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前的挫败,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董卓乘胜追击、一举击溃联军的幻想。
吕布虽勇,终究难敌刘关张三人合力,这让董卓意识到,关东联军并非全无还手之力,尤其是其中还隐藏着这等万人敌的猛将。
相国府内,气氛凝重。董卓脸色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鎏金的扶手,发出沉闷的响声。
李儒立于下首,眉头紧锁,显然也在苦思对策。
“文优,”董卓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虎牢关虽险,然联军数十万,若持久相持,粮草转运艰难,且关东诸郡未必肯一直供应。久则生变……如之奈何?”
李儒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上前一步,低声道:
“相国,联军势大,锐气虽稍挫,然根基未损。洛阳地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久留于此,实非万全之策。”
“哦?”董卓目光一凝,“汝有何策?莫非让吾弃了这洛阳不成?”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舍,洛阳的繁华与富庶,是他这等边鄙武夫前所未见的。
“非是舍弃,乃是战略转移!”
李儒语气坚定,“关中之地,有崤函之固,沃野千里。昔年秦据关中而并六国,高祖因之而创汉业。相国若能挟天子,迁都长安,据潼关之险,则进可俯瞰关东,退可固守雍凉,此乃万世之基也!至于洛阳……”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阴冷:
“既然带不走,也不能留给关东鼠辈!可尽徙洛阳富户人口入关中,充实长安。至于宫室、宗庙、府库、民宅……付之一炬!既可绝了联军之念想,亦可彰显相国破而后立之决心!更可籍此抄没豪族资财,以充军资!”
“焚毁洛阳?!”董卓瞳孔骤缩,即便是他,也被这个疯狂的计划震了一下。
但那丝犹豫很快被更强烈的占有欲和破坏欲所取代。
他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而且,迁都长安,据险而守,似乎确实是眼下最稳妥的办法。
“好!就依文优之策!”
董卓猛地一拍案几,脸上露出狰狞之色,
“传令!即日筹备迁都事宜!尽迁洛阳百姓富户!所有宫室、民居,尽数焚毁!一粒米,一片瓦,也不给关东群鼠留下!”
这道命令如同一道惊雷,在洛阳城上空炸响,整个城市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得目瞪口呆。
洛阳,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都城,如今却在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怖与绝望之中。
李傕、郭汜等西凉军将领,就像一群被释放出牢笼的野兽,他们挥舞着马鞭,驱赶着数百万惊恐万状的洛阳民众,踏上了西迁之路。
道路上,铁蹄奔腾,鞭挞声响彻云霄,哭喊声、哀求声此起彼伏,令人心碎。
稍有迟缓的人,立刻就会被无情地击毙在当场。鲜血染红了道路,尸体横七竖八地堆积在一起,惨不忍睹。
皇宫府库被洗劫一空,那些历代积累下来的珍宝、图籍、档案,有的被西凉军掠夺而去,有的则被肆意毁坏。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就这样在战火中灰飞烟灭。
紧接着,冲天的烈焰燃起!
从南宫北宫,到百官衙署,再到繁华的里坊市集,熊熊大火迅速蔓延开来。
火势凶猛,旬日不灭,黑色的烟柱直冲云霄,遮天蔽日。
昔日那座煌煌帝京,如今已化为一片焦土,断壁残垣间,只剩下一片死寂。
二百里内,弥漫着刺鼻的焦臭味道,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被烧毁的房屋和废墟。
这凄惨的景象,简直是亘古未有,让人不忍直视。
与此同时,董卓挟持着年幼的汉献帝以及满朝公卿,在吕布等精锐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西向长安,只留下满目疮痍和冲天的怨气。
当洛阳被焚、天子西迁的消息传到虎牢关前时,整个联军大营,陷入了一片死寂。
随即,爆发出的是无尽的哗然与悲愤!
“董卓老贼!安敢如此!!”袁绍拔出佩剑,狠狠劈在身前的案几上,木屑纷飞。
他袁氏四世三公,根基多在洛阳,如今祖宅、宗庙尽毁,如何不恨?
曹操更是目眦欲裂,他本就有心匡扶汉室,眼见帝都遭此浩劫,文化沦丧,心痛如绞,厉声道:
“国贼至此,人神共愤!诸公,此时不追,更待何时?!当速发兵,救驾除奸!”
然而,响应者却寥寥无几。诸侯们各怀心思。
袁术惦记着南阳之地,韩馥担心冀州老巢,刘岱则盘算着如何巩固在兖州的权力……追击董卓?
