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新式农具-《抗战!我的金手指是整个国家!》

  红星重工,一号车间。

  刺鼻的机油味和灼热的铁屑气息混杂在一起,巨大的冲压机每一次落下,都让整个地面微微震颤。

  凌天没穿工作服,只是一身简单的干部装,手里却拿着一张沾满油污的图纸。

  他正蹲在一台崭新的步犁样品前,身边围着一群满脸好奇的工人和技术员。

  “你们看这里。”

  凌天用手指点着犁壁和犁镜的连接处。

  “这个弧度,不是随便设计的。它要保证翻起来的土,能以最省力的方式向一侧散开,而不是堆在前面,增加阻力。”

  他站起身,又指了指犁辕。

  “还有这里,我们把传统的直辕改成了曲辕,调整了牵引点的高度和角度。这样一来,大部分向下的力,都被转化成了向前的力。”

  “力臂、重心、人体工学……”

  一连串闻所未闻的新鲜词汇,从凌天嘴里蹦出来。

  工人们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们能看懂凌天在图纸上画的那些力学分析图。

  一个满手老茧,以前是老农出身的工人,盯着那根弯曲的犁辕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

  “哎呀!我明白了!”

  他兴奋地喊道。

  “凌顾问的意思是,这么一改,这犁就不会一个劲儿往土里扎,拉起来就轻快了!”

  凌天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笑了。

  “就是这个道理。”

  三天后,十几辆解放卡车,满载着数百台闪着乌黑光泽的新式步犁,一路颠簸,开进了平安县下辖的王家集。

  消息早就传开了。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涌到了村口的打谷场上,伸长了脖子张望。

  当第一台步犁被战士们从车上抬下来时,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叹。

  “我的乖乖,通体都是铁打的!”

  “你看那犁铧,磨得都能照出人影儿!”

  新农具被整齐地摆放在打谷场中央,免费分发给前段时间评选出的劳动模范和互助组。

  领到新犁的农民们,脸上既有喜悦,又有掩饰不住的疑虑。

  他们用那双最熟悉土地的手,一遍遍抚摸着冰冷光滑的钢制犁身,像是在端详一件艺术品。

  可这玩意儿,真的比祖宗传下来的木犁好用?

  “哼,花里胡哨的铁疙瘩!”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人群后面传来。

  众人回头,一个身板硬朗,满脸褶子刻得像刀砍斧劈一样的老汉,正背着手,一脸不屑地走了过来。

  是村里最有名的种地好手,刘老汉。

  他家的那几亩地,年年收成都比别人家多一截。

  村长王喜连忙迎上去,满脸堆笑。

  “刘大爷,您也来了!看看,这是上头给咱们送来的新家伙,说是耕地又快又省力!”

  刘老汉走到一台新犁前,伸出脚尖踢了踢犁铧,发出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

  他撇了撇嘴。

  “中看不中用!”

  “铁家伙是沉,可也死重!这玩意儿拉起来,怕不是要累死牛!”

  他一指自己家墙根下那把用了几十年,被磨得油光发亮的木犁。

  “我那把老伙计,是我爹从我爷爷手里传下来的!什么地没耕过?这新玩意儿,能比得了?”

  年轻的民兵队长张铁牛不服气了。

  “刘大爷,话可不能这么说!这是凌顾问亲自设计的,肯定好用!”

  “好用?”

  刘老汉眼睛一瞪。

  “嘴上说有啥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他把胸脯拍得邦邦响。

  “就拿我那块硬地做试验!我用我的老伙计,你用这铁疙瘩,咱们比比!谁先耕完算谁赢!”

  这下可热闹了。

  村民们一听有比试,呼啦一下全都围了过去,把刘老汉家那块一亩见方的地围得水泄不通。

  比赛开始了。

  民兵队长张铁牛把新犁的挽绳往肩上一套,深吸一口气,猛地向前一弓身。

  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那台看起来沉重无比的铁犁,几乎没怎么费力,犁刃就像热刀切牛油一样,悄无声息地滑进了坚硬的土地。

  张铁牛甚至不需要使出全力,只需要稳稳地把着犁把,迈开步子往前走。

  一道又深又直的犁沟,清晰地出现在他身后。

  翻起的泥土,均匀地散向两旁,带着一股清新的土腥味。

  再看另一边。

  刘老汉涨红了脸,嘴里“嗨哟嗨哟”地喊着号子。

  他浑身的肌肉都绷紧了,额头上的青筋一根根暴起。

  那把祖传的木犁,在他手里却显得格外笨重,时不时被地下的石子硌得一跳,犁出来的沟深浅不一,歪歪扭扭。

  汗珠子,顺着他额头的褶子,一颗颗往下淌,砸进脚下的泥土里。

  一开始,还有村民给刘老汉加油鼓劲。

  可慢慢地,加油声越来越小。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钉在了张铁牛和那台新式步犁上。

  那不是在耕地。

  那简直像是在散步。

  半个时辰后,张铁牛在地头直起身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回头一看,整整一亩地,已经全部被翻了一遍,犁沟整齐得像是用尺子画出来的一样。

  而另一边,刘老汉才吭哧吭哧地耕了不到五分之一。

  他正拄着犁把,像头老牛一样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胜负,一目了然。

  打谷场上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巨大的差距,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哪里是农具的差别?

  这简直是神仙和凡人的差别!

  突然,刘老汉扔掉了手里的木犁。

  那把被他视若珍宝,传承了三代人的老伙计,就这么被他弃之如敝履。

  他跌跌撞撞地跑到张铁牛跟前,绕着那台新犁,翻来覆去地看。

  他蹲下身,用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像是抚摸一件稀世珍宝一样,从犁铧摸到犁壁,再摸到犁把。

  他的嘴唇哆嗦着,眼神里充满了震撼与狂热。

  “神了……真是神了……”

  他猛地抬起头,一把抓住村长的胳膊,声音都在发颤。

  “这……这玩意儿是天上掉下来的吧!”

  人群,瞬间炸了。

  “村长!给俺也来一台!”

  “俺也要!俺家用两袋谷子换!”

  农民们疯了一样涌向打谷场,生怕晚了一步,这“神仙农具”就没了。

  一场由新式农具带来的生产力革命,如同一场猛烈的风暴,瞬间席卷了根据地的所有村庄。

  红星重工的生产线开足了马力,日夜不停地生产。

  一批批新式步犁、耧车、钉耙,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广袤的田野。

  整个根据地的农村,都沸腾了。

  农民们爆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热情。

  天还没亮,田埂上就站满了人。

  以往死气沉沉的土地,此刻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却比任何一场战役都更加影响深远。

  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

  赵刚和凌天站在一座小山坡上,俯瞰着山下被分割成一块块的田野。

  田野里,星星点点的,全是还在忙碌的农民。

  “凌顾问,你又立了一大功!”

  赵刚的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

  “有了这些新家伙,我敢保证,明年的粮食,起码能多收两成!”

  这对于长期被粮食问题困扰的根据地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凌天却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地看着远方。

  “这只是第一步。”

  赵刚一愣。

  “工具解决了效率问题,但解决不了产量问题。”

  凌天的声音很平静,却像一块石头,投进了赵刚的心湖。

  “要让所有人真正吃饱饭,我们还需要一场种子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