林晚星在保卫科长的陪同下,小心地走下开挖形成的土坡。越靠近基坑中心,那股混合着泥土和陈腐气息的味道就越发浓烈。
坑底中央,一根异常粗大的老旧水泥承重柱被破碎锤粗暴地从中砸断,露出了灰黑色的混凝土内部。就在那断裂的横截面以及散落四周的大型水泥碎块中,一具部分白骨化、部分与灰黑色蜡状腐败物质扭曲交织的人形遗骸,赫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遗骸保持着一种极度痛苦挣扎的姿态,一些深蓝色、破烂的织物残片与腐败物、水泥碎块粘结在一起,景象惨烈得超乎想象,冲击着每一个目睹者的神经。
饶是林晚星早有心理准备,胃里也是一阵翻江倒海,她用力掐了一下虎口,利用痛感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她是技术负责人,需要的是观察和判断。
公安人员已经拉起了更专业的警戒带,技术刑警们戴着口罩、手套和鞋套,正小心翼翼地拍照、测量,进行初步现场勘查。
林晚星没有越过警戒线,她的目光如同精密仪器,仔细地、一寸寸地扫视着暴露的遗骸和那些水泥碎块。她对这片厂区历史了如指掌,这根柱子的位置,恰好是十年前厂区第二次大规模扩建时,新建三号车间的地基承重柱之一……
就在这时,下午的阳光角度恰好发生偏移,一束光穿过飞扬的尘埃,照亮了坑内一块刚从柱体脱落、体积较大的水泥碎块。那块碎块上粘连着一片相对完整的深蓝色工装布料碎片。
就在那片布料的袖口位置,一点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周围水泥和织物的金属反光,倏地闪入了林晚星的视野!
她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
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她,这东西至关重要!
她立刻指着那个方向,对身旁正在指挥现场的公安负责人急促而清晰地说道:“王警官!请看那边那块较大的碎块,表面粘着蓝色布料的!袖口位置好像有金属反光!那可能是个重要线索!”
那位姓王的警官闻言,目光锐利地顺势望去,也立刻捕捉到了那点不寻常的反光。他马上对坑内的技术刑警喊道:“小刘,注意你左前方那块粘着布的大碎块,袖口位置,可能有金属附着物!优先小心提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坑内的刑警得令,立刻用专业工具将那块水泥碎块整体夹起,放入专用的证物袋中,然后拿到坑外平坦处进行更仔细的检查。
在多位公安人员和林晚星的共同注视下,技术刑警用软毛刷和精细工具,极其小心地清理掉金属物表面覆盖的水泥粉末和污垢。
渐渐地,一枚纽扣的轮廓清晰起来。
一枚绝非红星厂当年配发的普通塑料或贝壳纽扣。它材质明显不同,似乎是黄铜一类,尽管被水泥长期侵蚀包裹,表面晦暗,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上面雕刻着极其繁复、精致的图案!
林晚星的心跳骤然加速!她下意识地向前倾身(但仍保持在合理距离),屏住呼吸,仔细辨认着那图案。
那图案……她绝对见过!
那是用极其细腻的线条刻出的缠枝莲纹,紧密环绕着一只造型抽象、却透着凌厉之势的鹰隼侧影!
这个独特的徽记!她曾在彻夜翻阅调查二叔陆振邦侵吞国有资产的那些隐秘卷宗时,在几份涉及海外离岸公司的模糊文件背景水印上见过!后来,在那次为她庆祝高考状元的家宴上,老爷子震怒之下甩出的、属于二叔陆振邦的海外秘密银行存折的暗纹里,也隐约有这个标记!这是二叔陆振邦及其掌控的黑暗势力核心圈私下使用的标识!
一个被灭口并封入水泥柱的老师傅,他的工装上,竟然钉着一枚代表陆振邦核心势力的徽记纽扣!
这绝非巧合!这背后必然隐藏着惊天秘密!
林晚星猛地直起身,脸色因为震惊而微微发白,但她极力保持镇定,立刻将自己的发现和关于这枚徽记与陆振邦的关联,清晰、快速地低声告知了王警官。
王警官闻言,眼神瞬间变得无比锐利和凝重。他立刻意识到,这个发现可能意味着什么——这起尘封十年的谋杀案,很可能与目前正在审理的陆振邦特大经济案件存在重大关联!
