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梅雨季总带着股挥之不去的潮意,吴邪靠在院廊的藤椅上,看着雨丝斜斜打在芭蕉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胖子蹲在不远处的石桌旁,手里捏着个紫砂壶,正跟陈皮阿四的老伙计下棋,嘴里叼着的烟卷燃到了尽头,烫了手指才猛地跳起来:“哎哟!这步不算,老陈头你耍赖!”
老伙计嘿嘿笑,露出只剩两颗牙的牙床:“输了就输了,胖爷还耍赖?想当年在七星鲁王宫,你可不是这德性。”
“此一时彼一时嘛!”胖子揉着手指,眼尖瞥见吴邪手里的书,“天真,看啥呢?又翻你那本破笔记?”
吴邪扬了扬手里的线装书,封面写着“西湖民间故事”:“找个故事给小哥解闷。”
院里的竹躺椅上,张起灵正闭目养神,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青铜链。雨落在他肩头的水珠顺着衣料滑下,没入衣襟,他却像毫无所觉,只有睫毛偶尔颤一下,证明不是木雕。
“别吵。”吴邪朝胖子比了个噤声的手势,翻开书轻声念起来,“说从前有个石匠,凿石头时凿出只玉青蛙,夜里总听见青蛙叫……”
雨声淅淅沥沥,成了天然的背景音。胖子跟老伙计的棋下到一半,不知何时都停了手,支着耳朵听故事。老伙计抽着旱烟,烟杆在石桌上磕了磕:“这故事我爷爷也讲过,那玉青蛙后来跳进西湖,化成了三潭印月。”
“哟,老陈头你懂的还不少。”胖子拍着他的肩膀,“比当年在蛇沼鬼城跟我扯犊子强。”
老伙计笑骂:“当年不跟你扯犊子,你能活着出那破林子?”
吴邪念到故事结尾,抬眼看向张起灵,发现他不知何时睁开了眼,正望着院角那丛刚冒头的新竹。雨打竹叶的声音沙沙响,他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雨丝:“像秦岭的笋。”
“可不是嘛。”吴邪合上书,走到他身边坐下,“那年在秦岭,雨也这么大,你还记得不?你从石缝里拽出我时,手里还攥着半截竹笋。”
张起灵的指尖顿了顿,青铜链发出细微的碰撞声。他没说话,却往吴邪身边挪了挪,肩膀挨着肩膀,挡住了斜飘过来的雨丝。
胖子跟老伙计收拾了棋盘,端着紫砂壶凑过来:“得,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我炖了点排骨藕汤,天真你去拿俩碗?”
吴邪刚起身,就见秀秀撑着伞从巷口进来,裙角沾着泥:“吴邪哥!我带了新采的杨梅,酸甜口的!”
“你这丫头,哪阵风把你吹来了?”胖子接过杨梅盆,伸手就抓了一把,酸得龇牙咧嘴,“嘶——够劲儿!小哥尝尝?”
张起灵捏起一颗,放在唇边慢慢嚼着。吴邪看着他嘴角沾着的一点红,想起当年在西沙海底,他也是这样,吃完梅子后好半天,唇上还留着渍,像朵小小的花。
秀秀挨着吴邪坐下,晃着腿说:“听小花说你们在杭州养老,我就过来蹭饭。对了,潘子叔的徒弟托人捎了瓶酒,说是他自己酿的梅子酒,给胖爷您解解馋。”
胖子眼睛一亮:“还是小潘这徒弟懂事!比他师父当年强,那老潘当年总抢我酒喝……”话说到一半,声音低了下去,抓起紫砂壶猛灌了一口。
雨渐渐小了,芭蕉叶上的水珠滚落在青石板上,发出“嘀嗒”声。吴邪起身去厨房端汤,经过客厅时,瞥见墙上挂着的合照——他、胖子、小哥站在雨村的老槐树下,身后是翻修的老屋,阳光正好。照片边角有点卷,是被湿气浸的,却透着股安稳的暖。
“汤来咯!”吴邪把汤碗放在石桌上,排骨炖得酥烂,藕孔里吸满了汤汁。张起灵拿起勺子,默默给吴邪碗里舀了块最大的排骨,动作自然得像做了千百遍。
秀秀掏出手机:“对了,我拍了张小哥听雨的照片,发朋友圈了,好多人说小哥像画里的人。”
吴邪凑过去看,照片里张起灵坐在竹椅上,雨丝在他身后织成帘,侧脸的轮廓被雨雾磨得柔和,青铜链在腕间闪着微光。胖子凑过来抢着看,嚷嚷着:“给我也看看!胖爷我当年在云顶天宫可比这帅!”
雨停了,天边透出点光,照着湿漉漉的芭蕉叶,绿得发亮。张起灵突然站起身,往院外走。吴邪跟上他:“去哪?”
“摘杨梅。”张起灵的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轻快,指向院墙边那棵歪脖子杨梅树,枝头挂着颗最大最红的果子,沾着雨珠。
吴邪笑着帮他扶着梯子,看他伸手摘下那颗杨梅,递到自己嘴边。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混着雨后的清新空气,像极了这些年走过的路——有酸有甜,有雨有晴,最终都落在了这一方小院里,成了最踏实的日子。
胖子在院里喊:“天真!小哥!汤要凉了!”
