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俄文笔记疑云-《七零娇娇带球跑,科研大佬宠上天》

  保卫部的行动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红星机械厂表面平静的水面下,激起了汹涌的暗流。孙启明秘书的被秘密带走,如同一道无声的惊雷。虽然厂里没有正式通报,但小道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车间角落、食堂饭桌间悄然传递。李副厂长(李为民)派系的人,更是人人自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医院里,陆砚川依旧在重伤昏迷中挣扎,后背的剧痛和头部的创伤如同沉重的枷锁,将他牢牢禁锢在病床上,侧卧的姿态无声诉说着爆炸那日的惨烈和他为林晚星承受的代价。

  然而,就在这紧绷的氛围下,针对林晚星的新一轮暗箭,却以一种更阴险、更令人不齿的方式,从千里之外射来。

  这天上午,林晚星刚走到技术科办公室门口,就感觉到气氛不同寻常。走廊里异常安静,往日里熟悉的谈笑声消失无踪。推开门,里面的景象让她脚步一顿。

  办公室里多了几个陌生面孔,穿着统一制式的深蓝色中山装,表情严肃,眼神锐利如鹰隼。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法令纹很深的中年男人,他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金属徽章,样式与保卫部的略有不同,透着一股更为纯粹的、不带感情的审查意味。技术科的同事们或站或坐,都沉默着,目光复杂地落在林晚星身上,有担忧,有同情,也有无法掩饰的惊疑。

  办公桌旁,技术科科长脸色铁青,手里捏着一封拆开的信。看到林晚星进来,他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愤懑。

  “林晚星同志,你来得正好。” 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镜,声音平淡无波,带着公事公办的冰冷,“我们是厂党委和上级保密审查联合工作组的。我们接到一封从西北某地‘支农小组’寄来的实名举报信。”他刻意加重了“实名举报信”和“西北支农小组”几个字,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打在林晚星脸上,“举报人李梅,实名举报你长期持有并研究来源不明的俄文技术资料笔记,涉嫌严重泄密行为。信中附有她声称是你笔记内容的俄文字符片段照片(模糊不清)。现在,请你配合我们的调查,交出所有相关笔记和资料。”

  西北支农小组?李梅?实名举报信?

  林晚星的心脏猛地一沉,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脚底窜上头顶!李梅!那个因陷害她而被陆砚川亲手发配去西北偏远地区“支农小组”(俗称挖粪组)的女人!她人虽在千里之外,承受着劳作的艰辛,但那颗怨恨的毒牙并未拔除!这封举报信,就是她不甘心失败,在绝望和怨毒中进行的疯狂反扑!试图用“泄密”这把最毒的刀,在她林晚星身上再狠狠捅一刀,甚至妄图拉她下水同归于尽,以此报复陆砚川的铁腕惩罚!其用心之险恶,令人齿冷!

  办公室里的空气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晚星身上,等待她的反应。是愤怒辩解?还是惊慌失措?

  林晚星站在原地,脸上没有预想中的慌乱,反而是一种近乎冰冷的平静,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被毒蛇再次盯上的锐利寒芒。她迎着审查组那几道审视的、不信任的目光,嘴角甚至勾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那弧度里,有对李梅垂死挣扎的蔑视,有对背后可能存在的推手的洞悉,更有一股被彻底激怒后反而沉淀下来的凛然。

  “我的笔记?”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办公室的寂静,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当然有。都在我办公桌左边的抽屉里,锁着。钥匙在这里。” 她说着,极其坦然地从工装口袋里掏出一把黄铜钥匙,轻轻放在桌面上,推给那个黑框眼镜的组长。“请便。李梅同志在西北‘支农’,看来劳动之余,对我的笔记本倒是念念不忘,这份‘记挂’,真是令人‘感动’。” 最后一句,带着毫不掩饰的讽刺。

  她的镇定、坦荡和对举报来源的精准点破,让审查组组长推眼镜的动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他拿起钥匙,对旁边一个年轻组员使了个眼色。技术科科长的脸色也更难看了几分。

  年轻组员立刻上前,动作麻利地打开了林晚星办公桌左边带锁的抽屉。抽屉里东西不多,摆放整齐。最上面,赫然放着一本厚厚的、用牛皮纸包着书皮的笔记本,边角已磨得发白起毛——正是那本记录着陆砚川课堂精华和她自己钻研心血的笔记!

