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风裹着寒气掠过晒谷场时,吴邪正蹲在谷堆边捡石子。场边的老槐树叶子落得只剩光秃秃的枝桠,阳光透过枝缝筛下来,在谷粒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金。
“天真你看这颗!”胖子举着颗饱满的谷穗跑过来,穗子上的谷粒压弯了秸秆,金灿灿的晃眼,“今年的谷子比去年沉实多了,磨成小米粥肯定香得能招蜜蜂!”
吴邪笑着拍掉手上的土:“那是,张叔今年教咱的堆肥法子真管用,你看这谷粒饱满的,脱粒的时候能少掉一半糠皮。”他说着往谷场另一头瞟了一眼——张起灵正站在脱粒机旁,袖子卷到胳膊肘,露出的小臂沾着谷糠,手里的木锨一下下往机器里送谷穗,动作不快却稳得很,谷粒随着机器的轰鸣簌簌落在麻袋里,发出干燥的轻响。
“我说小哥,歇会儿呗!”胖子冲那边喊,“胖爷我刚从家里拎了壶热茶,放了桂圆和红枣,驱驱寒!”
张起灵没回头,只是放慢了送谷穗的速度,木锨往旁边一靠,从裤兜里摸出块皱巴巴的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吴邪赶紧拎着茶罐跑过去,给他倒了杯热茶:“先暖暖手,这风刮得跟刀子似的。”
茶水里的桂圆甜香混着谷场的麦香漫开来,张起灵捧着搪瓷缸的手指蜷了蜷,指尖沾着的谷糠簌簌往下掉。他喝了口茶,目光落在远处的谷仓上:“再脱两袋就够了,剩下的明天晒透了再脱。”
“听你的。”吴邪蹲在他脚边,数着麻袋里滚动的谷粒,“今年收了多少袋了?我估摸着够吃到开春,还能酿两缸米酒。”
“三十五袋。”张起灵说着,忽然弯腰从地上捡起颗谷粒,捏在指尖递到吴邪面前——那谷粒比普通的大一圈,饱满得像颗小珍珠,“这种留着做谷种。”
吴邪赶紧从兜里掏出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放好,嘴里念叨着:“记下来记下来,张叔说这种是‘谷王’,明年种下去能长出更壮的苗。”他包里的布包已经装了小半袋,全是张起灵挑出来的优质谷粒,每颗都像被精心挑选过的宝石。
场边传来拖拉机突突的响声,王大爷开着他的小拖拉机来帮忙运谷袋,车斗里已经堆了五袋谷子,用帆布盖着防扬尘。“小吴啊!”王大爷扯着嗓子喊,“你婶子在家蒸了红薯,说让你俩收工了过去吃!”
“哎!谢谢王大爷!”吴邪应着,回头看见胖子正跟脱粒机较劲儿——不知哪颗石子卡了机器,他手忙脚乱地卸零件,油污蹭得满脸都是,活像只刚滚过泥坑的熊。“胖爷我就不信治不了你这铁疙瘩!”胖子吼着,手里的扳手“哐当”砸在机器外壳上,震得谷粒从麻袋缝里漏出来,像撒了把金沙。
张起灵放下木锨走过去,弯腰看了眼机器内部,伸手从工具箱里摸出根细铁丝,精准地挑出卡在齿轮里的小石子。“好了。”他拍了拍手上的灰,胖子刚要欢呼,却见他转身往谷堆走去,手里还拎着袋刚装满的谷粒,“我去把这袋倒进食仓。”
吴邪赶紧跟上去,帮他推开谷仓沉重的木门。仓里弥漫着陈谷的清香,靠墙的木架上码着去年的陈谷,今年的新谷被装在粗布袋子里,整整齐齐排了半面墙。张起灵踩着木梯往上放谷袋时,吴邪在底下扶着梯子,仰头看见他脖颈处沾着片干枯的槐树叶,忍不住笑出声:“小哥,你头发上有叶子。”
张起灵低头看他,吴邪踮起脚帮他摘下叶子,指尖不小心蹭过他后颈,感觉那里的皮肤微微发紧。“仓角那袋是留着做年糕的。”张起灵忽然说,声音在谷仓里荡出回音,“你上次说想吃红糖年糕。”
吴邪心里一暖,刚要说话,就听见胖子在谷场喊:“天真!小哥!快来!机器又卡了——这次是颗钉子!”
两人相视而笑,张起灵从木梯上跳下来,落地时带起一阵谷糠的轻尘。吴邪跟在他身后往谷场跑,看着他宽厚的背影在阳光下被拉得很长,忽然想起开春时,他们就是在这片谷场播的种,张起灵握着犁耙的手稳得像生了根,自己则跟在后面撒种子,鞋上沾满了泥;夏天除草时,他教自己辨认谷苗和杂草,指尖划过叶片的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了它们;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谷粒的重量压弯了麻袋,也压沉了时光,让每个日子都变得沉甸甸的。
“钉子弹出来了!”胖子举着颗生锈的铁钉冲他们晃,脸上的油污被汗水冲出两道白痕,“肯定是哪个缺德的往谷穗里混东西!”
