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的傍晚,周惟清没有像往常一样在书房处理公务,而是抱着刚刚洗完澡、浑身香喷喷的小林林,和姜南星一起在客厅地毯上玩耍。小家伙最近词汇量猛增,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爸爸~班班~忙?”小林林玩着爸爸的衬衫扣子,仰头问。
周惟清亲了亲儿子的额头,柔声道:“嗯,爸爸在想事情,想着怎么让林林长大的英林,变得更漂亮,更好玩。”
“玩~车车~”小家伙立刻被“好玩”吸引,举起手中的玩具小汽车。
姜南星看着父子俩,笑着对周惟清说:“看你眉头这几天都皱着,是在思考何书记说的‘更美好的明天’该怎么实现吧?”
周惟清叹了口气,将儿子搂在怀里,目光有些悠远:“是啊,南星。以前当县长,更多是考虑如何把定下来的事情执行好,把项目落地。现在坐在这个位置上,感觉完全不同了。就像下棋,不能只想着下一步,要看十步,甚至几十步。英林未来十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的产业如何升级?我们的乡村如何真正实现‘振兴’而不只是‘脱贫’?我们的人才如何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我们的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长久的发展优势?这些问题,每天都在我脑子里打转。”
姜南星理解丈夫的压力,她靠过来,握住他的手,轻声说:“这不是你一个人能想明白的事情,需要集思广益。何书记在的时候,也常说‘群策群力’。”
“你说得对。”周惟清眼睛一亮,“我打算启动一个‘英林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的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不仅要在党政机关内部进行,还要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基层干部、返乡青年、普通村民都参与进来,听听各方面的声音。”
说干就干。周惟清迅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他亲自牵头成立了“英林县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领导小组”,自己任组长,夏云州任副组长,相关常委和副县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县委办、政府办、发改局、统计局、特色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
在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上,周惟清明确了工作思路:
“同志们,我们这次规划,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它必须是接地气的,有前瞻性的,能够真正指引英林未来发展的‘导航图’。”他环视与会人员,语气严肃,“我初步设想,规划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和谋划:”
他一条条清晰地阐述:
“第一,产业竞争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他看向夏云州和姜南星,“云州县长,南星主任,这是我们发展的根基。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思考现有产业如何提质增效,比如牡丹、茶叶、药材的深加工如何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农光互补’、‘茶旅融合’等新模式如何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同时,要着眼于未来,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基于我们绿色能源优势的数据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的延伸和补充是关键。”
夏云州点头:“明白,我们政府线会重点梳理现有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瞄准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精准招商。”
姜南星补充道:“我们中心可以负责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引入新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二,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深化。”周惟清继续道,“脱贫不是终点,我们要推动乡村从‘美起来’到‘活起来’‘富起来’的深刻变革。如何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真正实现城乡均等化?如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如何吸引更多资本、技术、人才‘上山下乡’?这些都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路径和措施。这项工作,请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牵头,各乡镇配合。”
“第三,绿色发展与生态价值的实现。”他强调,“绿水青山是我们最大的本钱。未来十年,我们不仅要守住,更要增值。如何将生态优势更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除了现有的康养旅游,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新领域是否可以探索?环保局、林业局要深入研究。”
“第四,人才战略与创新驱动。”周惟清语气加重,“‘赵磊们’回来了,我们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扎根、壮大?如何培养本土人才?如何构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软硬件环境?这是关乎英林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组织部、人社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五,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他最后说,“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英林、法治英林?政法委、组织部、大数据局要重点研究。”
他要求各牵头单位在三个月内,拿出各自领域的初步研究报告和规划建议。同时,工作专班要立即启动面向全社会的大讨论活动,通过座谈会、网络问卷、媒体征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
规划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周惟清比以往更加忙碌。但无论多忙,他都会尽量保证回家吃晚饭,享受与家人短暂的团聚时光。这成了他高压工作下最重要的“充电”方式。
晚餐桌上,有时也会成为他灵感的来源地。他会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姜南星听。
“南星,你说,我们大力推广‘茶旅融合’,但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如何让游客来了还想来?”他一边给儿子喂蒸蛋,一边若有所思地问。
