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泣声渐渐淡了,方英抬手抹了把脸,袖口蹭过眼角,留下两道湿痕。她吸了吸鼻子,往周围看了看——教室里空荡荡的,后排几张桌子还摊着没收拾的练习册,前排的椅子歪歪扭扭地摆着,阳光从窗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出长长的光斑,连空气里的粉笔末都看得清。
今天是周末,学校难得给文补班放了半天假。大家早早就没了踪影,要么回宿舍搓洗衣服,把攒了一周的校服泡在盆里揉得咯吱响;要么端着盆往澡堂跑,这会儿说不定正站在喷头下等着热水,走廊里偶尔能听见远处传来的笑闹声,衬得教室更静了。
方英胳膊撑在课桌上,正想把哭皱的作业本抚平,肩膀忽然被轻轻碰了下。她回头,看见顾莉莎坐在旁边的座位上,手里捏着包纸巾,见她看过来,把纸巾往她这边递了递:“擦擦吧。
方英没想到刚刚一直没走。方英接过纸巾,指尖碰到纸页的糙边,心里暖了暖,又有点发涩,低着头说了声“谢谢”。
“没事。”顾莉莎声音轻轻的,顿了顿又说,“方英,要不要去打电话给爸妈?”她往教室外指了指,“现在这个时候,宿舍楼下的公共电话应该人少一点了,刚才我回来时没见着人。”
方英愣了愣。她确实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刚才被付老师训、被张强打趣时,好几次都想找个人说说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爸妈。只是刚才哭得头晕,倒把这茬忘了。她捏着纸巾点了点头:“好。”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教室,走廊里风一吹,方英觉得眼眶又有点酸。顾莉莎没多问,就跟在她旁边走,脚步声落在空荡荡的走廊里,嗒嗒地响。
宿舍楼下的公共电话亭是个旧铁皮棚子,刷着掉漆的绿漆,里面摆着两部黑色的电话机,线绕在铁架上,垂下来晃悠着。果然没人,只有旁边的水泥地上晾着几双帆布鞋,鞋尖朝着太阳的方向。
方英站在电话亭里,手在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张皱巴巴的饭卡。顾莉莎站在亭外等她,背对着她望着远处的操场,给她留着说话的空间。
她把电话卡插进卡槽,指尖有点抖,按号码时按错了两次。听筒里传来“嘟嘟”的拨号声,每一声都像敲在心上。响了没几下,那边接了,是母亲的声音,带着点刚睡醒的沙哑:“喂?”
就这一个字,方英刚才好不容易憋回去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她咬着唇,把听筒往耳朵上贴了贴,声音哽咽着:“妈,是我。”
“方英啊。”母亲的声音立刻亮了些,听着就带了笑,“怎么这个时候打电话?有什么事吗?”
方英攥着电话线,指节捏得发白。她原本想问“妈,我是不是很差劲”,想问“被老师说怎么办”,可话到嘴边,只剩一句:“妈,就是我们今天下午调休,我打个电话给你。”
“哦,调休好,正好歇歇。”母亲在那头笑,“钱够不够啊?生活费省着点花,不够了就跟家里说。”
“够。”方英吸了吸鼻子,把眼泪憋回去,“我没乱花钱。”
“够就好,要吃饱啊,别总吃食堂最便宜的素菜,加个鸡蛋也行。”母亲絮絮叨叨地嘱咐,“钱不用你担心,妈发工作了都存着给你,工钱够你花的。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文补班不容易,别跟同学闹别扭……”
“嗯。”方英点头,听着母亲的声音,鼻子更酸了,却不敢哭出声。
“对了,小妹醒了,刚才还在哭着找姐姐呢。”母亲的声音远了点,像是朝里屋喊了句什么,又转回来,“妈去抱她了,不跟你多说了啊。”
“妈挂了?”
“好。”方英应着,听见听筒里传来“咔嚓”一声,才慢慢把电话挂了。她在电话亭里站了会儿,抬手抹掉眼泪,深吸了口气,又拿起了听筒——该给爸爸打了。
拨号的时候,她稳了稳手,这次没按错。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爸爸的声音粗哑,带着股疲惫:“喂?”
“爸。”
“方英啊””爸爸的声音顿了顿,听着精神了点,“最近身体怎么样?没生病吧?”
