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返程的车上,苏晚和李师傅的行李箱里塞满了宝贝——有刚做好的迷你贝雕漆艺竹编灯笼样品,有郑师傅赠送的天然生漆,还有记满竹编漆艺技巧的笔记本。李师傅一路都在摩挲着竹丝书签框半成品,嘴里不停念叨:“回去得赶紧教小徒弟编这个,不然赶不上市集备货。”
车子刚驶入洞头,就看到民宿门口站着一群人。孙爷爷举着刚绣好的竹编刺绣挂毯迎上来,张奶奶则接过苏晚手里的行李箱,迫不及待地问:“迷你灯笼呢?快让我们瞧瞧!”吴叔也挤过来,手里还提着新烤的芝麻味贝纹月饼:“先尝尝新口味,一会儿再看样品!”
众人涌进民宿小院,苏晚小心翼翼地拿出迷你灯笼。青竹编的骨架透着韧劲,朱红漆面上嵌着镙钿色贝壳,张奶奶剪的小海鸥剪纸贴在侧面,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这也太精致了!”孙爷爷伸手轻轻碰了碰竹丝,“我这就把剩下的海浪纹刺绣剪下来,贴在灯笼底部当装饰。”张奶奶也点头:“我再剪一批小鱼剪纸,咱们每个灯笼都贴不一样的图案!”
没等苏晚歇口气,林晓就抱着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元宇宙“非遗手作市集”专区的最新界面。“你们看,我把福建漆艺工坊的场景复刻进来了!”林晓指着界面里的虚拟晾漆架,“线上用户能点击漆料罐看制作过程,还能预约迷你灯笼的虚拟体验课,现在已经有三百多人报名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小院彻底变成了“备货工坊”。李师傅带着两个徒弟坐在院角编竹丝——有的绕成书签框,有的编成立体灯笼骨架,竹丝碰撞的“沙沙”声此起彼伏;郑师傅从福建派来的徒弟蹲在石桌上调漆,朱红、镙钿色的漆料装在小罐里,摆得整整齐齐;孙爷爷和张奶奶则在屋檐下做装饰,一个绣刺绣贴片,一个剪贝纹剪纸,很快就堆起了小山似的材料。
苏晚和林晓也没闲着。苏晚每天都在整理手艺人资料,给每个文创产品写介绍卡——迷你灯笼的卡片上写着“竹编 漆艺 贝雕 剪纸,四手艺人联合创作”,书签的卡片则标注着“可定制刺绣纹样”;林晓则忙着优化元宇宙展区,不仅加了“非遗手作故事墙”,还开通了线上预售通道,刚上线半天,迷你灯笼就被预订了五十多个。
这天下午,西安的周师傅突然发来视频,屏幕里举着一串皮影纹样的竹编灯笼。“我跟当地竹编师傅学了编骨架,把皮影纹样刻在竹丝上,你们看能不能放进市集展位?”周师傅转动灯笼,竹丝上的皮影人物随着光影晃动。“太合适了!”苏晚激动地说,“咱们在元宇宙展区设个‘跨地域合作区’,把你的皮影竹编灯笼和咱们的贝雕漆艺灯笼放在一起展示!”
傍晚时分,吴叔的月饼摊也搬进了小院。他新刻了一批漆艺纹样的模具,烤出的贝纹月饼上印着缠枝纹、海浪纹,刚出炉就被手艺人抢着尝鲜。“我准备在市集上搞个‘月饼dIY’摊位,让游客用咱们的模具烤月饼,再搭配竹编小礼盒装着带走。”吴叔擦了擦手上的面粉,指着旁边堆好的竹编礼盒,“这都是李师傅编的,上面还贴了张奶奶的剪纸!”
夜幕降临时,小院里亮起了灯。众人把做好的文创产品摆在长桌上——迷你贝雕漆艺竹编灯笼挂了一排,竹丝框漆艺贝雕书签堆成小山,还有印着漆艺纹样的贝纹月饼礼盒。林晓打开元宇宙展区,虚拟场景里,这些产品被整齐地摆放在展位上,线上用户的留言不断弹出:“好想要迷你灯笼!”“月饼礼盒太精致了,市集一定要买!”
苏晚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从福建学来的漆艺技巧,到西安周师傅的皮影竹编创意,再到大家一起赶制的文创产品,每一样都藏着手艺人的心血。她拿起一个迷你灯笼,递给身边的李师傅:“你看,咱们这么多人一起努力,一定能让市集办得热闹。”李师傅点点头,手里还在打磨竹丝:“明天我再编十个竹编礼盒,争取多备点货。”
睡前,苏晚在笔记本上写下“备货进度”:迷你灯笼完成80个,书签完成150个,月饼礼盒完成50套。窗外的海风轻轻吹着,小院里还能听到李师傅整理竹编工具的声音。苏晚知道,距离全国非遗手作市集还有一个月,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再忙碌的日子也充满盼头——盼着市集上游客的笑脸,盼着非遗手艺被更多人看见,更盼着这些带着温度的手作,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里。
车子刚驶入洞头,就看到民宿门口站着一群人。孙爷爷举着刚绣好的竹编刺绣挂毯迎上来,张奶奶则接过苏晚手里的行李箱,迫不及待地问:“迷你灯笼呢?快让我们瞧瞧!”吴叔也挤过来,手里还提着新烤的芝麻味贝纹月饼:“先尝尝新口味,一会儿再看样品!”
