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编竹篮的事定了下来,第二天一早,吴邪就拎着两斤前几天晒的笋干,拉着胖子去了王大爷家。王大爷是村里的老手艺人,编了一辈子竹器,家里堆着的竹篾像小山似的,青黄相间,透着股清爽的草木气。
“王大爷,忙着呢?”胖子人未到声先至,看见老人正坐在院角的竹椅上,手里捏着几根竹篾,手指翻飞间,一个竹篮的底子已经初见雏形。
王大爷抬头见是他们,眼睛笑成了一条缝:“是你们仨啊,快坐快坐。”他放下竹篾,往屋里喊了一声,“老婆子,沏茶!”
吴邪把笋干递过去:“自家晒的,不值钱,您尝尝。”
“你这孩子,总这么客气。”王大爷接过笋干,掂量了一下,“够我老婆子炖好几回肉了。”他指了指地上的竹篾,“看你们这架势,是想学编竹篮?”
“可不是嘛,”胖子凑过去看那竹篮底,“您老这手艺,真是绝了!我们仨在家闲得慌,想学着编点玩意儿,一来打发时间,二来……说不定还能换点酒钱。”
王大爷哈哈笑起来:“编竹器是个细致活,急不得。你们先从简单的学起,比如编个小簸箕,或者……”他看了眼吴邪,“编个装菜的小竹筐,你们院里不是种了菜吗?正好用得上。”
说话间,王大爷的老伴端着茶出来,粗瓷碗里飘着野菊花的香。吴邪接过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走。
王大爷拿起几根青竹篾,开始演示:“编竹篮,第一步是破篾。竹子要选两年生的毛竹,不嫩不老,破出来的篾才既有韧劲又不容易断。”他拿起一把小刀,在一根竹子上轻轻一划,然后用手一掰,“咔嚓”一声,竹子就裂成了两半,再层层破开,很快就变成了十几根细细的竹篾,粗细均匀,薄厚一致。
吴邪看得直咋舌,这功夫,没有几十年练不出来。
“破篾是基础,”王大爷说,“你们先练这个,啥时候能把篾破得匀匀实实了,再学编花。”他找了几根较粗的竹子,递给他们,“拿去练,练坏了再拿过来,我这儿有的是竹子。”
三人抱着竹子回家,胖子摩拳擦掌:“不就是破篾吗?胖爷我当年在斗里拆机关都不在话下,还能败给几根竹子?”
结果真败了。那竹子看着挺结实,可破起来却不听话,要么裂得歪歪扭扭,要么一使劲就断成了几截。胖子气得把小刀往地上一摔:“这破竹子,故意跟我作对!”
吴邪也好不到哪去,手上被竹篾划了道小口子,渗出血珠。闷油瓶递给他一张创可贴,自己拿起小刀,默默地琢磨。他话不多,却学得认真,看着王大爷的手法,自己在竹子上试,没多久,居然真破出了一根像模像样的竹篾。
“可以啊小哥!”胖子凑过去看,“你这手艺,不去摆摊可惜了。”
闷油瓶没说话,把破好的竹篾放在一边,又拿起另一根竹子。吴邪看着他专注的侧脸,阳光落在他睫毛上,投下一小片阴影,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没有算计,没有危险,只有阳光,竹子,和身边人的气息。
中午做饭,胖子自告奋勇要露一手,说要做个“竹香排骨”,把排骨塞进竹筒里炖。结果竹筒没处理好,炖到一半裂了,汤洒了一灶台,排骨也炖得半生不熟。
“得,白瞎了这两根竹子。”胖子看着一锅狼藉,心疼得直咂嘴。
吴邪笑着收拾残局:“还是我来吧,给你们做个简单的,番茄鸡蛋汤,配着馒头吃。”
他系上围裙,在灶台前忙活。番茄切得大小均匀,鸡蛋搅得起泡,油热了下锅,“滋啦”一声,香气就漫开了。闷油瓶蹲在灶台边,帮他添柴,火光映在他脸上,暖融融的。
“说真的天真,”胖子坐在灶门口的小板凳上,看着吴邪的背影,“咱真就这么编竹篮了?我总觉得……有点不真实。”
吴邪把番茄倒进锅里,翻炒了几下:“有啥不真实的?以前想过多少回,能有个地方安安稳稳过日子,现在不就过上了吗?”