“挺好的,没生病。”方英靠在铁皮棚的壁上,冰凉的铁皮贴着后背,让她清醒了点。
“那就好。”爸爸在那头咳了两声,“那学习呢?考试考了几分?文补班进度快,别落下了。”
“爸,才两个星期,还没有考试呢。”方英小声说。
“哦,对,才两星期。”爸爸笑了笑,又问,“老师们讲课听不听懂?特别是数学,你以前数学就弱,跟不上赶紧问老师。”
“听得懂,就是……就是数学老师……”方英咬着唇,犹豫了半天,还是没忍住,“我感觉他在针对我。他总叫我一个人回答问题,每次我都回答不出来,他还……还说我……”后面的话哽在喉咙里,付老师说的“不配在文补一班”“要是男生就扇一嘴巴”,她怎么也说不出口,怕爸爸听了着急。
“怎么了?老师说你什么了?”爸爸的声音紧了些。
“没什么。”方英赶紧摇头,“就是总叫我回答问题,我答不上来,他就挺不高兴的。”
“方英,这不叫针对。”爸爸的声音沉了沉,却没生气,“说明老师重视你,想让你进步,不然怎么不叫其他人回答?你想想,要是老师不管你,才懒得叫你呢。”
方英没说话,爸爸又接着说:“跟着老师好好学,别多想。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了,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只能跟我一样给人家打工,遭罪。”
“我知道了。”方英鼻子一酸,眼泪又要下来,却用力点了点头。
“知道就好,爸不跟你多说了,爸要开车了。”爸爸的声音匆匆的,“在学校照顾好自己,挂了啊。”
“爸,我挂了。”
挂了电话,方英走出电话亭,顾莉莎还站在原地等她,见她出来,递过来一颗糖:“刚买的,橘子味的。”
方英接过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甜甜的橘子味在舌尖散开。她朝顾莉莎笑了笑,虽然眼睛还红着,却比刚才轻松了些。
“走吧,回教室。”顾莉莎说。
“嗯。”方英点头,跟着她往回走。阳光落在身上,暖烘烘的,刚才打电话时没说出口的委屈还在,可心里好像踏实了点——爸爸说老师是重视她,或许是对的呢?不管怎么样,她总得再试试,不能真像付老师说的那样,配不上留在文补一班。
从电话亭回教室的路不算长,方英攥着那颗橘子糖的糖纸,指尖把塑料纸捻出几道纹路。嘴里的甜味还没散,可一踏进教室,瞥见桌角那本摊开的数学练习册,心里又沉了沉——刚才付老师让她讲的那道函数题还空着,草稿纸上画的函数图像歪歪扭扭,x轴y轴旁的标注糊成一团,像团理不清的乱麻。
顾莉莎回了自己座位,拿出英语单词本背了起来,教室里只剩翻书的沙沙声。方英拉开椅子坐下,把练习册往跟前挪了挪。她深吸口气,盯着题目里“求f(x)=sin2x √3 sinx cosx的单调递增区间”那行字,试着回忆付老师上课讲的步骤。先是降幂公式?sin2x该换成(1-cos2x)/2?她在草稿纸上写下公式,笔尖顿在“√3 sinx cosx”这步,忽然就卡壳了——是该用二倍角公式化成(√3/2)sin2x吧?可把两部分合起来之后,怎么凑成Asin(ωx φ)的形式?
明明付老师说“这类型题上周刚专题讲过”,连板书时特意用红粉笔标了“降幂→化一”的步骤,可她对着题目看了又看,脑子里还是空的。刚才在电话里跟爸爸说“听得懂”,此刻倒像句谎话。她咬着笔尖,又把课本里的例题翻出来对照,例题里从f(x)到sin(2x-π/6) 1/2的转化写得清清楚楚,可换到这道题上,怎么都对不上。她试着算两次,一次把系数算错了,一次把相位弄反了,笔尖在草稿纸上戳出好几个小洞,心里的烦躁像野草似的往上冒——怎么就这么笨呢?
