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林的雪化得差不多了,露出底下青黑色的泥土,踩上去能印出浅浅的脚印。吴邪蹲在药圃边,看着张起灵用竹耙子把融雪积成的水洼扒开,水流顺着田垄的沟壑淌进暗河,带出些细碎的泥渣,像在写一封无声的信。
“这土得晾两天才能翻。”陈皮叼着旱烟袋,烟杆上的铜锅被熏得发亮,“老周的账册记着,春分前翻土得带三分潮,种子才肯扎根。”他指了指田埂边的石缝,那里冒出簇新的绿苔,滑腻腻地贴在石头上,“你看这苔,比日历准,它冒头了,就该准备下种了。”
胖子扛着锄头从木屋那边过来,老远就喊:“天真,哑巴张,咱中午吃啥?我瞅着暗河边上有几丛野蒜,挖点回来炒鸡蛋呗?”
“就你嘴馋。”吴邪笑着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陈皮老爷子说要留着野蒜当药引,你敢动试试?”
张起灵没说话,只是从帆布包里摸出个油纸包,打开是几块冻硬的米糕,是上次黑瞎子从镇上带回来的。他把米糕往灶膛余烬里埋了埋,很快就飘出股甜香。
一、石上苔
黑瞎子是响午踩着融雪来的,裤脚沾着泥,怀里却揣着个干净的木盒。“猜猜我带啥好东西了?”他把木盒往桌上一放,打开来,里面铺着层棉絮,棉絮上卧着块巴掌大的石头,石头上长满了银绿色的苔,形状像朵半开的莲花。
“这是‘石上莲’,”陈皮眼睛一亮,烟袋锅在桌角磕了磕,“老周以前在暗河对岸的崖壁上采过,说这苔能治烫伤,还能当香料。”
黑瞎子得意地挑眉:“费劲爬了半座山才采着的,就为了给哑巴张补补——上次他下暗河捞东西,胳膊被石头蹭破了,用这苔敷上准好得快。”
张起灵的胳膊上确实有块浅褐色的疤,是前几日为了捞一只掉进暗河的药篓蹭的。他拿起那块石头,指尖轻轻碰了碰苔叶,冰凉的,带着点水汽。
“这苔娇气,得泡在泉水里养着。”陈皮找来个粗瓷碗,倒了些暖泉的水,把石头放进去,“隔三天换次水,能活大半年。”
吴邪看着碗里的石上莲,突然想起爷爷书房里的砚台,砚台边缘也长着层薄苔,爷爷说那是“文气养出来的”。原来不光笔墨能养苔,这山野里的石头,沾了人的气息,也能长出这样清秀的东西。
二、暗河春汛
午后的风带着点暖意,吹得松树枝桠轻晃。胖子蹲在暗河边上,看着水面上漂着的碎冰碴子,突然喊:“哎,水涨了!”
众人凑过去看,果然,暗河的水位比昨天高了半尺,水流也急了些,卷着岸边的枯草往下游去。张起灵往水里扔了块小木片,木片打着转被冲走,快得几乎看不清影子。
“春汛要来了。”陈皮望着远处的山口,“老周说过,每年春分后,山里的雪水都往暗河里灌,能涨三尺多,到时候药圃低的地方得淹半截。”
“那咱得赶紧挖条排水沟啊!”胖子急了,“别到时候防风芽全泡汤了。”
说干就干。张起灵找来把铁锹,在药圃边缘挖沟,铁锹插进湿润的泥土里,发出“噗嗤”的轻响。吴邪和胖子搬来石块,沿着沟边垒起矮墙,防止水流漫进田垄。陈皮则蹲在高处指挥,哪里该深点,哪里该浅点,说得头头是道。
“当年阿鸾种的药圃,就被春汛淹过一次。”陈皮看着他们忙活,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老周光着脚在水里捞了半夜的苗,脚都冻紫了,第二天照样乐呵呵地补种。阿鸾骂他傻,他说苗没了能再种,人要是泄了气,啥都长不出来了。”
吴邪想起自己刚接手铺子那会儿,被人骗走了半仓库的货,蹲在门槛上想哭,是胖子买了两斤猪头肉,边吃边骂他没用,张起灵则默默帮他把被骗的账一笔笔记下来,说“总能找回来”。那时候他不懂,后来才明白,人这一辈子,就像这药圃,难免被水淹、被虫咬,但只要肯补种,总有冒芽的时候。
排水沟挖好没多久,上游的雪水就顺着沟淌进了暗河,药圃里的积水慢慢退了,露出湿漉漉的土地,防风芽在水里泡过,反倒更精神了,叶片上挂着水珠,像镶了层碎钻。
三、苔痕记
傍晚的雾气漫进木屋时,陈皮正翻着老周的账册,突然指着其中一页说:“你看,老周还记着种苔的法子。”
账册上画着几株苔的样子,旁边写着:“石莲喜阴,润而不涝;墙苔耐干,可治蚊虫咬;最奇是崖苔,嚼着有回甘,阿鸾说像极了那年在山顶吃的野山楂。”
黑瞎子凑过去看:“崖苔?是不是暗河对岸那片崖壁上的?我明天去采点回来,泡水喝试试。”
