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瘸子没有走。
他像一尊风干的石雕,每日天黑便会准时出现在微尘铺的屋檐下,不靠近,也不远离,只是沉默地杵着,浑浊的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那扇薄薄的木门。
他怀里抱着那柄磨得发亮的锄头,仿佛那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顾微尘知道,这不是监视,而是一种笨拙的守护。
那副玄鳞甲与他朝夕相伴数十年,早已生出灵性,更与他的气血隐隐相连。
归还宝甲,如同割舍骨肉,他不愿离得太远,这是器物与人之间最质朴的羁绊。
第三天夜里,顾微尘推开门,走到他面前。
雷瘸子紧了紧手里的锄头,身体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
顾微尘没有说话,只是摊开手掌。
掌心是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玄鳞甲残片,上面用一种混合了暗红色血迹与灰色泥土的颜料,精心地描绘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缩纹路,纹路中心,是一个小小的“守”字。
“此为‘守中纹’,贴身放好,可护心脉。”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入老者耳中。
雷瘸子看着那片小小的甲片,又看看顾微尘指尖已经结痂的伤口,嘴唇哆嗦了半天,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下头,小心翼翼地接过,像捧着稀世珍宝般,贴身藏入最内层的衣襟里。
做完这一切,他依旧没有离去,只是站立的位置,又往后退了三步,融于更深的阴影中。
顾微尘回到屋内,关上门。
她盘膝而坐,将剩余的六片玄鳞甲取出。
甲片入手冰凉,却隐隐有灵气流转。
她深吸一口气,按照自己推演了无数遍的星络图,将这六片甲片一一贴在自己腰腹之间,循着带脉经络上最重要的七处阻塞节点——包括丹田在内——布置成一个不规则的环形。
甲片贴上皮肤的瞬间,一股寒意直透骨髓,仿佛穿上了一件无形的寒冰战甲。
她闭上双眼,凝神聚气。
此刻,她不再是那个扫地的杂役,而是一位最精密的匠人。
她将自己脆弱的灵识凝聚成一根无形的“针”,又将体内那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灵气搓成一束更细的“线”,然后,沿着带脉上那些蛛网般细密的经络裂痕,开始进行一场匪夷所思的“缝合”。
无法言喻的痛楚瞬间淹没了她的意识。
那感觉不像是刀割,更像是有人用一把生了锈的锉刀,在她最脆弱的内里,一寸寸地来回刮擦。
每一丝灵气的穿行,都像是在用滚烫的烙铁碾过干裂的河床。
冷汗瞬间浸透了她的粗布衣衫,紧接着又被体表散发出的高热蒸干,留下一层白霜。
她的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牙关死死咬住,嘴角甚至渗出了血丝。
但她没有停下。
因为在这极致的痛苦中,她清晰地感觉到,那些原本早已死寂、阻塞的经脉通道,正随着灵识之针的穿引,被强行撬开一丝缝隙。
那一丝丝微弱的灵气,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开始在体内归流、循环。
就在她沉浸在这种痛苦与希望交织的修行中时,铺子外,那片雷瘸子也不敢踏足的区域,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
是墨九娘。
她依旧是一身黑衣,身姿窈窕,却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凛冽。
令人惊奇的是,一直守在角落里,对外人警惕万分的盲眼老秤头,竟像是没有察觉到她的存在一般,主动向旁边挪了挪,让出了一条通往门前的路。
墨九娘走到微尘铺门口,却没有敲门。
她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仿佛穿透了门板,注视着屋内那个正在经历蜕变的身影。
片刻后,她伸出纤长的手指,从发髻上取下一枚通体乌黑的玉簪。
她没有用法力,只是像个凡人一样,将玉簪轻轻插入门前那盏泥灯的底座缝隙里。
簪头朝外,上面用古老的匠门字体,深刻着一个“匠”字。
这字体的风骨,与顾微尘那枚灵匠令背面山河图角落里的“匠门”印记,同出一源。
“你在用器修人。”
一句冰冷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语,仿佛不是从口中说出,而是直接响在顾微尘的脑海里。
不等顾微尘从那剧痛的修行中分神回应,墨九娘已经转过身,身影一晃,便如一缕青烟,消散在沉沉的夜色里。
不知过了多久,顾微尘才缓缓收功。
她浑身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虚脱到了极点,但双眸之中,却前所未有的明亮。
她第一时间便感应到了门外那多出来的一丝微弱气息。
她推开门,一眼就看到了插在泥灯底座上的黑玉簪。
她走过去,将玉簪轻轻拔出。
簪身入手微温,仿佛还残留着体温。
她借着微弱的灯光仔细观察,发现在那光滑的簪身内部,竟藏着一道用更精妙手法铭刻的极细铭文,若非她如今灵识敏锐了些许,根本无法察觉。
那行小字是:“金缮非补物,乃续命之术。”
顾微尘心头猛地一震,像是有一道惊雷在脑中炸开。
金缮之术,她懂。
那是用金粉修补破碎瓷器的手艺,非但能让器物复原,更能添上一份残缺之美。
可她从未想过,这种修复器物的技艺,其真正的本源,竟然是用来“续命”的。
原来,这条路,前人早已走过!
