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更广阔的天地-《爹不疼娘不爱,下乡后我一胎双宝》

  隔天,楚薇踏上了开往京市的火车。

  硬座车厢里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泡面、汗水和烟草混合的味道。楚薇靠窗坐着,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录取通知书和全部家当。

  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平原,穿过隧道。窗外的景色从连绵的群山逐渐变成开阔的田野,这意味着她离京市越来越近了。同座的大妈热情地和她搭话:“姑娘,是去上学吧?”

  楚薇点点头:“去京市师范大学。”

  “哎哟,好学校啊!”大妈声音洪亮,引得周围的人都看过来,“以后就是人民教师了!”

  楚薇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是啊,她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到达京市时已是深夜。火车站人声鼎沸,出站口挤满了接站的人。楚薇踮着脚,在人群中寻找着师范大学的接站牌。

  “新生这边走!”一个清脆的女声传来。楚薇循声望去,看见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正举着“京市师范大学”的牌子。她连忙拖着行李走过去。

  “中文系的?”女生热情地接过她手中的一个包裹,“我叫周晓梅,大二英语系的,负责接新生。走吧,校车在那边。”

  坐在校车上,楚薇的脸几乎贴在车窗上,贪婪地看着窗外的景色。宽阔的马路,高耸的楼房,闪烁的霓虹...这一切对她来说都是那么新奇。

  周晓梅看出她的拘谨,主动介绍道:“咱们学校在海淀区,环境很好。食堂的饭菜也不错,就是澡堂每周二四六开放,你得记好时间...”

  楚薇认真听着,把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里。

  报到、注册、领宿舍钥匙...一切都很顺利。她被分到三楼的一间八人宿舍,靠窗的下铺。同宿舍的女生来自天南海北,有个东北姑娘一开口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还有个上海姑娘穿着时髦的连衣裙,让楚薇不禁多看了两眼。

  整理好床铺,楚薇从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相框,里面是她和许知意在向阳村的合影。照片上,她们并肩站在金黄的麦田里,笑得一脸灿烂。

  “这是你姐姐?”上海姑娘好奇地问。

  楚薇摇摇头:“是我最好的朋友。”

  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每天清晨六点,楚薇就起床晨读,然后去食堂吃早饭——馒头、稀饭、咸菜,偶尔会奢侈地买一个鸡蛋。上午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古代文学、现代汉语、写作...每一门课她都如饥似渴地学习。

  她最喜欢的是古代文学课。教授是个满头银发的老人,讲起唐诗宋词来神采飞扬。有一次讲到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教授的声音突然哽咽,教室里鸦雀无声。楚薇看见前排有几个同学偷偷抹眼泪,她自己的眼眶也湿润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刚刚过去,每个人心中都藏着难以言说的伤痛。

  除了学习,楚薇勤工俭学。

  她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一份整理图书的工作,每周三个晚上。这份工作不仅让她有了收入,还让她有机会阅读更多书籍。

  日子在忙碌中飞逝,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楚薇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和室友们也熟悉起来。她很少主动提起自己在农村插队的经历,但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想起向阳村,想起许知意,想起...陆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