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日的晨雾比往时更浓,像被谁揉碎了撒在山道上。
小满蹲在素胎台边,指尖还留着昨夜陶胚入窑时的余温,忽听得山脚下传来铜铃脆响——那是九派执法者特有的警示,每响一声,便有一片玄色衣角从雾里漫出来。
“顾姑娘。”为首的执法长老踩着青石板拾级而上,腰间玉牌坠着九枚玄铁铃,震得空气里都泛着冷意,“九派盟令在此,归墟乃上古大能遗泽,岂容私藏?”他将刻着云雷纹的玉简往供桌上一掷,竹简相撞的脆响惊得供香歪斜,香灰簌簌落在“执尘”二字的碑前。
山脚下的村民挤在村口老槐树下,王婶攥着的菜篮晃得菜叶乱颤:“当年顾家那丫头被赶出去时,也没见哪个仙长来伸把手......”李伯搓着皲裂的掌心,望着台上的玄色身影直叹气:“归墟要是真能让人成仙......咱们这小山包,拦得住么?”连族里最硬气的三长老都背着手低声嘟囔:“小满才学了几年?
这事儿......怕是要闹大。“
小满垂眼盯着供桌上的玉简,指节在袖中轻轻蜷起。
她能听见地脉在脚下细语,像师父当年教她辨认陶胚裂纹时的私语——那些被人称作“残缺”的纹路,原是大地在诉说往事。“陶知。”她转头唤了一声,声音轻得像落在瓷片上的晨露。
陶知正蹲在檐下,指尖抚过墙根新冒的苔痕。
听见召唤,她立刻直起身子,发间的陶片坠子叮当作响。
这个与地脉共振过的姑娘,此刻眼尾还沾着昨夜幻象的余韵,她小跑着取来锦盒,掀开时,三十六块碎瓷片在晨光里泛着幽青——正是顾微尘当年炼了七七四十九次的金丝裂纹瓷,每道裂痕里都凝着半滴金浆,像被封在时光里的星子。
“嵌到初语场四角。”小满接过一片瓷,指腹沿着裂纹游走,“师父说过,地脉记得所有被遗忘的痛。”陶知重重点头,发梢扫过瓷片,带起一阵极轻的嗡鸣。
当最后一块瓷嵌入石柱时,小满划亮火折子,灯油“滋啦”一声窜起,映得她眼瞳里跳动着两簇金焰。
地脉的震颤来得毫无预兆。
先是供桌上的罗盘突然翻转,青铜指针疯狂旋转,接着整座西山发出闷响,像沉睡的古兽在翻身。
村民们惊呼着后退,却见空中浮起层层叠叠的虚影:有修士在雷劫中炸成血雾,有少女捧着碎裂的丹炉跪在雪地,有白发老者攥着断剑撞向悬崖——最后一幕,是座巍峨石门,门楣上的刻字被血锈染得斑驳:“归墟——回不去的人造的梦。”
玄衣执法者们僵在台阶上,为首长老的玉简“啪”地掉在地上。
小满望着他们发白的脸色,忽然想起师父说过的话:“人总爱造门,却不肯听门后的哭声。”
午后的雨来得急。
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的水洼里倒映着执法者扭曲的脸。“妖女惑众!”最年轻的执法弟子吼着抛出镇压符,朱砂画的阵纹在雨中泛开,像要把整座山钉进地底下。
小满的指尖刚触到腰间的陶笛,便见陶知突然冲了出去——她扑向那盏陶灯,双臂紧紧环住灯腹,喉间溢出低低的嗡鸣,像地脉在说话。
山岩上的刻痕同时亮起,那些被村民当作装饰的歪扭纹路,此刻泛着暖黄的光。
幻象再次浮现:一个少年在雷劫里护着妹妹,功法自毁时道基碎成星屑,却被路人骂作“废物”;一个道姑守着裂了的丹炉三十年,只为炼出能治道伤的药;还有顾微尘,在破庙里用金漆修补泥佛,说:“你看,裂痕里能长出光。”
执法者们的符阵“轰”地碎裂。
为首长老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玄色道袍贴在身上,再也没了方才的威严:“收、收队!”他转身时撞翻了供桌,玉简滚进泥里,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
陶知软软地瘫在小满怀里,唇角渗着血,却咧开嘴笑。
她的手还搭在陶灯上,灯油顺着指缝往下淌,在青石板上画出歪歪扭扭的纹路,像极了地脉的形状。“疼么?”小满替她擦血,声音发颤。
陶知摇头,指尖轻轻碰了碰小满的手背:“它们......在谢我。”
当晚,记事堂的烛火一直亮到三更。
小满握着狼毫笔,在新制的竹纸上写下:“凡求修复者,先讲一件不愿遗忘的旧事。”墨迹未干,又写:“凡求开门者,先放下一件舍不得的东西。”最后一笔收住时,烛火突然熄灭,月光从窗棂漏进来,照得那两行字泛着温润的光,像从大地深处慢慢长出来的。
春去秋来,西山进入休耕期。
村民们翻地时总说,今年的土特别软和,像底下藏着好多轻轻的叹息。
更奇的是,每逢月圆之夜,素胎台的陶灯总会自己亮起,灯影里模模糊糊的,像是有个人影在烧陶——宽袖月白衫,发间插着根竹簪,指尖抚过陶胚的裂痕,笑得极清。
小满蹲在素胎台边,指尖还留着昨夜陶胚入窑时的余温,忽听得山脚下传来铜铃脆响——那是九派执法者特有的警示,每响一声,便有一片玄色衣角从雾里漫出来。
“顾姑娘。”为首的执法长老踩着青石板拾级而上,腰间玉牌坠着九枚玄铁铃,震得空气里都泛着冷意,“九派盟令在此,归墟乃上古大能遗泽,岂容私藏?”他将刻着云雷纹的玉简往供桌上一掷,竹简相撞的脆响惊得供香歪斜,香灰簌簌落在“执尘”二字的碑前。
山脚下的村民挤在村口老槐树下,王婶攥着的菜篮晃得菜叶乱颤:“当年顾家那丫头被赶出去时,也没见哪个仙长来伸把手......”李伯搓着皲裂的掌心,望着台上的玄色身影直叹气:“归墟要是真能让人成仙......咱们这小山包,拦得住么?”连族里最硬气的三长老都背着手低声嘟囔:“小满才学了几年?