“卡壳了?”旁边传来轻细的声音。方英抬头,见顾莉莎不知什么时候停下了背书,正看着她的练习册。
方英有点不好意思,把草稿纸往回拢了拢,点点头:“嗯,就是刚才老师让讲的那道函数题,怎么都化不成标准形式。”
顾莉莎往她这边凑了凑,扫了眼题目:“这题我会,刚才老师讲的时候我记了笔记。”她说着要翻笔记本,又顿了顿,抬头看方英,“要不……方英,要不去办公室问问付老师?他讲这类题总说‘一步一拆’,当面讲肯定比对着笔记琢磨清楚。”
“我不敢。”方英几乎是立刻摇了头,声音都发紧。一想到付老师上课时皱着眉的样子,想到他说“这题拆开来每步都讲过,你怎么就不动脑”,她就腿软。去办公室问他?万一他拿起练习册敲着桌子问“降幂公式都记不住?”,她怕是要当场哭出来。
她把练习册往旁边推了推,像是想把那道题藏起来:“而且……而且他肯定也回家休息了吧!”今天是周末,下午又调休,老师们多半早早就走了。文补班的老师平时盯得紧,难得有休息时间,哪会还待在办公室守着几道函数题?
顾莉莎看着她发白的脸,没再劝,只是把自己的笔记本推了过来:“那我给你讲讲?我记得老师当时是先降幂,再用辅助角公式,你看这里——”她指着笔记本上的步骤,“sin2x降完是(1-cos2x)/2,√3 sinx cosx化成(√3/2)sin2x,加起来之后提系数,正好能凑成sin(2x-π/6) 1/2……”
方英看着顾莉莎笔记本上工整的字迹,红笔标着的“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格外清楚,心里暖了暖,又有点发酸。她点点头,把练习册拉回来:“麻烦你了。”
“没事。”顾莉莎笑了笑,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个坐标系,“你看,化成标准形式之后,求递增区间就找2kπ-π/2≤2x-π/6≤2kπ π/2,解这个不等式就行……”
她讲得慢,每一步都问方英“这步公式对不对”,方英跟着她的思路算,刚才卡壳的地方慢慢通了。只是偶尔笔尖一顿,还是会想起付老师上课的样子——他当时指着黑板上的辅助角公式,说“这是送分题,谁错谁吃亏”,而她偏偏就是那个“吃亏”的。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练习册上,把字迹染得暖融融的,可方英心里还是悬着——就算这次弄懂了,下次再遇着类似的函数题,她还能拆对步骤吗?
今天是周末,学校难得给文补班放了半天假。大家早早就没了踪影,要么回宿舍搓洗衣服,把攒了一周的校服泡在盆里揉得咯吱响;要么端着盆往澡堂跑,这会儿说不定正站在喷头下等着热水,走廊里偶尔能听见远处传来的笑闹声,衬得教室更静了。
方英胳膊撑在课桌上,正想把哭皱的作业本抚平,肩膀忽然被轻轻碰了下。她回头,看见顾莉莎坐在旁边的座位上,手里捏着包纸巾,见她看过来,把纸巾往她这边递了递:“擦擦吧。
方英没想到刚刚一直没走。方英接过纸巾,指尖碰到纸页的糙边,心里暖了暖,又有点发涩,低着头说了声“谢谢”。
“没事。”顾莉莎声音轻轻的,顿了顿又说,“方英,要不要去打电话给爸妈?”她往教室外指了指,“现在这个时候,宿舍楼下的公共电话应该人少一点了,刚才我回来时没见着人。”
方英愣了愣。她确实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刚才被付老师训、被张强打趣时,好几次都想找个人说说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爸妈。只是刚才哭得头晕,倒把这茬忘了。她捏着纸巾点了点头:“好。”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教室,走廊里风一吹,方英觉得眼眶又有点酸。顾莉莎没多问,就跟在她旁边走,脚步声落在空荡荡的走廊里,嗒嗒地响。
宿舍楼下的公共电话亭是个旧铁皮棚子,刷着掉漆的绿漆,里面摆着两部黑色的电话机,线绕在铁架上,垂下来晃悠着。果然没人,只有旁边的水泥地上晾着几双帆布鞋,鞋尖朝着太阳的方向。
方英站在电话亭里,手在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张皱巴巴的饭卡。顾莉莎站在亭外等她,背对着她望着远处的操场,给她留着说话的空间。
她把电话卡插进卡槽,指尖有点抖,按号码时按错了两次。听筒里传来“嘟嘟”的拨号声,每一声都像敲在心上。响了没几下,那边接了,是母亲的声音,带着点刚睡醒的沙哑:“喂?”
