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重庆的酸葡萄心理-《抗战!我的金手指是整个国家!》

  山城。

  潮湿的雾气笼罩着这座陪都,连带着军统局的地下室,都透着一股阴冷发霉的味道。

  戴笠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份薄薄的电报,快步走过长长的走廊。

  他的皮鞋踩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回响,让沿途所有特工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一间戒备森严的办公室门前,戴笠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衣领,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

  里面传来一个沙哑而威严的声音。

  戴笠推门而入,房间里只开了一盏昏黄的台灯,一个瘦削的身影正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对着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神。

  “先生。”戴笠恭敬地低下头,将手里的文件双手奉上。

  “晋西北王处仁发回的绝密情报,已经确认无误。”

  那人没有立刻接过文件,只是缓缓转过身,台灯的光照亮了他半边脸,眼神锐利如鹰。

  “讲。”

  “是。”戴笠清了清嗓子,语气凝重。

  “根据王处仁的报告,李云龙部在晋西北的大胜,并非偶然。”

  “其背后,有苏联顾问团的深度介入。”

  “他们不仅援助了八路军至少一个坦克团的T-34战车,甚至……甚至还援助了一条完整的坦克生产线,以及大量的喀秋莎火箭炮。”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良久,那人才缓缓伸出手,接过了那份文件。

  他看得非常慢,每一个字都仿佛要在心里碾碎了揉开。

  戴笠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能感觉到,一股冰冷刺骨的怒意,正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弥漫开来。

  “好……好一个苏联人!”

  那人终于开口,却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好大的手笔!”

  他猛地将文件拍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他们这是要在我们的国土上,再造一个儿子出来!”

  第二天的最高军事会议上,气氛压抑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

  当戴笠将那份情报的内容公之于众时,整个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坦克生产线?”

  一位陆军上将猛地站了起来,满脸的难以置信。

  “我们跟美国人磨破了嘴皮子,他们才肯卖给我们几辆破旧的斯图亚特!”

  “苏联人竟然直接给了生产线?岂有此理!”

  另一位穿着空军制服的将领,脸色铁青。

  “我们的飞机,零件坏一个少一个,每一次升空都是在搏命!”

  “他们倒好,连喀秋莎都用上了!”

  嫉妒,愤怒,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在这些高级将领的脸上交织。

  一位主管后勤的文职高官,扶了扶金丝眼镜,酸溜溜地开口。

  “苏联人这是公然违背协议!完全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再看看美国人,给我们的都是些什么破烂!现在倒好,连苏联人给泥腿子的都比我们的好!”

  这番话,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辛辛苦苦养的孩子,却看到邻居家那个野孩子天天吃肉,自己孩子连口汤都喝不上。

  憋屈,又无力。

  会议在激烈的争吵中持续了几个小时。

  最终,那位坐在主位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最高层,用手指敲了敲桌子。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吵完了?”

  他环视一圈,目光所及之处,所有人都低下了头。

  “吵,是吵不来生产线的。”

  他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两件事。”

  “第一,让外交部的人去跟美国人‘聊一聊’,把这份情报,‘不经意’地透露给他们。就说,苏联人已经开始在华北动手了,他们再不拿出点诚意,远东的局势,怕是要变天了。”

  众人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这招“祸水东引”的妙处。

  “第二,”他看向戴笠,“雨农。”

  “学生在。”戴笠立刻挺直了腰板。

  “我要你再派人去,不惜一切代价,给我搞清楚,这次援助的真实规模到底有多大!那些所谓的苏联专家,到底有多少人,都藏在什么地方!”

  “是!保证完成任务!”戴笠斩钉截铁地回答。

  会议结束,戴笠回到了自己阴森的办公室。

  他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脸上没有丝毫的疲惫,反而闪烁着一种猎人般的兴奋光芒。

  这是一个危机。

  但对他戴笠而言,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先生的意思,是让他去摸清底细。

  但他的意思,不止于此。

  如果……如果能接触到那批所谓的苏联专家,甚至,策反一两个……

  戴笠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那条坦克生产线,到底是姓李,还是姓啥,那可就说不准了!

  他按响了桌上的电铃。

  片刻后,一个戴着眼镜,神情精干的中年人推门而入。

  “局座。”

  “人凤,”戴笠抬头,目光灼灼,“鬼狐那边已经暴露,不宜再深入。我需要一支全新的队伍,一支能钻进石头缝里的队伍。”

  被称作人凤的秘书心头一凛。

  “您的意思是……”

  “我要你立刻从全局挑选最顶尖的专家!”

  戴笠的手指在桌面上重重一点。

  “伪装大师,爆破专家,无线电高手,甚至,我需要一个懂俄语和重工业技术的工程师!”

  “把这些人组合起来,成立一个特别行动小组,代号‘穿山甲’!”

  “穿山甲?”

  “对!穿山甲!”戴笠的眼神变得无比锐利,“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像穿山甲一样,给我挖开晋西北那块最硬的石头,钻进他们的心脏!”

  “不惜一切代价,找到那批苏联人!”

  “是!”

  戴笠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他们即将投入最宝贵的情报资源,去追逐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苏联幽灵。

  三天后,一个高度机密的简报室里。

  代号穿山甲的五名特工,第一次集结。

  他们彼此打量着,眼神里都充满了警惕与自信。

  戴笠亲自主持了这次会议。

  “你们的目标,不是八路军。”

  声音冰冷而清晰,在安静的房间里回荡。

  “是站在他们身后的那个幽灵。”

  “你们的任务,也不是破坏和暗杀。”

  “是找到这个幽灵,跟他对话,把他变成我们的朋友。”

  他看着眼前的五个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次行动,不惜一切代价。”

  “去吧,把那个幽灵,给我从地底下挖出来。”

  晋西北,通往平安县的公路上。

  一支由十几辆骡车组成的商队,正在缓缓行进。

  带头的,是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面容精明,穿着绸缎长衫的商人。

  他就是穿山甲的组长,代号“掌柜”。

  看着远处那个戒备森严,却秩序井然的哨卡,嘴角微微上扬。

  在他的伪装身份里,他是一位来自天津,准备到根据地采购药材和皮货的大商人。

  这个身份,天衣无缝。

  他有信心,能骗过那些泥腿子设立的任何关卡。

  与此同时。

  平安县,反渗透部指挥中心。

  赵刚和代号“谛听”的年轻人,正并肩站在巨大的电子沙盘前。

  沙盘上,那支商队的行进路线,被一个闪烁的红点,清晰地标注了出来。

  “谛听”指着红点,语气平静。

  “赵政委,根据我们的数据模型分析,这支商队的规模、货物种类和行进路线,都与正常的商人有百分之九十二的偏差。”

  “他们携带的饮水和应急食品,超过了正常所需的三倍。”

  “车辙的深度显示,他们的货物底下,藏着重量极大的金属物品。”

  赵刚看着屏幕,眼神深邃。

  “看来,重庆那位戴老板,还是不死心啊。”

  谛听微微一笑。

  “鱼已经游过来了。”

  “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做好被网缠住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