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秋叶巴不得马上离开。
“冉老师、娄老师,既然来了,要不吃了饭再走?”
秦淮茹嘴上客气着,心里却想:家里什么都没有,留什么留?
“不用了,我们吃过晚饭才来的。”
冉秋叶连忙摆手。
“娄老师,那个许大茂不是好东西,你最好离他远点。”
见娄晓娥要走,秦淮茹补了一句。
娄晓娥本来已经起身,一听这话又坐了下来:“贾梗妈妈,许大茂是做了什么坏事吗?何雨柱呢,他也做过什么?”
“他俩都不是什么好人。
许大茂经常下乡放电影,回来总是大包小包带不少东西,那些东西哪来的?肯定是坑老百姓的。
还有那个傻柱,以前在食堂当厨师,天天从厨房带饭盒回来,说是剩菜剩饭,可里面全是肉。
食堂里哪来那么多剩肉?”
秦淮茹知道娄晓娥的父亲是娄董事,在厂里还有些影响力。
“竟有这种事?”
娄晓娥眼睛一瞪。
轧钢厂名义上是公私合营,其实已经归公家管,但娄家还挂着董事的名头,真要不怕得罪人,还是能说上话的。
“这事厂里很多人都知道,你随便一问就清楚。
当然,他现在当了领导,自然不用从厂里往家带东西了。”
秦淮茹说道。
“这种人也能当领导?”
娄晓娥气愤地说。
“不但当了领导,还连升三级,现在是厂长助理,下一步就是副厂长,将来没准还能接杨厂长的班呢。”
见娄晓娥生气,秦淮茹心里暗暗得意:傻柱,这回我可算给你挖了个坑,看你怎么办!
可她没想到,何雨柱早就看穿了她的心思。
而且何雨柱并不担心娄晓娥告诉娄董事——如今娄董事就算想管轧钢厂的事,也已经力不从心。
他如今最想的,是自保。
何雨柱即便察觉了秦淮茹的盘算,也不想理会。
他要让她明白,无论她如何折腾,都已无法动摇他分毫。
将来若有机会,他也绝不会对她留情。
冉秋叶不太相信秦淮茹的说辞,因为她对秦淮茹家里的情况略有了解。
走出四合院,娄晓娥仍旧怒气未消:“这何雨柱和许大茂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娄老师,我觉得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偏信则不明。
贾梗妈妈的话未必句句可信。
我听说何雨柱过去经常帮她家,连上个学期的学费都是他替她交的。
一个常伸出援手的人,却被说得如此不堪,这样的人说的话,真能全信吗?”
冉秋叶说道。
“你放心,秦淮茹讲的事,我会逐一核实。
绝不会冤枉何雨柱,但如果他真做过那些事,我也绝不会让他好过。”
娄晓娥回答。
冉秋叶轻叹一声:“这事你务必谨慎处理。
贾梗妈妈这个人,未必说实话。”
娄晓娥心意已决,任凭冉秋叶如何劝说,都不为所动。
回到家后,娄晓娥向娄董事提起了何雨柱的事情。
“这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食堂厨师连升三级成了厂长助理。
要说其中没有蹊跷,我是不信的。”
娄晓娥说道。
“算了,这些事我们不必再插手。
轧钢厂已不再是我们娄家的了,如今它属于公家。
我们再干涉厂里的人事,后果会很严重。
你没发现以前和我们走得近的一些人,已经渐渐疏远我们了吗?”
娄董事对时局的敏感明显超过娄晓娥。
“为什么?”
娄晓娥不解。
“新时代,新风气,新国家。
世道变了。
这时候如果还不懂得放手,后果不堪设想。
你说的这个何雨柱,我也有所耳闻。
他确实有真本事,轧钢厂能攻克异型工件,就是他的功劳。
至于他过去有没有那些毛病,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轧钢厂不会追究,就算我还是过去的娄老板,我也不会追究。
惩罚一个这么有能力的干部,除非我糊涂了。
再说,这些事情你也没有确凿证据,全是听那名女工的一面之词。
如果她们之间有矛盾呢?她会不会故意诬陷他?”
娄董事反问。
娄晓娥一时语塞。
她无法反驳父亲的话。
“好了,这事你别再管了,我会跟杨厂长说。
这种时候,有些事你千万别再掺和。
记住,我们现在必须低调做人。”
娄董事说道。
“可是,轧钢厂是你一辈子的心血啊。”
娄晓娥仍不甘心。
“住口!轧钢厂现在不是娄家的私产,是公家的!”