姜南星想了想,回答道:“我觉得,关键在于挖掘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提供深度体验。比如,叶天的天叶茶业可以不仅仅让游客采茶制茶,还可以开设茶道课程,讲述英林茶马古道的历史,甚至可以结合二十四节气,推出不同主题的茶山生活体验套餐。要让游客感受到,这里不只是产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周惟清听得频频点头:“有道理!文化是灵魂,体验是核心。你这个思路很好,我让旅游局和叶天他们深入研究一下。”
小林林虽然听不懂爸爸妈妈在讨论什么,但看到爸爸认真听妈妈说话的样子,也会学着爸爸,放下小勺子,歪着小脑袋看着妈妈,那副小大人的模样逗得周惟清和姜南星忍俊不禁。
有时,周惟清也会把一些非涉密的规划思路,带到县委常委会或者书记专题会上进行“头脑风暴”。他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甚至鼓励争论。
在一次关于人才公寓建设标准的讨论上,就出现了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应该高标准建设,才能吸引高端人才;有的则认为应该更务实,考虑县财政的承受能力和普惠性。
周惟清认真听完各方观点后,总结道:“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我看可以分层次、多元化解决。一部分高标准公寓用于吸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引爆点’;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市场主体建设更多适合青年创客、技术工人的普惠性租赁住房。我们不能只有一个标准,要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这种开放、务实、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让英林的干部们感到既紧张又兴奋。他们知道,周书记不是在走过场,而是真正想要绘制一幅属于英林未来的、科学的发展蓝图。
夜晚,周惟清站在书房那张巨大的英林县地图前,上面已经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了许多思考的痕迹。姜南星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轻轻放在桌上。
“别熬太晚了。”她轻声说。
周惟清转过身,将她揽入怀中,看着地图,语气坚定而充满期待:“南星,你看,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我现在做的,就是为这希望规划好路径,让它能更长久、更灿烂地绽放。”
姜南星靠在他怀里,感受着他胸膛下那颗为英林跳动的心脏,柔声道:“嗯,我相信你,也相信英林。我们会一起见证的。”
窗外,寒星点点,而英林县城温暖的灯火,与书房内不眠的灯光交相辉映,共同照亮着这片土地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新的起点,已然开启;十年的思考,正落地生根。
时光在周惟清和姜南星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悄然流逝,而在他们细心呵护下的小林林,也如同沐浴着阳光雨露的小苗,一天一个样地茁壮成长。两岁多的小家伙,语言能力进入了爆发期,已经能说出许多简单的语句,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小话痨”和“开心果”。
周惟清升任县委书记后,肩上的责任更重,工作也更加繁忙。但他始终牢记自己对家庭的承诺,无论政务如何缠身,他都雷打不动地坚持一个原则——每周末至少抽出完整的一天时间,全心全意地陪伴儿子。他深知,父亲的陪伴,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珍贵礼物,也是他高压工作下最好的减压方式。
“爸爸~班班~忙?”小林林玩着爸爸的衬衫扣子,仰头问。
周惟清亲了亲儿子的额头,柔声道:“嗯,爸爸在想事情,想着怎么让林林长大的英林,变得更漂亮,更好玩。”
“玩~车车~”小家伙立刻被“好玩”吸引,举起手中的玩具小汽车。
姜南星看着父子俩,笑着对周惟清说:“看你眉头这几天都皱着,是在思考何书记说的‘更美好的明天’该怎么实现吧?”
周惟清叹了口气,将儿子搂在怀里,目光有些悠远:“是啊,南星。以前当县长,更多是考虑如何把定下来的事情执行好,把项目落地。现在坐在这个位置上,感觉完全不同了。就像下棋,不能只想着下一步,要看十步,甚至几十步。英林未来十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的产业如何升级?我们的乡村如何真正实现‘振兴’而不只是‘脱贫’?我们的人才如何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我们的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长久的发展优势?这些问题,每天都在我脑子里打转。”
姜南星理解丈夫的压力,她靠过来,握住他的手,轻声说:“这不是你一个人能想明白的事情,需要集思广益。何书记在的时候,也常说‘群策群力’。”
“你说得对。”周惟清眼睛一亮,“我打算启动一个‘英林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的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不仅要在党政机关内部进行,还要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基层干部、返乡青年、普通村民都参与进来,听听各方面的声音。”
说干就干。周惟清迅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他亲自牵头成立了“英林县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领导小组”,自己任组长,夏云州任副组长,相关常委和副县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县委办、政府办、发改局、统计局、特色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
在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上,周惟清明确了工作思路:
“同志们,我们这次规划,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它必须是接地气的,有前瞻性的,能够真正指引英林未来发展的‘导航图’。”他环视与会人员,语气严肃,“我初步设想,规划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和谋划:”
他一条条清晰地阐述:
“第一,产业竞争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他看向夏云州和姜南星,“云州县长,南星主任,这是我们发展的根基。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思考现有产业如何提质增效,比如牡丹、茶叶、药材的深加工如何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农光互补’、‘茶旅融合’等新模式如何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同时,要着眼于未来,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基于我们绿色能源优势的数据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的延伸和补充是关键。”