只是不知为何,被淹没在了岁月的尘埃里。
墨九娘留下的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她不再迟疑,回到屋内,以那枚黑玉簪为引,将自己之前绘制的星络图与玄鳞甲的灵纹走向彻底融合,重新绘制出一副更加详尽的“经络金缮图”。
在这张图上,人体奇经八脉与玄鳞甲的每一片鳞甲、每一道灵纹,都建立起了精准的对应关系。
她终于看清了自己问题的本质。
带脉,环腰一周,如束身之带,总束诸脉。
一旦带脉断裂,则如天河断流,上下之气无法贯通。
她所谓的“凡尘根”,并非天生没有灵气,而是因为这条最重要的“通道”彻底闭塞了!
灵气如水,经脉如渠,渠断了,再多的水也流不过去。
想通了这一点,顾微尘彻底放弃了那种强行引灵冲关的笨办法。
接下来的六天里,她每日只用玄鳞甲片温养带脉,让身体逐渐适应那股灵纹的力量。
同时,她取来静心泥,按照新绘的“经络金缮图”,捏出一个个微缩的“经脉模型”,再用不同草药的汁液模拟灵气的运行,在模型上反复推演、修正那条最佳的“缝合”路径。
第七日,月上中天。
顾微尘割破指尖,逼出三滴精血,滴在丹田位置的甲片上。
她双手结印,口中念诵着一段晦涩古老的法诀,正是从那“经络金缮图”中参悟出的“血引归脉术”。
以自身精血为引,以玄鳞甲灵纹为桥,以灵识为针,以灵气为线。
这一次,不再是痛苦的刮擦,而是一种精准、迅疾的穿引。
她所有的心神都投入到这场修复之中,外界的一切似乎都已远去。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得体内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仿佛冰河解冻,堤坝洞开。
一股从未有过的清凉气流,猛然间贯通了整个带脉!
嗡——
道基微鸣,那刚刚修复的经脉中,灵气流转的速度,竟比之前强行冲关时,快了足足三成!
顾微尘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
也就在此时,她手中那柄用了许久的扫帚,柄中传来“咔”的一声脆响,最后一枚用来谐振灵气的陶片,在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后,悄然碎裂成粉。
使命已达,器毁道成。
她取出那枚灵匠令,翻至背面。
只见那副古老的山河图上,原本黯淡的“血脉启钥处”,此刻正红光大盛。
那扇虚幻的祭器之门的裂缝,已经从一丝发线,扩大到了近半指宽。
而那只曾让她无比困惑的“无形之手”,此刻竟彻底与她脑海中的星络图完美地接合在了一起。
更让她心神摇曳的是,在那山河图上,随着她血脉的贯通,竟凭空浮现出一条全新的路径,蜿蜒曲折,指向寒山村后山一处从未被标记过的区域。
路径的尽头,用三个古朴的小字标注着它的名字:
匠冢·归藏。
顾微尘缓缓站起身,走到铺子门前,抬头望着风雪欲来的夜空。
她抬手,将那枚黑玉簪轻轻插入自己的发髻,固定住有些散乱的头发。
“你们说凡尘根不能修道……”
她轻声自语,声音很低,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与锋芒。
“可曾见过,用破碗盛月光的人?”