“不急。”张起灵端来刚煮好的药茶,里面放了些晒干的苔叶,茶汤呈淡绿色,飘着股清冽的香,“等天再暖些。”
吴邪喝了一口,舌尖先是微涩,接着就泛起甜意,果然像野山楂的味道。他看着碗底沉着的苔叶,突然觉得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倒比金银珠宝更有味道——它们长在石缝里、墙根下,不争阳光,不抢雨露,却在雪融时悄悄冒头,把岁月的痕迹,都写成了苔上的纹路。
夜里起了点风,吹得窗纸沙沙响。吴邪躺在床上,听着灶膛里余烬偶尔的噼啪声,还有张起灵轻微的呼吸声——他就睡在旁边的榻上,离得不远,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混着点苔叶的清苦。
他想起白天挖排水沟时,张起灵的铁锹不小心碰到了石头,溅了些泥在脸上,他伸手去擦,指尖碰到对方的脸颊,温热的,带着点糙意。张起灵没躲,只是眨了眨眼,睫毛上还沾着片碎雪,像落了只白蝴蝶。
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暗河底的沙,慢慢沉淀下来,就成了日子。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机关算尽,只要每天能看着药圃里的芽长高半寸,能喝上一碗带苔香的茶,能和身边这些人守在一起,就够了。
第二天一早,吴邪推开窗,看见张起灵蹲在门槛上,手里拿着那块长着石上莲的石头,正用软布轻轻擦拭。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把他睫毛的影子投在苔叶上,一动一动的,像在和那些绿色的小生命说话。
胖子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看见这一幕,故意咳嗽两声:“啧啧,哑巴张啥时候成养花先生了?”
张起灵没理他,只是把石头往阳光更足的地方挪了挪。吴邪走过去,蹲在他身边,看着碗里的苔叶舒展着,心里突然很踏实。
雪融了,苔长了,日子就这么往前走着,挺好。
“这土得晾两天才能翻。”陈皮叼着旱烟袋,烟杆上的铜锅被熏得发亮,“老周的账册记着,春分前翻土得带三分潮,种子才肯扎根。”他指了指田埂边的石缝,那里冒出簇新的绿苔,滑腻腻地贴在石头上,“你看这苔,比日历准,它冒头了,就该准备下种了。”
胖子扛着锄头从木屋那边过来,老远就喊:“天真,哑巴张,咱中午吃啥?我瞅着暗河边上有几丛野蒜,挖点回来炒鸡蛋呗?”
“就你嘴馋。”吴邪笑着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陈皮老爷子说要留着野蒜当药引,你敢动试试?”
张起灵没说话,只是从帆布包里摸出个油纸包,打开是几块冻硬的米糕,是上次黑瞎子从镇上带回来的。他把米糕往灶膛余烬里埋了埋,很快就飘出股甜香。
一、石上苔
黑瞎子是响午踩着融雪来的,裤脚沾着泥,怀里却揣着个干净的木盒。“猜猜我带啥好东西了?”他把木盒往桌上一放,打开来,里面铺着层棉絮,棉絮上卧着块巴掌大的石头,石头上长满了银绿色的苔,形状像朵半开的莲花。
“这是‘石上莲’,”陈皮眼睛一亮,烟袋锅在桌角磕了磕,“老周以前在暗河对岸的崖壁上采过,说这苔能治烫伤,还能当香料。”
黑瞎子得意地挑眉:“费劲爬了半座山才采着的,就为了给哑巴张补补——上次他下暗河捞东西,胳膊被石头蹭破了,用这苔敷上准好得快。”
张起灵的胳膊上确实有块浅褐色的疤,是前几日为了捞一只掉进暗河的药篓蹭的。他拿起那块石头,指尖轻轻碰了碰苔叶,冰凉的,带着点水汽。
“这苔娇气,得泡在泉水里养着。”陈皮找来个粗瓷碗,倒了些暖泉的水,把石头放进去,“隔三天换次水,能活大半年。”
吴邪看着碗里的石上莲,突然想起爷爷书房里的砚台,砚台边缘也长着层薄苔,爷爷说那是“文气养出来的”。原来不光笔墨能养苔,这山野里的石头,沾了人的气息,也能长出这样清秀的东西。
二、暗河春汛
午后的风带着点暖意,吹得松树枝桠轻晃。胖子蹲在暗河边上,看着水面上漂着的碎冰碴子,突然喊:“哎,水涨了!”
