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与河间郡交界处,寒风卷动着残破的“公孙”字大旗,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一支军队正垂头丧气地向北行进,队伍拉得老长,人马皆疲,盔歪甲斜,士气低迷得如同这灰暗的天色。
中军处,公孙瓒骑在他的神骏白马上,然而往昔的傲气与锐利已被深深的疲惫和阴鸷所取代。龙凑之战,他又一次败给了袁绍!虽然这次不像界桥那般伤筋动骨,但也足以让他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家底再次缩水,更重要的是,那股战无不胜的信念正在麾下士卒心中悄然瓦解。
“袁绍...哼!若非仗着兵多粮足...”公孙瓒低声咒骂,却难掩心中的挫败感。他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经历接连打击,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核心老兵折损严重,新补入的骑兵难以达到昔日的高度。如今他身边,仅剩数千能战之兵,其中白马义从更是只剩八百余骑,堪称凄惨。
“主公,前方已近泉州地界,是否让将士们歇息片刻?”一名部将上前请示,声音都带着沙哑。
公孙瓒烦躁地挥挥手:“歇什么歇!尽快赶回蓟城大营!刘虞那老儿近来蠢蠢欲动,不可不防!”他虽然看不起刘虞的军事能力,但深知自己如今实力大损,必须尽快退回相对安全的堡垒据点,凭借坚固工事休养生息,再图后举。
然而,他此刻满脑子都是对袁绍的愤恨和对自身实力的忧虑,并未意识到,真正的危机并非来自前方看似孱弱的蓟城,而是一支来自遥远长安的尖刀,已经悄然抵近了他的后心。
......
与此同时,蓟城以南数十里外,一处名为“落鹰坡”的矮丘后。
高顺一身普通军官装束,眉头紧锁,如同磐石般立于一株枯树之下。他身后,是数十名同样装扮、却难掩精悍之气的陷阵营士卒。
他已经在此勘察地形近两个时辰了。手中的简陋地图几乎被他捏破。
“将军,如何?此处可堪一用?”一名扮作樵夫的斥候低声问道。
高顺缓缓摇头,脸色铁青:“不堪!”
他指向那所谓的“坡”:“此坡缓如土埂,无险可守。两侧虽有林木,却稀疏得藏不住一只兔子,更别说埋伏大军!滚石?檑木?你看这土质,能撬动几块像样的石头?”
斥候面露惭色:“蓟城周边多为平原...此地已是最佳之处了。”
高顺何尝不知?他奉命前来助刘虞讨逆,首要目标便是威胁蓟城的公孙瓒,得知其正从渤海败退归来,高顺的第一反应便是机会来了!若能半道设伏,以陷阵营之锐,趁其师老兵疲、士气低落时予以重击,甚至有机会阵斩公孙瓒,毕其功于一役!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硌牙!
他亲自带队,沿着公孙瓒最可能回归的路线勘察了数日,结果令人绝望。刘虞这老好人选的州治所所在,简直是天选的种田之地,四野平旷,一马平川!根本找不到一处适合步兵设伏、尤其是以少打多的险要地形!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再落魄,那也是骑兵!在平地上,骑兵对步兵拥有绝对的优势。他这七百多陷阵营精锐,没有地利依托,正面冲击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也无疑是送死。
“妈的!”素来冷静的高顺也忍不住在心里爆了句粗口,“这鬼地方,怎么打埋伏?
巨大的落差让他无比憋屈。
“将军,那我们现在...”副手低声问道。
高顺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烦躁,冷声道:“放弃野外歼敌的幻想。公孙瓒必经此路,让其安然退回他在蓟城东南的那个龟壳(军事壁垒)。传令下去,所有人撤回蓟城大营。我们的任务变了:加紧操练‘新兵’,打造攻城器械,准备围困!把他困死在那堡垒里!”
虽然过程会漫长很多,但这是最稳妥、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只要刘虞不下达“不准伤及堡垒内无辜”、“试图感化守军”之类的奇葩命令,高顺有信心打败公孙瓒。
“诺!”副手领命,立刻安排人手传递命令。
高顺最后不甘地望了一眼那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恨恨地转身离去。一身屠龙技,奈何脚下是鱼塘!
......
就在高顺无奈放弃埋伏计划,率队返回蓟城的同时。蓟城,州牧府内。
一个身着文官服饰、眼神却略显飘忽的中年男子,正是担任东曹掾、主管人事的公孙纪。他因与公孙瓒同姓,早年便被公孙瓒刻意结交,许以好处,早已成了埋在刘虞身边的一颗钉子。
高顺的到来及其持有天子密诏、假节钺的消息,或许能瞒过外人,却绝瞒不过主管人事安排、档案记录的东曹掾!公孙纪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位“幽州抚夷校尉”的真实身份和使命。
尤其是当他暗中观察,发现那位高将军正在日夜不停地操练那些农夫,并且频繁与乌桓、鲜卑首领密会时,公孙纪慌了!