就这一个字,方英刚才好不容易憋回去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她咬着唇,把听筒往耳朵上贴了贴,声音哽咽着:“妈,是我。”
“方英啊。”母亲的声音立刻亮了些,听着就带了笑,“怎么这个时候打电话?有什么事吗?”
方英攥着电话线,指节捏得发白。她原本想问“妈,我是不是很差劲”,想问“被老师说怎么办”,可话到嘴边,只剩一句:“妈,就是我们今天下午调休,我打个电话给你。”
“哦,调休好,正好歇歇。”母亲在那头笑,“钱够不够啊?生活费省着点花,不够了就跟家里说。”
“够。”方英吸了吸鼻子,把眼泪憋回去,“我没乱花钱。”
“够就好,要吃饱啊,别总吃食堂最便宜的素菜,加个鸡蛋也行。”母亲絮絮叨叨地嘱咐,“钱不用你担心,妈发工作了都存着给你,工钱够你花的。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文补班不容易,别跟同学闹别扭……”
“嗯。”方英点头,听着母亲的声音,鼻子更酸了,却不敢哭出声。
“对了,小妹醒了,刚才还在哭着找姐姐呢。”母亲的声音远了点,像是朝里屋喊了句什么,又转回来,“妈去抱她了,不跟你多说了啊。”
“妈挂了?”
“好。”方英应着,听见听筒里传来“咔嚓”一声,才慢慢把电话挂了。她在电话亭里站了会儿,抬手抹掉眼泪,深吸了口气,又拿起了听筒——该给爸爸打了。
拨号的时候,她稳了稳手,这次没按错。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爸爸的声音粗哑,带着股疲惫:“喂?”
“爸。”
“方英啊””爸爸的声音顿了顿,听着精神了点,“最近身体怎么样?没生病吧?”
“挺好的,没生病。”方英靠在铁皮棚的壁上,冰凉的铁皮贴着后背,让她清醒了点。
“那就好。”爸爸在那头咳了两声,“那学习呢?考试考了几分?文补班进度快,别落下了。”
“爸,才两个星期,还没有考试呢。”方英小声说。
“哦,对,才两星期。”爸爸笑了笑,又问,“老师们讲课听不听懂?特别是数学,你以前数学就弱,跟不上赶紧问老师。”
“听得懂,就是……就是数学老师……”方英咬着唇,犹豫了半天,还是没忍住,“我感觉他在针对我。他总叫我一个人回答问题,每次我都回答不出来,他还……还说我……”后面的话哽在喉咙里,付老师说的“不配在文补一班”“要是男生就扇一嘴巴”,她怎么也说不出口,怕爸爸听了着急。
“怎么了?老师说你什么了?”爸爸的声音紧了些。
“没什么。”方英赶紧摇头,“就是总叫我回答问题,我答不上来,他就挺不高兴的。”
“方英,这不叫针对。”爸爸的声音沉了沉,却没生气,“说明老师重视你,想让你进步,不然怎么不叫其他人回答?你想想,要是老师不管你,才懒得叫你呢。”
方英没说话,爸爸又接着说:“跟着老师好好学,别多想。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了,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只能跟我一样给人家打工,遭罪。”
“我知道了。”方英鼻子一酸,眼泪又要下来,却用力点了点头。
“知道就好,爸不跟你多说了,爸要开车了。”爸爸的声音匆匆的,“在学校照顾好自己,挂了啊。”
“爸,我挂了。”
挂了电话,方英走出电话亭,顾莉莎还站在原地等她,见她出来,递过来一颗糖:“刚买的,橘子味的。”
方英接过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甜甜的橘子味在舌尖散开。她朝顾莉莎笑了笑,虽然眼睛还红着,却比刚才轻松了些。
“走吧,回教室。”顾莉莎说。
“嗯。”方英点头,跟着她往回走。阳光落在身上,暖烘烘的,刚才打电话时没说出口的委屈还在,可心里好像踏实了点——爸爸说老师是重视她,或许是对的呢?不管怎么样,她总得再试试,不能真像付老师说的那样,配不上留在文补一班。
从电话亭回教室的路不算长,方英攥着那颗橘子糖的糖纸,指尖把塑料纸捻出几道纹路。嘴里的甜味还没散,可一踏进教室,瞥见桌角那本摊开的数学练习册,心里又沉了沉——刚才付老师让她讲的那道函数题还空着,草稿纸上画的函数图像歪歪扭扭,x轴y轴旁的标注糊成一团,像团理不清的乱麻。
顾莉莎回了自己座位,拿出英语单词本背了起来,教室里只剩翻书的沙沙声。方英拉开椅子坐下,把练习册往跟前挪了挪。她深吸口气,盯着题目里“求f(x)=sin2x √3 sinx cosx的单调递增区间”那行字,试着回忆付老师上课讲的步骤。先是降幂公式?sin2x该换成(1-cos2x)/2?她在草稿纸上写下公式,笔尖顿在“√3 sinx cosx”这步,忽然就卡壳了——是该用二倍角公式化成(√3/2)sin2x吧?可把两部分合起来之后,怎么凑成Asin(ωx φ)的形式?
