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十胜十败定乾坤,水军短板谋远略-《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

  未央宫暖阁内,炭火噼啪作响,却难以完全驱散刘协眉宇间那缕深沉的阴霾。他望着巨幅疆域图上被二袁势力染色的广袤区域,青州、徐州北部的大片失地,如同两根尖刺,扎在他的心头。自穿越以来,苦心经营,扭转颓势,收复失地,声望日隆。却不料在二袁的突然联合下遭遇如此重挫,被迫壮士断腕,弃守辛辛苦苦稳定下来的青州和徐州。这种挫败感和战略上的误判,让这位向来自信的年轻天子,首次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消沉与自我怀疑。

  侍立一旁的诸葛亮看着天子如此,清秀的面庞上也满是担忧,却不知该如何劝解。

  就在这时,郭嘉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发出一声清响,吸引了众人的注意。他狭长的眼眸中不见平日戏谑,唯有洞悉世事的睿智与坚定的光芒。

  “陛下,”郭嘉起身,对着刘协深深一揖,声音清朗而有力,“嘉恳请陛下,万不可因一时之失而妄自菲薄!昔日楚汉相争,高祖屡败于项羽,然垓下一战而定天下。今二袁虽暂据地利,联兵抗衡,然其败亡之象已显,陛下十胜之势,彼等十败之局,早已注定!”

  “哦?”刘协抬起头,看向郭嘉,“奉孝有何高见?朕愿闻其详。”

  郭嘉站直身体,目光扫过刘协与诸葛亮,条分缕析,侃侃而谈,一番千古流传的“十胜十败”论就此演变而出:

  “其一,道胜。 袁绍繁礼多仪,外宽内忌,任人唯亲;袁术僭越称帝,倒行逆施,民心尽失。陛下奉天承运,励精图治,匡扶汉室,政令简肃,民心所向。此道胜一也。

  其二,义胜。 袁绍凭借世资,意图窃夺神器,名不正言不顺;袁术更乃国贼,天下共击。陛下乃汉室正统,天下归心,讨逆安民,名正言顺。此义胜二也。

  其三,治胜。 二袁麾下,派系林立,河北颍川之争于袁绍内显,袁术与孙策已势同水火,其联盟各怀鬼胎,难以持久。陛下麾下,文武同心,众志成城,虽有来源之别,然皆效忠于陛下,无门户之见。此治胜三也。

  其四,度胜。 袁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袁术骄奢淫逸,刻薄寡恩。陛下宏毅大度,用人不疑,唯才是举,赏罚分明。此度胜四也。

  其五,谋胜。 袁绍多谋少决;袁术更是不堪。陛下临机应变,谋略深远,洞察先机,虽有微瑕,然能纳谏改过。此谋胜五也。

  其六,德胜。 袁绍强制募兵,征粮;袁术暴虐,视民如草芥。陛下推行仁政,心系黎庶,黑山、兖州流民得以安置,凉州赋税得以减免,仁德广布。此德胜六也。

  其七,仁胜。 袁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袁术麾下,阿谀之徒众多。陛下御下有道,谗言不行,内部清朗。此仁胜七也。

  其八,明胜。 袁绍是非混淆,黑白不明;袁术更是忠奸不辨。陛下明察秋毫,善辨真伪,贤愚皆得其用。此明胜八也。

  其九,文胜。 二袁治下,士族垄断,寒门难起。陛下兴办官学,革新计数,推广纸张,文教之兴,前所未有。此文胜九也。

  其十,武胜。 二袁用兵,或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或鲁莽无谋,徒恃勇力。陛下训卒利兵,甲胄齐备,诸将用命,战术革新,非二袁旧式军伍可比。此武胜十也。”

  郭嘉一番言论,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将双方在政治、军事、用人、民心等各个层面的优劣剖析得淋漓尽致。刘协听着,眼中的阴霾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重新燃起的锐气与光芒。诸葛亮在一旁亦是听得心潮澎湃,对郭嘉的洞察力钦佩不已。

  “奉孝一席话,如拨云见日,令朕茅塞顿开!”刘协精神大振,起身走到地图前,“是朕一时障目,只见其表,未窥其里。如此看来,二袁虽众,实不足惧!”