“立刻提高现场保护等级!所有物证,尤其是那枚纽扣,严格按程序提取、保管!通知局里技术队加派人手,建议立刻与正在审理的陆振邦案并案调查!”王警官语速极快地下达命令,气氛顿时变得更加紧张。
公安部门的反应雷厉风行。现场被更严密地封锁起来,刑侦、法医、痕迹专家对现场进行了地毯式勘查。那枚纽扣被作为最高等级的物证,由专业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提取、多角度拍照、然后严密封装。
接下来的几天,警方围绕这枚关键的纽扣和李爱国的社会关系,展开了大规模、高效率的秘密调查。
他们重新细致地走访了李爱国当年的所有亲友、同事,包括那位闻讯后悲愤不已的退休老厂长。这一次,调查有了明确而强大的方向。在老厂长声泪俱下的证词基础上(“老李说过他记了陆振邦倒卖物资的账!”),警方投入大量人力,成功地在李爱国一位远房亲戚家的旧物箱底层,找到了他用油布包裹、秘密藏匿的笔记本! 上面清晰记录了他所发现的陆振邦一伙倒卖厂里紧缺物资的时间、数量、经手人等关键线索!
同时,市局技术部门动用专业设备对那枚纽扣进行了最严格的检验,在纽扣背面的缝隙和螺纹深处,提取到了微量的、特殊的油脂残留物,经化验分析,其成分与当初从陆振邦家中搜查出的、其惯用的进口发油成分高度吻合。(注:这是一种增强物证与特定嫌疑人关联性的技术手段)
更重要的是,警方依据纽扣这条强有力线索,重新梳理并精准排查了陆振邦及其几名核心心腹在十年前那个时间段的所有可疑活动轨迹和通讯记录,发现了之前被忽略的重大疑点:在李爱国失踪前后那关键几天,陆振邦最信任的司机兼保镖,曾以“首长视察工程”为名,多次夜间独自驾车进入老厂区,并异常地支开了当时的夜班看守。
所有这些新的、扎实的证据:指向性极强的物证(徽记纽扣及残留物)、老厂长的证词、新发现的被害人亲笔记录的关键账本、以及锁定嫌疑人的可疑人员活动轨迹,与之前调查陆振邦经济案件时掌握的其心狠手辣、无法无天的行事风格相互印证,逐渐形成了一条虽然曲折但却坚实牢固、环环相扣的证据链。
当办案人员将这些新发现的、无可辩驳的证据,尤其是那枚纽扣的高清照片、理化检验报告以及心腹司机的反常行车记录,逐一摆在陆振邦面前时,他脸上惯有的傲慢和侥幸终于彻底崩溃,变成了死灰般的绝望与恐惧。他明白,这一次,任何狡辩都已苍白无力。
最终,在铁证如山和心理防线的全面溃败下,陆振邦对十年前指使手下杀人、随后又将李师傅尸体封入水泥柱灭迹的滔天罪行,供认不讳。
一桩尘封十年、几乎被时光彻底掩埋的血腥谋杀悬案,就这样因为一次旧厂区的改造工程,更因为林晚星那洞察秋毫、于细微处发现决定性突破口的敏锐,终于得以重启调查,拨云见日,真相大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消息传回,红星厂上下群情激愤,既为李师傅的惨死感到痛心,也为揪出真凶、告慰亡魂而感到一丝宽慰。林晚星的威望在厂里达到了新的高度,工友们私下都说:“林工不仅技术厉害,这眼神也太毒了!要不是她,李师傅这冤屈还不知道要沉多少年!”
军区大院里,陆老爷子听闻此事后,独自在书房静坐了很久。暮色降临时,他推开房门,仿佛一夜之间又苍老了许多,他对秘书挥了挥手,声音沉痛而疲惫:“依法办事,无需再报我了。”至此,父子情分,恩断义绝。
事情到此,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真凶伏法,沉冤得雪,大快人心。
几天后,在厂办协助公安部门整理最终的证物清单副本时,林晚星的目光再次久久地停留在那枚黄铜纽扣的高清照片上。
一个之前被破案的紧迫和愤怒情绪所掩盖的疑问,悄然浮上心头,越来越清晰:这种带有独特家族徽记、明显是特殊定制的纽扣,数量必然极其稀少,可称得上是身份信物。以其代表的隐秘性和重要性,陆振邦本人或其核心心腹,怎么会如此不小心,让它出现在一个即将被灭口的老师傅的工装上?是李师傅在挣扎中意外扯落的?还是……这枚纽扣的背后,本身就牵扯着另一段更为久远、更加扑朔迷离、甚至可能比贪污谋杀案更深重的恩怨旧事?它最初的主人究竟是谁?又是以何种方式,最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指证陆振邦的铁证?