众人涌进民宿小院,苏晚小心翼翼地拿出迷你灯笼。青竹编的骨架透着韧劲,朱红漆面上嵌着镙钿色贝壳,张奶奶剪的小海鸥剪纸贴在侧面,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这也太精致了!”孙爷爷伸手轻轻碰了碰竹丝,“我这就把剩下的海浪纹刺绣剪下来,贴在灯笼底部当装饰。”张奶奶也点头:“我再剪一批小鱼剪纸,咱们每个灯笼都贴不一样的图案!”
没等苏晚歇口气,林晓就抱着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元宇宙“非遗手作市集”专区的最新界面。“你们看,我把福建漆艺工坊的场景复刻进来了!”林晓指着界面里的虚拟晾漆架,“线上用户能点击漆料罐看制作过程,还能预约迷你灯笼的虚拟体验课,现在已经有三百多人报名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小院彻底变成了“备货工坊”。李师傅带着两个徒弟坐在院角编竹丝——有的绕成书签框,有的编成立体灯笼骨架,竹丝碰撞的“沙沙”声此起彼伏;郑师傅从福建派来的徒弟蹲在石桌上调漆,朱红、镙钿色的漆料装在小罐里,摆得整整齐齐;孙爷爷和张奶奶则在屋檐下做装饰,一个绣刺绣贴片,一个剪贝纹剪纸,很快就堆起了小山似的材料。
苏晚和林晓也没闲着。苏晚每天都在整理手艺人资料,给每个文创产品写介绍卡——迷你灯笼的卡片上写着“竹编 漆艺 贝雕 剪纸,四手艺人联合创作”,书签的卡片则标注着“可定制刺绣纹样”;林晓则忙着优化元宇宙展区,不仅加了“非遗手作故事墙”,还开通了线上预售通道,刚上线半天,迷你灯笼就被预订了五十多个。
这天下午,西安的周师傅突然发来视频,屏幕里举着一串皮影纹样的竹编灯笼。“我跟当地竹编师傅学了编骨架,把皮影纹样刻在竹丝上,你们看能不能放进市集展位?”周师傅转动灯笼,竹丝上的皮影人物随着光影晃动。“太合适了!”苏晚激动地说,“咱们在元宇宙展区设个‘跨地域合作区’,把你的皮影竹编灯笼和咱们的贝雕漆艺灯笼放在一起展示!”
傍晚时分,吴叔的月饼摊也搬进了小院。他新刻了一批漆艺纹样的模具,烤出的贝纹月饼上印着缠枝纹、海浪纹,刚出炉就被手艺人抢着尝鲜。“我准备在市集上搞个‘月饼dIY’摊位,让游客用咱们的模具烤月饼,再搭配竹编小礼盒装着带走。”吴叔擦了擦手上的面粉,指着旁边堆好的竹编礼盒,“这都是李师傅编的,上面还贴了张奶奶的剪纸!”
夜幕降临时,小院里亮起了灯。众人把做好的文创产品摆在长桌上——迷你贝雕漆艺竹编灯笼挂了一排,竹丝框漆艺贝雕书签堆成小山,还有印着漆艺纹样的贝纹月饼礼盒。林晓打开元宇宙展区,虚拟场景里,这些产品被整齐地摆放在展位上,线上用户的留言不断弹出:“好想要迷你灯笼!”“月饼礼盒太精致了,市集一定要买!”
苏晚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从福建学来的漆艺技巧,到西安周师傅的皮影竹编创意,再到大家一起赶制的文创产品,每一样都藏着手艺人的心血。她拿起一个迷你灯笼,递给身边的李师傅:“你看,咱们这么多人一起努力,一定能让市集办得热闹。”李师傅点点头,手里还在打磨竹丝:“明天我再编十个竹编礼盒,争取多备点货。”
睡前,苏晚在笔记本上写下“备货进度”:迷你灯笼完成80个,书签完成150个,月饼礼盒完成50套。窗外的海风轻轻吹着,小院里还能听到李师傅整理竹编工具的声音。苏晚知道,距离全国非遗手作市集还有一个月,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再忙碌的日子也充满盼头——盼着市集上游客的笑脸,盼着非遗手艺被更多人看见,更盼着这些带着温度的手作,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