  见天子重拾信心,郭嘉微微一笑,趁热打铁,开始具体分析双方兵力对比,为明年决战勾勒蓝图:

  “陛下,今岁大战,降将白波军、黑山军、匈奴(呼厨泉)、公孙瓒皆是新归顺朝廷,其心不明,需分兵威慑,主力部队大多在凉州并州,关羽曹操张辽皆是新兵且当时甲胄不全,如今众多降将皆已归心,不光新兵甲胄齐全连屯田兵也已备齐,且看我方可用之兵。镇守四方,稳固后方者:马腾、黄忠部曲五万镇守凉州,吕布部曲三万镇守并州北疆,徐荣部曲三万镇守幽州内部及监视公孙度,朱儁部曲三万镇守兖州核心,以及皇甫嵩将军羽林卫一万镇守长安。此五处合计十五万兵马,乃帝国基石,暂不可轻动。”

  他手指移向机动兵力:“然我朝精锐尽可调动。马超、赵云、马岱正携五万劲旅班师回朝;段煨三万、张辽三万、张邈两万,合计八万大军虎视于豫州汝南;许褚两万羽林、文聘三万荆州兵,合计五万陈兵南阳,威胁汝南;黄祖三万水陆之师镇守江夏;徐州关羽、张飞、太史慈及陶谦所部合计五万据守下邳。此等兵马,合计二十五万!用以专攻袁术,足矣!若再得江东孙策自南向北,夹击袁术之后路九江,则袁术必亡无疑,绝无幸理!”

  刘协目光灼灼,连连点头。

  郭嘉话锋一转,指向北方:“而袁绍,将面对我军更强大的压力。徐晃收编白波军及降卒三万镇守上党;夏侯惇两万本部加黑山青牛角一万镇守太原;呼厨泉三万匈奴骑加黑山黄龙一万驻防雁门;张燕四万黑山精锐屯于涿郡;公孙瓒两万复仇铁骑加高顺三万陷阵营及幽州新兵陈兵广阳;曹操三万精锐虎踞东郡;河内郡张济、张绣(张杨调至吕布副将,张绣从并州战场调回)亦有约两万兵马。此七路大军,合计二十四万!皆是能征善战之师,对袁绍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他最后掷地有声地总结道:“这还尚未计算兖州六万已完成训练、甲胄齐全的屯田兵,以及河南尹的十万屯田兵!此十六万生力军,若再将甘宁蔡瑁张允的五万水陆之师,我军总兵力已高达八十五万之巨!以泰山压卵之势,击内部矛盾重重、涸泽而渔之二袁,嘉可断言,明年此时,二袁必灭,冀、青、徐、豫之地,必重归王化!”

  这一连串清晰的数据对比和强大的兵力展示,彻底驱散了刘协心中最后的阴郁。八十五万对六十万,且己方士气、装备、内部团结度远胜对方,胜利的天平已然极度倾斜。

  然而,郭嘉的眉头却微微蹙起,话锋再次一转,指向了更长远的未来:“陛下,二袁之灭,已无悬念。然,平定中原之后,下一个心腹之患,便是据有江东的孙策。江东水网密布,舟师为要。嘉细观陛下这八十五万大军,陆战骁勇无数,然水军实乃短板。”

  他精确计算道:“目前我军可用之水军,仅荆州黄祖三万(其中多步卒)、长沙甘宁接手刘磐部后约两万、襄阳蔡瑁张允约两万,合计七万。然此七万之中,尚需分兵驻守各处,且多为水陆混编,真正能用于大江之上决战的水师精锐,恐怕不足四万。孙策据有江东,麾下周瑜善水战,其水军实力不容小觑。故,即便明年能顺利剿灭二袁,欲图江东,非旦夕可成。朝廷亟需扩建水军,革新战船,训练士卒,方能在未来与孙策的较量中,掌握大江之利。”

  刘协闻言,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那蜿蜒的长江。郭嘉的分析,如同在他火热的心头浇下了一盆冷静的泉水。是啊,解决了北方的豺狼,还有江东的猛虎。而要想降服这头猛虎,一支强大的水军,是必不可少的钥匙。

  “奉孝所言,深谋远虑。”刘协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与决断,“二袁必灭,然江东之患,亦需早做筹谋。水军建设,刻不容缓。待此间事了,朕当亲自主持,倾力打造一支无敌水师,以定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