这枚从冰冷水泥与沉默尸骨中重见天日的徽记纽扣,在完成了它指证眼前元凶的使命之后,似乎又沉默地转过身,用它那冰冷晦暗的光泽,幽幽地指向了另一个更深、更暗、更庞大的历史迷雾深处。
寒风掠过已恢复施工、但依旧显得空旷的旧厂区,卷起地上的尘土,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夹杂着往日无声的低语与叹息。林晚星下意识地拢紧了大衣的领口,觉得这从北方吹来的风,似乎比刚才又凛冽阴寒了几分,直往人骨头缝里钻,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预感。
但这层温馨之下,林晚星并未放松警惕。陆砚川日益频繁的晚归,甚至彻夜不归,以及他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凝重,都像无声的警报,提醒着她表面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并未停息。她所能做的,便是将家这个港湾守护得更加安稳,让他无后顾之忧。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林晚星的办公桌上投下暖和的光斑。她正专注地批阅着一份技术报告,钢笔尖沙沙作响。突然,桌上那部内部电话尖锐地响起,打破了宁静。
电话那头是厂党委办公室主任老陈,他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镇定,带着明显的惊惶和结巴:“林…林工!不好了!出…出大事了!您…您必须马上来一趟老厂区改造工地!三号车间旧址…挖…挖地基那儿!”
林晚星的心倏地一沉,放下笔,声音尽量保持平稳:“陈主任,别急,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施工队!用…用破碎锤打那些老承重柱…从…从一根柱子里面…敲…敲出来…”陈主任的声音抖得厉害,充满了恐惧,“…敲出来死人骨头了!天老爷啊!就封在水泥里头!太吓人了!”
水泥封尸?!林晚星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背后的疤痕仿佛也感应到了这股阴冷,微微发紧。她猛地站起身:“报警了吗?立刻保护现场,疏散无关人员!我马上到!”
她挂断电话,抓起外套就往外冲。一边疾步走着,一边迅速拨打陆砚川的通讯器,依旧是无人接听状态。她只得快速留言说明情况,然后对早已候着的忠叔道:“忠叔,老厂区改造工地,快!”
轿车一路疾驰,窗外风景飞速倒退。林晚星的心情却不断下沉。水泥柱中的尸骸……这听起来像是旧时代的恐怖传说,竟会发生在红星厂?
工地现场已是一片混乱。警戒线外围满了面色惊恐、交头接耳的工人,各种机械都已停工。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冰冷的水泥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从时间深处渗出的阴冷腐败气息,令人极不舒服。
厂领导和工地负责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看到林晚星下车,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脸色煞白。
“林工!您可算来了!” “太吓人了,就在那坑里……” “这影响太坏了……”
林晚星抬手止住他们的纷乱,目光冷静地扫过现场:“带我去看看情况。公安到了吗?”
“到了到了,刚到的,正在下面勘查。”保卫科长连忙引路。
林晚星在保卫科长的陪同下,小心地走下开挖形成的土坡。越靠近基坑中心,那股混合着泥土和陈腐气息的味道就越发浓烈。
坑底中央,一根异常粗大的老旧水泥承重柱被破碎锤粗暴地从中砸断,露出了灰黑色的混凝土内部。就在那断裂的横截面以及散落四周的大型水泥碎块中,一具部分白骨化、部分与灰黑色蜡状腐败物质扭曲交织的人形遗骸,赫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遗骸保持着一种极度痛苦挣扎的姿态,一些深蓝色、破烂的织物残片与腐败物、水泥碎块粘结在一起,景象惨烈得超乎想象,冲击着每一个目睹者的神经。
饶是林晚星早有心理准备,胃里也是一阵翻江倒海,她用力掐了一下虎口,利用痛感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她是技术负责人,需要的是观察和判断。
公安人员已经拉起了更专业的警戒带,技术刑警们戴着口罩、手套和鞋套,正小心翼翼地拍照、测量,进行初步现场勘查。
林晚星没有越过警戒线,她的目光如同精密仪器,仔细地、一寸寸地扫视着暴露的遗骸和那些水泥碎块。她对这片厂区历史了如指掌,这根柱子的位置,恰好是十年前厂区第二次大规模扩建时,新建三号车间的地基承重柱之一……
就在这时,下午的阳光角度恰好发生偏移,一束光穿过飞扬的尘埃,照亮了坑内一块刚从柱体脱落、体积较大的水泥碎块。那块碎块上粘连着一片相对完整的深蓝色工装布料碎片。
就在那片布料的袖口位置,一点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周围水泥和织物的金属反光,倏地闪入了林晚星的视野!