“话是这么说,”胖子挠挠头,“可我总觉得,少了点啥。”
“少了粽子的嘶吼,少了机关的咔嚓声?”吴邪打趣他,“那你要不要晚上去后山坟地待会儿,找找感觉?”
“去你的!”胖子笑骂,“胖爷我是那种找虐的人吗?”
闷油瓶添了块柴,火苗跳了跳,映得他眼底也像有光在跳。“不缺。”他忽然说。
吴邪和胖子都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啊,不缺。什么都不缺。
有饭吃,有地方住,有彼此在身边,这就够了。
番茄鸡蛋汤炖好了,盛在粗瓷盆里,红的番茄,黄的鸡蛋,看着就有食欲。三人坐在堂屋的小桌旁,就着馒头喝汤,汤有点烫,喝得人鼻尖冒汗,心里却暖烘烘的。
下午接着练破篾,胖子渐渐找到了窍门,破出来的篾虽然不如闷油瓶的匀,但总算能看了。吴邪的手笨,还是老出岔子,手上又添了两道小口子,却也没觉得烦。
夕阳西下的时候,三人把练手的竹篾收拾起来,堆在墙角。院角的辣椒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跟他们打招呼。
“明天接着练。”吴邪看着那些竹篾,心里忽然有了点盼头。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们真能编出像样的竹篮,拿到镇上去卖,换点酒钱,换点油盐,换点这平淡日子里的小欢喜。
晚饭是闷油瓶做的,清炒青菜,是院里自己种的,还有早上剩下的馒头,简单,却吃得踏实。
夜里,吴邪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还有隔壁屋胖子的呼噜声,心里一片安宁。他想起白天王大爷说的话,编竹器是个细致活,急不得。
过日子,大概也像编竹器吧,得一针一线,慢慢来,才能编出温暖踏实的模样。
他笑了笑,翻了个身,很快就睡着了。梦里没有墓道,没有机关,只有满眼的青竹篾,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
“王大爷,忙着呢?”胖子人未到声先至,看见老人正坐在院角的竹椅上,手里捏着几根竹篾,手指翻飞间,一个竹篮的底子已经初见雏形。
王大爷抬头见是他们,眼睛笑成了一条缝:“是你们仨啊,快坐快坐。”他放下竹篾,往屋里喊了一声,“老婆子,沏茶!”
吴邪把笋干递过去:“自家晒的,不值钱,您尝尝。”
“你这孩子,总这么客气。”王大爷接过笋干,掂量了一下,“够我老婆子炖好几回肉了。”他指了指地上的竹篾,“看你们这架势,是想学编竹篮?”
“可不是嘛,”胖子凑过去看那竹篮底,“您老这手艺,真是绝了!我们仨在家闲得慌,想学着编点玩意儿,一来打发时间,二来……说不定还能换点酒钱。”
王大爷哈哈笑起来:“编竹器是个细致活,急不得。你们先从简单的学起,比如编个小簸箕,或者……”他看了眼吴邪,“编个装菜的小竹筐,你们院里不是种了菜吗?正好用得上。”
说话间,王大爷的老伴端着茶出来,粗瓷碗里飘着野菊花的香。吴邪接过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走。
王大爷拿起几根青竹篾,开始演示:“编竹篮,第一步是破篾。竹子要选两年生的毛竹,不嫩不老,破出来的篾才既有韧劲又不容易断。”他拿起一把小刀,在一根竹子上轻轻一划,然后用手一掰,“咔嚓”一声,竹子就裂成了两半,再层层破开,很快就变成了十几根细细的竹篾,粗细均匀,薄厚一致。
吴邪看得直咋舌,这功夫,没有几十年练不出来。
“破篾是基础,”王大爷说,“你们先练这个,啥时候能把篾破得匀匀实实了,再学编花。”他找了几根较粗的竹子,递给他们,“拿去练,练坏了再拿过来,我这儿有的是竹子。”
三人抱着竹子回家,胖子摩拳擦掌:“不就是破篾吗?胖爷我当年在斗里拆机关都不在话下,还能败给几根竹子?”