张起灵接过铁钉看了看,扔进旁边的铁桶:“别管了,先把剩下的谷穗脱完。”他拿起木锨往脱粒机里送谷穗,吴邪赶紧帮着扶稳麻袋,谷粒落在袋里的声音密集又踏实,像无数个小生命在欢呼。
夕阳把谷场染成金红色时,最后一袋谷子终于被搬进了谷仓。王大爷的拖拉机已经运走了三车,剩下的谷袋在谷场边堆成小山,像座金黄的堡垒。胖子瘫坐在谷堆上,举着水壶猛灌:“可算完了……晚上必须吃红糖年糕,胖爷我要吃三大碗!”
张起灵靠在谷仓门板上,吴邪递过去的热茶还冒着热气,他吹了吹浮沫,目光掠过晒谷场——场边的谷糠被风吹得打旋,脱粒机的齿轮还沾着谷粒,远处的田埂上,几个孩子在捡漏下的谷穗,笑声脆得像银铃。
“明天晒谷壳。”张起灵忽然说,“磨成糠能喂鸡。”
吴邪点头,看着他喝茶的侧脸,忽然觉得这霜降前的冷风都带着暖意。谷仓里的新谷散发着甜香,麻袋上的粗绳勒出深深的纹路,像他们走过的日子,粗糙,却结实得能扛住岁月的重量。
胖子还在念叨年糕要放多少红糖,王大爷的拖拉机又突突地开了回来,车斗里装着刚从地窖里取的红薯,热气腾腾的;张起灵的指尖在搪瓷缸沿画着圈,目光落在吴邪沾着谷粒的裤脚上,那里还沾着片下午摘的槐树叶——和早上帮他摘下的那片,一模一样。
吴邪忽然想起张起灵挑谷种时认真的样子,想起他往脱粒机里送谷穗时均匀的力道,想起他说“留着做年糕”时低沉的声音。这些细碎的瞬间像谷粒一样,被时光悄悄收进布袋,等到某个寒冷的冬夜倒出来,就能煮成一锅暖乎乎的粥,熨帖着每个日子。
“走,回家蒸年糕去。”吴邪拽了拽张起灵的袖子,夕阳的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把谷粒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缠成了解不开的结。
胖子在后面嗷嗷叫着“等等胖爷”,谷场的风卷着最后一片槐树叶,掠过金黄的谷堆,飞向远处的田埂——那里,新的种子已经在土里埋下了根,只等明年春风一吹,又会冒出绿油油的希望。
“天真你看这颗!”胖子举着颗饱满的谷穗跑过来,穗子上的谷粒压弯了秸秆,金灿灿的晃眼,“今年的谷子比去年沉实多了,磨成小米粥肯定香得能招蜜蜂!”
吴邪笑着拍掉手上的土:“那是,张叔今年教咱的堆肥法子真管用,你看这谷粒饱满的,脱粒的时候能少掉一半糠皮。”他说着往谷场另一头瞟了一眼——张起灵正站在脱粒机旁,袖子卷到胳膊肘,露出的小臂沾着谷糠,手里的木锨一下下往机器里送谷穗,动作不快却稳得很,谷粒随着机器的轰鸣簌簌落在麻袋里,发出干燥的轻响。
“我说小哥,歇会儿呗!”胖子冲那边喊,“胖爷我刚从家里拎了壶热茶,放了桂圆和红枣,驱驱寒!”
张起灵没回头,只是放慢了送谷穗的速度,木锨往旁边一靠,从裤兜里摸出块皱巴巴的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吴邪赶紧拎着茶罐跑过去,给他倒了杯热茶:“先暖暖手,这风刮得跟刀子似的。”
茶水里的桂圆甜香混着谷场的麦香漫开来,张起灵捧着搪瓷缸的手指蜷了蜷,指尖沾着的谷糠簌簌往下掉。他喝了口茶,目光落在远处的谷仓上:“再脱两袋就够了,剩下的明天晒透了再脱。”
“听你的。”吴邪蹲在他脚边,数着麻袋里滚动的谷粒,“今年收了多少袋了?我估摸着够吃到开春,还能酿两缸米酒。”
“三十五袋。”张起灵说着,忽然弯腰从地上捡起颗谷粒,捏在指尖递到吴邪面前——那谷粒比普通的大一圈,饱满得像颗小珍珠,“这种留着做谷种。”
吴邪赶紧从兜里掏出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放好,嘴里念叨着:“记下来记下来,张叔说这种是‘谷王’,明年种下去能长出更壮的苗。”他包里的布包已经装了小半袋,全是张起灵挑出来的优质谷粒,每颗都像被精心挑选过的宝石。
场边传来拖拉机突突的响声,王大爷开着他的小拖拉机来帮忙运谷袋,车斗里已经堆了五袋谷子,用帆布盖着防扬尘。“小吴啊!”王大爷扯着嗓子喊,“你婶子在家蒸了红薯,说让你俩收工了过去吃!”
