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奇正相生破曹谋-《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彭城,临时行宫。

  烛火摇曳,映照着蔡琰略显苍白的脸,但她的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郭嘉的密信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不仅带来了希望,更指明了方向。

  她不再犹豫,果断采纳了郭嘉“围魏救赵”、“引外援”的策略核心,并立刻付诸行动。

  陈宫起草的朝廷密令以最快速度发往青州。

  命令抵达临菑时,吕布正因困守一隅而感到不耐,接到主动出击、西进济北的命令,顿时大喜过望。

  “哈哈哈!郭奉孝知我!整军,出发!”

  他留下张辽坐镇临菑,安抚地方,自与吕玲绮点齐八千并州狼骑,如一股钢铁洪流,悍然西渡济水,扑向曹操的势力范围济北国。

  吕布骑兵来去如风,根本不与沿途城池纠缠,专挑防守薄弱的粮道、屯田点下手,焚烧粮草,掳掠牲畜,甚至一度逼近济北国治所卢县,佯装攻城,声势造得极大。

  兖州震动!

  各地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傅阳前线的曹操。

  几乎同时,徐庶派出的精明使者,携带重礼和蔡琰的亲笔信,也抵达了宛城。

  使者并未直接求张绣出兵,而是秘密会见了贾诩,将曹操主力被牵制于傅阳、许昌及兖州南部空虚的情报和分析,以及“建功立业”的巨大诱惑,摆在了这位毒士面前。

  贾诩捻须沉默良久,眼中精光闪烁。

  他深知此举风险,但收益同样巨大。

  若能趁虚攻入颍川,甚至威胁许昌,不仅能极大缓解徐州压力,更能让张绣势力获得飞跃式发展,摆脱夹缝求生的尴尬境地。

  “告诉蔡大家,此事……可行。”

  贾诩最终缓缓点头。

  在他的劝说下,本就对曹操心存忌惮且有扩张野心的张绣,终于下定决心,尽起宛城精兵一万五千,以大将雷叙为先锋,悍然出兵,北上攻打曹操控制的叶县、舞阴等地,兵锋直指颍川!

  消息传开,天下再次侧目。

  北有吕布狼骑肆虐济北,西有张绣大军北上颍川,曹操瞬间陷入了东西两线同时告急的窘境!

  傅阳城下,曹操中军大帐。

  “报!济北急报!吕布率骑兵数千入寇,卢县告急!”

  “报!宛城急报!张绣起兵北上,已破叶县,兵锋直指颍川!”

  一连串的噩耗让曹操脸色铁青,帐内诸将皆惊。

  戏志才抱病在一旁的软榻上,闻言剧烈咳嗽起来,脸上却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神色。

  “吕布匹夫!张绣鼠辈!安敢如此!”

  曹操勐地一拍桌案,怒火中烧。

  他没想到,蔡琰和刘备的反击来得如此迅速和犀利,更没想到张绣竟真敢在他背后插上一刀。

  戏志才强撑病体,急声道:

  “主公,兖州乃根本,颍川乃腹心,不可有失!傅阳久攻不下,师老兵疲,若后方有失,军心必乱!当务之急,需立刻分兵回援!”

  曹操何尝不知?

  他盯着地图上傅阳那个小小的点,又看了看东西两线燃起的烽火,心中充满了不甘。

  只差一点,只要拿下傅阳,擒获伪帝,大局可定!可现在……

  “传令!”

  曹操几乎是咬着牙下达命令,“于禁,分兵一万,火速回援济北,务必击退吕布,稳定兖州!乐进,继续围攻傅阳,不得松懈!其余各部……随我拔营,回师迎击张绣!”

  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

  意味着对傅阳的攻势功亏一篑,也意味着短期内无法再对徐州构成致命威胁。

  但根基之地,不容有失。

  曹军突然的调动,自然瞒不过城头的赵云。

  他敏锐地察觉到曹军营地的骚动和部分军队的撤离迹象。

  “曹军要退?”