这绝不是刘虞那种“以德服人”的风格!这是要动真格的!而且得到了天子和异族的两重支持!公孙伯圭(公孙瓒字)将军危矣!
他不敢怠慢,也顾不得是否会暴露自己。立刻寻了个由头告假,说是家中老母急病,需回乡探望。随后连马车都没用,只带了两名绝对心腹的家仆,换上粗布衣裳,骑着快马,一路向南,朝着公孙瓒大军预期的归来方向狂奔而去。他必须抢在高顺完成准备、公孙瓒退回堡垒被合围之前,将这个惊天消息送出去!
......
数日后,正在荒凉官道上踽踽独行的公孙瓒残军,迎面撞上了风尘仆仆、几乎跑丢了半条命的公孙纪。
“将军!将军!祸事矣!”公孙纪一见到公孙瓒的帅旗,如同见到了救星,连滚带爬地从马上下来,扑到公孙瓒马前,声音凄厉,带着哭腔。
公孙瓒正自烦闷,见是公孙纪如此狼狈模样,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厉声道:“公孙纪?你不在蓟城待着,跑来此地作甚?如此惊慌,成何体统!”
“将军!迟了...迟了啊!”公孙纪也顾不上礼仪,抓着公孙瓒,急声道:“朝廷...朝廷派了大将来了!名叫高顺,说是...是什么幽州抚夷校尉,持有什么密诏和假节钺!是来助刘虞老儿!”
“什么?!”公孙瓒闻言,头皮瞬间炸开,朝廷?小皇帝不是一直长安么、从长安到这里至少需要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难道两个月前就开始派兵了?怎么会突然插手幽州之事?而且中间还有黑山军和袁绍的冀州军怎么可能?
“此事当真?!那高顺带了多少兵马?”公孙瓒急问,心跳如鼓。
“兵马...他自身只带了数百亲随,但是...”公孙纪喘着粗气,脸上满是恐惧,“但是刘虞老儿已经集结了四、五万大军!听说加上协助运送物资的民夫有十万之众!那高顺正在操练呢,如今已是...已是不同往日了!还有更可怕的,乌桓、鲜卑那些部落,也派了骑兵助阵!将军,您如今兵少,若退回蓟城大营,必被他们四面合围,困死在内啊!那高顺一看就是心狠手辣之辈,其武力不亚于将军呀!”
每一个字都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公孙瓒本就脆弱的心脏上!
朝廷密使!刘虞四万大军!异族骑兵!心狠手辣的大将!
所有这些坏消息叠加在一起!
他瞬间脑补出自己率这数千疲兵退回堡垒,然后被数十倍大军(在他想象中已经膨胀了)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外无援军,内无粮草,最终粮尽援绝,要么活活饿死,要么被高顺攻破营寨的悲惨场景!
“刘虞老匹夫!安敢如此!欺人太甚!”公孙瓒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恐惧和愤怒交织在一起,让他几乎失去理智。
退回蓟城堡垒,死路一条!
“不能回去!绝不能回去!”公孙瓒猛地一拉马缰,战马希津津一声嘶鸣。
他目光疯狂闪烁,瞬间做出了决断:“传令!全军转向!不去蓟城了!改道,直奔渔阳郡!”
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这三郡还在他的控制之下,尤其是渔阳郡,还有他的一员部将邹丹镇守,城防也还算坚固。那里离蓟城足够远,相对安全得多!
“快!转向!加快速度!”公孙瓒连连催促,仿佛身后已经有无数追兵杀来。
数千败军在一片茫然和慌乱中,跟着主帅,偏离了回归蓟城的官道,仓皇向着东北方向的渔阳郡逃去。
公孙纪看着大军转向,总算松了口气,连忙爬上马背,紧紧跟在公孙瓒身边,还不忘表功:“将军明鉴!将军明鉴啊!”
公孙瓒此刻根本没心思理会他,只顾着打马狂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跑!跑得越远越好!离开蓟城这个即将被大军合围的绝地!
他甚至有些“庆幸”自己及时得到了消息,从而避免了自投罗网。
他这一跑,直接让高顺的围困计划落了空,却也阴差阳错地暂时保住了一条命,只是将他经营许久的蓟城东南坚固堡垒和大量囤积其中的粮草军械,白白“送”给了刘虞和高顺。
数日后,当高顺接到斥候急报,说公孙瓒大军已于数日前突然改道,直奔渔阳方向而去时,这位冷面将军愣了半天,最后只憋出一句:
“这厮...属兔子的?跑得倒快!”
