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圣人与准圣虽仅一线之隔,却如天堑难越-《洪荒:功德金莲证大道》

  眼下正值乱世,天地秩序颠倒,封神劫起,三界失衡。

  比干虽立下功德,却难获天庭垂青。

  况且纣王身负神通,岂是凡俗可比?比干苦心谏言,到头来徒劳无功,反倒揭开封神大幕。

  纣王听罢比干之言,非但不思悔改,更添几分昏聩。

  他端坐龙椅,怒指比干喝道:比干!孤念你是王室宗亲,往日多番容忍。

  你却屡次犯上,莫非真以为孤不敢治你?

  商朝素重礼法,君臣尊卑有序,比干身为王叔,纣王本该以礼相待。

  如今却在朝堂之上公然辱骂长辈,群臣见状,无不叹息:商朝气数尽矣!

  换作他人,早已愤然离去。

  偏生比干忠心耿耿,仍挺直腰背,凛然道:臣若有半句虚言,愿受天谴!若那后宫三人确是妖孽,大王不妨当场诛之!

  大胆!纣王早已看破妲己真身,却另有盘算。

  他冷笑反问:你口口声声说爱妃是妖,有何凭证?

  比干正色答道:臣怀七窍玲珑心,可辨万物本相。

  纣王面露讥讽,与妲己对视一眼。

  妲己会意,娇声质问:比干大人空口无凭。

  你说我是狐妖,我说你心怀鬼胎,这该如何分辨?先前姜子牙用照妖镜验我,不也照出女儿身?

  这番巧言令比干一时语塞。

  照妖镜显不出端倪,七窍玲珑心又无法示人,局面顿时僵持不下。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比干怒目而视。

  纣王身旁的妲己闻言轻笑,纤指把玩着鬓边青丝,柔声道:“此事倒也简单。

  既然比干大人认定妾身是狐妖,全凭他那颗七窍玲珑心作证,不如...将心剜出来瞧瞧?若真与常人不同,妾身即刻便在这殿上悬梁自尽!”话音渐冷,美目中闪过一丝戾色。

  自她们姐妹得宠以来,满朝文武虽有怨言,却无人敢如比干这般放肆,竟请道士来斩她们首级。

  此刻见纣王已对比干生厌,她岂会放过这雪恨良机?

  比干果然刚直,闻听此言竟真向殿前武士借来佩刀,跪地解衣欲剖心。

  凡人痴语本就荒唐,何况出自狡黠狐妖之口?“好!诸公为证!若我掏出七窍玲珑心,这三妖当即自绝!”说罢毫不犹豫举刀刺入胸膛,鲜血喷溅在妲己玉面上,惹得她轻舔朱唇,细品仇敌热血。

  “大人这一刀太浅,妾身看不真切呢。

  小女子见血就晕,不如将整颗心取出才好分辨。”妲己眸中妖光流转,哪会看不清?不过是要逼他死得更惨些。

  比干既存死志,闻言竟再运刀锋,深入脏腑。

  群臣见状,偷瞄龙椅上无动于衷的纣王,俱是心寒胆颤——这分明是要比干的命啊!

  随着一声怒吼,比干竟将右臂探入胸腔,生生扯出一物。

  只见此心玲珑剔透,棱角分明,与寻常血肉之心迥异。诸君请看!此心可证我所言虚实!”

  比干掏出自己的七窍玲珑心后,急忙让朝中大臣查验真伪。

  众臣心知纣王意在袒护三妖,无人敢直视那颗心,即便看了也不敢直言。

  比干只得捧着心,踉跄走上台阶献给纣王,未及上前便摔倒在地,再难起身。

  妲己冷笑一声,化作狐相,弯腰夺过玲珑心,端详片刻后竟咬下一块,随后将心掷于地上,讥讽道:“世人皆道七窍玲珑心可辨妖邪,胜过天神。

  可皇叔此心仅余六窍,怎算得数?”

  她扬言七窍玲珑心应有七色七窍,而比干的心缺了一窍。

  众臣这才敢睁眼围观,纷纷附和:“确如娘娘所言,此心少了一窍,算不得真。”

  比干怒斥:“分明是你吞了一窍!”

  费仲厉声喝道:“比干休得胡言!六窍便是六窍,岂容你污蔑娘娘!”他仗着纣王与妲己的宠信,咄咄逼人。

  比干悲愤交加,终于醒悟昏聩的并非纣王,而是自己。

  他高呼:“帝辛无道,天亡大商!”随后不顾群臣传看之心,奋力冲出大殿。

  费仲见他要逃,当即喝令殿外侍卫拦截。

  此时一直静立的申公豹突然抬手拦住费仲,淡淡道:护国公不必费心,贫道自会处理。

  费仲闻言沉默,虽被称作护国公,却心知自己在对方眼中不值一提,只得将目光投向帝辛。

  见君王默许,他索性退至一旁。

  比干踉跄冲出龙德殿,闯入市集。

  街边摊贩见这胸口血洞淋漓的,皆骇然色变——常人失心岂能存活?殊不知比干七窍玲珑心异于常人,纵失心亦能行走,正显其不凡。

  然凡躯终有极限,若无应对之策,终究难逃一死。

  当初姜子牙见他灾星罩顶,特以卜书推演,授他救命之法。

  民间有言:欺人先欺己。

  若连自己都不信,如何骗得过天?比干需令己身深信无心可活,且须借三人之口成此谎言。

  此三人须素不相识,更须涵盖人生三境:象征初生的老者、代表壮年的男子、预示终结的稚童。

  比干急寻间,恰见尚未逃散的一老妇、一青年、一孩童。

  他挨个追问:人若无心,可活否?