夏云州点头:“明白,我们政府线会重点梳理现有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瞄准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精准招商。”
姜南星补充道:“我们中心可以负责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引入新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二,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深化。”周惟清继续道,“脱贫不是终点,我们要推动乡村从‘美起来’到‘活起来’‘富起来’的深刻变革。如何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真正实现城乡均等化?如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如何吸引更多资本、技术、人才‘上山下乡’?这些都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路径和措施。这项工作,请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牵头,各乡镇配合。”
“第三,绿色发展与生态价值的实现。”他强调,“绿水青山是我们最大的本钱。未来十年,我们不仅要守住,更要增值。如何将生态优势更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除了现有的康养旅游,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新领域是否可以探索?环保局、林业局要深入研究。”
“第四,人才战略与创新驱动。”周惟清语气加重,“‘赵磊们’回来了,我们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扎根、壮大?如何培养本土人才?如何构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软硬件环境?这是关乎英林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组织部、人社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五,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他最后说,“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英林、法治英林?政法委、组织部、大数据局要重点研究。”
他要求各牵头单位在三个月内,拿出各自领域的初步研究报告和规划建议。同时,工作专班要立即启动面向全社会的大讨论活动,通过座谈会、网络问卷、媒体征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
规划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周惟清比以往更加忙碌。但无论多忙,他都会尽量保证回家吃晚饭,享受与家人短暂的团聚时光。这成了他高压工作下最重要的“充电”方式。
晚餐桌上,有时也会成为他灵感的来源地。他会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姜南星听。
“南星,你说,我们大力推广‘茶旅融合’,但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如何让游客来了还想来?”他一边给儿子喂蒸蛋,一边若有所思地问。
姜南星想了想,回答道:“我觉得,关键在于挖掘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提供深度体验。比如,叶天的天叶茶业可以不仅仅让游客采茶制茶,还可以开设茶道课程,讲述英林茶马古道的历史,甚至可以结合二十四节气,推出不同主题的茶山生活体验套餐。要让游客感受到,这里不只是产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周惟清听得频频点头:“有道理!文化是灵魂,体验是核心。你这个思路很好,我让旅游局和叶天他们深入研究一下。”
小林林虽然听不懂爸爸妈妈在讨论什么,但看到爸爸认真听妈妈说话的样子,也会学着爸爸,放下小勺子,歪着小脑袋看着妈妈,那副小大人的模样逗得周惟清和姜南星忍俊不禁。
有时,周惟清也会把一些非涉密的规划思路,带到县委常委会或者书记专题会上进行“头脑风暴”。他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甚至鼓励争论。
在一次关于人才公寓建设标准的讨论上,就出现了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应该高标准建设,才能吸引高端人才;有的则认为应该更务实,考虑县财政的承受能力和普惠性。
周惟清认真听完各方观点后,总结道:“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我看可以分层次、多元化解决。一部分高标准公寓用于吸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引爆点’;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市场主体建设更多适合青年创客、技术工人的普惠性租赁住房。我们不能只有一个标准,要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这种开放、务实、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让英林的干部们感到既紧张又兴奋。他们知道,周书记不是在走过场,而是真正想要绘制一幅属于英林未来的、科学的发展蓝图。
夜晚,周惟清站在书房那张巨大的英林县地图前,上面已经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了许多思考的痕迹。姜南星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轻轻放在桌上。
“别熬太晚了。”她轻声说。
周惟清转过身,将她揽入怀中,看着地图,语气坚定而充满期待:“南星,你看,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我现在做的,就是为这希望规划好路径,让它能更长久、更灿烂地绽放。”
姜南星靠在他怀里,感受着他胸膛下那颗为英林跳动的心脏,柔声道:“嗯,我相信你,也相信英林。我们会一起见证的。”
窗外,寒星点点,而英林县城温暖的灯火,与书房内不眠的灯光交相辉映,共同照亮着这片土地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新的起点,已然开启;十年的思考,正落地生根。
时光在周惟清和姜南星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悄然流逝,而在他们细心呵护下的小林林,也如同沐浴着阳光雨露的小苗,一天一个样地茁壮成长。两岁多的小家伙,语言能力进入了爆发期,已经能说出许多简单的语句,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小话痨”和“开心果”。
周惟清升任县委书记后,肩上的责任更重,工作也更加繁忙。但他始终牢记自己对家庭的承诺,无论政务如何缠身,他都雷打不动地坚持一个原则——每周末至少抽出完整的一天时间,全心全意地陪伴儿子。他深知,父亲的陪伴,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珍贵礼物,也是他高压工作下最好的减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