他精心准备的围困大餐,主菜居然自己长腿跑了?这感觉,就像蓄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差点闪了老腰。
渔阳郡守军忽然发现,自家主公带着一群残兵败将,如同逃难般涌来,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中军处,公孙瓒骑在他的神骏白马上,然而往昔的傲气与锐利已被深深的疲惫和阴鸷所取代。龙凑之战,他又一次败给了袁绍!虽然这次不像界桥那般伤筋动骨,但也足以让他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家底再次缩水,更重要的是,那股战无不胜的信念正在麾下士卒心中悄然瓦解。
“袁绍...哼!若非仗着兵多粮足...”公孙瓒低声咒骂,却难掩心中的挫败感。他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经历接连打击,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核心老兵折损严重,新补入的骑兵难以达到昔日的高度。如今他身边,仅剩数千能战之兵,其中白马义从更是只剩八百余骑,堪称凄惨。
“主公,前方已近泉州地界,是否让将士们歇息片刻?”一名部将上前请示,声音都带着沙哑。
公孙瓒烦躁地挥挥手:“歇什么歇!尽快赶回蓟城大营!刘虞那老儿近来蠢蠢欲动,不可不防!”他虽然看不起刘虞的军事能力,但深知自己如今实力大损,必须尽快退回相对安全的堡垒据点,凭借坚固工事休养生息,再图后举。
然而,他此刻满脑子都是对袁绍的愤恨和对自身实力的忧虑,并未意识到,真正的危机并非来自前方看似孱弱的蓟城,而是一支来自遥远长安的尖刀,已经悄然抵近了他的后心。
......
与此同时,蓟城以南数十里外,一处名为“落鹰坡”的矮丘后。
高顺一身普通军官装束,眉头紧锁,如同磐石般立于一株枯树之下。他身后,是数十名同样装扮、却难掩精悍之气的陷阵营士卒。
他已经在此勘察地形近两个时辰了。手中的简陋地图几乎被他捏破。
“将军,如何?此处可堪一用?”一名扮作樵夫的斥候低声问道。
高顺缓缓摇头,脸色铁青:“不堪!”
他指向那所谓的“坡”:“此坡缓如土埂,无险可守。两侧虽有林木,却稀疏得藏不住一只兔子,更别说埋伏大军!滚石?檑木?你看这土质,能撬动几块像样的石头?”
斥候面露惭色:“蓟城周边多为平原...此地已是最佳之处了。”
高顺何尝不知?他奉命前来助刘虞讨逆,首要目标便是威胁蓟城的公孙瓒,得知其正从渤海败退归来,高顺的第一反应便是机会来了!若能半道设伏,以陷阵营之锐,趁其师老兵疲、士气低落时予以重击,甚至有机会阵斩公孙瓒,毕其功于一役!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硌牙!
他亲自带队,沿着公孙瓒最可能回归的路线勘察了数日,结果令人绝望。刘虞这老好人选的州治所所在,简直是天选的种田之地,四野平旷,一马平川!根本找不到一处适合步兵设伏、尤其是以少打多的险要地形!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再落魄,那也是骑兵!在平地上,骑兵对步兵拥有绝对的优势。他这七百多陷阵营精锐,没有地利依托,正面冲击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也无疑是送死。
“妈的!”素来冷静的高顺也忍不住在心里爆了句粗口,“这鬼地方,怎么打埋伏?
巨大的落差让他无比憋屈。
“将军,那我们现在...”副手低声问道。
高顺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烦躁,冷声道:“放弃野外歼敌的幻想。公孙瓒必经此路,让其安然退回他在蓟城东南的那个龟壳(军事壁垒)。传令下去,所有人撤回蓟城大营。我们的任务变了:加紧操练‘新兵’,打造攻城器械,准备围困!把他困死在那堡垒里!”
虽然过程会漫长很多,但这是最稳妥、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只要刘虞不下达“不准伤及堡垒内无辜”、“试图感化守军”之类的奇葩命令,高顺有信心打败公孙瓒。
“诺!”副手领命,立刻安排人手传递命令。
高顺最后不甘地望了一眼那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恨恨地转身离去。一身屠龙技,奈何脚下是鱼塘!
......
就在高顺无奈放弃埋伏计划,率队返回蓟城的同时。蓟城,州牧府内。
一个身着文官服饰、眼神却略显飘忽的中年男子,正是担任东曹掾、主管人事的公孙纪。他因与公孙瓒同姓,早年便被公孙瓒刻意结交,许以好处,早已成了埋在刘虞身边的一颗钉子。
高顺的到来及其持有天子密诏、假节钺的消息,或许能瞒过外人,却绝瞒不过主管人事安排、档案记录的东曹掾!公孙纪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位“幽州抚夷校尉”的真实身份和使命。
尤其是当他暗中观察,发现那位高将军正在日夜不停地操练那些农夫,并且频繁与乌桓、鲜卑首领密会时,公孙纪慌了!