  他心中一动,立刻意识到这是青州和宛城方向策应起了作用。

  但他并未贸然出击,曹操用兵诡诈,难保不是诱敌之计。

  他下令全军提高警惕,谨守城池,同时派出少量精锐斥候,密切监视曹军动向。

  就在曹操主力开始拔营,笼罩在傅阳上空的死亡阴影似乎即将散去之时,彭城迎来了它期盼已久的客人。

  郭嘉的马车,在张仲景父女和精锐护卫的簇拥下,终于抵达了彭城。

  得到消息的蔡琰,不顾礼仪,亲自到城门处迎接。

  当她看到那个从马车上被搀扶下来,瘦削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却依旧对她露出熟悉笑容的苍白男子时,眼眶瞬间红了。

  “奉孝……”千言万语,堵在喉间。

  郭嘉虚弱地笑了笑,声音沙哑:“主公……别来无恙……嘉,幸不辱命。”他的目光扫过蔡琰身后严整的军容和井然的秩序,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没有过多的寒暄,郭嘉被迅速安置到行宫旁精心准备的静室,张仲景立刻为其诊治。

  而郭嘉仅仅休息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强撑着要求见蔡琰、陈宫、徐庶等人。

  “时间紧迫……曹孟德虽退,然其根基未损,必卷土重来……”

  郭嘉靠在榻上,裹着厚厚的裘毯,每说几句话就要喘息片刻,但思维却异常清晰,“当下……有三件事,需立刻着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伸出三根枯瘦的手指:“其一,稳固青徐同盟。刘备……需安抚,亦需制约。可请陛下正式下诏,晋刘备为徐州牧,镇东将军,宜城亭侯,使其名正言顺总督徐州军事……但同时,需明确朝廷在徐之权责,彭城、下邳驻军,钱粮调配,需有朝廷参与……此为‘予之以名,分之以权’。”

  “其二,化解内部隐忧。陈珪父子……其担忧者,无非权力、家族……可请陛下召见陈珪,询以国事,聘其子陈登为侍中,留于陛下左右……既显荣宠,亦为……人质。广陵富庶,可由朝廷派遣能吏,协助陈登管理……逐步渗透。”

  “其三,也是最重要一事……联络孙策。”

  郭嘉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孙伯符狼子野心,绝不甘于淮南。与其等他来攻,不如……主动引之。可请陛下下诏,加封孙策为扬州牧,明令其讨伐僭越之袁术……并……默许其攻占九江、庐江北部……将其兵锋,引向曹操占据的汝南、沛国南部!驱虎吞狼,祸水南引!”

  这一连串的谋划,听得蔡琰等人心潮澎湃。

  郭嘉虽病体支离,但其眼光之毒辣,布局之深远,依旧令人叹服。

  他不仅看到了眼前的危机,更预见了未来的格局,试图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外交手段,将潜在的敌人转化为暂时的助力,为朝廷争取宝贵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奉孝……你……”蔡琰看着他苍白如纸的脸色和额角的虚汗,心疼不已。

  郭嘉勉强摆摆手,露出一丝疲惫而欣慰的笑:

  “无妨……能看到你独当一面,撑起这片天地……嘉,死亦无憾……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按此策行事,至少可保……半年安稳……”

  话音未落,他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张清漪连忙上前照料。

  蔡琰紧紧攥着衣袖,她知道,郭嘉这是在用生命最后的火焰,为她,为这飘摇的汉室,照亮前路。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无比坚定。

  “传令:依郭祭酒之策,即刻拟诏!”

  随着一道道诏令从彭城发出,天下的局势再次发生微妙的变化。

  刘备得到正式任命,感激之余,也对朝廷更加倚重;

  陈珪被天子召见,家族显赫,暂时压下了异动的心思;

  而孙策,在得到梦寐以求的扬州牧官职和向北扩张的默许后,果然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清扫袁术残部和试探性地向曹操控制的汝南地区渗透……

  曹操在回师击败张绣,逼退吕布后,虽然稳住了后方,却也元气耗损,短期内无力再组织对徐州的大规模攻势。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面临的对手,不再是一盘散沙的流亡朝廷,而是一个整合了青徐力量、外交手段灵活、内部逐渐稳固的新生政治集团。

  傅阳之围虽解,但寒冬依旧。

  彭城行宫内,蔡琰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

  郭嘉的到来带来了转机,但也让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接下来的路,需要她独自面对更多的风浪。

  而那个在病榻上昏睡的身影,还能陪伴她走多久?

  乱世的车轮,碾过195年的寒冬,驶向了充满更多未知与挑战的建安二年。

  新的合纵连横,新的明争暗斗,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