  年轻组员小心翼翼地取出笔记本,放在桌面上。审查组组长戴上白手套,神情凝重,如同对待一件极度危险的证物,缓缓掀开了封面。

  办公室里的呼吸声仿佛都停止了。技术科长也屏住呼吸,紧张地盯着那本笔记。

  然而,当笔记本内页暴露在众人视线中时,审查组组长愣住了。

  没有想象中的俄文情报,没有晦涩难懂的密语。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工整得近乎刻板的俄文字母!但构成这些字母的,却是一个个无比熟悉的数学符号和物理公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积分符号(∫)、偏微分(?)、求和(∑)、希腊字母(α、β、γ、δ)、力学符号(F、a)、材料应力应变符号(σ、ε)……复杂精密的推导过程、清晰标注的坐标系、严谨的受力分析图……每一页都像是一块精密的电路板,充满了冰冷的逻辑和理性的美感。虽然文字是俄文,但那内核,分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工程语言!这哪里是泄密情报?这分明是技术研究的殿堂!是陆砚川倾囊相授的智慧结晶和她林晚星孜孜以求的心血记录!

  审查组组长显然也愣住了。他显然懂一些俄文,眉头紧锁,一页页快速地翻看着。越看,他脸上的凝重和怀疑就越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越来越深的困惑和……难以置信的专注?这根本不是情报笔记!这分明是一个技术狂人关于精密机械加工基础理论的深度研究和演算手稿!其深度和严谨程度,远超一般的技术资料!他翻到举报信附带的模糊照片对应的位置,仔细比对,发现照片显然是刻意截取了几个看起来复杂的公式片段,完全脱离了上下文,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技术科长也凑近看了几眼,长长舒了一口气,看向审查组组长的眼神带着“看吧,我就知道”的意味,同时狠狠瞪了那封举报信一眼。

  “这……” 审查组组长抬起头,看向林晚星,又扬了扬手中那封举报信,语气带着明显的质疑和一丝被愚弄的愠怒,“林晚星同志,这笔记的内容……似乎与举报信中所描述的‘涉密情报’相去甚远?李梅同志提供的所谓‘证据照片’,更是模糊不清,断章取义,其举报的真实性和动机……” 他没有说下去,但未尽之意已经非常明显。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洪亮的大嗓门,瞬间打破了室内的凝重:“林工!林工!你在不在?神了!真是神了!你上次给我指点的那个俄国字儿写的公式,我照着磨刀调角度……”

  话音未落,厂里资格最老、技术最扎实的八级车工王德发师傅,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他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手里还捏着一根刚车好的、泛着冷硬银光的特种合金小轴,脸上兴奋的潮红还未褪去,唾沫星子都快喷出来了。

  可一进门看到办公室里剑拔弩张的气氛、几个陌生严肃的面孔,以及桌上摊开的笔记本,王师傅愣住了,后半截话卡在了喉咙里,疑惑地眨巴着眼睛:“呃……这……开会呢?”

  审查组组长目光一闪,立刻转向王德发,暂时放下了对举报信的质疑,带着强烈的探究欲问道:“王师傅?你刚才说什么公式?什么神了?跟林工这本笔记有关?”

  王德发师傅看看林晚星,又看看审查组的人,虽然不明所以,但老工人的耿直和对技术的纯粹热情让他立刻忘了拘谨。他举起手里那根光洁得能照出人影的小轴,激动地大声道:“就是林工笔记本上抄的……好像是俄国专家讲课笔记里的几个公式!关于切削力、刀具磨损和最佳前角、后角匹配计算的!喏,就这个!” 他指着笔记本上被组长翻到的一页复杂公式。

  “我老王磨了一辈子刀,自认手艺不差,可加工这批特种合金小轴,以前按老法子,又费劲废品率又高!我琢磨林工给我的这几个公式好几天,昨天按那公式重新磨了刀,精调了角度,用在C620上……” 王师傅激动地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得震人耳朵,“我的老天爷!加工时间从45分钟一根缩短到15分钟!光洁度提升了一个等级!用精密仪器量,Ra值(表面粗糙度)从1.6降到了0.4!废品率?以前十根里得废两三根,现在?连干五十根,一根废的都没有!那叫一个丝滑!那公式,神了!绝对是真家伙!林工,你这笔记是宝贝啊!能不能借我抄抄全本?我保证不乱传!”