她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
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她,这东西至关重要!
她立刻指着那个方向,对身旁正在指挥现场的公安负责人急促而清晰地说道:“王警官!请看那边那块较大的碎块,表面粘着蓝色布料的!袖口位置好像有金属反光!那可能是个重要线索!”
那位姓王的警官闻言,目光锐利地顺势望去,也立刻捕捉到了那点不寻常的反光。他马上对坑内的技术刑警喊道:“小刘,注意你左前方那块粘着布的大碎块,袖口位置,可能有金属附着物!优先小心提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坑内的刑警得令,立刻用专业工具将那块水泥碎块整体夹起,放入专用的证物袋中,然后拿到坑外平坦处进行更仔细的检查。
在多位公安人员和林晚星的共同注视下,技术刑警用软毛刷和精细工具,极其小心地清理掉金属物表面覆盖的水泥粉末和污垢。
渐渐地,一枚纽扣的轮廓清晰起来。
一枚绝非红星厂当年配发的普通塑料或贝壳纽扣。它材质明显不同,似乎是黄铜一类,尽管被水泥长期侵蚀包裹,表面晦暗,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上面雕刻着极其繁复、精致的图案!
林晚星的心跳骤然加速!她下意识地向前倾身(但仍保持在合理距离),屏住呼吸,仔细辨认着那图案。
那图案……她绝对见过!
那是用极其细腻的线条刻出的缠枝莲纹,紧密环绕着一只造型抽象、却透着凌厉之势的鹰隼侧影!
这个独特的徽记!她曾在彻夜翻阅调查二叔陆振邦侵吞国有资产的那些隐秘卷宗时,在几份涉及海外离岸公司的模糊文件背景水印上见过!后来,在那次为她庆祝高考状元的家宴上,老爷子震怒之下甩出的、属于二叔陆振邦的海外秘密银行存折的暗纹里,也隐约有这个标记!这是二叔陆振邦及其掌控的黑暗势力核心圈私下使用的标识!
一个被灭口并封入水泥柱的老师傅,他的工装上,竟然钉着一枚代表陆振邦核心势力的徽记纽扣!
这绝非巧合!这背后必然隐藏着惊天秘密!
林晚星猛地直起身,脸色因为震惊而微微发白,但她极力保持镇定,立刻将自己的发现和关于这枚徽记与陆振邦的关联,清晰、快速地低声告知了王警官。
王警官闻言,眼神瞬间变得无比锐利和凝重。他立刻意识到,这个发现可能意味着什么——这起尘封十年的谋杀案,很可能与目前正在审理的陆振邦特大经济案件存在重大关联!
“立刻提高现场保护等级!所有物证,尤其是那枚纽扣,严格按程序提取、保管!通知局里技术队加派人手,建议立刻与正在审理的陆振邦案并案调查!”王警官语速极快地下达命令,气氛顿时变得更加紧张。
公安部门的反应雷厉风行。现场被更严密地封锁起来,刑侦、法医、痕迹专家对现场进行了地毯式勘查。那枚纽扣被作为最高等级的物证,由专业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提取、多角度拍照、然后严密封装。
接下来的几天,警方围绕这枚关键的纽扣和李爱国的社会关系,展开了大规模、高效率的秘密调查。
他们重新细致地走访了李爱国当年的所有亲友、同事,包括那位闻讯后悲愤不已的退休老厂长。这一次,调查有了明确而强大的方向。在老厂长声泪俱下的证词基础上(“老李说过他记了陆振邦倒卖物资的账!”),警方投入大量人力,成功地在李爱国一位远房亲戚家的旧物箱底层,找到了他用油布包裹、秘密藏匿的笔记本! 上面清晰记录了他所发现的陆振邦一伙倒卖厂里紧缺物资的时间、数量、经手人等关键线索!
