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木窗时,吴邪正蹲在灶前生火。潮湿的松针引着了火星,“噼啪”一声窜起蓝幽幽的火苗,舔着干硬的柴禾,把他的侧脸映得忽明忽暗。
“我说天真,你这生火技术还没长进啊。”胖子端着个豁口的粗瓷碗从里屋出来,碗里卧着两个白胖的荷包蛋,“想当年在七星鲁王宫,你点个火能把自己头发燎了,现在好歹能让灶膛冒烟了,进步!”
吴邪没好气地拍掉沾在裤腿上的灰:“有本事你试试?这破灶膛跟你似的,脾气倔得很,稍不留神就灭。”
正说着,张起灵掀帘进来,手里攥着把刚掐的野葱,翠绿的叶子上还挂着露水。他没说话,只是把野葱往灶台边一放,转身去拿墙角的劈柴。那柴是前几日刚劈好的,码得整整齐齐,粗细均匀,一看就是张起灵的手笔——他做这些事总带着种近乎刻板的认真,连柴禾都比别人劈得周正。
“得嘞,今儿咱吃葱油面!”胖子把荷包蛋往桌上一放,凑到野葱跟前闻了闻,“新鲜!哑巴张,你这掐葱的手艺比当年拧粽子脖子还利落。”
张起灵没接话,只是拿起菜刀,将野葱切成细碎的葱花,刀刃碰在案板上发出规律的“笃笃”声,像在打某种隐秘的节拍。吴邪看着他垂着眼帘的样子,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突然想起在西沙海底,他也是这样安安静静地处理海蟑螂,手法干净得让人忘了那东西有多恶心。
灶上的水开了,冒着滚滚的白汽。吴邪手忙脚乱地往锅里下挂面,面条在水里翻涌,像一群乱窜的银鱼。张起灵适时递过一双长筷子,帮他把缠在一起的面条挑开,指尖偶尔碰到他的手背,带着点柴火气的温度。
“我说,”吴邪突然开口,看着面条在沸水里舒展,“咱这日子,算不算过上你当年想的‘安稳’了?”
张起灵的动作顿了顿,没立刻回答。胖子抢着说:“那可不!有吃有喝,没人追着砍,出门见山,进门有火,比在斗里啃压缩饼干强一百倍!”
水再次沸腾时,吴邪舀了勺凉水浇下去,“咕嘟”一声,水面平静了些。这是他从陈皮老爷子那学的,说煮面点两次水,面条才筋道。张起灵把切好的葱花撒进碗底,又从坛子里舀了勺猪油,淋上滚烫的面汤,香味“腾”地一下就起来了。
“安稳。”张起灵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略哑,却清晰得很,“这样就好。”
吴邪的心莫名一软。他想起很多年前,在云顶天宫的雪地里,张起灵说他想不起来过去,也看不清将来。那时候他只觉得心疼,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而现在,这个人站在烟火缭绕的灶边,说“这样就好”,仿佛那些翻山越岭的苦,都化作了灶膛里温顺的火苗,暖得恰到好处。
面条捞进碗里,盖上金黄的荷包蛋,再撒把翠绿的葱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香得让人直咽口水。胖子已经捧着碗蹲在门槛上,吸溜吸溜吃得欢,面条溅了点汤在衣襟上也不顾。
吴邪和张起灵坐在灶台边的小板凳上,慢慢吃着。晨光从他们之间的缝隙漏进来,照在张起灵碗里的葱花上,亮得像碎掉的星星。
“下午去把篱笆补补吧,”吴邪咬着面条说,“昨儿见着有兔子钻进菜畦了,啃了好几棵刚冒头的青菜。”
张起灵点头,夹起碗里的荷包蛋,默默放进吴邪碗里。
“哎哎,偏心啊!”胖子在门口嚷嚷,“哑巴张,你咋不给我夹一个?”
张起灵没理他,只是看着吴邪,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柔和。吴邪心里一热,把蛋又推回去一半:“分着吃。”
荷包蛋的蛋黄是溏心的,咬一口流出来,混着葱油的香,暖得从舌尖一直熨帖到胃里。吴邪突然觉得,所谓养老,大概就是这样——有人把蛋让给你,有人陪你补篱笆,有人在你说“点两次水的面条筋道”时,会在下一次煮面时默默记着。
吃完面,胖子自告奋勇去洗碗,嘴里哼着跑调的小曲,洗洁精的泡沫沾了满手。张起灵扛着斧头去劈新的柴禾,斧头落下的声音很闷,一下一下,像在给这安稳的日子打标点。
吴邪坐在门口的石阶上,看着菜畦里被兔子啃过的青菜,正想着该种点什么补救。张起灵劈柴的间隙,会偶尔抬眼看他一下,目光越过院子,落在他身上,像阳光扫过水面,轻轻巧巧,却留下细碎的暖。
远处的山尖还顶着点残雪,近处的柴火气混着野葱香,漫在空气里。吴邪掏出烟盒,想抽一根,又想起张起灵不喜欢烟味,于是又塞了回去。
“哑巴张,”他喊了一声,“下午补篱笆用不用我帮忙?”
张起灵的斧头顿了顿,回头看他,嘴角似乎微微扬了一下:“好。”
就一个字,却比任何承诺都让人踏实。吴邪笑了,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朝着劈柴的地方走去。阳光正好,落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起来,像这辈子都拆不开的样子。
灶膛里的火渐渐熄了,留着点余温,像他们没说出口的话,慢慢煨着,比任何轰轰烈烈都更让人安心。这养老的日子,没有机关算尽,没有血雨腥风,只有灶前的烟火,和烟火里慢慢滋长的、比铁还硬的情分。
“我说天真,你这生火技术还没长进啊。”胖子端着个豁口的粗瓷碗从里屋出来,碗里卧着两个白胖的荷包蛋,“想当年在七星鲁王宫,你点个火能把自己头发燎了,现在好歹能让灶膛冒烟了,进步!”