“哎!谢谢王大爷!”吴邪应着,回头看见胖子正跟脱粒机较劲儿——不知哪颗石子卡了机器,他手忙脚乱地卸零件,油污蹭得满脸都是,活像只刚滚过泥坑的熊。“胖爷我就不信治不了你这铁疙瘩!”胖子吼着,手里的扳手“哐当”砸在机器外壳上,震得谷粒从麻袋缝里漏出来,像撒了把金沙。
张起灵放下木锨走过去,弯腰看了眼机器内部,伸手从工具箱里摸出根细铁丝,精准地挑出卡在齿轮里的小石子。“好了。”他拍了拍手上的灰,胖子刚要欢呼,却见他转身往谷堆走去,手里还拎着袋刚装满的谷粒,“我去把这袋倒进食仓。”
吴邪赶紧跟上去,帮他推开谷仓沉重的木门。仓里弥漫着陈谷的清香,靠墙的木架上码着去年的陈谷,今年的新谷被装在粗布袋子里,整整齐齐排了半面墙。张起灵踩着木梯往上放谷袋时,吴邪在底下扶着梯子,仰头看见他脖颈处沾着片干枯的槐树叶,忍不住笑出声:“小哥,你头发上有叶子。”
张起灵低头看他,吴邪踮起脚帮他摘下叶子,指尖不小心蹭过他后颈,感觉那里的皮肤微微发紧。“仓角那袋是留着做年糕的。”张起灵忽然说,声音在谷仓里荡出回音,“你上次说想吃红糖年糕。”
吴邪心里一暖,刚要说话,就听见胖子在谷场喊:“天真!小哥!快来!机器又卡了——这次是颗钉子!”
两人相视而笑,张起灵从木梯上跳下来,落地时带起一阵谷糠的轻尘。吴邪跟在他身后往谷场跑,看着他宽厚的背影在阳光下被拉得很长,忽然想起开春时,他们就是在这片谷场播的种,张起灵握着犁耙的手稳得像生了根,自己则跟在后面撒种子,鞋上沾满了泥;夏天除草时,他教自己辨认谷苗和杂草,指尖划过叶片的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了它们;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谷粒的重量压弯了麻袋,也压沉了时光,让每个日子都变得沉甸甸的。
“钉子弹出来了!”胖子举着颗生锈的铁钉冲他们晃,脸上的油污被汗水冲出两道白痕,“肯定是哪个缺德的往谷穗里混东西!”
张起灵接过铁钉看了看,扔进旁边的铁桶:“别管了,先把剩下的谷穗脱完。”他拿起木锨往脱粒机里送谷穗,吴邪赶紧帮着扶稳麻袋,谷粒落在袋里的声音密集又踏实,像无数个小生命在欢呼。
夕阳把谷场染成金红色时,最后一袋谷子终于被搬进了谷仓。王大爷的拖拉机已经运走了三车,剩下的谷袋在谷场边堆成小山,像座金黄的堡垒。胖子瘫坐在谷堆上,举着水壶猛灌:“可算完了……晚上必须吃红糖年糕,胖爷我要吃三大碗!”
张起灵靠在谷仓门板上,吴邪递过去的热茶还冒着热气,他吹了吹浮沫,目光掠过晒谷场——场边的谷糠被风吹得打旋,脱粒机的齿轮还沾着谷粒,远处的田埂上,几个孩子在捡漏下的谷穗,笑声脆得像银铃。
“明天晒谷壳。”张起灵忽然说,“磨成糠能喂鸡。”
吴邪点头,看着他喝茶的侧脸,忽然觉得这霜降前的冷风都带着暖意。谷仓里的新谷散发着甜香,麻袋上的粗绳勒出深深的纹路,像他们走过的日子,粗糙,却结实得能扛住岁月的重量。
胖子还在念叨年糕要放多少红糖,王大爷的拖拉机又突突地开了回来,车斗里装着刚从地窖里取的红薯,热气腾腾的;张起灵的指尖在搪瓷缸沿画着圈,目光落在吴邪沾着谷粒的裤脚上,那里还沾着片下午摘的槐树叶——和早上帮他摘下的那片,一模一样。
吴邪忽然想起张起灵挑谷种时认真的样子,想起他往脱粒机里送谷穗时均匀的力道,想起他说“留着做年糕”时低沉的声音。这些细碎的瞬间像谷粒一样,被时光悄悄收进布袋,等到某个寒冷的冬夜倒出来,就能煮成一锅暖乎乎的粥,熨帖着每个日子。
“走,回家蒸年糕去。”吴邪拽了拽张起灵的袖子,夕阳的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把谷粒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缠成了解不开的结。
胖子在后面嗷嗷叫着“等等胖爷”,谷场的风卷着最后一片槐树叶,掠过金黄的谷堆,飞向远处的田埂——那里,新的种子已经在土里埋下了根,只等明年春风一吹,又会冒出绿油油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