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的“罪己诏”以最快的速度明发天下。
这份以天子刘协口吻拟就的诏书,字字血泪,却又暗藏锋芒。
它并未过多指责曹操、袁绍等军阀,反而将重点放在“朝廷失德”、“辅政无力”之上,将烽烟四起、将士喋血的罪责揽于自身。
然而,越是这种看似谦卑的自省,越是将曹操“挟持天子”的伪善,袁绍“见危不救”的私心,袁术“僭越妄为”的狂悖,以及刘表“首鼠两端”的动摇,赤裸裸地暴露在天下人面前。
诏书末尾,更是直言“若朕退位可息天下兵戈,朕亦不惜此位”,将了一众军阀一军——谁在此刻逼迫最甚,谁就是真正想要覆灭汉室、致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
这道诏书如同一块投入滚油的火石,在舆论场上激起了轩然大波。
天下士人,尤其是那些仍心怀汉室的清流与寒门,闻诏多有垂泪者。
陈留朝廷的形象,在道义上竟于绝境中挽回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曹操在官渡大营接到诏书抄本,脸色阴沉,一把将其掷于地上:
“蔡琰一女子,安敢如此!此乃沽名钓誉,垂死挣扎!”
然而,他麾下谋士如程昱等人,却面露忧色。
此诏一出,他们再进攻陈留,便少了几分“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大义,多了几分“逼迫君上”的恶名,虽不至于动摇根本,但在政治上终究落了下乘。
与此同时,蔡琰命令徐庶启动的“暗线”,也开始悄然发挥作用。
这条“暗线”,并非指向战场,而是指向了人心,指向了曹操和袁绍看似铁板一块的后方。
首先出现松动的是南阳。
刘表虽应曹操之邀出兵叶县,但其内心始终处于纠结之中。
他既怕曹操坐大,又恐袁绍南下,更担心自家基业受损。
“罪己诏”的悲情与道义压力,通过张纮此前布下的人脉以及南阳本地心向汉室的士族,不断传入襄阳。
刘表本就非雄才大略之主,在蒯良、蔡瑁等本土派(倾向于保守)的劝说下,文聘的大军行进速度明显放缓,在叶县外围扎营后,便以“粮草不济,需谨慎探查”为由,开始了近乎磨蹭的“武装游行”,实质性地减轻了陈留南面的压力。
更大的波澜,发生在曹操的心腹之地——兖州和豫州。
徐庶早年游历江湖,结交甚广,其中不乏对曹操“挟天子”及其严苛手段(如屠城、清算名士)不满的豪侠、旧吏。
这条“暗线”被激活后,这些暗桩开始四处活动。
他们或散布流言,称曹操在官渡受挫,损失惨重;
或鼓动对强征粮草、徭役不满的乡民小规模抗命;
甚至策动了一些不得志的底层军官和山贼,在曹军后方袭扰粮道、制造混乱。
一时间,曹操后方虽未出现大规模的叛乱,但各种小麻烦层出不穷,如同附骨之疽,牵制了其部分精力,更在心理上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曹操不得不分派夏侯惇部分兵力,加强对许昌及后勤线路的巡逻与管控。
然而,战场上的绝对劣势,并非几道诏书和些许骚动所能扭转。
官渡前线,高顺和他的陷阵营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曹操亲临前线督战,曹军士气大振。
曹仁、乐进、于禁等将轮番上阵,日夜不停地猛攻官渡营垒。
高顺指挥若定,陷阵营将士更是展现了天下强军的素质,他们依托营寨、壕沟、鹿角,寸土必争。
箭矢如雨,滚木礌石耗尽,便短兵相接。
每一寸土地的得失,都浸满了鲜血。
营垒数次被勇猛的乐进率敢死队突破,高顺亲自率亲兵反冲击,白刃格斗,身被数创,犹自大呼酣战,硬是将曹军一次次赶了出去。
尸体堆积如山,几乎填平了营前的壕沟。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硝烟味,经久不散。
但兵力与资源的绝对差距,让高顺部伤亡急剧上升,陷阵营折损近半,随行的黑山军和守军更是死伤惨重。
营垒多处残破,箭楼被焚毁,防线摇摇欲坠。
告急的文书,几乎是一个时辰一封地送往陈留。
东郡方面,臧霸在初战得利,射杀曹性后,并未急于强攻苍亭。