吴邪没好气地拍掉沾在裤腿上的灰:“有本事你试试?这破灶膛跟你似的,脾气倔得很,稍不留神就灭。”
正说着,张起灵掀帘进来,手里攥着把刚掐的野葱,翠绿的叶子上还挂着露水。他没说话,只是把野葱往灶台边一放,转身去拿墙角的劈柴。那柴是前几日刚劈好的,码得整整齐齐,粗细均匀,一看就是张起灵的手笔——他做这些事总带着种近乎刻板的认真,连柴禾都比别人劈得周正。
“得嘞,今儿咱吃葱油面!”胖子把荷包蛋往桌上一放,凑到野葱跟前闻了闻,“新鲜!哑巴张,你这掐葱的手艺比当年拧粽子脖子还利落。”
张起灵没接话,只是拿起菜刀,将野葱切成细碎的葱花,刀刃碰在案板上发出规律的“笃笃”声,像在打某种隐秘的节拍。吴邪看着他垂着眼帘的样子,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突然想起在西沙海底,他也是这样安安静静地处理海蟑螂,手法干净得让人忘了那东西有多恶心。
灶上的水开了,冒着滚滚的白汽。吴邪手忙脚乱地往锅里下挂面,面条在水里翻涌,像一群乱窜的银鱼。张起灵适时递过一双长筷子,帮他把缠在一起的面条挑开,指尖偶尔碰到他的手背,带着点柴火气的温度。
“我说,”吴邪突然开口,看着面条在沸水里舒展,“咱这日子,算不算过上你当年想的‘安稳’了?”
张起灵的动作顿了顿,没立刻回答。胖子抢着说:“那可不!有吃有喝,没人追着砍,出门见山,进门有火,比在斗里啃压缩饼干强一百倍!”
水再次沸腾时,吴邪舀了勺凉水浇下去,“咕嘟”一声,水面平静了些。这是他从陈皮老爷子那学的,说煮面点两次水,面条才筋道。张起灵把切好的葱花撒进碗底,又从坛子里舀了勺猪油,淋上滚烫的面汤,香味“腾”地一下就起来了。
“安稳。”张起灵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略哑,却清晰得很,“这样就好。”
吴邪的心莫名一软。他想起很多年前,在云顶天宫的雪地里,张起灵说他想不起来过去,也看不清将来。那时候他只觉得心疼,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而现在,这个人站在烟火缭绕的灶边,说“这样就好”,仿佛那些翻山越岭的苦,都化作了灶膛里温顺的火苗,暖得恰到好处。
面条捞进碗里,盖上金黄的荷包蛋,再撒把翠绿的葱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香得让人直咽口水。胖子已经捧着碗蹲在门槛上,吸溜吸溜吃得欢,面条溅了点汤在衣襟上也不顾。
吴邪和张起灵坐在灶台边的小板凳上,慢慢吃着。晨光从他们之间的缝隙漏进来,照在张起灵碗里的葱花上,亮得像碎掉的星星。
“下午去把篱笆补补吧,”吴邪咬着面条说,“昨儿见着有兔子钻进菜畦了,啃了好几棵刚冒头的青菜。”
张起灵点头,夹起碗里的荷包蛋,默默放进吴邪碗里。
“哎哎,偏心啊!”胖子在门口嚷嚷,“哑巴张,你咋不给我夹一个?”
张起灵没理他,只是看着吴邪,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柔和。吴邪心里一热,把蛋又推回去一半:“分着吃。”
荷包蛋的蛋黄是溏心的,咬一口流出来,混着葱油的香,暖得从舌尖一直熨帖到胃里。吴邪突然觉得,所谓养老,大概就是这样——有人把蛋让给你,有人陪你补篱笆,有人在你说“点两次水的面条筋道”时,会在下一次煮面时默默记着。
吃完面,胖子自告奋勇去洗碗,嘴里哼着跑调的小曲,洗洁精的泡沫沾了满手。张起灵扛着斧头去劈新的柴禾,斧头落下的声音很闷,一下一下,像在给这安稳的日子打标点。
吴邪坐在门口的石阶上,看着菜畦里被兔子啃过的青菜,正想着该种点什么补救。张起灵劈柴的间隙,会偶尔抬眼看他一下,目光越过院子,落在他身上,像阳光扫过水面,轻轻巧巧,却留下细碎的暖。
远处的山尖还顶着点残雪,近处的柴火气混着野葱香,漫在空气里。吴邪掏出烟盒,想抽一根,又想起张起灵不喜欢烟味,于是又塞了回去。
“哑巴张,”他喊了一声,“下午补篱笆用不用我帮忙?”
张起灵的斧头顿了顿,回头看他,嘴角似乎微微扬了一下:“好。”
就一个字,却比任何承诺都让人踏实。吴邪笑了,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朝着劈柴的地方走去。阳光正好,落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起来,像这辈子都拆不开的样子。
灶膛里的火渐渐熄了,留着点余温,像他们没说出口的话,慢慢煨着,比任何轰轰烈烈都更让人安心。这养老的日子,没有机关算尽,没有血雨腥风,只有灶前的烟火,和烟火里慢慢滋长的、比铁还硬的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