  三人原以为妖魔索命,正欲拼死反抗,却听得此问。

  虽觉怪异,但见其无加害之意,惊魂稍定。

  老妇人絮絮叨叨地说:“我家那老头子整天就知道喝酒下棋,从不管我在外做买卖的辛苦,每次回家只管跟我要酒钱,真是个没良心的东西。

  这么一想,没心倒也能活。”

  她便对比干说了句:“没心能活。”

  这句话传入比干耳中,奇怪的是,他胸口原本血流不止的窟窿竟立刻止住了,剖开的伤处也不再疼痛。

  比干心中暗想:“姜子牙果真神机妙算。”随即望向旁边的青年,等待第二句“没心能活”。

  青年见老妇人与眼前这人对话后,也觉神奇。

  这人胸口敞着窟窿,空荡荡的,却依然好端端站着,虽面色黯淡,但确实活着。

  想必真是“没心能活”,于是他也将这四个字念给比干听。

  第二句“没心能活”出口,比干的身体又发生了变化,原先剖开的伤口逐渐愈合,不久后,除残留的血迹外,已与常人无异。

  最后只剩一个七八岁的孩童。

  比干走到他跟前,孩童并不抬头,只顾摆弄摊上的空心菜,嘴里嘀咕:“菜是菜,人是人。

  空心菜生来无心,所以能活;可人生来就有心,与菜不同。

  所以,空心菜没心能活,人没心不能活。”

  话音刚落,比干便“扑通”一声栽倒在地,断了气。

  三句“没心能活”,缺一不可。

  少一句,错一字,比干终难逃一死。

  说来也怪,这孩童的胆量异于常人。

  先前老妇人和青年初见比干的模样都吓得够呛,唯独这孩子镇定自若,实在蹊跷。

  比干倒下后,孩童脸上闪过一丝狠色,心中暗想:“算你比干倒霉,集市上只剩我来答话。

  我早知道三句‘没心能活’能救你性命,偏要让你听句不一样的!”

  原来,这孩童正是申公豹所化。

  他拦下费仲后,便驾法宝追踪比干,提前化作孩童在此埋伏,专为取比干性命。

  然而,比 ** 后,申公豹万万没想到,比干的魂魄并未入轮回,而是飞向姜子牙身旁,落入了封神榜中。

  姜子牙得自林相“指点”。

  自朝歌启程,赶赴西岐与西伯侯大军会合。

  姬发深知此刻西岐军马尚在 ** 途中,便不急于赶路,只花些银钱向田间老农购得一头黄牛,悠然负于牛背前行。

  忽见一道金光窜入怀中,惊得他险些跌落牛背。

  待定神检视周身,却未见伤痕。

  猛然想起怀中封神榜,急忙展开观瞧,但见原本空白的卷轴上赫然浮现二字。

  至此,封神首名已然显现。

  紫霄宫内,鸿钧道人忽睁双目,眸光穿透九霄落在凡尘,片刻后复归阖目。

  三清圣人与女娲娘娘同时心生感应,掐指推演间已明封神启幕,各自暗起筹谋。

  林相与平心娘娘虽未臻圣境,却已触摸天道门槛。

  二人感应封神异动,俱露讶色。

  林相自山河社稷图中踏出,平心敛去轮回神光,相视间已明彼此疑惑。

  娘娘对此有何见解?林相率先发问。

  按天道常理,封神榜需经七圣共议方能定夺三百六十尊神位。

  而今鸿钧道祖尚未降下法旨,榜上却凭空多出凡人比干之名。

  更奇者在于,仙道修行讲究超脱自在,而神道犹如枷锁加身。

  寻常修士上榜便意味道途断绝,对比干这等凡夫却似凭空得了神位福祉。

  平心娘娘轻摇螓首:此事甚为蹊跷。

  轮回之主平心娘娘本应执掌众生生死,然而眼前变故连她也无法参透。

  面对林相的询问,她只能无奈摇头。

  圣人与准圣虽仅一线之隔,却如天堑难越。

  纵使林相与平心法力高强,终究难窥天机,只能静待事态发展。

  封神榜既起,当以正事为先。平心眸光流转,言语间带着几分嗔怪,你为姬发渡河之事而来,所求法宝我自会相赠。

  只是你这般若即若离,实在令人心恼。

  她娥眉微蹙,绝世容颜泛起幽怨之色,饶是林相道心坚定,也不禁心神摇曳。

  念及师命,他只得运功压下心中波澜,却引得平心更为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