他利用青州兵善于机动和山地作战的特点,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扰张燕的粮道和侧翼。
张燕虽凭借黑山军的悍勇稳住了阵脚,却无法有效击退臧霸,被牢牢牵制在苍亭一线,无法支援其他战场。
整个东郡北部,在臧霸游骑的肆虐下,民生凋敝,一片恐慌。
西线,张辽与夏侯渊在济阴的对峙也到了关键时刻。
夏侯渊得到曹操主力出动的消息,攻势愈发猛烈。
张辽虽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屡次击退夏侯渊,但兵力处于劣势,且军需补给因官渡方向吃紧而开始受到影响,局面日益艰难。
北线白马,吕布因曹性之死,怒火攻心,数次想要强行渡河寻袁绍决战,都被部下苦苦劝住。
袁军箭楼上的强弓硬弩日夜监视,渡河无异于自杀。
吕布的暴躁与无奈,使得白马守军的士气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陈留,仿佛一艘在惊涛骇浪中四处漏水的破船,虽然蔡琰用尽了手段堵漏,但船舱进水的速度,似乎远远超过了排水的速度。
行宫政事堂内,灯火彻夜不熄。
蔡琰的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她面前的地图上,代表敌军的红色箭头从北、西、南三个方向深深嵌入,如同三把烧红的烙铁,烫在陈留的疆域上。
“官渡……还能撑多久?”她声音沙哑地问。
徐庶面色凝重:“高顺将军已竭尽全力,然曹军攻势太猛,营垒损毁严重,箭矢、伤药皆已告急。若无援军,最多……最多五日。”
五日!
堂内一片死寂。官渡若失,曹操精锐骑兵一日便可兵临陈留城下!
“张燕处无法分兵,文远处自身难保,子龙需镇守中枢……”
陈宫喃喃道,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兵力……我们无兵可调了。”
蔡琰沉默着,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仿佛要将其看穿。
她的手指缓缓移动,越过官渡,越过苍亭,越过济阴,最终,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停了下来——徐州。
那里,刘备与袁术的主力仍在血战。
“元直,”蔡琰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冷静,“我们派往徐州,联络刘备的使者,有回音了吗?”
徐庶摇头:“尚无确切消息。刘备被纪灵大军缠住,即便有心,恐怕也无力北顾。”
“不,”蔡琰的指尖重重地点在徐州的位置,“他不是无力北顾,他是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足以让他下定决心,哪怕冒险也要快速摆脱袁术的理由。”
她抬起头,眼中那冰冷的火焰再次燃烧起来,甚至带上了一丝近乎疯狂的决绝。
“我们给他这个理由!”
“主公的意思是?”
“袁术称帝在即,其所据扬州、部分徐州之地,看似稳固,实则内部派系林立,孙策旧部、地方豪强,未必真心归附。袁术主力北上与小沛刘备纠缠,其后方……必然空虚!”
徐庶和陈宫同时一震,似乎抓住了什么。
蔡琰的声音斩钉截铁:“立刻动用我们最后隐藏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将袁术‘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细节,以及他私藏玉玺、筹备登基的罪证,还有他后方兵力空虚、粮草囤积之地的情报,全部送给刘备!并且告诉他,只要他能速破袁术,兵锋直指寿春,我以天子之名,许他总督徐、扬二州军事,讨逆伐罪!”
这是一步险到了极致的棋!将希望寄托于远在徐州、自身难保的刘备身上!
而且,这几乎是默认了刘备可以趁机扩张势力,无异于饮鸩止渴。
但,这或许是唯一能搅动全局,迫使曹操、袁绍分心的方法!
一旦刘备真能威胁到袁术的老巢,甚至有可能引发南方格局的剧变,届时,围攻陈留的锁链,或许就会出现致命的松动!