娄董事这时真的开始慌了。
娄晓娥感到委屈,从小到大,父亲从未如此严厉地责备过她。
第二天,轧钢厂一切如常,秦淮茹预想中的事并未发生。
何雨柱依旧精力充沛地兼顾着三个岗位的职责。
他先到食堂检查了日常运转、后厨卫生以及食材准备情况,随后又赶往采购科查阅资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利民与戴峰成已经建立起稳定的供应网络,并与城郊多个农村确立了供货关系。
“何助理,红星大队那边希望我们能供应一批农具。
厂里不是堆着不少废旧零件吗?能不能用这些废料加工成农具?和我们有合作的好几个大队都缺农具,他们愿意用物资来换。
农具制作要求不高,车间里一级钳工就能完成。”
周利民汇报道。
“好,我这就向杨厂长请示。”
何雨柱答道。
轧钢厂的废件和边角料通常都是送回钢铁厂重新熔炼。
若是能加工成农具,经济效益显然会更高。
何雨柱向杨厂长汇报后,杨厂长表示支持。
“我们每个月都有大量边角料和报废产品,如果能加工成农具供应农村,不仅能增加不少收入,也能腾出车间和仓库的空间。
我个人认为可行,不过还要跟厂委讨论一下。”
杨厂长没有独自决定。
厂里事务牵涉广泛,他不想给人独断的印象。
他知道,一旦上会讨论,必然会有不同声音。
“这样做恐怕不太合适吧?我们的钢铁指标来之不易。
如果拿去做农具,传出去可能会影响以后的指标配额。
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李副厂长本着“杨厂长赞成我就反对”
的原则提出异议,且理由充分,并非盲目反对。
常主任随即声援李副厂长:“我们是人民轧钢厂,不能只看利益,更要顾全大局。”
“常主任别扯远了。
什么大局?我们用的又不是原料钢,是废弃的边角料,仓库里堆得满满的。
送回钢铁厂也卖不了几个钱,但做成农具就能从农村换回大量生活物资。
最近食堂饭菜更有油水了,肉也多了,这些不都是农村供应的吗?那些大队缺农具,希望我们提供,也不是白拿,会用物资交换。
如果这个方案通过,年底大家的年货肯定比往年丰富。
而且这批物资发放后,职工能省下不少生活物资票证。
当然,如果大家坚持反对,我也尊重。
李副厂长的顾虑也有道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杨厂长说道。
杨厂长看似退让,实则以退为进。
如果这事真因为李副厂长的反对而搁浅,消息又不慎传出去,到时候挨骂的可就是李副厂长了——毕竟是他让全厂职工失去了额外福利的机会。
“杨厂长,请稍等。
可能是我之前理解有误,我以为是要用原料钢材来制作农具,那样确实不妥。
但如果是利用边角料和报废零件,我认为完全没有问题。
为工厂增加效益是好事,效益好了,年底福利也能提高。
这样大家都高兴,我怎么会反对呢?我全力支持。”
李副厂长急忙解释道。
常主任也尴尬地跟着改口:“我和李副厂长的看法相同。
原料钢材确实不能用于农具生产,但废料完全可以。
我支持为全厂职工改善福利。”
“何助理,请你们采购部统计一下各大队需要的农具种类和数量,并统一规格。
这件事就不需要精密工艺室参与了,交给普通车间负责。
各车间增加一部分农具加工任务。
农具的规格要严格把关,别到时候连农具都做不好,闹出笑话。”
杨厂长安排道。
一车间的谢主任回应道:“杨厂长请放心,我们车间之前也加工过农具。
厂里用的农具都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因为用的是优质钢材,外面的人都很喜欢。
我们可以根据各大队的需求进行定制,效果可能会更好。”
“嗯,这事让设计科负责一下,统一规格。
说不定这项工作可以长期开展,成为我们轧钢厂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但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守:绝不能使用原料钢来加工农具。
不能为了效益就违反规定,否则影响到钢铁指标分配就麻烦了。”
杨厂长再次强调。
加工农具的效益确实比上级分配的任务更高,但轧钢厂不能只盯着赚钱,还要考虑贡献。
当前钢铁供应紧张,如果利用宝贵资源去牟利,后果将非常严重。
杨厂长对此非常清醒。
秦淮茹一整天都在关注厂里的动静,想看看何雨柱会不会倒霉。
但她等来的不是何雨柱出事的消息,反而是他领导的采购科又推出了新举措。
“秦淮茹,你去负责加工农具吧。”
谢主任吩咐道。
“为什么?我正在练习技术,准备考三级钳工呢。”
秦淮茹辩解道。
“得了吧你。
最近你出了多少废品,自己心里没数吗?我没追究你的责任就不错了。
农具加工要求低,这段时间你专门负责这个,直到任务完成。
记住,不能用原料钢,去捡边角料!每天按件计工,完不成任务就直接扣工资。”
谢主任对拖后腿的秦淮茹毫不客气,如今他已不再给易忠海面子。
本来,加工农具这种活学徒工就能完成。
“冉老师、娄老师,既然来了,要不吃了饭再走?”