  王德发师傅的话,如同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效率提升200%!光洁度显着提升!废品率几乎为零!

  审查组的人全都惊呆了!他们或许不懂那些深奥的公式,但王德发师傅在红星厂技术工人里的泰山北斗地位和从不夸口、只认事实的倔驴性格,他们心知肚明!能让王师傅激动成这样,甚至用了“神了”、“真家伙”、“宝贝”这样的词,还拿出实打实的工件作证,那笔记本上的内容价值几何,已经不需要任何语言来证明!这哪里是泄密?这分明是提升国力的技术瑰宝!是陆砚川这位顶级专家留下的宝贵财富!

  技术科同事们脸上的惊疑瞬间变成了惊叹和佩服,看向林晚星的目光充满了炽热。

  审查组组长深吸一口气,看向林晚星的目光彻底变了。之前的审视、冰冷和被愚弄的愠怒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巨大的震惊、深切的探究,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他郑重地将那本笔记放回桌面,仿佛捧着易碎的珍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晚星同志,”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语气已经缓和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歉疚,“看来,这确实是一份极其珍贵、能带来巨大实际效益的技术研究资料。王师傅的实践成果,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和背书。”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那封来自西北的举报信,带着毫不掩饰的厌恶和警告意味,“至于这封来自李梅同志的举报信……其真实性、动机和造成的恶劣影响,工作组会进行严肃核查和处理!红星厂绝不会让潜心钻研技术的同志蒙受不白之冤!”

  然而,就在这峰回路转、真相大白的时刻,旁边负责仔细检查笔记本的年轻组员突然又“咦”了一声,带着更大的惊讶。他小心翼翼地翻到笔记本的最后一页。这一页明显是后来加进去的,纸张相对新一些。上面没有前面那种工整的公式推导,而是凌乱地写着几行潦草的俄文短句和一些符号,像是某种即时的灵感火花或思考碎片。而在这一页的右下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用极细的铅笔,勾勒着一个极其微小的、却异常清晰的图案——

  那是一个构思精妙绝伦的微型机械结构草图!如同钟表内部最核心的齿轮咬合,线条简洁流畅,充满了工业设计的美感与力量感,每一个零件的位置和啮合关系都清晰无比,旁边还用俄文标注着几个关键参数。草图下方,同样用俄文写着一行小字,字迹与前面林晚星工整的笔记截然不同,带着一种飞扬而自信、力透纸背的笔锋:

  “核心传动间隙补偿结构——理论可行,待实验验证。精度提升关键!” (Ключев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компенсации 3а3ора привода сердечника -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 осуществима, тре6ует экспериментальной проверки. Ключ к повышению точности!)

  年轻组员指着那草图和小字,声音都变了调:“组长!您快看这个!这个结构设计……太精妙了!这思路前所未有!还有这字迹,这风格……这绝不是林工的笔迹!这是……谁的手笔! 这种天马行空又直指核心的设计思路,而且这思路,如果能实现,对解决高精度设备(比如‘红宝石’项目)的核心传动间隙顽疾,简直是突破性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这新的发现吸引过去,再次聚焦在那本神奇的笔记上。技术科长也凑过去看,眼睛瞬间瞪圆了:“对!没错!林工,这……”

  审查组组长猛地凑近细看,作为内行,他眼中瞬间爆发出骇人的精光!这微型结构设计所蕴含的巧思、对物理极限的挑战以及潜在的巨大工程价值,让他呼吸都为之一窒!这绝非林晚星能凭空想出来的!年轻组员和技术科长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测——这更像是一位大师级的机械工程师在巅峰状态下的灵感迸发!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炬,带着前所未有的压迫感、急切的探寻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紧紧锁住林晚星,声音斩钉截铁:

  “林晚星同志!这个结构图!还有这行字!是谁写的?!这本笔记里,除了你的心血,还记录着谁未公开的顶尖设计思路?!他什么时候给你的这个灵感?他现在的情况……这个设计,他还有没有更详细的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