结果真败了。那竹子看着挺结实,可破起来却不听话,要么裂得歪歪扭扭,要么一使劲就断成了几截。胖子气得把小刀往地上一摔:“这破竹子,故意跟我作对!”
吴邪也好不到哪去,手上被竹篾划了道小口子,渗出血珠。闷油瓶递给他一张创可贴,自己拿起小刀,默默地琢磨。他话不多,却学得认真,看着王大爷的手法,自己在竹子上试,没多久,居然真破出了一根像模像样的竹篾。
“可以啊小哥!”胖子凑过去看,“你这手艺,不去摆摊可惜了。”
闷油瓶没说话,把破好的竹篾放在一边,又拿起另一根竹子。吴邪看着他专注的侧脸,阳光落在他睫毛上,投下一小片阴影,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没有算计,没有危险,只有阳光,竹子,和身边人的气息。
中午做饭,胖子自告奋勇要露一手,说要做个“竹香排骨”,把排骨塞进竹筒里炖。结果竹筒没处理好,炖到一半裂了,汤洒了一灶台,排骨也炖得半生不熟。
“得,白瞎了这两根竹子。”胖子看着一锅狼藉,心疼得直咂嘴。
吴邪笑着收拾残局:“还是我来吧,给你们做个简单的,番茄鸡蛋汤,配着馒头吃。”
他系上围裙,在灶台前忙活。番茄切得大小均匀,鸡蛋搅得起泡,油热了下锅,“滋啦”一声,香气就漫开了。闷油瓶蹲在灶台边,帮他添柴,火光映在他脸上,暖融融的。
“说真的天真,”胖子坐在灶门口的小板凳上,看着吴邪的背影,“咱真就这么编竹篮了?我总觉得……有点不真实。”
吴邪把番茄倒进锅里,翻炒了几下:“有啥不真实的?以前想过多少回,能有个地方安安稳稳过日子,现在不就过上了吗?”
“话是这么说,”胖子挠挠头,“可我总觉得,少了点啥。”
“少了粽子的嘶吼,少了机关的咔嚓声?”吴邪打趣他,“那你要不要晚上去后山坟地待会儿,找找感觉?”
“去你的!”胖子笑骂,“胖爷我是那种找虐的人吗?”
闷油瓶添了块柴,火苗跳了跳,映得他眼底也像有光在跳。“不缺。”他忽然说。
吴邪和胖子都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啊,不缺。什么都不缺。
有饭吃,有地方住,有彼此在身边,这就够了。
番茄鸡蛋汤炖好了,盛在粗瓷盆里,红的番茄,黄的鸡蛋,看着就有食欲。三人坐在堂屋的小桌旁,就着馒头喝汤,汤有点烫,喝得人鼻尖冒汗,心里却暖烘烘的。
下午接着练破篾,胖子渐渐找到了窍门,破出来的篾虽然不如闷油瓶的匀,但总算能看了。吴邪的手笨,还是老出岔子,手上又添了两道小口子,却也没觉得烦。
夕阳西下的时候,三人把练手的竹篾收拾起来,堆在墙角。院角的辣椒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跟他们打招呼。
“明天接着练。”吴邪看着那些竹篾,心里忽然有了点盼头。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们真能编出像样的竹篮,拿到镇上去卖,换点酒钱,换点油盐,换点这平淡日子里的小欢喜。
晚饭是闷油瓶做的,清炒青菜,是院里自己种的,还有早上剩下的馒头,简单,却吃得踏实。
夜里,吴邪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还有隔壁屋胖子的呼噜声,心里一片安宁。他想起白天王大爷说的话,编竹器是个细致活,急不得。
过日子,大概也像编竹器吧,得一针一线,慢慢来,才能编出温暖踏实的模样。
他笑了笑,翻了个身,很快就睡着了。梦里没有墓道,没有机关,只有满眼的青竹篾,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