秦淮茹嘴上客气着,心里却想:家里什么都没有,留什么留?
“不用了,我们吃过晚饭才来的。”
冉秋叶连忙摆手。
“娄老师,那个许大茂不是好东西,你最好离他远点。”
见娄晓娥要走,秦淮茹补了一句。
娄晓娥本来已经起身,一听这话又坐了下来:“贾梗妈妈,许大茂是做了什么坏事吗?何雨柱呢,他也做过什么?”
“他俩都不是什么好人。
许大茂经常下乡放电影,回来总是大包小包带不少东西,那些东西哪来的?肯定是坑老百姓的。
还有那个傻柱,以前在食堂当厨师,天天从厨房带饭盒回来,说是剩菜剩饭,可里面全是肉。
食堂里哪来那么多剩肉?”
秦淮茹知道娄晓娥的父亲是娄董事,在厂里还有些影响力。
“竟有这种事?”
娄晓娥眼睛一瞪。
轧钢厂名义上是公私合营,其实已经归公家管,但娄家还挂着董事的名头,真要不怕得罪人,还是能说上话的。
“这事厂里很多人都知道,你随便一问就清楚。
当然,他现在当了领导,自然不用从厂里往家带东西了。”
秦淮茹说道。
“这种人也能当领导?”
娄晓娥气愤地说。
“不但当了领导,还连升三级,现在是厂长助理,下一步就是副厂长,将来没准还能接杨厂长的班呢。”
见娄晓娥生气,秦淮茹心里暗暗得意:傻柱,这回我可算给你挖了个坑,看你怎么办!
可她没想到,何雨柱早就看穿了她的心思。
而且何雨柱并不担心娄晓娥告诉娄董事——如今娄董事就算想管轧钢厂的事,也已经力不从心。
他如今最想的,是自保。
何雨柱即便察觉了秦淮茹的盘算,也不想理会。
他要让她明白,无论她如何折腾,都已无法动摇他分毫。
将来若有机会,他也绝不会对她留情。
冉秋叶不太相信秦淮茹的说辞,因为她对秦淮茹家里的情况略有了解。
走出四合院,娄晓娥仍旧怒气未消:“这何雨柱和许大茂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娄老师,我觉得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偏信则不明。
贾梗妈妈的话未必句句可信。
我听说何雨柱过去经常帮她家,连上个学期的学费都是他替她交的。
一个常伸出援手的人,却被说得如此不堪,这样的人说的话,真能全信吗?”
冉秋叶说道。
“你放心,秦淮茹讲的事,我会逐一核实。
绝不会冤枉何雨柱,但如果他真做过那些事,我也绝不会让他好过。”
娄晓娥回答。
冉秋叶轻叹一声:“这事你务必谨慎处理。
贾梗妈妈这个人,未必说实话。”
娄晓娥心意已决,任凭冉秋叶如何劝说,都不为所动。
回到家后,娄晓娥向娄董事提起了何雨柱的事情。
“这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食堂厨师连升三级成了厂长助理。
要说其中没有蹊跷,我是不信的。”
娄晓娥说道。
“算了,这些事我们不必再插手。
轧钢厂已不再是我们娄家的了,如今它属于公家。
我们再干涉厂里的人事,后果会很严重。
你没发现以前和我们走得近的一些人,已经渐渐疏远我们了吗?”
娄董事对时局的敏感明显超过娄晓娥。
“为什么?”
娄晓娥不解。
“新时代,新风气,新国家。
世道变了。
这时候如果还不懂得放手,后果不堪设想。
你说的这个何雨柱,我也有所耳闻。
他确实有真本事,轧钢厂能攻克异型工件,就是他的功劳。
至于他过去有没有那些毛病,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轧钢厂不会追究,就算我还是过去的娄老板,我也不会追究。
惩罚一个这么有能力的干部,除非我糊涂了。
再说,这些事情你也没有确凿证据,全是听那名女工的一面之词。
如果她们之间有矛盾呢?她会不会故意诬陷他?”
娄董事反问。
娄晓娥一时语塞。
她无法反驳父亲的话。
“好了,这事你别再管了,我会跟杨厂长说。
这种时候,有些事你千万别再掺和。
记住,我们现在必须低调做人。”
娄董事说道。
“可是,轧钢厂是你一辈子的心血啊。”
娄晓娥仍不甘心。
“住口!轧钢厂现在不是娄家的私产,是公家的!”
