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定制巧思显,校园续新篇-《时光织就的网》

  小院的竹桌上刚摆好幼儿园订单的打包清单,林晓就举着平板跑了进来,屏幕上是三条定制皮影的细节需求:“有位用户想把自家柯基做成‘秦腔小丑’造型,要戴绒球帽;还有个妈妈想给双胞胎定制‘小关羽’和‘小宝钏’,得绣上孩子的小名!”

  周师傅凑过来看了眼设计图,立刻拿起皮影刀在废皮子上划了个弧线:“柯基的圆肚子好做,绒球帽用细羊毛粘上去就行;孩子的小名绣在衣摆上,用红丝线显眼。”他当即找苏晚要了用户的联系方式,约定三天后发初稿确认,“得让用户看着满意,咱们再下刀刻。”

  这边定制皮影刚开工,海滨小学的陈老师就带着两个学生代表来了,手里拎着一沓彩色画纸——是孩子们课后画的“我心中的非遗灯笼”。穿粉色裙子的小女孩指着自己的画:“苏晚姐姐,我想把皮影画成小兔子,灯笼要像草莓一样红!”另一个小男孩则说:“我想编个能挂在书包上的迷你皮影灯笼,这样每天都能带着。”

  苏晚接过画纸,一页页翻着,画纸上的灯笼有的带翅膀,有的缀着星星,满是孩子的巧思。“咱们可以开一节‘创意皮影灯笼 workshop’,”她和陈老师商量,“让孩子们自己画皮影图案,咱们帮忙剪出来,再教他们编迷你灯笼底座,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有专属作品。”陈老师当即点头,约定下周三下午在学校活动室开展,还特意叮嘱要多带些彩色卡纸和细竹丝。

  接下来的几天,小院分成了两拨忙碌。周师傅带着徒弟专攻定制皮影,柯基的绒球帽粘了三次才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双胞胎的小名绣得工工整整;王师傅和李师傅则忙着准备 workshop 的材料,把细竹丝截成10厘米长的小段,还编了十几个简易灯笼底座样品;张奶奶则用彩绳编了些小挂环,方便孩子们把迷你灯笼挂在书包上。

  周三下午,团队带着材料准时到了海滨小学。活动室里早已坐满了孩子,桌上摆着他们提前画好的皮影图案——有卡通小熊、有童话公主,还有的画了奥特曼。苏晚先给孩子们演示了怎么把画纸贴在薄皮子上,再用安全剪刀剪出形状;李师傅则手把手教大家编底座,“先把三根竹丝摆成三角,再用彩绳绕圈,像给竹丝系安全带一样。”

  穿粉色裙子的小女孩剪小兔子皮影时,总把耳朵剪歪,周师傅蹲在她身边,握着她的手慢慢剪:“咱们先剪耳朵尖,再顺着往下剪,别着急。”小男孩想给奥特曼皮影加个“披风”,苏晚就帮他用透明胶带粘了块浅黄薄纱,粘好后小男孩举着皮影对着窗户照:“看!奥特曼有披风啦!”

  两小时的 workshop 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捧着自己的作品:有的把小兔子皮影贴在草莓红的迷你灯笼上,有的把奥特曼皮影挂在书包上,还有的举着作品找师傅们签名。陈老师看着满屋子的笑脸,拉着苏晚说:“孩子们回去都跟家长说要再参加,咱们下个月能不能再开一次?还要邀请其他年级的孩子来!”

  刚送走陈老师和孩子们,周师傅就收到了定制用户的确认消息——柯基皮影和双胞胎皮影的初稿全过,让尽快赶制。他刚把消息告诉苏晚,林晓又带来了好消息:元宇宙“秦腔皮影剧场”的用户剧情分享板块,有个家庭上传的《三滴血》亲子表演,播放量突破了500,还被市集主办方转发了,问能不能邀请这家人去下周末的市集现场表演。

  “这可得问问用户愿不愿意,”苏晚让林晓赶紧联系对方,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回复——那家人特别乐意,还说要带孩子现场编一段新剧情。周师傅当即开始准备现场表演的道具,把之前的小戏台子又加固了一遍,还特意录了段伴奏带,“到时候让孩子当主角,咱们帮着搭把手,肯定热闹。”

  回到小院时,天已经黑了。苏晚把孩子们的创意画纸贴在小院的竹墙上,灯光下,歪歪扭扭的线条和鲜艳的颜色格外可爱。她拿出笔记本,写下当天的记录:“6月15日,完成3套定制皮影初稿确认;海滨小学‘创意皮影灯笼 workshop’参与学生45人,约定下月加开;元宇宙邀请热门家庭用户参与市集现场表演。”

  窗外,晚风拂过竹树,发出沙沙的声响。苏晚想起下午孩子们举着作品欢呼的样子,想起定制用户收到初稿时的惊喜,心里满是暖意。她知道,非遗传承不只是手艺的传递,更是热情的感染——就像这小小的灯笼,不仅能照亮皮影的影子,更能照亮更多人心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这份热爱,会带着他们的约定,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