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执夜访定下盟约后不过两日,宫中的旨意便到了永宁侯府,并非正式的指婚诏书,而是皇帝口谕,召永宁郡君姜妙入宫觐见,美其名曰“询问太后凤体调理之事”。
姜妙心知肚明,真正的考验来了。皇帝这是要亲自探她的口风,为最终的指婚做最后的确认为。她精心准备了一番,从容入宫。
此次见驾的地点并非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也非规矩繁多的御书房,而是选在了御花园一处临水的敞轩内,环境清幽,气氛看似随意,实则更考验应对的机变。
元启帝一身常服,正凭栏喂鱼,见到姜妙,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仿佛只是一位关心晚辈的长者。赐座看茶后,先是闲话家常般问了些太后日常保养的细节,姜妙一一谨慎作答。
很快,皇帝话锋一转,似是不经意地叹道:“此次宫宴,真是多亏了郡君。否则,朕这把老骨头,怕是真要交代了。”他目光落在姜妙身上,带着探究,“说起来,战王此次也受了不少惊吓,他旧伤未愈,朕心中甚是忧虑。郡君医术通神,近日可曾为他诊过脉?情况如何?”
(内心OS:来了。重点果然在萧执的身体状况上。这是要确认他是否还有“冲喜”的价值,以及我是否真的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姜妙心中早有定计,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凝重与一丝为难之色。她微微垂首,斟酌着词语回道:“回陛下,臣女前两日确曾应王爷之请,过府为他请过平安脉。”
皇帝目光微凝:“哦?结果如何?”
姜妙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医者的严谨与些许无奈:“王爷体内的旧毒,根基极深,虽经先前调理,暂时压制,但……并未根除。经脉受损之处,愈合缓慢,遇有情绪波动或外力侵袭,极易反复。臣女观其脉象,沉疴犹在,元气亏损,非……非寻常药石可速效。”
她这番话,说得半真半假。真的是萧执曾经确实中过剧毒且重伤过;假的是如今早已被她调理得生龙活虎。但她利用高超的医术,配合一些特殊的药物和针法,暂时改变了萧执的脉象,使其呈现出一种外强中干、沉疴难起的假象。莫说是寻常太医,便是院判亲临,若不极其仔细探查,也难辨真伪。
皇帝闻言,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似是惋惜,又似是……放心?他沉吟道:“连郡君都如此说,看来执儿的身体,确实令人忧心。唉,天妒英才啊……”
姜妙适时地抬起头,眼中流露出真诚的(表演出来的)关切与敬仰:“陛下,王爷为国征战,落下此等伤病,臣女每每思之,皆感佩于心。虽知王爷痼疾难愈,但臣女必当竭尽所能,以毕生所学,悉心为他调养,纵不能使其恢复如初,也求能减轻病痛,延其寿数。”
她这番话,将一个对英雄充满同情、并愿意以身报(照顾)国的医者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只字未提婚嫁,却处处暗示了自己愿意承担起照顾萧执的责任。
皇帝仔细打量着姜妙的神色,见她目光清澈,言辞恳切,不似作伪,心中信了七八分。他捋了捋胡须,故作沉思状,然后仿佛灵光一现,说道:“郡君有此仁心,实乃执儿之幸。朕看你们年纪相仿,你又精通医术,若能常伴其左右,悉心照料,或许……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民间常有‘冲喜’之说,虽不可尽信,但一份真挚的关怀,或许真能带来转机也未可知。”
他将“冲喜”二字说得轻描淡写,却是在给指婚一个最顺理成章的借口。
姜妙心中暗笑皇帝找借口的水平,面上却适时地飞起两抹红晕(用内力逼的),带着几分羞涩,低声道:“陛下……陛下言重了。臣女……一切但凭陛下做主。”她没有直接说愿意,但这副姿态,已然是默许,并将最终决定权恭敬地交还给了皇帝。
皇帝对姜妙的反应十分满意。既全了他酬功的心思,又解决了姜妙的婚事难题,更将战王府与这位神医牢牢绑定,且不至于让其他皇子势力坐大,可谓一举数得。最重要的是,一个“命不久矣”的战王加上一个忠心耿耿的神医郡君,这个组合,让他感到无比放心。
“好,好。”皇帝龙颜大悦,“郡君深明大义,朕心甚慰。你且回去等候旨意吧。”
姜妙恭敬告退。走出御花园,她轻轻舒了口气,知道这一关,算是顺利通过了。皇帝亲手将“冲喜”这顶帽子扣了下来,那么她与萧执的婚事,便再无任何阻碍。
(内心OS:搞定!‘病秧子’王爷和‘冲喜’郡君,这剧本,皇帝陛下您写得挺满意吧?接下来,就等着圣旨下来了。)
一场关乎未来走向的御前应对,在姜妙的巧妙演技和精心策划下,圆满落幕。
姜妙心知肚明,真正的考验来了。皇帝这是要亲自探她的口风,为最终的指婚做最后的确认为。她精心准备了一番,从容入宫。
此次见驾的地点并非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也非规矩繁多的御书房,而是选在了御花园一处临水的敞轩内,环境清幽,气氛看似随意,实则更考验应对的机变。
元启帝一身常服,正凭栏喂鱼,见到姜妙,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仿佛只是一位关心晚辈的长者。赐座看茶后,先是闲话家常般问了些太后日常保养的细节,姜妙一一谨慎作答。
很快,皇帝话锋一转,似是不经意地叹道:“此次宫宴,真是多亏了郡君。否则,朕这把老骨头,怕是真要交代了。”他目光落在姜妙身上,带着探究,“说起来,战王此次也受了不少惊吓,他旧伤未愈,朕心中甚是忧虑。郡君医术通神,近日可曾为他诊过脉?情况如何?”
