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诀别-《青龙缠棺》

  “有你们做觅觅的朋友,真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福气。”老人哽咽着,声音里充满了感激与托付。

  “她小时候……太苦了。那些孩子,一靠近她,总会莫名其妙地生场病……久而久之,街坊邻居都躲着她……”

  “久而久之,这窄窄的巷子,左邻右舍的热闹,都与觅觅无关了。她小小的身影,总是孤零零的。”

  “她懂事得特别早,才十几岁,就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家……我们当爹妈的,怎么会不知道她一个人在外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

  “可她从来不说,只是隔三差五寄钱回来,嘱咐我们吃好穿好……那些钱,都是觅觅的血汗钱啊……我们都存在那张旧存折里,一分没动过……”

  老人的话语被泪水打断,他深深吸了口气,才继续道。

  “就想着,等我们觅觅哪天嫁人了,日子安稳了……再拿出来,给她添点底气……让她……也能过几天松快日子……”

  “爸……妈……”一声破碎的呼唤从母亲怀中闷闷地传来。

  虞觅的脸死死埋在母亲温暖却日渐消瘦的怀抱里,瘦弱的肩膀剧烈地耸动着,仿佛要将一生的委屈、依恋和不舍都揉碎在这最后的拥抱里,泣不成声。

  我和徐叙他们相视一眼,无声地交换了一个沉重的眼神,默契地退回了光线昏暗的里屋。

  等待着虞觅一家人做最后的告别。

  谁都没有提起离别,但字字句句都是在诀别。

  时间在压抑的寂静中流淌。

  窗外,夕阳的金辉一点点被暮色吞噬。

  屋檐下,那悲切的絮语终于彻底沉寂下去,只余下虞觅压抑到几乎窒息的、断断续续的低泣,像受伤小兽绝望的呜咽,在渐浓的夜色里回荡。

  厉殊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虞觅身侧。

  他素来冷峻的面容此刻被浓重的心疼覆盖,薄唇紧抿,欲言又止。

  最终,他只是伸出手,带着无限怜惜,轻轻抚摸着虞觅散落在肩背的乌发,动作温柔得如同触碰易碎的珍宝。

  他身后跟着两位阴差,正是之前屡次被厉殊任命的那两个哑巴阴差。

  两位恭恭敬敬的将虞觅父母飘于身侧的魂魄率先领入了地府。

  我走到她父母身旁,抬手触摸着已经逐渐失去温度的手,一股难以言喻的空茫和失落感瞬间攥紧了心脏,沉甸甸地向下坠去。

  “在阴间重逢,也算是……另一种圆满吧。”我低声开口,声音干涩。

  这话既是对着虞觅说,更像是在试图安抚自己心中那片同样荒芜的角落。

  “我没有家了……”虞觅抬起头,双眼红肿。

  她固执地、紧紧地握着父母那双交叠在一起的手,感受着残留的余温。

  “有的,”我再次低语,声音虽轻却带着坚定,“他们在地府等你时常探望。”

  而我,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

  三百年光阴,他或许早已轮回数次,不知投身于何方天地,又成了谁家儿女的慈父。

  虞觅彻底陷入了沉默的深海,一连数日,情绪低沉得失了所有生气。

  厉殊便成了她身侧一道沉默而坚实的影子,无言地陪伴着。

  他亲自操持了二老的后事,将遗骸火化后,寻了一处藏风聚气、风水极佳的宝地,郑重安葬。

  我们几人,也陪着虞觅在这承载了她与父母所有回忆的老屋中,度过了几个寂静得只剩下呼吸声的日子。

  屋里的一切都仿佛带着往日的温度。

  那被烟火熏得发黑的老式灶台,那条洗得发白却依然干净的旧围裙。

  那被擦得一尘不染、光可鉴人的水泥地和桌椅……

  角落里,那个属于虞觅房间的小柜子被打开了,里面整整齐齐锁着厉殊当初送来的丰厚彩礼,一分未动。

  旁边,是那张被摩挲得边角起毛的旧存折,里面静静躺着虞觅这些年寄回来的每一分血汗钱。

  那一刻,虞觅凝视着存折,只觉得从前那些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的日子,瞬间失去了所有意义。

  她的节俭,终究没能为父母换来哪怕一天的清闲和享受。

  这房子原是租的。

  虞觅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从房东手中买下了这间浸透了父母气息的老屋。

  屋里的陈设,她一样也舍不得挪动分毫。

  随着房门重重落上那把新锁,仿佛将虞觅与父母之间那鲜少的温情时刻都一并掩埋封存在了这里。

  这江柳县,我们也没有再停留下去的意义。

  厉殊提出带虞觅下地府探望已成为鬼魂的父母。

  虞觅迟迟不知该如何去面对那已然阴阳两隔的至亲。

  在痛苦与渴望的反复撕扯中犹豫再三,她最终还是艰难地点了头,决定去接受这个残酷却又带着一丝慰藉的现实。

  我让徐叙务必看好岑苍栖,自己则跟随虞觅一同前往地府。

  心底盘桓着一些疑问,早想当面问问厉殊,却一直苦无机会。

  生离死别的痛楚,沉重得令人窒息。

  我惧怕这种毫无防备的沉重打击,会突兀地降临在自己或是岑苍栖身上。

  倘若厉殊能提前得知虞觅父母的命数,也不至于在她毫无防备的时刻,给予沉重一击。

  可命运就是如此弄人。

  来到地府,厉殊先将虞觅引至一处僻静的居所。

  推开门的刹那,我不由得怔住了。

  屋内的陈设与装潢,竟与阳间那处狭小却充满烟火气的家,一模一样。

  从灶台的位置到桌椅的样式,甚至连那旧围裙都仿佛被完美复刻。

  可见厉殊用了心。

  他是在竭尽全力,试图为虞觅挽留住心底最后一点关于“家”的温暖和念想。

  只是,地府终究是地府。

  窗外没有温暖的阳光,只有亘古不变的、幽暗天幕上流淌着诡异绿芒的极光。

  无论如何相似,也终究少了阳间那份真实的暖意与生机。

  虞觅父母的魂魄似乎已接受了身为鬼魂的事实,神态平和了许多。

  他们如同生前一样,在“新家”的灶台前忙碌,张罗了满满一桌子饭菜。

  都是虞觅曾经爱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