娄董事这时真的开始慌了。
娄晓娥感到委屈,从小到大,父亲从未如此严厉地责备过她。
第二天,轧钢厂一切如常,秦淮茹预想中的事并未发生。
何雨柱依旧精力充沛地兼顾着三个岗位的职责。
他先到食堂检查了日常运转、后厨卫生以及食材准备情况,随后又赶往采购科查阅资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利民与戴峰成已经建立起稳定的供应网络,并与城郊多个农村确立了供货关系。
“何助理,红星大队那边希望我们能供应一批农具。
厂里不是堆着不少废旧零件吗?能不能用这些废料加工成农具?和我们有合作的好几个大队都缺农具,他们愿意用物资来换。
农具制作要求不高,车间里一级钳工就能完成。”
周利民汇报道。
“好,我这就向杨厂长请示。”
何雨柱答道。
轧钢厂的废件和边角料通常都是送回钢铁厂重新熔炼。
若是能加工成农具,经济效益显然会更高。
何雨柱向杨厂长汇报后,杨厂长表示支持。
“我们每个月都有大量边角料和报废产品,如果能加工成农具供应农村,不仅能增加不少收入,也能腾出车间和仓库的空间。
我个人认为可行,不过还要跟厂委讨论一下。”
杨厂长没有独自决定。
厂里事务牵涉广泛,他不想给人独断的印象。
他知道,一旦上会讨论,必然会有不同声音。
“这样做恐怕不太合适吧?我们的钢铁指标来之不易。
如果拿去做农具,传出去可能会影响以后的指标配额。
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李副厂长本着“杨厂长赞成我就反对”
的原则提出异议,且理由充分,并非盲目反对。
常主任随即声援李副厂长:“我们是人民轧钢厂,不能只看利益,更要顾全大局。”
“常主任别扯远了。
什么大局?我们用的又不是原料钢,是废弃的边角料,仓库里堆得满满的。
送回钢铁厂也卖不了几个钱,但做成农具就能从农村换回大量生活物资。
最近食堂饭菜更有油水了,肉也多了,这些不都是农村供应的吗?那些大队缺农具,希望我们提供,也不是白拿,会用物资交换。
如果这个方案通过,年底大家的年货肯定比往年丰富。
而且这批物资发放后,职工能省下不少生活物资票证。
当然,如果大家坚持反对,我也尊重。
李副厂长的顾虑也有道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杨厂长说道。
杨厂长看似退让,实则以退为进。
如果这事真因为李副厂长的反对而搁浅,消息又不慎传出去,到时候挨骂的可就是李副厂长了——毕竟是他让全厂职工失去了额外福利的机会。
“杨厂长,请稍等。
可能是我之前理解有误,我以为是要用原料钢材来制作农具,那样确实不妥。
但如果是利用边角料和报废零件,我认为完全没有问题。
为工厂增加效益是好事,效益好了,年底福利也能提高。
这样大家都高兴,我怎么会反对呢?我全力支持。”
李副厂长急忙解释道。
常主任也尴尬地跟着改口:“我和李副厂长的看法相同。
原料钢材确实不能用于农具生产,但废料完全可以。
我支持为全厂职工改善福利。”
“何助理,请你们采购部统计一下各大队需要的农具种类和数量,并统一规格。
这件事就不需要精密工艺室参与了,交给普通车间负责。
各车间增加一部分农具加工任务。
农具的规格要严格把关,别到时候连农具都做不好,闹出笑话。”
杨厂长安排道。
一车间的谢主任回应道:“杨厂长请放心,我们车间之前也加工过农具。
厂里用的农具都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因为用的是优质钢材,外面的人都很喜欢。
我们可以根据各大队的需求进行定制,效果可能会更好。”
“嗯,这事让设计科负责一下,统一规格。
说不定这项工作可以长期开展,成为我们轧钢厂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但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守:绝不能使用原料钢来加工农具。
不能为了效益就违反规定,否则影响到钢铁指标分配就麻烦了。”
杨厂长再次强调。
加工农具的效益确实比上级分配的任务更高,但轧钢厂不能只盯着赚钱,还要考虑贡献。
当前钢铁供应紧张,如果利用宝贵资源去牟利,后果将非常严重。
杨厂长对此非常清醒。
秦淮茹一整天都在关注厂里的动静,想看看何雨柱会不会倒霉。
但她等来的不是何雨柱出事的消息,反而是他领导的采购科又推出了新举措。
“秦淮茹,你去负责加工农具吧。”
谢主任吩咐道。
“为什么?我正在练习技术,准备考三级钳工呢。”
秦淮茹辩解道。
“得了吧你。
最近你出了多少废品,自己心里没数吗?我没追究你的责任就不错了。
农具加工要求低,这段时间你专门负责这个,直到任务完成。
记住,不能用原料钢,去捡边角料!每天按件计工,完不成任务就直接扣工资。”
谢主任对拖后腿的秦淮茹毫不客气,如今他已不再给易忠海面子。
本来,加工农具这种活学徒工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