(内心OS:来了。重点果然在萧执的身体状况上。这是要确认他是否还有“冲喜”的价值,以及我是否真的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姜妙心中早有定计,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凝重与一丝为难之色。她微微垂首,斟酌着词语回道:“回陛下,臣女前两日确曾应王爷之请,过府为他请过平安脉。”
皇帝目光微凝:“哦?结果如何?”
姜妙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医者的严谨与些许无奈:“王爷体内的旧毒,根基极深,虽经先前调理,暂时压制,但……并未根除。经脉受损之处,愈合缓慢,遇有情绪波动或外力侵袭,极易反复。臣女观其脉象,沉疴犹在,元气亏损,非……非寻常药石可速效。”
她这番话,说得半真半假。真的是萧执曾经确实中过剧毒且重伤过;假的是如今早已被她调理得生龙活虎。但她利用高超的医术,配合一些特殊的药物和针法,暂时改变了萧执的脉象,使其呈现出一种外强中干、沉疴难起的假象。莫说是寻常太医,便是院判亲临,若不极其仔细探查,也难辨真伪。
皇帝闻言,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似是惋惜,又似是……放心?他沉吟道:“连郡君都如此说,看来执儿的身体,确实令人忧心。唉,天妒英才啊……”
姜妙适时地抬起头,眼中流露出真诚的(表演出来的)关切与敬仰:“陛下,王爷为国征战,落下此等伤病,臣女每每思之,皆感佩于心。虽知王爷痼疾难愈,但臣女必当竭尽所能,以毕生所学,悉心为他调养,纵不能使其恢复如初,也求能减轻病痛,延其寿数。”
她这番话,将一个对英雄充满同情、并愿意以身报(照顾)国的医者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只字未提婚嫁,却处处暗示了自己愿意承担起照顾萧执的责任。
皇帝仔细打量着姜妙的神色,见她目光清澈,言辞恳切,不似作伪,心中信了七八分。他捋了捋胡须,故作沉思状,然后仿佛灵光一现,说道:“郡君有此仁心,实乃执儿之幸。朕看你们年纪相仿,你又精通医术,若能常伴其左右,悉心照料,或许……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民间常有‘冲喜’之说,虽不可尽信,但一份真挚的关怀,或许真能带来转机也未可知。”
他将“冲喜”二字说得轻描淡写,却是在给指婚一个最顺理成章的借口。
姜妙心中暗笑皇帝找借口的水平,面上却适时地飞起两抹红晕(用内力逼的),带着几分羞涩,低声道:“陛下……陛下言重了。臣女……一切但凭陛下做主。”她没有直接说愿意,但这副姿态,已然是默许,并将最终决定权恭敬地交还给了皇帝。
皇帝对姜妙的反应十分满意。既全了他酬功的心思,又解决了姜妙的婚事难题,更将战王府与这位神医牢牢绑定,且不至于让其他皇子势力坐大,可谓一举数得。最重要的是,一个“命不久矣”的战王加上一个忠心耿耿的神医郡君,这个组合,让他感到无比放心。
“好,好。”皇帝龙颜大悦,“郡君深明大义,朕心甚慰。你且回去等候旨意吧。”
姜妙恭敬告退。走出御花园,她轻轻舒了口气,知道这一关,算是顺利通过了。皇帝亲手将“冲喜”这顶帽子扣了下来,那么她与萧执的婚事,便再无任何阻碍。
(内心OS:搞定!‘病秧子’王爷和‘冲喜’郡君,这剧本,皇帝陛下您写得挺满意吧?接下来,就等着圣旨下来了。)
一场关乎未来走向的御前应对,在姜妙的巧妙演技和精心策划下,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