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她影子散进风里那天,井底开始长出新芽-《执尘仙途》

  海边高崖的风裹着咸涩的沙粒掠过礁石,那块泛着幽蓝的陶片在晨光里静卧了三日。

  第三日卯时三刻,崖边那片由顾微尘亲手插枝而成的陶树林突然发出细碎的轻响——原本金纹流转如呼吸的陶叶,此刻翻转的速度快了三分,叶尖金芒连成若有若无的线,顺着枝桠爬向主干。

  正在崖下拾贝的老渔翁拄着竹杖抬头,浑浊的眼瞳里映出陶林震颤的影子。

  他年轻时曾见过顾姑娘蹲在礁石上补陶片,那时她的指尖总沾着泥,补好的陶片在阳光下会泛出和此刻陶叶一样的光。“要变天了?”老渔翁嘟囔着裹紧粗布外衣,却见陶树林的金线突然顺着根系扎进岩层,在他脚边的沙地上蜿蜒出一道极细的银痕,像条贪嘴的小蛇,哧溜一下钻进石缝,往山的那端去了。

  与此同时,十七村的晨雾刚散。

  小满推开木窗时,发梢还沾着昨夜的露水。

  她惯常要先看一眼院角的枯井——那口井自打十年前塌了井台就再没出过水,井壁焦黑如被雷劈过,是顾微尘刚搬来村里时执意要留的“老物件”。

  可此刻,井沿竟浮着层白雾,像有人往井里倒了碗热粥。

  “阿满!”隔壁阿婆端着木盆经过,“你家井冒仙气啦?”

  小满没应声,赤着脚踩过青石板,蹲在井边。

  焦黑的井壁上,一点嫩绿正从石缝里钻出来。

  说是芽,倒更像块半透明的玉,内里浮着金丝,随着她的呼吸明灭。

  她伸手想去碰,又缩回来——顾姑娘说过,新醒的器物要“轻手轻脚,像哄刚落单的小雀儿”。

  她转身回屋取来那串泥铃。

  这铃是顾微尘用她第一次捏坏的陶片串的,铃身还留着她当年急哭时蹭上的泪痕。

  小满将铃悬在井口,未等摇晃,井底突然传来震动,像春牛踩过冻土。

  她闭了眼,耳膜被那震动轻轻撞着,恍惚听见有人说话——

  “若灵根尽毁,那就修路。”

  声音很轻,像顾微尘从前蹲在丘陵外补陶路时的自语。

  那时她总说,路修好了,走的人多了,就成了灵脉。

  小满猛地睁眼,发现井壁的嫩芽又拔高了半寸,金丝脉络里竟浮着些细碎的光斑,像有人把记忆揉碎了拌进泥里。

  “是念基。”她喃喃道。

  顾微尘曾说过,世间最坚韧的不是法宝不是灵根,是人心的“记得”。

  这口井沉了太多人的思念——阿公补了半辈子的旧碗,哑女阿枝用陶片敲出的心声,还有她自己当年追着顾姑娘跑三里山路喊“姐姐”时的抽噎。

  这些“记得”堆久了,竟自己凝成了能承载感知的基核。

  当日午后,小满敲着铜锣跑遍十一村。“带你们家最破的东西来!”她站在晒谷场上,发辫被风吹得乱飞,“碗碴子、断簪子、裂了缝的油灯盏,全带来!”

  老匠头扛着半块缺角的石磨来,小娃攥着豁口的调羹来,连外村走货的商妇都解下腰间崩了珠子的香袋。

  他们跟着小满来到那口井前,看她用陶泥在井边筑了圈矮坛,坛沿挖了一圈凹槽。“别放供品。”小满把泥铃搁在井沿,“放你们心疼的东西。”

  泥铃骨碌碌滚进井里。

  水花溅起的刹那,整口井爆发出白光。

  水面倒影不再是飘着云的天空,而是走马灯似的转着画面:老阿婆眯眼补碗,针脚比头发丝还细;哑女阿枝把陶片贴在胸口,震得胸腔嗡嗡响;小娃趴在顾微尘膝头,看她用竹片挑着金漆补陶纹......

  “这是......”老匠头抹了把泪,“当年咱们在她屋里看她补东西的样子?”

  “是’听‘。”小满望着井中流转的光影,喉咙发紧,“她总说,修补前要先听器物说话。

  现在井在替她听,替咱们听。“

  那天夜里,西村的幼童阿豆做了个怪梦。

  他梦见自己站在大沙漠中央,手里捧着只裂开的陶碗,碗里盛着星星,每颗星子都顺着裂缝往外漏。“它哭了很久。”身后有人说话,声音轻得像羽毛,“现在轮到你哄它了。”

  阿豆转身,只看见沙地上一行脚印,歪歪扭扭的,像小孩走的。

  他追着脚印跑,跑着跑着就醒了。

  天刚蒙蒙亮,他光着脚冲进祠堂,把家里那只摔成三瓣的饭钵塞进小满新筑的陶坛凹槽里。

  他记得阿娘说过,这碗是他周岁时顾阿姨亲手捏的,后来他摔了,阿娘舍不得扔,用麻绳捆着继续盛粥。

  “你还疼吗?”阿豆踮着脚,轻轻拍了拍碗碴子。

  井里的水突然晃了晃,饭钵底慢慢浮出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像是用陶刀新刻的:“不疼了,你来了。”

  同一时刻,千里外的十七村。

  小满蹲在井边,看着新长出的第三片芽叶。

  叶尖凝着颗露珠,她伸手去接,露珠落在掌心的刹那,竟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像春雪化在檐角,像旧书页被风掀开,像有人轻轻说了句“该交给你们了”。

  她抬头望向东方,晨雾里仿佛还能看见顾微尘的影子:素衣沾着陶泥,蹲在某处补着什么。

  风掠过井沿的泥铃,叮咚作响,像是回应那声叹息。

  第七日的晨光爬上井沿时,小满正往坛里添最后一块陶片。

  她听见井底传来极细的“咔”一声,像嫩芽顶破石壳。

  她俯下身,看见井壁的嫩芽茎干突然拔高寸许,原本半透明的叶片泛起温润的光泽,金丝脉络里流转着细碎的光斑,像有什么正顺着脉络,往更深处扎去。

  “要发芽了。”她轻声说,手指轻轻碰了碰叶尖。

  井水倒映着她的笑,里面有无数个小小的影子在动——是阿豆的饭钵,是老匠头的石磨,是所有被“记得”的器物与人心。

  风穿过陶树林,带来远方的消息:那道银线已顺着地脉爬过三座山,所过之处,废弃的药庐长出新藤,裂了缝的玉牌泛起微光,连最顽劣的孩童都开始蹲在墙根,听一块碎砖说它当年的故事。

  而井中的嫩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将根须扎进更深的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