“此外,”蔡琰看向赵云,“子龙,陈留城内,还能挤出多少可战之兵?哪怕是刚入伍的新兵,或者各家的部曲私兵?”
赵云沉吟片刻,咬牙道:“若将守城兵马再做精简,或可再挤出……一万人!”
“好!”蔡琰站起身,消瘦的身躯却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将这万人,连同府库中最后一批军械,全部秘密调往官渡!告诉高顺,我不要他守住官渡,我只要他……再拖住曹操十天!十天之内,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官渡的旗帜,绝不能倒!”
“主公!那陈留城防……”张纮惊道。
“陈留,有我,有子龙,有百官,有天子!”
蔡琰打断他,目光扫过众人,“若天欲亡汉,我与诸君,便与这陈留共存亡!若天不亡汉……”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带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破局之机,就在这向死而生之间!”
命令被迅速执行。
一万拼凑起来的部队,带着陈留最后的希望和武库中几乎见底的储备,连夜出城,奔赴已成血肉磨盘的官渡。
而携带着足以引爆徐州乃至扬州局势绝密情报的信使,也带着蔡琰的亲笔信和天子诏书的副本,冒着重重风险,抄小路,直奔小沛刘备军大营。
夜色深沉,陈留城头,蔡琰与赵云并肩而立,望着西方官渡方向那隐约可见的火光。
那是杀戮之光,也是希望之光。
“子龙,怕吗?”蔡琰轻声问。
赵云按剑而立,银甲在月色下流转着清冷的光辉:
“云只恨不能为主公斩尽来犯之敌。”
蔡琰笑了笑,笑容里带着无尽的疲惫,也带着一丝超然。
“我们都走在悬崖边上,后退一步是万丈深渊,前进一步……或许也是。但至少,前进时,我们手中还握着剑。”
她的目光越过黑暗,仿佛看到了更远的地方,看到了那个病弱谋士临行前交给她的锦囊,看到了未来无数种可能。
“这场死局,该轮到我们落子了。”
这份以天子刘协口吻拟就的诏书,字字血泪,却又暗藏锋芒。
它并未过多指责曹操、袁绍等军阀,反而将重点放在“朝廷失德”、“辅政无力”之上,将烽烟四起、将士喋血的罪责揽于自身。
然而,越是这种看似谦卑的自省,越是将曹操“挟持天子”的伪善,袁绍“见危不救”的私心,袁术“僭越妄为”的狂悖,以及刘表“首鼠两端”的动摇,赤裸裸地暴露在天下人面前。
诏书末尾,更是直言“若朕退位可息天下兵戈,朕亦不惜此位”,将了一众军阀一军——谁在此刻逼迫最甚,谁就是真正想要覆灭汉室、致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
这道诏书如同一块投入滚油的火石,在舆论场上激起了轩然大波。
天下士人,尤其是那些仍心怀汉室的清流与寒门,闻诏多有垂泪者。
陈留朝廷的形象,在道义上竟于绝境中挽回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曹操在官渡大营接到诏书抄本,脸色阴沉,一把将其掷于地上:
“蔡琰一女子,安敢如此!此乃沽名钓誉,垂死挣扎!”