那要面对的是吕布垫后的西凉精锐,谁愿让自己的本部兵马去硬碰硬?
更何况,天子已被挟持,救回来又如何?难道还要奉那个小儿为主吗?
争吵,推诿,算计……再次上演。
联军最后的凝聚力,在洛阳的冲天火光和现实的利益考量面前,彻底瓦解。
消息如同瘟疫般扩散,天下震动!董卓之残暴,令人发指;联军之无能,令人齿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这道消息,也如同惊雷,传到了琰堡。
蔡邕闻听洛阳被焚,惨叫一声,吐血昏厥!
那里是他半生心血所在,是无数学问典籍的汇集之地,如今竟遭此浩劫!
蔡琰一边命人紧急救治父亲,一边看着那份描绘洛阳惨状的密报,玉手紧握,指甲几乎掐入掌心。
她知道这一刻会来,但亲耳听闻,那份冲击力依然巨大。
文明的浩劫,无论经历多少次,都让人无法平静。
毛玠悲愤交加:“堡主!董卓此举,自绝于天下!联军无能,坐视国难!我琰堡,不能再沉默了!”
单福亦道:“时机已至。联军溃散在即,中原权力格局将迎来巨变。此时立帜,正可收拢人心,彰显我堡与国贼、与无能诸侯截然不同之立场!”
蔡琰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和坚定。
她走到窗前,望着西方那似乎能映红天际的虚无处,沉声道:
“传我命令!”
“第一,将我父气厥、洛阳被焚之惨状,迅速通报全堡,激愤士气,同仇敌忾!”
“第二,以我及父亲之名,草拟讨董檄文,历数其焚毁洛阳、胁迁天子、荼毒生灵之滔天大罪,并斥责关东诸侯坐视之过!此文需言辞激烈,传檄四方!”
“第三,全军动员,按照甲等预案,向外推进!以‘安抚流民、清剿溃兵、扞卫乡梓’之名,将我们的旗帜,插到该去的地方!”
“第四,严密监控兖州刘岱、陈留张邈等周边势力动向,若有异动,先发制人!”
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董卓已败尽人心,联军已失其大义。”
“这中原之地,该有一个新的声音了!”
迁都暴行,天下鼎沸。
旧的时代在烈火与哭嚎中崩塌,而新的秩序,正在这废墟之上,由一个少女之手,开始悄然构建。
吕布虽勇,终究难敌刘关张三人合力,这让董卓意识到,关东联军并非全无还手之力,尤其是其中还隐藏着这等万人敌的猛将。
相国府内,气氛凝重。董卓脸色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鎏金的扶手,发出沉闷的响声。
李儒立于下首,眉头紧锁,显然也在苦思对策。
“文优,”董卓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虎牢关虽险,然联军数十万,若持久相持,粮草转运艰难,且关东诸郡未必肯一直供应。久则生变……如之奈何?”
李儒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上前一步,低声道:
“相国,联军势大,锐气虽稍挫,然根基未损。洛阳地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久留于此,实非万全之策。”
“哦?”董卓目光一凝,“汝有何策?莫非让吾弃了这洛阳不成?”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舍,洛阳的繁华与富庶,是他这等边鄙武夫前所未见的。
“非是舍弃,乃是战略转移!”
李儒语气坚定,“关中之地,有崤函之固,沃野千里。昔年秦据关中而并六国,高祖因之而创汉业。相国若能挟天子,迁都长安,据潼关之险,则进可俯瞰关东,退可固守雍凉,此乃万世之基也!至于洛阳……”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阴冷:
“既然带不走,也不能留给关东鼠辈!可尽徙洛阳富户人口入关中,充实长安。至于宫室、宗庙、府库、民宅……付之一炬!既可绝了联军之念想,亦可彰显相国破而后立之决心!更可籍此抄没豪族资财,以充军资!”
“焚毁洛阳?!”董卓瞳孔骤缩,即便是他,也被这个疯狂的计划震了一下。
但那丝犹豫很快被更强烈的占有欲和破坏欲所取代。
他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而且,迁都长安,据险而守,似乎确实是眼下最稳妥的办法。
“好!就依文优之策!”
董卓猛地一拍案几,脸上露出狰狞之色,
“传令!即日筹备迁都事宜!尽迁洛阳百姓富户!所有宫室、民居,尽数焚毁!一粒米,一片瓦,也不给关东群鼠留下!”
