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舆论风向-《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嬴政只是淡淡的瞥了一眼,哼一声:“就这点出息,受点委屈就找长辈撑腰?”

  嬴炎丝毫没有自己做错了的自觉,从嬴渠梁身后探出一个脑袋:“在场我辈分最小!用不着我担事,自然就可以没出息了。”

  就像是天幕上的那个“自己”,之所以能够在少年时肆意一些,也不就是因为打心底里认为有父皇在出不了什么大乱子吗?

  嬴政一拍桌子,摆足了父亲的架子:“你还有理了?”

  嬴渠梁背父子二人夹在中间,面对着嬴政,双手半举起来安抚嬴政:“小炎子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在场那么多先祖,哪里轮得到他一个小辈来烦心?”

  嬴炎探出的脑袋疯狂点头,满脸的认同。

  嬴政:“……”

  小兔崽子!朕看等出去了还有谁还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护着你!

  (嬴炎:难道你不是护的最不分青红皂白的?

  嬴政:朕没有!

  嬴炎:你有!

  嬴政恼羞成怒:滚——

  嬴炎:听不起实话!你这样是当不好皇帝的!)

  其他成为背景板的人:“……”

  虽然这里确实是大秦的人更多,但你们能不能把这里真的当成你们自己家的后花园?

  秦君和秦臣:你们有意见?

  这里的局限性是留名于后世,大秦一统天下了,那么为大秦一统天下出一份力的就有更多的可能留名后世。

  其他人:行吧~

  观影——

  【世家们老实了,就连大秦中心地段咸阳城都开始凄凄惨惨冷冷清清(?)了起来。

  嬴昭华带着侍从,一副富贵小姐的样子,摇着扇子,大摇大摆的进入茶楼。

  说书的茶楼坐的人明显比以前少了许多。

  惊堂木一拍,下面就是许多的“嚯!”“好!”的应和声。只是少了许多的大家闺秀、官宦富贵。

  最大的受害人可能就是说书人——打赏的钱少了。

  傍晚时候也没有更加的热闹起来。

  侍从名叫安远,是一名飒爽的女子,身上佩戴者短刀,干净利索。

  安远:“小姐,晚上恐怕不安全,我们可以明日白天再来……”

  嬴昭华:“安心安心,不是什么大事。”

  茶楼内的雅间坐着一个红衣女,搂着一个面白无须的小白脸,享受的被喂着切好的桃。

  见人上来眉眼一弯:“华儿来了?”

  ——是嬴临。

  嬴昭华对嬴临这副做派早已见怪不怪,自顾自地在她对面的雅座坐下。

  安远则沉默地侍立在她身后,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个正给嬴临喂桃子的面首,那青年被她看得手一抖,差点把果肉掉在嬴临华丽的红衣上。

  “瞧你这点出息。”嬴临嗔怪地拍了那面首一下,随手将他打发到一旁去斟茶,自己则坐直了身子,眼神里那点漫不经心收了起来。

  “怎么,我们的小殿下今日怎么有雅兴来我这小庙?”

  “你这若是小庙,咸阳城怕是没几处大庙了。”嬴昭华算是非常早熟的那一挂,“外面风声鹤唳,你倒是在这里逍遥快活,搂着……嗯,新宠?”

  嬴临挥了挥扇子,带起一阵香风:“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嘛。再说了,我这酒楼干干净净,做的可是正经生意,陛下和娘娘都知道的。倒是你,”

  她凑近了些,压低了声音,“这个年纪,不在宫里跟着霍尚书学那些杀伐决断的道理,跑出来听曲儿?小心我告到皇后娘娘那儿去。”

  恐吓:“到时候让娘娘打你屁股!”

  嬴昭华:“阿母若是管我,第一个就得先把你拎回府去禁足。再说了,谁说我是来听曲儿的?”

  看了一眼楼下:“我是来看看,这被吓破了胆的咸阳,如今是个什么光景。”

  嬴临抹了把脸,期期艾艾:“还能什么光景?各家都忙着擦屁股呢,生怕哪点不干净被黑冰台摸了去。

  往日里那些挥金如土的公子哥儿、高谈阔论的清流名士,如今都缩在家里修身养性呢。倒是苦了我们这些靠热闹吃饭的营生。”

  “一时的清净,未必是坏事。总好过乌烟瘴气,藏污纳垢。”

  “哟,这话说的,越来越有霍尚书的风范了。”嬴临挑眉,“不过你说得对,清净点好,我也乐得轻松。至少耳根子清净,不用听那些家伙整日里吹嘘自家又得了什么宝贝,或是暗示哪家又快要飞黄腾达了。”

  她说着,丢给嬴昭华一个桃。

  正在这时,楼下的说书先生一段《卫将军北驱狄戎》告一段落,惊堂木一拍,满堂喝彩声倒是比刚才响亮了些。

  嬴临侧耳听了听,忽然对嬴昭华道:“华儿,你可知如今这咸阳城里,最时兴听什么段子?”

  嬴昭华不知道,所以示意她继续说。

  “不是才子佳人,也不是单纯的开疆拓土。”嬴临笑,“是 《范老将军智破敌军》,是 《卫小将军单骑破阵》,尤其是…… 《许御史铁腕肃贪》。”

  民间舆论的风向,正在被无形地引导。

  朝廷需要英雄,需要能振奋人心、彰显正义的故事。

  范疾、卫诚是英雄,而许则清,他代表的则是皇帝整顿吏治、清除蛀虫的决心。

  这些故事在市井间流传,本身就是在为朝廷近期的铁血行动做注脚,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民意。

  大秦的总体舆论是需要大秦中心权力阶层掌控的。

  “看来,有人比你更会做生意。”

  这背后,未必没有官方推动的影子。

  嬴临耸耸肩:“顺应时势嘛。再说了,这些故事也确实精彩,百姓爱听,说书人有钱赚,朝廷得了名声,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两人相视一笑,都有些心照不宣。

  又坐了片刻,喝了半盏茶,听了一段新编的《许青天智审贪官》的引子,嬴昭华便起身告辞。

  嬴临也没多留,只是在她临走时:“过两日,宫里好像要设宴,款待此番北征的有功将士。到时候,这咸阳城,估计又能真正热闹一回了。”

  回了宫,嬴昭华掰开那个桃子,里面果然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名字——萧停。

  萧?

  嬴昭华面无表情。

  萧何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