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荀彧荐才-《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

  荀彧眼中一动,轻声道:

  “眼下彧来此,还有一要事要告知主公!”

  “哦?”

  曹操笑道:“文若细言之!”

  荀彧微微点头,眼中有些凝重。

  他缓缓开口:“曹性势强,是麾下有大量文武相助。”

  “其先有贾诩,后得李儒戏忠等,而轻而易举谋了董卓与长安。”

  “而后其势力速涨,有了庞大的实力。”

  “谋取冀州后,其拜沮授审配田丰等冀州名士为重要谋士。”

  “拜冀州张合高览蒋奇等为大将。”

  “使冀州速速稳定,更是赶走袁绍公孙瓒。”

  “其能如此顺风顺水,离不开身边之大才。”

  “可谓谋士如云,战将如雨。”

  “再有袁绍,其四世三公,名望实力皆强于主公。”

  “其谋冀州不成,速谋青州。”

  “离不开身边文武相助。”

  “袁绍文有许攸郭图逢纪董昭陈琳高干荀谌辛评辛毗等,武有颜良文丑韩猛淳于琼赵睿等。”

  “身边同样是谋士如云,战将如雨。”

  “主公身边除宗族外,唯个别外将,文士更是少之又少。”

  “而欲成大事,离不开文武相助。”

  荀彧说到这里,对着曹操微微点头,继续开口:

  “昔齐桓公若无管仲,焉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高祖若无张良、萧何、韩信之才杰,又岂能决胜千里,开创数百年基业?”

  “成大事者,非一人之智勇可成,乃群贤之力也!”

  “故彧以为,欲成大事,首在得人。”

  荀彧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他看着曹操的眼睛,继续开口:

  “贤才如砥柱,可定风波。”

  “如舟楫,可济江海。”

  “得一良才,可治州郡。”

  “得一群贤,可安天下。”

  “主公胸怀大志,需广招四方英杰,使其各尽其才。”

  “如此,则大事易成也!”

  荀彧说完,一脸郑重地对着曹操点点头。

  “嗯!”

  曹操点点头,满脸认可道:

  “操自然知晓文若所言,只是操实力不如曹性,名望不及袁绍,投操者,寡也!”

  他说完,满脸无奈。

  却又期待地看着荀彧:“不知文若可有大才相荐?”

  他知道,荀彧说这个,肯定是要向他推荐大才。

  并且他也知道,曹性身边的戏忠郭嘉都是荀彧好友。

  连在长安那个可能投曹性的荀攸和袁绍身边的荀谌郭图等人也是荀彧好友。

  至少是熟识。

  而荀谌荀攸更是荀彧族人。

  荀彧轻笑着点点头,笑道:

  “才俊就在周边,只看主公是否愿意屈尊降贵,虚心延请。”

  “彧今来,正欲向主公举荐数人。”

  “哦?”

  曹操闻言身子微微前倾,喜道:“文若快快道来!”

  荀彧点点头:“有三人并称颍川三友,皆大才也!”

  “其一,乃颍川陈群,字长文。”

  他笑着介绍道:“其祖父陈寔,德行高洁,名满天下。”

  “陈长文承其家学,品性端方,尤擅典章制度,明达治体。”

  “观人察事,有法度可言。”

  “论政析理,有章法可循。”

  “若使其典掌功曹,厘定规章,必能使幕府井然,秩序分明。”

  曹操若有所思:“嗯~陈长文……吾素有耳闻,确为名门之后,其素有清望。”

  “只是?恐其看不上操啊!”

  曹操眼中有些自嘲。

  说实话,袁绍曹性两人要是请陈群,恐怕陈群还真可能去相助。

  虽然曹性不一定能请到陈群,但袁绍肯定可以请到陈群。

  但自己的话有些难。

  如今自己的情况,很多大才是看不上的。

  荀彧眼中光芒微闪,笑着开口:

  “彧与陈群乃好友,主公若谋豫州,此人或愿相投。”

  “哦!”

  “善!”

  “甚善呐!”

  曹操一脸惊喜地看着荀彧:“还有两人莫非是杜袭杜子绪和赵俨赵伯然?”

  “不错!”

  荀彧笑着点点头,随即继续开口:

  “杜袭赵俨虽年纪尚轻,但才能不小。”

  “眼下杜袭赵俨虽避乱于荆州,但若是主公谋取豫州,同样可请来相助。”

  “眼下主公便是先联陈长文取豫州,而后想办法谋取荆扬。”

  “当然,他们其实距此还远,而主公之东郡,还有名传天下的大才啊!”

  荀彧说完,笑吟吟地看着曹操。

  曹操眉头一挑,诧异道:

  “文若是说东郡东阿程立程仲德?”

  “然也!”

  荀彧笑着点点头。

  曹操感慨道:“程立此人,恐怕看不上操啊!”

  对于程立,他自然听说过。

  绝对的有勇有谋。

  他也派人去请过,但程立只是称病推辞了。

  “哈哈哈!”

  荀彧哈哈一笑,道:

  “他曹性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军侯,彧看贾诩行事,可为实实在在的老狐狸,如此他怎么可能轻易选曹性?”

  “必然是曹性用了他法啊!”

  “且主公不亲自前往,他程立怎会轻易来濮阳?”

  “他程立就在东郡,此天送良才于主公。”

  “主公怎可错过?”

  曹操看着荀彧的眼睛,好奇道:

  “文若是说......威胁?”

  “非也!”

  荀彧摇了摇头。

  “那是?”

  “恩威并施!”

  ......

  三月九日,早上辰时。

  汉中南郑。

  太守府大堂上,站在主位的苏固一脸焦急。

  如今他的粮道被张修断了,再这样下去,他很可能会败亡。

  主簿赵嵩看了看苏固,沉声道:

  “没想到五斗米道竟都是张修他们的内应。”

  “府君!”

  陈调一脸焦急道:“眼下坚壁清野还来得及,若是晚了,恐怕我们连逃都逃不了啊!”

  苏固眉头一皱,低声道:

  “吾已让人前往长安求援,他张修张鲁难不成还能速破吾不成?”

  “这......”

  赵嵩陈调闻听此言,也是有些迟疑。

  这话说的不错。

  他张修张鲁再快,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夺取易守难攻的汉中。

  “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侍从焦急的声音。

  苏固闻言心中一紧。

  很快侍从跑了进来。

  苏固目光紧张地看向侍从。

  侍从赶忙行礼回道:“禀报主公,张修宣扬主公违背天意,说主公是反贼。眼下城中到处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