话音落下,她不再回头,转身一步踏出,身影决然地走入那漫天风雪之中。
而在她身后,那间破旧的微尘铺里,原本只发出豆大光芒的泥灯,灯芯上的火焰忽然毫无征兆地暴涨,那光芒不再是昏黄,而是化作一种纯粹的白,仿佛一道沉寂了不知多少个百年的规矩,在这一刻,正被一双看不见的手,重新点亮。
他像一尊风干的石雕,每日天黑便会准时出现在微尘铺的屋檐下,不靠近,也不远离,只是沉默地杵着,浑浊的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那扇薄薄的木门。
他怀里抱着那柄磨得发亮的锄头,仿佛那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顾微尘知道,这不是监视,而是一种笨拙的守护。
那副玄鳞甲与他朝夕相伴数十年,早已生出灵性,更与他的气血隐隐相连。
归还宝甲,如同割舍骨肉,他不愿离得太远,这是器物与人之间最质朴的羁绊。
第三天夜里,顾微尘推开门,走到他面前。
雷瘸子紧了紧手里的锄头,身体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
顾微尘没有说话,只是摊开手掌。
掌心是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玄鳞甲残片,上面用一种混合了暗红色血迹与灰色泥土的颜料,精心地描绘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缩纹路,纹路中心,是一个小小的“守”字。
“此为‘守中纹’,贴身放好,可护心脉。”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入老者耳中。
雷瘸子看着那片小小的甲片,又看看顾微尘指尖已经结痂的伤口,嘴唇哆嗦了半天,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下头,小心翼翼地接过,像捧着稀世珍宝般,贴身藏入最内层的衣襟里。
做完这一切,他依旧没有离去,只是站立的位置,又往后退了三步,融于更深的阴影中。
顾微尘回到屋内,关上门。
她盘膝而坐,将剩余的六片玄鳞甲取出。
甲片入手冰凉,却隐隐有灵气流转。
她深吸一口气,按照自己推演了无数遍的星络图,将这六片甲片一一贴在自己腰腹之间,循着带脉经络上最重要的七处阻塞节点——包括丹田在内——布置成一个不规则的环形。
甲片贴上皮肤的瞬间,一股寒意直透骨髓,仿佛穿上了一件无形的寒冰战甲。
她闭上双眼,凝神聚气。
此刻,她不再是那个扫地的杂役,而是一位最精密的匠人。
她将自己脆弱的灵识凝聚成一根无形的“针”,又将体内那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灵气搓成一束更细的“线”,然后,沿着带脉上那些蛛网般细密的经络裂痕,开始进行一场匪夷所思的“缝合”。
无法言喻的痛楚瞬间淹没了她的意识。
那感觉不像是刀割,更像是有人用一把生了锈的锉刀,在她最脆弱的内里,一寸寸地来回刮擦。
每一丝灵气的穿行,都像是在用滚烫的烙铁碾过干裂的河床。
冷汗瞬间浸透了她的粗布衣衫,紧接着又被体表散发出的高热蒸干,留下一层白霜。
她的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牙关死死咬住,嘴角甚至渗出了血丝。
但她没有停下。
因为在这极致的痛苦中,她清晰地感觉到,那些原本早已死寂、阻塞的经脉通道,正随着灵识之针的穿引,被强行撬开一丝缝隙。
那一丝丝微弱的灵气,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开始在体内归流、循环。
就在她沉浸在这种痛苦与希望交织的修行中时,铺子外,那片雷瘸子也不敢踏足的区域,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
是墨九娘。
她依旧是一身黑衣,身姿窈窕,却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凛冽。
令人惊奇的是,一直守在角落里,对外人警惕万分的盲眼老秤头,竟像是没有察觉到她的存在一般,主动向旁边挪了挪,让出了一条通往门前的路。
墨九娘走到微尘铺门口,却没有敲门。
她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仿佛穿透了门板,注视着屋内那个正在经历蜕变的身影。
片刻后,她伸出纤长的手指,从发髻上取下一枚通体乌黑的玉簪。
她没有用法力,只是像个凡人一样,将玉簪轻轻插入门前那盏泥灯的底座缝隙里。
簪头朝外,上面用古老的匠门字体,深刻着一个“匠”字。
这字体的风骨,与顾微尘那枚灵匠令背面山河图角落里的“匠门”印记,同出一源。
“你在用器修人。”
一句冰冷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语,仿佛不是从口中说出,而是直接响在顾微尘的脑海里。
不等顾微尘从那剧痛的修行中分神回应,墨九娘已经转过身,身影一晃,便如一缕青烟,消散在沉沉的夜色里。
不知过了多久,顾微尘才缓缓收功。
她浑身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虚脱到了极点,但双眸之中,却前所未有的明亮。
她第一时间便感应到了门外那多出来的一丝微弱气息。
她推开门,一眼就看到了插在泥灯底座上的黑玉簪。
她走过去,将玉簪轻轻拔出。
簪身入手微温,仿佛还残留着体温。
她借着微弱的灯光仔细观察,发现在那光滑的簪身内部,竟藏着一道用更精妙手法铭刻的极细铭文,若非她如今灵识敏锐了些许,根本无法察觉。
那行小字是:“金缮非补物,乃续命之术。”
顾微尘心头猛地一震,像是有一道惊雷在脑中炸开。
金缮之术,她懂。
那是用金粉修补破碎瓷器的手艺,非但能让器物复原,更能添上一份残缺之美。
可她从未想过,这种修复器物的技艺,其真正的本源,竟然是用来“续命”的。
原来,这条路,前人早已走过!