然而,他麾下谋士如程昱等人,却面露忧色。
此诏一出,他们再进攻陈留,便少了几分“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大义,多了几分“逼迫君上”的恶名,虽不至于动摇根本,但在政治上终究落了下乘。
与此同时,蔡琰命令徐庶启动的“暗线”,也开始悄然发挥作用。
这条“暗线”,并非指向战场,而是指向了人心,指向了曹操和袁绍看似铁板一块的后方。
首先出现松动的是南阳。
刘表虽应曹操之邀出兵叶县,但其内心始终处于纠结之中。
他既怕曹操坐大,又恐袁绍南下,更担心自家基业受损。
“罪己诏”的悲情与道义压力,通过张纮此前布下的人脉以及南阳本地心向汉室的士族,不断传入襄阳。
刘表本就非雄才大略之主,在蒯良、蔡瑁等本土派(倾向于保守)的劝说下,文聘的大军行进速度明显放缓,在叶县外围扎营后,便以“粮草不济,需谨慎探查”为由,开始了近乎磨蹭的“武装游行”,实质性地减轻了陈留南面的压力。
更大的波澜,发生在曹操的心腹之地——兖州和豫州。
徐庶早年游历江湖,结交甚广,其中不乏对曹操“挟天子”及其严苛手段(如屠城、清算名士)不满的豪侠、旧吏。
这条“暗线”被激活后,这些暗桩开始四处活动。
他们或散布流言,称曹操在官渡受挫,损失惨重;
或鼓动对强征粮草、徭役不满的乡民小规模抗命;
甚至策动了一些不得志的底层军官和山贼,在曹军后方袭扰粮道、制造混乱。
一时间,曹操后方虽未出现大规模的叛乱,但各种小麻烦层出不穷,如同附骨之疽,牵制了其部分精力,更在心理上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曹操不得不分派夏侯惇部分兵力,加强对许昌及后勤线路的巡逻与管控。
然而,战场上的绝对劣势,并非几道诏书和些许骚动所能扭转。
官渡前线,高顺和他的陷阵营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曹操亲临前线督战,曹军士气大振。
曹仁、乐进、于禁等将轮番上阵,日夜不停地猛攻官渡营垒。
高顺指挥若定,陷阵营将士更是展现了天下强军的素质,他们依托营寨、壕沟、鹿角,寸土必争。
箭矢如雨,滚木礌石耗尽,便短兵相接。
每一寸土地的得失,都浸满了鲜血。
营垒数次被勇猛的乐进率敢死队突破,高顺亲自率亲兵反冲击,白刃格斗,身被数创,犹自大呼酣战,硬是将曹军一次次赶了出去。
尸体堆积如山,几乎填平了营前的壕沟。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硝烟味,经久不散。
但兵力与资源的绝对差距,让高顺部伤亡急剧上升,陷阵营折损近半,随行的黑山军和守军更是死伤惨重。
营垒多处残破,箭楼被焚毁,防线摇摇欲坠。
告急的文书,几乎是一个时辰一封地送往陈留。
东郡方面,臧霸在初战得利,射杀曹性后,并未急于强攻苍亭。
他利用青州兵善于机动和山地作战的特点,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扰张燕的粮道和侧翼。
张燕虽凭借黑山军的悍勇稳住了阵脚,却无法有效击退臧霸,被牢牢牵制在苍亭一线,无法支援其他战场。
整个东郡北部,在臧霸游骑的肆虐下,民生凋敝,一片恐慌。
西线,张辽与夏侯渊在济阴的对峙也到了关键时刻。
夏侯渊得到曹操主力出动的消息,攻势愈发猛烈。
张辽虽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屡次击退夏侯渊,但兵力处于劣势,且军需补给因官渡方向吃紧而开始受到影响,局面日益艰难。
北线白马,吕布因曹性之死,怒火攻心,数次想要强行渡河寻袁绍决战,都被部下苦苦劝住。
袁军箭楼上的强弓硬弩日夜监视,渡河无异于自杀。
吕布的暴躁与无奈,使得白马守军的士气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陈留,仿佛一艘在惊涛骇浪中四处漏水的破船,虽然蔡琰用尽了手段堵漏,但船舱进水的速度,似乎远远超过了排水的速度。
行宫政事堂内,灯火彻夜不熄。
蔡琰的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她面前的地图上,代表敌军的红色箭头从北、西、南三个方向深深嵌入,如同三把烧红的烙铁,烫在陈留的疆域上。
“官渡……还能撑多久?”她声音沙哑地问。
徐庶面色凝重:“高顺将军已竭尽全力,然曹军攻势太猛,营垒损毁严重,箭矢、伤药皆已告急。若无援军,最多……最多五日。”
五日!
堂内一片死寂。官渡若失,曹操精锐骑兵一日便可兵临陈留城下!
