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慈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河岸边似乎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只余下空气中一丝若有若无的寒意,以及楚玉周身尚未完全散去的低气压。
“他是谁?”楚玉开口问道,声音像是浸过冰水,带着压制的平静,但叶初年通过共感清晰地捕捉到他的愤怒已然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是警惕,是探究,更有一丝害怕被她隐瞒的不安。
叶初年迎上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语气坦然得像是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江南来的一个商人,叫谢慈。前些日子往山庄递了拜帖,表达了想合作的意向。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今日倒是凑巧遇上了。”
她三言两语便将谢慈的身份和出现在此的原因解释清楚,没有多余的修饰,也没有刻意撇清。
楚玉盯着她看了片刻,似乎在确认她话中的真实性。当他从她眼中只看到一片清澈与平静时,那股紧绷的力道终于松懈了几分。
然而,他看向她的眼神却倏地变了,里面充满了委屈,像一只被抢走了心爱玩具的大型犬。
他举起手中那两盏被捏得有些变形的莲花灯,闷声道“花灯。”
叶初年看着他这副模样,心头一软,又觉得有些好笑。她伸出手将灯接过来,“你精心挑选的,自然是最漂亮的。”她的声音柔和下来,“走,我们这就去把灯放了,莫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还有你的心意。”
这句话像是有神奇的魔力,瞬间驱散了楚玉眼中最后那点阴霾和委屈,“好。”他低声应道,任由她牵着他,走向河边人少些的角落。
次日,楚玉前去上朝后不久,谢慈的拜帖便再次送到了叶初年手中。
看着帖子上清隽飘逸的字迹和诚恳的措辞,叶初年沉吟片刻。谢慈昨日展现出的气度与能力,以及他所提出的合作前景,确实值得一见。但她也深知,绝不能再在丞相府内会见谢慈,那无异于在楚玉敏感的神经上跳舞。
她提笔蘸墨,略一思忖,在回帖上写下“谢公子诚意,已悉知。明日巳时,暗香阁一叙。”
她将回帖交给夏殇,吩咐道“送去驿馆,交给谢慈公子。另外,明日你随我同去。”
楚玉下朝回府,官袍还未换下,就去院子里找叶初年,果然她正在晒太阳,叶初年看到他,招呼他过来休息。
她语气自然地说“明日巳时,我与谢慈约在暗香阁商谈与山庄合作的事。”
她没有迂回也没有刻意安抚,经过这些日子的调教,她也想试试看现在楚玉是什么样的状态。
她瞥到楚玉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察的顿了一下,然后抿了一口,似乎下了很大决心的说道“好,那…你们何时结束?我去接你回来。”
他没有阻拦也没有质问,很好,他正在努力学着信任我。
“具体时间还不一定呢,应当不会很久。”随后她便将话题转向朝中近日的事务之上。
暗香阁中,谢慈早早来到,正在欣赏着阁中新换的格局。
他一踏入,便仿佛感觉一步从萧瑟的初冬跨入了温暖的江南暮春。
暗香阁内的场景早已从夏季布局更换为更适合冬日氛围的景色,地面铺着光滑的竹席,角落里摆放着烧得正旺的银丝炭盆,暖意融融,却无一丝烟火气,只余淡淡的松木香。
阁内入口处是一树斜逸而出的绿萼梅,虬枝苍劲,白梅如雪,冷香浮动。
左侧区域放数十盆茉莉,被精心养护在特制的暖玉盆中,簇簇小白花繁星般点缀在催夜之间,清香沁人心脾,正是谢慈前两日购买的茉莉手串的来源,当时他还惊叹这个季节竟也有自己最爱的茉莉,原是这暗香阁养护的。
右侧区域陈列着更为名贵的花卉,几株垂丝海棠被特殊技法催化,粉嫩的花朵娇艳欲滴,垂挂枝头;数盆蝴蝶兰栖息在苔藓覆盖的枯木上;更有从南方快马加鞭运来的金边瑞香,叶片镶金,花序成团,浓香馥郁。
临窗的茶桌旁则摆放着时令的腊梅与山茶,所有花木的摆放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与古董花架、琉璃瓶盏相得益彰。
谢慈看的津津有味。
叶初年掀帘进入的时候,谢慈正负手而立于那反季茉莉之前,微微俯身,轻嗅其香,眼中满是毫不掩饰的惊叹与欣赏。
他今日的穿着显然是精心准备过,身着玉青色锦袍,腰间束着一条素色宽边锦带,只悬了一枚品相极佳的羊脂玉佩,一头墨发以一根简单的青玉簪束起,整个人站在那里竟然要比那些名花还要夺目几分。
谢慈察觉到有人进来他立刻直起身,转头望来,见到叶初年,脸上便自然而然地绽开明朗的笑容,如同冬日暖阳,快步迎上前,拱手行礼“郡主殿下,这暗香阁真是名不虚传,堪称京城第一雅处,谢某今日算是大开眼界了!”