只是不知为何,被淹没在了岁月的尘埃里。
墨九娘留下的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她不再迟疑,回到屋内,以那枚黑玉簪为引,将自己之前绘制的星络图与玄鳞甲的灵纹走向彻底融合,重新绘制出一副更加详尽的“经络金缮图”。
在这张图上,人体奇经八脉与玄鳞甲的每一片鳞甲、每一道灵纹,都建立起了精准的对应关系。
她终于看清了自己问题的本质。
带脉,环腰一周,如束身之带,总束诸脉。
一旦带脉断裂,则如天河断流,上下之气无法贯通。
她所谓的“凡尘根”,并非天生没有灵气,而是因为这条最重要的“通道”彻底闭塞了!
灵气如水,经脉如渠,渠断了,再多的水也流不过去。
想通了这一点,顾微尘彻底放弃了那种强行引灵冲关的笨办法。
接下来的六天里,她每日只用玄鳞甲片温养带脉,让身体逐渐适应那股灵纹的力量。
同时,她取来静心泥,按照新绘的“经络金缮图”,捏出一个个微缩的“经脉模型”,再用不同草药的汁液模拟灵气的运行,在模型上反复推演、修正那条最佳的“缝合”路径。
第七日,月上中天。
顾微尘割破指尖,逼出三滴精血,滴在丹田位置的甲片上。
她双手结印,口中念诵着一段晦涩古老的法诀,正是从那“经络金缮图”中参悟出的“血引归脉术”。
以自身精血为引,以玄鳞甲灵纹为桥,以灵识为针,以灵气为线。
这一次,不再是痛苦的刮擦,而是一种精准、迅疾的穿引。
她所有的心神都投入到这场修复之中,外界的一切似乎都已远去。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得体内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仿佛冰河解冻,堤坝洞开。
一股从未有过的清凉气流,猛然间贯通了整个带脉!
嗡——
道基微鸣,那刚刚修复的经脉中,灵气流转的速度,竟比之前强行冲关时,快了足足三成!
顾微尘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
也就在此时,她手中那柄用了许久的扫帚,柄中传来“咔”的一声脆响,最后一枚用来谐振灵气的陶片,在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后,悄然碎裂成粉。
使命已达,器毁道成。
她取出那枚灵匠令,翻至背面。
只见那副古老的山河图上,原本黯淡的“血脉启钥处”,此刻正红光大盛。
那扇虚幻的祭器之门的裂缝,已经从一丝发线,扩大到了近半指宽。
而那只曾让她无比困惑的“无形之手”,此刻竟彻底与她脑海中的星络图完美地接合在了一起。
更让她心神摇曳的是,在那山河图上,随着她血脉的贯通,竟凭空浮现出一条全新的路径,蜿蜒曲折,指向寒山村后山一处从未被标记过的区域。
路径的尽头,用三个古朴的小字标注着它的名字:
匠冢·归藏。
顾微尘缓缓站起身,走到铺子门前,抬头望着风雪欲来的夜空。
她抬手,将那枚黑玉簪轻轻插入自己的发髻,固定住有些散乱的头发。
“你们说凡尘根不能修道……”
她轻声自语,声音很低,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与锋芒。
“可曾见过,用破碗盛月光的人?”
话音落下,她不再回头,转身一步踏出,身影决然地走入那漫天风雪之中。
而在她身后,那间破旧的微尘铺里,原本只发出豆大光芒的泥灯,灯芯上的火焰忽然毫无征兆地暴涨,那光芒不再是昏黄,而是化作一种纯粹的白,仿佛一道沉寂了不知多少个百年的规矩,在这一刻,正被一双看不见的手,重新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