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元直析局阻追兵,本初扩军图南疆-《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

  剧县城门缓缓闭合,将城外震天的喧嚣与尚未散尽的杀气隔绝在外。关羽、张飞率领出战的五千兵马井然有序地退入城中,虽未取得斩将大功,但阵前力挫颜良、文丑的锐气,已算是一场提振士气的小胜。

  郡守府内,气氛较之出战前轻松了些许。徐庶面带笑意,对着解下征袍的关羽、张飞拱手道:“恭喜关将军、张将军阵前扬威!那颜良、文丑素称河北庭柱,今日在二位将军面前却讨不得半分便宜,反折了锐气,经此一战,敌军士气必受挫,我军守城信心更坚矣!”

  关羽微微颔首,抚髯不语,然而张飞却仍是满脸不忿,他将丈八蛇矛往地上一顿,发出“咚”的一声闷响,环眼瞪向徐庶,声音洪亮带着不解:“军师!既已胜了那俩撮鸟,为何鸣金收兵?当时若让俺老张再冲杀一阵,未必不能摘了那颜良的狗头!”

  徐庶早知张飞会有此问,沉声道:“翼德将军勇烈,庶岂不知?然则,正因小胜,更需谨慎。将军请想,颜良、文丑并非莽夫,彼辈新至,不明我军虚实,亲自至阵前辱骂挑战?”

  他走到厅中临时摆放的沙盘前,指着剧县以北的地形:“此地方圆三十里内,虽有我军斥候活动,但难保没有敌军伏兵潜藏。颜良、文丑前来挑战,一则试探我军实力,二则极有可能是诱敌之计!若我军见小利而忘大局,贸然深入追击,一旦中伏,被其优势兵力合围,后果不堪设想。”

  他顿了顿,看向张飞,语气恳切:“况且,将军难道未曾留意,颜良、文丑虽退,其部众却撤退得颇有章法,交替掩护,井然有序,绝非溃败之象。这更印证了彼等早有准备。我军距其大营不过三十余里,彼辈援兵转瞬即至。我军兵力本就不如对方,又是新卒居多,野战经验欠缺,若在野外被其主力缠上,即便将军勇猛,一旦我军折损过重,这剧县还如何守?陛下交付的牵制重任,又如何完成?”

  张飞听着徐庶条分缕析,张了张嘴,虽然觉得憋闷,却也知道军师所言在理,闷哼一声,不再嚷嚷追击之事。关羽此时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元直所虑周全。颜良、文丑确非易与之辈,今日某观其用兵,进退有度。贸然追击,确非上策。稳守剧县,耗其锐气,方是正理。”

  ……

  剧县初战失利的消息,很快由快马送至冀州邺城。

  袁绍看着战报,脸色阴沉。颜良、文丑未能挫动对方锐气,反而小挫一阵,这让他面上无光。

  更让他心烦的是,青州北海郡虽已有部分城邑被袁谭攻占,但其核心剧县,因为关羽、张飞以及太史慈的及时抵达,短时间内看来已是坚城难下。这意味着他原本计划速定青州、再图徐州的战略构想,遇到了巨大的阻碍。

  “四面皆敌,青州又难速下……”袁绍揉着眉心,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朝廷的攻势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如同绞索般缓缓收紧,他绝不能坐以待毙。

  “征兵!必须再次扩大征兵!”袁绍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令各郡国,此次募兵,不再限于常规户籍!凡支持我袁本初的世家豪族,其荫户、佃客、私兵部曲,按比例强制征调!告诉他们,此乃存亡之秋,若冀州不保,彼等家业亦将化为齑粉!”

  此令一下,整个冀州顿时鸡飞狗跳。那些原本与袁绍捆绑颇深的世家大族,虽心中万分不舍,但在袁绍的强令和现实威胁下,也不得不咬牙将自家武装力量交出部分。

  短期内,袁绍麾下的总兵力竟急剧膨胀,连留守后方、维持地方以及新增的边境守军算在一起,号称达到了三十万之巨!他立刻将这些新征募的兵力,大量填充到北部应对幽州高顺、公孙瓒,西部防御并州吕布、黑山张燕,以及南部抵御曹操、张辽的漫长防线上,试图构筑坚固的壁垒。

  谋士许攸察言观色,见袁绍对青州战局仍不放心,眼珠一转,出列拱手道:“明公,青州虽有关羽张飞,然颜良、文丑二位将军亦非弱者,只是初来乍到,不明敌情,小挫一阵,无关大局。攸不才,愿亲领两万精兵,前往青州助战。有攸在旁参赞,必能助大公子与二位将军,稳扎稳打,逐步压缩北海空间,寻隙破敌!”

  袁绍正愁青州方面缺乏一个能统筹全局的智囊,见许攸主动请缨,心中稍慰,当即准奏:“子远(许攸字)肯去,吾无忧矣!便依你所请,点齐两万兵马,速速驰援青州!”

  ……

  与此同时,南阳,伪帝袁术的“仲氏”皇宫内,气氛同样不算愉快。

  原本势如破竹的北伐攻势,在颍川、陈国、梁国一线,遭到了朝廷军队的顽强阻击。张辽、张邈在梁国、陈国顶住了压力,而段煨率领的生力军自河南尹东出,步步为营,竟然开始逐步收复颍川失地!这使得袁术向北、向西扩张的势头被硬生生遏制,无法继续推进,让他颇为恼火。

  “废物!都是废物!竟连个颍川都拿不下来!”袁术烦躁地挥退汇报战况的使者,在大殿内踱步。

  这时,一名近臣小心翼翼地进言:“陛下息怒。北线朝廷兵力增厚,急切难下。然则,我军何不将目光转向他处?江东孙策,虽名义上奉陛下为主,然其势扩张极速,丹阳、吴郡、会稽已尽入其手,如今正猛攻豫章。其兵锋过盛,恐成尾大不掉之势啊。”

  另一名谋士也附和道:“此言甚是。孙策借陛下之名,行扩张之实,若不尽早遏制,恐生二心。不如陛下遣一重臣,前往接管丹阳、吴郡等核心腹地,可将孙策封为会稽太守,令其驻扎会稽,专司平定山越,如此,既可削其权,又可安其心。”

  袁术本就对孙策的迅猛崛起心存忌惮,闻言深以为然。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不错!孙家小儿,仗着先父旧部,倒是打下好大地盘。这丹阳、吴郡,钱粮重地,岂能长久交由他掌管?便依此议,即刻选派干员,持朕旨意,前往接管丹阳郡!封孙策为会稽太守,即刻赴任!”

  他越想越觉得此计甚妙,既能收回富庶郡县,又能将孙策这头猛虎限制在相对偏远、蛮族众多的会稽郡,可谓一举两得。思路一开,他仿佛看到了新的扩张方向。

  “北线既然暂时受阻,拿下扬州全境便成了当务之急!”袁术意气风发地回到御座,“待彻底掌控扬州后,便可集结重兵,西向荆南!桂阳、零陵、武陵等地,刘表在此三郡统治薄弱,宗贼众多,若能拉拢或可兵不血刃,届时,大半个荆州亦将落入朕之手中!”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掌控扬、荆,豫与北方袁绍、西方朝廷鼎足而立的景象,脸上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容,立刻下令草拟旨意,准备派遣人员前往江东,实施他“明升暗降”,接管孙策地盘的计策。却不知,这道旨意,将成为点燃江东与淮南之间矛盾的一颗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