叶初年微微颔首回礼“谢公子过誉,请坐。”
两人于临窗的茶案前落座,林嬷嬷端上刚煮好的雨前龙井,又摆了几碟造型别致的茶点。其中一碟白玉方糕上点缀着淡粉糖霜,引得谢慈好奇注目“这是?”
叶初年执壶斟茶,浅笑示意“山庄自制的芙蓉冻糕,谢公子不妨尝尝。”
谢慈拈起一块送入口中,眼眸倏然一亮。糕体入口即化,清甜中带着淡淡花香,不由赞道“清而不腻,齿颊留香!这般手艺在江南也是难得。”
林嬷嬷闻言眼角笑出细纹,“公子若是喜欢,往后常来。我们暗香阁每月初五都会推出新茶点,正缺个懂行的品鉴人。”
谢慈连忙起身拱手“岂敢劳烦夫人”他顿了顿,朝叶初年方向微倾身以示敬意,“这般手艺该当珍视,晚辈能得品尝已是幸事。”
叶初年执起青瓷茶盏,“阿娘闲不下来,有人愿意品鉴她做的糕点,自是欢喜,她的心意公子不必推辞。”
茶汤在杯中轻晃,映出她从容的目光,“不如我们先谈谈药材漕运的章程?”
“他是谁?”楚玉开口问道,声音像是浸过冰水,带着压制的平静,但叶初年通过共感清晰地捕捉到他的愤怒已然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是警惕,是探究,更有一丝害怕被她隐瞒的不安。
叶初年迎上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语气坦然得像是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江南来的一个商人,叫谢慈。前些日子往山庄递了拜帖,表达了想合作的意向。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今日倒是凑巧遇上了。”
她三言两语便将谢慈的身份和出现在此的原因解释清楚,没有多余的修饰,也没有刻意撇清。
楚玉盯着她看了片刻,似乎在确认她话中的真实性。当他从她眼中只看到一片清澈与平静时,那股紧绷的力道终于松懈了几分。
然而,他看向她的眼神却倏地变了,里面充满了委屈,像一只被抢走了心爱玩具的大型犬。
他举起手中那两盏被捏得有些变形的莲花灯,闷声道“花灯。”
叶初年看着他这副模样,心头一软,又觉得有些好笑。她伸出手将灯接过来,“你精心挑选的,自然是最漂亮的。”她的声音柔和下来,“走,我们这就去把灯放了,莫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还有你的心意。”
这句话像是有神奇的魔力,瞬间驱散了楚玉眼中最后那点阴霾和委屈,“好。”他低声应道,任由她牵着他,走向河边人少些的角落。
次日,楚玉前去上朝后不久,谢慈的拜帖便再次送到了叶初年手中。
看着帖子上清隽飘逸的字迹和诚恳的措辞,叶初年沉吟片刻。谢慈昨日展现出的气度与能力,以及他所提出的合作前景,确实值得一见。但她也深知,绝不能再在丞相府内会见谢慈,那无异于在楚玉敏感的神经上跳舞。
她提笔蘸墨,略一思忖,在回帖上写下“谢公子诚意,已悉知。明日巳时,暗香阁一叙。”
她将回帖交给夏殇,吩咐道“送去驿馆,交给谢慈公子。另外,明日你随我同去。”
楚玉下朝回府,官袍还未换下,就去院子里找叶初年,果然她正在晒太阳,叶初年看到他,招呼他过来休息。
