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队情况-《穿越七零年代小知青的平淡生活》

  “没什么,等以后缺东西了再过来。”

  换完竹编。

  赵园园和安漫漫还有杨小草背了一个背篓在周兰的带领下又去不远处的木匠家换了一个大实木箱子,两个木桶,一个搭配着水桶的葫芦水勺,一个木盆,一个木架子,一个切菜板,一些木质汤勺和饭铲。

  赵园园想到她带来的书,又买了一张和书桌差不多高的桌子和椅子,估计了一下锅的大小,又要了两个木质盖子,可以用来盖东西。

  安漫漫见赵园园是是个有主意的而她也不差钱,也和赵园园要了一样的。

  跟着她们来的杨小草只要了一个木桶和葫芦水勺和一个汤勺,一个饭铲。

  这些东西,箱子5块钱,木桌3块,水桶1块5毛钱,木盆一块,木架子2块钱,椅子五毛钱,菜板两毛,木盖子一个两毛钱。

  葫芦芍,汤勺,饭铲加起来一毛钱。

  一共十五块二毛钱。

  比竹编贵一点,但是刷了土漆更耐用。

  买完东西,她们自己拿走一些,然后其他的都让主人家帮送过去。

  周兰又带着她们往大队长家的方向走去。

  一边走,周兰一边跟她们讲一些在这里生活的琐事。

  这里是南方,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上河村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玉米,高粱,红薯,土豆,油菜等。

  水稻一年种两季。

  说到这里,周兰又笑着道,“你们来得真不巧,过不久刚好要收水稻了。”

  之后又继续介绍除了上面这些,上河村还有油桐和油茶两种经济作物。

  每年七八月份要砍草,然后在十月,十一月份组织大家收几天油桐和油茶。

  收上来的油桐和油茶剥壳后交一部分公,其他的,大队统一拿去收购站卖了上到大队公账上,分钱的时候按工分分。

  大家统一捡了两回后,后面还有一些树上掉下来的,下工或者有空了谁勤就谁去捡漏大队不管。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野生青冈树的籽,收购站也收。

  除了农忙抢收的时候,大队每次赶大集那天都放一天假。

  放假那天,你想去赶集或者捡山货卖都可以。

  不忙的时候,大队通常早上8:30分上工,中午11:30分下工,下午3:30分上工,下午5:30分下工。

  其他时候大家可以种自留地或者砍砍柴什么的,或找点野菜。

  “那砍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赵园园问道。

  农村生活虽然简单,但是还是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柴火的话,那些不论是什么树,干枯的都能捡。”

  “但是油桐,油茶这些经济林只能捡已经枯死的,生的不能动。”

  “青冈树也最好别乱砍,因为能结青冈子,村里人不让砍。”

  “其他的,一些没什么用的树像他们背的那种干了呈红色柴火的树,可以砍一些。”

  周兰边说边指了指不远处一个大娘背的一大捆看着是肝红色的柴火。

  “还有竹子什么的,像编竹筐的那种竹子还有可以吃竹笋的大竹子和一些可以吃笋的竹子不能随便砍。”

  “平常晾衣服什么的,可以砍一种叫苦竹的。”

  “它的笋的壳有扎手的毛,当地人不喜欢吃。”

  “它每年出笋多又长得快,很实用。”

  “还可以砍来围园子什么的。”

  随着周兰的讲述,赵园园看着周围,基本上每家都围了一个菜园子。

  见她看,周兰又指了指那些木条,又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山道,“这些木条可以去那里砍。”

  “砍了到时候空出来的地可以种东西,也相当于开荒了。”

  听她说这么多,赵园园觉得这两个馒头花得值。

  毕竟这是人家这几年摸索出来的经验。

  说话间,她们到了大队长家。

  大队长正好在家,有三个男知青也在,有两个是和她们一起来的,另一个应该是男知青的负责人。

  见到她们去,大队长招呼她们过去,“你们来得正好趁现在有空,我带你们去大队部仓库拿粮食。”

  说完,就带着他们去找村里的会计一起去大队部仓库称粮食给她们。

  红薯土豆什么的不好保存,新的又还没有收。

  大队长称了十五斤苞谷,十五斤高梁,十斤稻谷给他们。

  并指了指大队部旁边的屋子交待道,“村里有石磨,在那间屋子里,明天你们新来的知青休息一天,把生活上的事处理好。”

  领要粮食,刚好可以用她们背着的背篓背回去,但是没袋子。

  大队长从仓库里拿了几个袋子给他们,让他们明天记得还回来。

  “那个,我可以领一些稻草吗?”

  领完粮食,杨小草小声问道。

  她的声音很小,还好这会没人说话,不然大队长都听不到。

  “你们刚来,如果那床睡着不舒服的话,每个人可以拿几扎稻草回去垫一下。”

  “但是每个人每年二十扎,不能多拿。”

  也不是他们抠,不限量的话,一个晚上他们就能把稻草攉攉完。

  之前村里有个懒汉连柴火都懒得找,直接扯着稻草烧火,一天都烧了大半堆稻草,然后又出了有人用大量稻草编草席去卖的事。

  他们就只能制定规则了。

  只能说,每一个离谱规则出台的背后肯定发生了更离谱的事。

  忙完这些,回到知青点。

  赵园园她们发现她们买的东西已经送来了。

  但是天也已经快黑了。

  这会快八点了,还是因为是夏天,天黑得比较晚。

  回到知青点,她们就各自忙各自的事了。

  这会儿天晚了,又没有电灯,很多事都做不了,赵园园从口袋里拿出手电筒,打算先铺好床,今晚先将就一晚先。

  另一边,周兰进到屋里,借着煤油灯,打开她们给的油纸包,看到里面各两个馒头。

  心里高兴极了,毕竟这是粮食,还是放了糖的粮食。

  拿了一个玉米馒头递给自己的做饭搭子吴春花,然后就自己拿了一个馒头就着吴春花留给自己的玉米高粱粥喝了起来。

  不忙的时候,他们一般只吃两顿,只

  有夏收秋收忙的时候才吃三顿。

  再加上晚上又没有什么体力活,他们一般就喝粥,玉米高粱粥是最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