这绝不是刘虞那种“以德服人”的风格!这是要动真格的!而且得到了天子和异族的两重支持!公孙伯圭(公孙瓒字)将军危矣!
他不敢怠慢,也顾不得是否会暴露自己。立刻寻了个由头告假,说是家中老母急病,需回乡探望。随后连马车都没用,只带了两名绝对心腹的家仆,换上粗布衣裳,骑着快马,一路向南,朝着公孙瓒大军预期的归来方向狂奔而去。他必须抢在高顺完成准备、公孙瓒退回堡垒被合围之前,将这个惊天消息送出去!
......
数日后,正在荒凉官道上踽踽独行的公孙瓒残军,迎面撞上了风尘仆仆、几乎跑丢了半条命的公孙纪。
“将军!将军!祸事矣!”公孙纪一见到公孙瓒的帅旗,如同见到了救星,连滚带爬地从马上下来,扑到公孙瓒马前,声音凄厉,带着哭腔。
公孙瓒正自烦闷,见是公孙纪如此狼狈模样,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厉声道:“公孙纪?你不在蓟城待着,跑来此地作甚?如此惊慌,成何体统!”
“将军!迟了...迟了啊!”公孙纪也顾不上礼仪,抓着公孙瓒,急声道:“朝廷...朝廷派了大将来了!名叫高顺,说是...是什么幽州抚夷校尉,持有什么密诏和假节钺!是来助刘虞老儿!”
“什么?!”公孙瓒闻言,头皮瞬间炸开,朝廷?小皇帝不是一直长安么、从长安到这里至少需要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难道两个月前就开始派兵了?怎么会突然插手幽州之事?而且中间还有黑山军和袁绍的冀州军怎么可能?
“此事当真?!那高顺带了多少兵马?”公孙瓒急问,心跳如鼓。
“兵马...他自身只带了数百亲随,但是...”公孙纪喘着粗气,脸上满是恐惧,“但是刘虞老儿已经集结了四、五万大军!听说加上协助运送物资的民夫有十万之众!那高顺正在操练呢,如今已是...已是不同往日了!还有更可怕的,乌桓、鲜卑那些部落,也派了骑兵助阵!将军,您如今兵少,若退回蓟城大营,必被他们四面合围,困死在内啊!那高顺一看就是心狠手辣之辈,其武力不亚于将军呀!”
每一个字都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公孙瓒本就脆弱的心脏上!
朝廷密使!刘虞四万大军!异族骑兵!心狠手辣的大将!
所有这些坏消息叠加在一起!
他瞬间脑补出自己率这数千疲兵退回堡垒,然后被数十倍大军(在他想象中已经膨胀了)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外无援军,内无粮草,最终粮尽援绝,要么活活饿死,要么被高顺攻破营寨的悲惨场景!
“刘虞老匹夫!安敢如此!欺人太甚!”公孙瓒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恐惧和愤怒交织在一起,让他几乎失去理智。
退回蓟城堡垒,死路一条!
“不能回去!绝不能回去!”公孙瓒猛地一拉马缰,战马希津津一声嘶鸣。
他目光疯狂闪烁,瞬间做出了决断:“传令!全军转向!不去蓟城了!改道,直奔渔阳郡!”
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这三郡还在他的控制之下,尤其是渔阳郡,还有他的一员部将邹丹镇守,城防也还算坚固。那里离蓟城足够远,相对安全得多!
“快!转向!加快速度!”公孙瓒连连催促,仿佛身后已经有无数追兵杀来。
数千败军在一片茫然和慌乱中,跟着主帅,偏离了回归蓟城的官道,仓皇向着东北方向的渔阳郡逃去。
公孙纪看着大军转向,总算松了口气,连忙爬上马背,紧紧跟在公孙瓒身边,还不忘表功:“将军明鉴!将军明鉴啊!”
公孙瓒此刻根本没心思理会他,只顾着打马狂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跑!跑得越远越好!离开蓟城这个即将被大军合围的绝地!
他甚至有些“庆幸”自己及时得到了消息,从而避免了自投罗网。
他这一跑,直接让高顺的围困计划落了空,却也阴差阳错地暂时保住了一条命,只是将他经营许久的蓟城东南坚固堡垒和大量囤积其中的粮草军械,白白“送”给了刘虞和高顺。
数日后,当高顺接到斥候急报,说公孙瓒大军已于数日前突然改道,直奔渔阳方向而去时,这位冷面将军愣了半天,最后只憋出一句:
“这厮...属兔子的?跑得倒快!”
他精心准备的围困大餐,主菜居然自己长腿跑了?这感觉,就像蓄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差点闪了老腰。
渔阳郡守军忽然发现,自家主公带着一群残兵败将,如同逃难般涌来,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