明明付老师说“这类型题上周刚专题讲过”,连板书时特意用红粉笔标了“降幂→化一”的步骤,可她对着题目看了又看,脑子里还是空的。刚才在电话里跟爸爸说“听得懂”,此刻倒像句谎话。她咬着笔尖,又把课本里的例题翻出来对照,例题里从f(x)到sin(2x-π/6) 1/2的转化写得清清楚楚,可换到这道题上,怎么都对不上。她试着算两次,一次把系数算错了,一次把相位弄反了,笔尖在草稿纸上戳出好几个小洞,心里的烦躁像野草似的往上冒——怎么就这么笨呢?
“卡壳了?”旁边传来轻细的声音。方英抬头,见顾莉莎不知什么时候停下了背书,正看着她的练习册。
方英有点不好意思,把草稿纸往回拢了拢,点点头:“嗯,就是刚才老师让讲的那道函数题,怎么都化不成标准形式。”
顾莉莎往她这边凑了凑,扫了眼题目:“这题我会,刚才老师讲的时候我记了笔记。”她说着要翻笔记本,又顿了顿,抬头看方英,“要不……方英,要不去办公室问问付老师?他讲这类题总说‘一步一拆’,当面讲肯定比对着笔记琢磨清楚。”
“我不敢。”方英几乎是立刻摇了头,声音都发紧。一想到付老师上课时皱着眉的样子,想到他说“这题拆开来每步都讲过,你怎么就不动脑”,她就腿软。去办公室问他?万一他拿起练习册敲着桌子问“降幂公式都记不住?”,她怕是要当场哭出来。
她把练习册往旁边推了推,像是想把那道题藏起来:“而且……而且他肯定也回家休息了吧!”今天是周末,下午又调休,老师们多半早早就走了。文补班的老师平时盯得紧,难得有休息时间,哪会还待在办公室守着几道函数题?
顾莉莎看着她发白的脸,没再劝,只是把自己的笔记本推了过来:“那我给你讲讲?我记得老师当时是先降幂,再用辅助角公式,你看这里——”她指着笔记本上的步骤,“sin2x降完是(1-cos2x)/2,√3 sinx cosx化成(√3/2)sin2x,加起来之后提系数,正好能凑成sin(2x-π/6) 1/2……”
方英看着顾莉莎笔记本上工整的字迹,红笔标着的“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格外清楚,心里暖了暖,又有点发酸。她点点头,把练习册拉回来:“麻烦你了。”
“没事。”顾莉莎笑了笑,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个坐标系,“你看,化成标准形式之后,求递增区间就找2kπ-π/2≤2x-π/6≤2kπ π/2,解这个不等式就行……”
她讲得慢,每一步都问方英“这步公式对不对”,方英跟着她的思路算,刚才卡壳的地方慢慢通了。只是偶尔笔尖一顿,还是会想起付老师上课的样子——他当时指着黑板上的辅助角公式,说“这是送分题,谁错谁吃亏”,而她偏偏就是那个“吃亏”的。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练习册上,把字迹染得暖融融的,可方英心里还是悬着——就算这次弄懂了,下次再遇着类似的函数题,她还能拆对步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