吴邪牵着张起灵的手往回走,指尖相触时,青铜链的凉意混着他掌心的温,恰到好处。院廊下的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晃,照着石桌上的汤碗,冒着热气,把几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缠在一起,再也分不开。
养老的日子,大抵就是这样:雨打芭蕉时有人听书,汤碗里有肉,身边有你,连时光都走得慢了些。
老伙计嘿嘿笑,露出只剩两颗牙的牙床:“输了就输了,胖爷还耍赖?想当年在七星鲁王宫,你可不是这德性。”
“此一时彼一时嘛!”胖子揉着手指,眼尖瞥见吴邪手里的书,“天真,看啥呢?又翻你那本破笔记?”
吴邪扬了扬手里的线装书,封面写着“西湖民间故事”:“找个故事给小哥解闷。”
院里的竹躺椅上,张起灵正闭目养神,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青铜链。雨落在他肩头的水珠顺着衣料滑下,没入衣襟,他却像毫无所觉,只有睫毛偶尔颤一下,证明不是木雕。
“别吵。”吴邪朝胖子比了个噤声的手势,翻开书轻声念起来,“说从前有个石匠,凿石头时凿出只玉青蛙,夜里总听见青蛙叫……”
雨声淅淅沥沥,成了天然的背景音。胖子跟老伙计的棋下到一半,不知何时都停了手,支着耳朵听故事。老伙计抽着旱烟,烟杆在石桌上磕了磕:“这故事我爷爷也讲过,那玉青蛙后来跳进西湖,化成了三潭印月。”
“哟,老陈头你懂的还不少。”胖子拍着他的肩膀,“比当年在蛇沼鬼城跟我扯犊子强。”
老伙计笑骂:“当年不跟你扯犊子,你能活着出那破林子?”
吴邪念到故事结尾,抬眼看向张起灵,发现他不知何时睁开了眼,正望着院角那丛刚冒头的新竹。雨打竹叶的声音沙沙响,他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雨丝:“像秦岭的笋。”
“可不是嘛。”吴邪合上书,走到他身边坐下,“那年在秦岭,雨也这么大,你还记得不?你从石缝里拽出我时,手里还攥着半截竹笋。”
张起灵的指尖顿了顿,青铜链发出细微的碰撞声。他没说话,却往吴邪身边挪了挪,肩膀挨着肩膀,挡住了斜飘过来的雨丝。
胖子跟老伙计收拾了棋盘,端着紫砂壶凑过来:“得,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我炖了点排骨藕汤,天真你去拿俩碗?”
吴邪刚起身,就见秀秀撑着伞从巷口进来,裙角沾着泥:“吴邪哥!我带了新采的杨梅,酸甜口的!”
“你这丫头,哪阵风把你吹来了?”胖子接过杨梅盆,伸手就抓了一把,酸得龇牙咧嘴,“嘶——够劲儿!小哥尝尝?”
张起灵捏起一颗,放在唇边慢慢嚼着。吴邪看着他嘴角沾着的一点红,想起当年在西沙海底,他也是这样,吃完梅子后好半天,唇上还留着渍,像朵小小的花。
秀秀挨着吴邪坐下,晃着腿说:“听小花说你们在杭州养老,我就过来蹭饭。对了,潘子叔的徒弟托人捎了瓶酒,说是他自己酿的梅子酒,给胖爷您解解馋。”
胖子眼睛一亮:“还是小潘这徒弟懂事!比他师父当年强,那老潘当年总抢我酒喝……”话说到一半,声音低了下去,抓起紫砂壶猛灌了一口。
雨渐渐小了,芭蕉叶上的水珠滚落在青石板上,发出“嘀嗒”声。吴邪起身去厨房端汤,经过客厅时,瞥见墙上挂着的合照——他、胖子、小哥站在雨村的老槐树下,身后是翻修的老屋,阳光正好。照片边角有点卷,是被湿气浸的,却透着股安稳的暖。
“汤来咯!”吴邪把汤碗放在石桌上,排骨炖得酥烂,藕孔里吸满了汤汁。张起灵拿起勺子,默默给吴邪碗里舀了块最大的排骨,动作自然得像做了千百遍。
秀秀掏出手机:“对了,我拍了张小哥听雨的照片,发朋友圈了,好多人说小哥像画里的人。”
吴邪凑过去看,照片里张起灵坐在竹椅上,雨丝在他身后织成帘,侧脸的轮廓被雨雾磨得柔和,青铜链在腕间闪着微光。胖子凑过来抢着看,嚷嚷着:“给我也看看!胖爷我当年在云顶天宫可比这帅!”
雨停了,天边透出点光,照着湿漉漉的芭蕉叶,绿得发亮。张起灵突然站起身,往院外走。吴邪跟上他:“去哪?”
“摘杨梅。”张起灵的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轻快,指向院墙边那棵歪脖子杨梅树,枝头挂着颗最大最红的果子,沾着雨珠。
吴邪笑着帮他扶着梯子,看他伸手摘下那颗杨梅,递到自己嘴边。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混着雨后的清新空气,像极了这些年走过的路——有酸有甜,有雨有晴,最终都落在了这一方小院里,成了最踏实的日子。
胖子在院里喊:“天真!小哥!汤要凉了!”
吴邪牵着张起灵的手往回走,指尖相触时,青铜链的凉意混着他掌心的温,恰到好处。院廊下的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晃,照着石桌上的汤碗,冒着热气,把几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缠在一起,再也分不开。
养老的日子,大抵就是这样:雨打芭蕉时有人听书,汤碗里有肉,身边有你,连时光都走得慢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