“张燕处无法分兵,文远处自身难保,子龙需镇守中枢……”
陈宫喃喃道,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兵力……我们无兵可调了。”
蔡琰沉默着,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仿佛要将其看穿。
她的手指缓缓移动,越过官渡,越过苍亭,越过济阴,最终,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停了下来——徐州。
那里,刘备与袁术的主力仍在血战。
“元直,”蔡琰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冷静,“我们派往徐州,联络刘备的使者,有回音了吗?”
徐庶摇头:“尚无确切消息。刘备被纪灵大军缠住,即便有心,恐怕也无力北顾。”
“不,”蔡琰的指尖重重地点在徐州的位置,“他不是无力北顾,他是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足以让他下定决心,哪怕冒险也要快速摆脱袁术的理由。”
她抬起头,眼中那冰冷的火焰再次燃烧起来,甚至带上了一丝近乎疯狂的决绝。
“我们给他这个理由!”
“主公的意思是?”
“袁术称帝在即,其所据扬州、部分徐州之地,看似稳固,实则内部派系林立,孙策旧部、地方豪强,未必真心归附。袁术主力北上与小沛刘备纠缠,其后方……必然空虚!”
徐庶和陈宫同时一震,似乎抓住了什么。
蔡琰的声音斩钉截铁:“立刻动用我们最后隐藏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将袁术‘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细节,以及他私藏玉玺、筹备登基的罪证,还有他后方兵力空虚、粮草囤积之地的情报,全部送给刘备!并且告诉他,只要他能速破袁术,兵锋直指寿春,我以天子之名,许他总督徐、扬二州军事,讨逆伐罪!”
这是一步险到了极致的棋!将希望寄托于远在徐州、自身难保的刘备身上!
而且,这几乎是默认了刘备可以趁机扩张势力,无异于饮鸩止渴。
但,这或许是唯一能搅动全局,迫使曹操、袁绍分心的方法!
一旦刘备真能威胁到袁术的老巢,甚至有可能引发南方格局的剧变,届时,围攻陈留的锁链,或许就会出现致命的松动!
“此外,”蔡琰看向赵云,“子龙,陈留城内,还能挤出多少可战之兵?哪怕是刚入伍的新兵,或者各家的部曲私兵?”
赵云沉吟片刻,咬牙道:“若将守城兵马再做精简,或可再挤出……一万人!”
“好!”蔡琰站起身,消瘦的身躯却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将这万人,连同府库中最后一批军械,全部秘密调往官渡!告诉高顺,我不要他守住官渡,我只要他……再拖住曹操十天!十天之内,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官渡的旗帜,绝不能倒!”
“主公!那陈留城防……”张纮惊道。
“陈留,有我,有子龙,有百官,有天子!”
蔡琰打断他,目光扫过众人,“若天欲亡汉,我与诸君,便与这陈留共存亡!若天不亡汉……”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带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破局之机,就在这向死而生之间!”
命令被迅速执行。
一万拼凑起来的部队,带着陈留最后的希望和武库中几乎见底的储备,连夜出城,奔赴已成血肉磨盘的官渡。
而携带着足以引爆徐州乃至扬州局势绝密情报的信使,也带着蔡琰的亲笔信和天子诏书的副本,冒着重重风险,抄小路,直奔小沛刘备军大营。
夜色深沉,陈留城头,蔡琰与赵云并肩而立,望着西方官渡方向那隐约可见的火光。
那是杀戮之光,也是希望之光。
“子龙,怕吗?”蔡琰轻声问。
赵云按剑而立,银甲在月色下流转着清冷的光辉:
“云只恨不能为主公斩尽来犯之敌。”
蔡琰笑了笑,笑容里带着无尽的疲惫,也带着一丝超然。
“我们都走在悬崖边上,后退一步是万丈深渊,前进一步……或许也是。但至少,前进时,我们手中还握着剑。”
她的目光越过黑暗,仿佛看到了更远的地方,看到了那个病弱谋士临行前交给她的锦囊,看到了未来无数种可能。
“这场死局,该轮到我们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