她语气自然地说“明日巳时,我与谢慈约在暗香阁商谈与山庄合作的事。”
她没有迂回也没有刻意安抚,经过这些日子的调教,她也想试试看现在楚玉是什么样的状态。
她瞥到楚玉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察的顿了一下,然后抿了一口,似乎下了很大决心的说道“好,那…你们何时结束?我去接你回来。”
他没有阻拦也没有质问,很好,他正在努力学着信任我。
“具体时间还不一定呢,应当不会很久。”随后她便将话题转向朝中近日的事务之上。
暗香阁中,谢慈早早来到,正在欣赏着阁中新换的格局。
他一踏入,便仿佛感觉一步从萧瑟的初冬跨入了温暖的江南暮春。
暗香阁内的场景早已从夏季布局更换为更适合冬日氛围的景色,地面铺着光滑的竹席,角落里摆放着烧得正旺的银丝炭盆,暖意融融,却无一丝烟火气,只余淡淡的松木香。
阁内入口处是一树斜逸而出的绿萼梅,虬枝苍劲,白梅如雪,冷香浮动。
左侧区域放数十盆茉莉,被精心养护在特制的暖玉盆中,簇簇小白花繁星般点缀在催夜之间,清香沁人心脾,正是谢慈前两日购买的茉莉手串的来源,当时他还惊叹这个季节竟也有自己最爱的茉莉,原是这暗香阁养护的。
右侧区域陈列着更为名贵的花卉,几株垂丝海棠被特殊技法催化,粉嫩的花朵娇艳欲滴,垂挂枝头;数盆蝴蝶兰栖息在苔藓覆盖的枯木上;更有从南方快马加鞭运来的金边瑞香,叶片镶金,花序成团,浓香馥郁。
临窗的茶桌旁则摆放着时令的腊梅与山茶,所有花木的摆放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与古董花架、琉璃瓶盏相得益彰。
谢慈看的津津有味。
叶初年掀帘进入的时候,谢慈正负手而立于那反季茉莉之前,微微俯身,轻嗅其香,眼中满是毫不掩饰的惊叹与欣赏。
他今日的穿着显然是精心准备过,身着玉青色锦袍,腰间束着一条素色宽边锦带,只悬了一枚品相极佳的羊脂玉佩,一头墨发以一根简单的青玉簪束起,整个人站在那里竟然要比那些名花还要夺目几分。
谢慈察觉到有人进来他立刻直起身,转头望来,见到叶初年,脸上便自然而然地绽开明朗的笑容,如同冬日暖阳,快步迎上前,拱手行礼“郡主殿下,这暗香阁真是名不虚传,堪称京城第一雅处,谢某今日算是大开眼界了!”
叶初年微微颔首回礼“谢公子过誉,请坐。”
两人于临窗的茶案前落座,林嬷嬷端上刚煮好的雨前龙井,又摆了几碟造型别致的茶点。其中一碟白玉方糕上点缀着淡粉糖霜,引得谢慈好奇注目“这是?”
叶初年执壶斟茶,浅笑示意“山庄自制的芙蓉冻糕,谢公子不妨尝尝。”
谢慈拈起一块送入口中,眼眸倏然一亮。糕体入口即化,清甜中带着淡淡花香,不由赞道“清而不腻,齿颊留香!这般手艺在江南也是难得。”
林嬷嬷闻言眼角笑出细纹,“公子若是喜欢,往后常来。我们暗香阁每月初五都会推出新茶点,正缺个懂行的品鉴人。”
谢慈连忙起身拱手“岂敢劳烦夫人”他顿了顿,朝叶初年方向微倾身以示敬意,“这般手艺该当珍视,晚辈能得品尝已是幸事。”
叶初年执起青瓷茶盏,“阿娘闲不下来,有人愿意品鉴她做的糕点,自是欢喜,她的心意公子不必推辞。”
茶汤在杯中轻晃,映出她从容的目光,“不如我们先谈谈药材漕运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