同时,市局技术部门动用专业设备对那枚纽扣进行了最严格的检验,在纽扣背面的缝隙和螺纹深处,提取到了微量的、特殊的油脂残留物,经化验分析,其成分与当初从陆振邦家中搜查出的、其惯用的进口发油成分高度吻合。(注:这是一种增强物证与特定嫌疑人关联性的技术手段)
更重要的是,警方依据纽扣这条强有力线索,重新梳理并精准排查了陆振邦及其几名核心心腹在十年前那个时间段的所有可疑活动轨迹和通讯记录,发现了之前被忽略的重大疑点:在李爱国失踪前后那关键几天,陆振邦最信任的司机兼保镖,曾以“首长视察工程”为名,多次夜间独自驾车进入老厂区,并异常地支开了当时的夜班看守。
所有这些新的、扎实的证据:指向性极强的物证(徽记纽扣及残留物)、老厂长的证词、新发现的被害人亲笔记录的关键账本、以及锁定嫌疑人的可疑人员活动轨迹,与之前调查陆振邦经济案件时掌握的其心狠手辣、无法无天的行事风格相互印证,逐渐形成了一条虽然曲折但却坚实牢固、环环相扣的证据链。
当办案人员将这些新发现的、无可辩驳的证据,尤其是那枚纽扣的高清照片、理化检验报告以及心腹司机的反常行车记录,逐一摆在陆振邦面前时,他脸上惯有的傲慢和侥幸终于彻底崩溃,变成了死灰般的绝望与恐惧。他明白,这一次,任何狡辩都已苍白无力。
最终,在铁证如山和心理防线的全面溃败下,陆振邦对十年前指使手下杀人、随后又将李师傅尸体封入水泥柱灭迹的滔天罪行,供认不讳。
一桩尘封十年、几乎被时光彻底掩埋的血腥谋杀悬案,就这样因为一次旧厂区的改造工程,更因为林晚星那洞察秋毫、于细微处发现决定性突破口的敏锐,终于得以重启调查,拨云见日,真相大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消息传回,红星厂上下群情激愤,既为李师傅的惨死感到痛心,也为揪出真凶、告慰亡魂而感到一丝宽慰。林晚星的威望在厂里达到了新的高度,工友们私下都说:“林工不仅技术厉害,这眼神也太毒了!要不是她,李师傅这冤屈还不知道要沉多少年!”
军区大院里,陆老爷子听闻此事后,独自在书房静坐了很久。暮色降临时,他推开房门,仿佛一夜之间又苍老了许多,他对秘书挥了挥手,声音沉痛而疲惫:“依法办事,无需再报我了。”至此,父子情分,恩断义绝。
事情到此,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真凶伏法,沉冤得雪,大快人心。
几天后,在厂办协助公安部门整理最终的证物清单副本时,林晚星的目光再次久久地停留在那枚黄铜纽扣的高清照片上。
一个之前被破案的紧迫和愤怒情绪所掩盖的疑问,悄然浮上心头,越来越清晰:这种带有独特家族徽记、明显是特殊定制的纽扣,数量必然极其稀少,可称得上是身份信物。以其代表的隐秘性和重要性,陆振邦本人或其核心心腹,怎么会如此不小心,让它出现在一个即将被灭口的老师傅的工装上?是李师傅在挣扎中意外扯落的?还是……这枚纽扣的背后,本身就牵扯着另一段更为久远、更加扑朔迷离、甚至可能比贪污谋杀案更深重的恩怨旧事?它最初的主人究竟是谁?又是以何种方式,最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指证陆振邦的铁证?
这枚从冰冷水泥与沉默尸骨中重见天日的徽记纽扣,在完成了它指证眼前元凶的使命之后,似乎又沉默地转过身,用它那冰冷晦暗的光泽,幽幽地指向了另一个更深、更暗、更庞大的历史迷雾深处。
寒风掠过已恢复施工、但依旧显得空旷的旧厂区,卷起地上的尘土,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夹杂着往日无声的低语与叹息。林晚星下意识地拢紧了大衣的领口,觉得这从北方吹来的风,似乎比刚才又凛冽阴寒了几分,直往人骨头缝里钻,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