众人凑过去看,果然,暗河的水位比昨天高了半尺,水流也急了些,卷着岸边的枯草往下游去。张起灵往水里扔了块小木片,木片打着转被冲走,快得几乎看不清影子。
“春汛要来了。”陈皮望着远处的山口,“老周说过,每年春分后,山里的雪水都往暗河里灌,能涨三尺多,到时候药圃低的地方得淹半截。”
“那咱得赶紧挖条排水沟啊!”胖子急了,“别到时候防风芽全泡汤了。”
说干就干。张起灵找来把铁锹,在药圃边缘挖沟,铁锹插进湿润的泥土里,发出“噗嗤”的轻响。吴邪和胖子搬来石块,沿着沟边垒起矮墙,防止水流漫进田垄。陈皮则蹲在高处指挥,哪里该深点,哪里该浅点,说得头头是道。
“当年阿鸾种的药圃,就被春汛淹过一次。”陈皮看着他们忙活,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老周光着脚在水里捞了半夜的苗,脚都冻紫了,第二天照样乐呵呵地补种。阿鸾骂他傻,他说苗没了能再种,人要是泄了气,啥都长不出来了。”
吴邪想起自己刚接手铺子那会儿,被人骗走了半仓库的货,蹲在门槛上想哭,是胖子买了两斤猪头肉,边吃边骂他没用,张起灵则默默帮他把被骗的账一笔笔记下来,说“总能找回来”。那时候他不懂,后来才明白,人这一辈子,就像这药圃,难免被水淹、被虫咬,但只要肯补种,总有冒芽的时候。
排水沟挖好没多久,上游的雪水就顺着沟淌进了暗河,药圃里的积水慢慢退了,露出湿漉漉的土地,防风芽在水里泡过,反倒更精神了,叶片上挂着水珠,像镶了层碎钻。
三、苔痕记
傍晚的雾气漫进木屋时,陈皮正翻着老周的账册,突然指着其中一页说:“你看,老周还记着种苔的法子。”
账册上画着几株苔的样子,旁边写着:“石莲喜阴,润而不涝;墙苔耐干,可治蚊虫咬;最奇是崖苔,嚼着有回甘,阿鸾说像极了那年在山顶吃的野山楂。”
黑瞎子凑过去看:“崖苔?是不是暗河对岸那片崖壁上的?我明天去采点回来,泡水喝试试。”
“不急。”张起灵端来刚煮好的药茶,里面放了些晒干的苔叶,茶汤呈淡绿色,飘着股清冽的香,“等天再暖些。”
吴邪喝了一口,舌尖先是微涩,接着就泛起甜意,果然像野山楂的味道。他看着碗底沉着的苔叶,突然觉得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倒比金银珠宝更有味道——它们长在石缝里、墙根下,不争阳光,不抢雨露,却在雪融时悄悄冒头,把岁月的痕迹,都写成了苔上的纹路。
夜里起了点风,吹得窗纸沙沙响。吴邪躺在床上,听着灶膛里余烬偶尔的噼啪声,还有张起灵轻微的呼吸声——他就睡在旁边的榻上,离得不远,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混着点苔叶的清苦。
他想起白天挖排水沟时,张起灵的铁锹不小心碰到了石头,溅了些泥在脸上,他伸手去擦,指尖碰到对方的脸颊,温热的,带着点糙意。张起灵没躲,只是眨了眨眼,睫毛上还沾着片碎雪,像落了只白蝴蝶。
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暗河底的沙,慢慢沉淀下来,就成了日子。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机关算尽,只要每天能看着药圃里的芽长高半寸,能喝上一碗带苔香的茶,能和身边这些人守在一起,就够了。
第二天一早,吴邪推开窗,看见张起灵蹲在门槛上,手里拿着那块长着石上莲的石头,正用软布轻轻擦拭。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把他睫毛的影子投在苔叶上,一动一动的,像在和那些绿色的小生命说话。
胖子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看见这一幕,故意咳嗽两声:“啧啧,哑巴张啥时候成养花先生了?”
张起灵没理他,只是把石头往阳光更足的地方挪了挪。吴邪走过去,蹲在他身边,看着碗里的苔叶舒展着,心里突然很踏实。
雪融了,苔长了,日子就这么往前走着,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