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竹影扫阶尘不动-《盗墓笔记之养老生活》

  杭州的暑气渐盛,院角的修竹长得疯快,新抽的笋子没过几天就窜到半人高。吴邪找出旧镰刀,蹲在竹丛边修剪枯叶,阳光透过竹叶筛下碎金似的光斑,落在他背上,暖融融的。

  “小心点,”张起灵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拿着竹编的簸箕,“别割到手。”他接过镰刀,手腕轻转,枯黄的竹叶便簌簌落进簸箕,动作干净利落,带着种沉淀了岁月的熟练。

  吴邪笑着递过毛巾:“还是小哥你厉害,当年在蛇沼,你用刀削竹片给我做简易夹板,可比这难多了。”

  张起灵擦了擦额角的薄汗,没说话,却往吴邪那边挪了挪,挡住了正午最烈的阳光。

  院门外传来“蹬蹬”的脚步声,胖子扛着个大麻袋进来,热得满脸通红:“天真!小哥!看我带啥好东西了?”麻袋一倒,滚出几个圆滚滚的西瓜,表皮带着新鲜的泥土。“隔壁李大爷家种的,说谢咱上次帮他修屋顶,非要塞给我。”

  “这西瓜看着就甜,”吴邪拍了拍最大的那个,“晚上冰镇了吃。”

  “冰镇多慢,”胖子早有准备,从麻袋底掏出个旧木箱,“咱用井水湃着,俩小时就能吃,比冰箱还带劲。”他手脚麻利地把西瓜放进木箱,往院里的井边去,“对了,秀秀那丫头说下午带她新交的男朋友来,让咱把把关。”

  吴邪挑眉:“她终于肯带出来了?上次问她还脸红。”

  张起灵蹲在竹丛边,指尖抚过新竹的竹节,那里还带着细密的绒毛。他忽然开口:“像当年长白山的竹子。”

  “可不是嘛,”吴邪挨着他坐下,“就是没那么冷。”他想起在长白山的日子,呼出的气都成了白雾,张起灵把他的手揣进自己怀里焐着,竹制的拐杖在雪地里戳出一个个深洞。

  正说着,秀秀带着个清秀的年轻人进来,手里提着果篮:“吴邪哥,小哥。这是陈默,做古籍修复的。”

  陈默有些拘谨,递过果篮:“常听秀秀提起你们,说你们……很厉害。”他大概听说了些过往,眼神里带着敬佩。

  胖子正在井边摆弄西瓜,闻言嚷嚷:“那是!想当年你胖爷我……”

  “打住,”吴邪笑着打断,“别吓着人家。坐吧,刚摘的杨梅,尝尝。”

  张起灵默默去厨房拿了几个盘子,把西瓜切好端上来,红瓤黑籽,看着就解暑。陈默尝了一口,眼睛亮了:“真甜,比市面上买的好吃。”

  “那是,”胖子得意地说,“井水湃过的,带着股竹香呢。”

  秀秀捅了捅陈默的胳膊:“别光顾着吃,上次跟你说的竹简书修复,你不是说可以请教小哥吗?他以前修复过战国的竹简。”

  陈默立刻拿出手机,翻出照片:“是一批受损的楚简,上面的字快模糊了,我试了好几种方法都不行……”

  张起灵凑过去看,指尖在屏幕上点了点,指出几个关键的痕迹:“用松烟墨混合蜂蜡,轻点一层,再用竹纤维擦。”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让人信服的力量。

  陈默眼睛一亮:“松烟墨有吸附性,蜂蜡能保护纤维……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吴邪看着他们讨论得认真,悄悄跟胖子说:“这小伙子看着靠谱,眼神亮,不像那些油滑的。”

  胖子啃着西瓜,含糊不清:“得让他过了咱这关才行,秀秀可是咱看着长大的。”

  夕阳西下时,竹影长长地投在石阶上,像水墨画。陈默告辞时,手里多了张张起灵写的便签,上面是修复竹简的具体步骤,字迹挺拔,像他的人。

  秀秀看着陈默的背影,笑靥如花:“怎么样?我没选错吧。”

  “还得观察观察,”吴邪嘴上说着,眼里却带着笑意,“不过看他听小哥说话时那认真样,比当年某些人强。”他指的是当年总走神的胖子。

  胖子不服气:“胖爷我那是在思考战略!”

  张起灵把修剪下来的竹枝捆成一束,放在门边——据说这样能辟邪,是李大爷教的。晚风拂过竹丛,沙沙作响,像有人在低声絮语。吴邪看着他的侧影,突然想起一句话:岁月静好,大抵就是有人陪你修竹,有人陪你吃瓜,有人带着故事来,有人带着希望走。

  井里的西瓜还在湃着,井水冰凉,浸着夏日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