这事儿......怕是要闹大。“
小满垂眼盯着供桌上的玉简,指节在袖中轻轻蜷起。
她能听见地脉在脚下细语,像师父当年教她辨认陶胚裂纹时的私语——那些被人称作“残缺”的纹路,原是大地在诉说往事。“陶知。”她转头唤了一声,声音轻得像落在瓷片上的晨露。
陶知正蹲在檐下,指尖抚过墙根新冒的苔痕。
听见召唤,她立刻直起身子,发间的陶片坠子叮当作响。
这个与地脉共振过的姑娘,此刻眼尾还沾着昨夜幻象的余韵,她小跑着取来锦盒,掀开时,三十六块碎瓷片在晨光里泛着幽青——正是顾微尘当年炼了七七四十九次的金丝裂纹瓷,每道裂痕里都凝着半滴金浆,像被封在时光里的星子。
“嵌到初语场四角。”小满接过一片瓷,指腹沿着裂纹游走,“师父说过,地脉记得所有被遗忘的痛。”陶知重重点头,发梢扫过瓷片,带起一阵极轻的嗡鸣。
当最后一块瓷嵌入石柱时,小满划亮火折子,灯油“滋啦”一声窜起,映得她眼瞳里跳动着两簇金焰。
地脉的震颤来得毫无预兆。
先是供桌上的罗盘突然翻转,青铜指针疯狂旋转,接着整座西山发出闷响,像沉睡的古兽在翻身。
村民们惊呼着后退,却见空中浮起层层叠叠的虚影:有修士在雷劫中炸成血雾,有少女捧着碎裂的丹炉跪在雪地,有白发老者攥着断剑撞向悬崖——最后一幕,是座巍峨石门,门楣上的刻字被血锈染得斑驳:“归墟——回不去的人造的梦。”
玄衣执法者们僵在台阶上,为首长老的玉简“啪”地掉在地上。
小满望着他们发白的脸色,忽然想起师父说过的话:“人总爱造门,却不肯听门后的哭声。”
午后的雨来得急。
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的水洼里倒映着执法者扭曲的脸。“妖女惑众!”最年轻的执法弟子吼着抛出镇压符,朱砂画的阵纹在雨中泛开,像要把整座山钉进地底下。
小满的指尖刚触到腰间的陶笛,便见陶知突然冲了出去——她扑向那盏陶灯,双臂紧紧环住灯腹,喉间溢出低低的嗡鸣,像地脉在说话。
山岩上的刻痕同时亮起,那些被村民当作装饰的歪扭纹路,此刻泛着暖黄的光。
幻象再次浮现:一个少年在雷劫里护着妹妹,功法自毁时道基碎成星屑,却被路人骂作“废物”;一个道姑守着裂了的丹炉三十年,只为炼出能治道伤的药;还有顾微尘,在破庙里用金漆修补泥佛,说:“你看,裂痕里能长出光。”
执法者们的符阵“轰”地碎裂。
为首长老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玄色道袍贴在身上,再也没了方才的威严:“收、收队!”他转身时撞翻了供桌,玉简滚进泥里,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
陶知软软地瘫在小满怀里,唇角渗着血,却咧开嘴笑。
她的手还搭在陶灯上,灯油顺着指缝往下淌,在青石板上画出歪歪扭扭的纹路,像极了地脉的形状。“疼么?”小满替她擦血,声音发颤。
陶知摇头,指尖轻轻碰了碰小满的手背:“它们......在谢我。”
当晚,记事堂的烛火一直亮到三更。
小满握着狼毫笔,在新制的竹纸上写下:“凡求修复者,先讲一件不愿遗忘的旧事。”墨迹未干,又写:“凡求开门者,先放下一件舍不得的东西。”最后一笔收住时,烛火突然熄灭,月光从窗棂漏进来,照得那两行字泛着温润的光,像从大地深处慢慢长出来的。
春去秋来,西山进入休耕期。
村民们翻地时总说,今年的土特别软和,像底下藏着好多轻轻的叹息。
更奇的是,每逢月圆之夜,素胎台的陶灯总会自己亮起,灯影里模模糊糊的,像是有个人影在烧陶——宽袖月白衫,发间插着根竹簪,指尖抚过陶胚的裂痕,笑得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