这道命令如同一道惊雷,在洛阳城上空炸响,整个城市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得目瞪口呆。
洛阳,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都城,如今却在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怖与绝望之中。
李傕、郭汜等西凉军将领,就像一群被释放出牢笼的野兽,他们挥舞着马鞭,驱赶着数百万惊恐万状的洛阳民众,踏上了西迁之路。
道路上,铁蹄奔腾,鞭挞声响彻云霄,哭喊声、哀求声此起彼伏,令人心碎。
稍有迟缓的人,立刻就会被无情地击毙在当场。鲜血染红了道路,尸体横七竖八地堆积在一起,惨不忍睹。
皇宫府库被洗劫一空,那些历代积累下来的珍宝、图籍、档案,有的被西凉军掠夺而去,有的则被肆意毁坏。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就这样在战火中灰飞烟灭。
紧接着,冲天的烈焰燃起!
从南宫北宫,到百官衙署,再到繁华的里坊市集,熊熊大火迅速蔓延开来。
火势凶猛,旬日不灭,黑色的烟柱直冲云霄,遮天蔽日。
昔日那座煌煌帝京,如今已化为一片焦土,断壁残垣间,只剩下一片死寂。
二百里内,弥漫着刺鼻的焦臭味道,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被烧毁的房屋和废墟。
这凄惨的景象,简直是亘古未有,让人不忍直视。
与此同时,董卓挟持着年幼的汉献帝以及满朝公卿,在吕布等精锐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西向长安,只留下满目疮痍和冲天的怨气。
当洛阳被焚、天子西迁的消息传到虎牢关前时,整个联军大营,陷入了一片死寂。
随即,爆发出的是无尽的哗然与悲愤!
“董卓老贼!安敢如此!!”袁绍拔出佩剑,狠狠劈在身前的案几上,木屑纷飞。
他袁氏四世三公,根基多在洛阳,如今祖宅、宗庙尽毁,如何不恨?
曹操更是目眦欲裂,他本就有心匡扶汉室,眼见帝都遭此浩劫,文化沦丧,心痛如绞,厉声道:
“国贼至此,人神共愤!诸公,此时不追,更待何时?!当速发兵,救驾除奸!”
然而,响应者却寥寥无几。诸侯们各怀心思。
袁术惦记着南阳之地,韩馥担心冀州老巢,刘岱则盘算着如何巩固在兖州的权力……追击董卓?
那要面对的是吕布垫后的西凉精锐,谁愿让自己的本部兵马去硬碰硬?
更何况,天子已被挟持,救回来又如何?难道还要奉那个小儿为主吗?
争吵,推诿,算计……再次上演。
联军最后的凝聚力,在洛阳的冲天火光和现实的利益考量面前,彻底瓦解。
消息如同瘟疫般扩散,天下震动!董卓之残暴,令人发指;联军之无能,令人齿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这道消息,也如同惊雷,传到了琰堡。
蔡邕闻听洛阳被焚,惨叫一声,吐血昏厥!
那里是他半生心血所在,是无数学问典籍的汇集之地,如今竟遭此浩劫!
蔡琰一边命人紧急救治父亲,一边看着那份描绘洛阳惨状的密报,玉手紧握,指甲几乎掐入掌心。
她知道这一刻会来,但亲耳听闻,那份冲击力依然巨大。
文明的浩劫,无论经历多少次,都让人无法平静。
毛玠悲愤交加:“堡主!董卓此举,自绝于天下!联军无能,坐视国难!我琰堡,不能再沉默了!”
单福亦道:“时机已至。联军溃散在即,中原权力格局将迎来巨变。此时立帜,正可收拢人心,彰显我堡与国贼、与无能诸侯截然不同之立场!”
蔡琰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和坚定。
她走到窗前,望着西方那似乎能映红天际的虚无处,沉声道:
“传我命令!”
“第一,将我父气厥、洛阳被焚之惨状,迅速通报全堡,激愤士气,同仇敌忾!”
“第二,以我及父亲之名,草拟讨董檄文,历数其焚毁洛阳、胁迁天子、荼毒生灵之滔天大罪,并斥责关东诸侯坐视之过!此文需言辞激烈,传檄四方!”
“第三,全军动员,按照甲等预案,向外推进!以‘安抚流民、清剿溃兵、扞卫乡梓’之名,将我们的旗帜,插到该去的地方!”
“第四,严密监控兖州刘岱、陈留张邈等周边势力动向,若有异动,先发制人!”
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董卓已败尽人心,联军已失其大义。”
“这中原之地,该有一个新的声音了!”
迁都暴行,天下鼎沸。
旧的时代在烈火与哭嚎中崩塌,而新的秩序,正在这废墟之上,由一个少女之手,开始悄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