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晒秋与旧信-《盗墓笔记之养老生活》

  晨起的雾气还没散尽,吴邪就被院子里的动静吵醒了。他扒着窗缝往外看,只见张起灵蹲在石阶上,正把一串串红辣椒往晾衣绳上挂,指尖捏着绳头,动作慢却稳,红得发亮的辣椒在晨光里晃悠,像一串串小灯笼。

  “小哥,你这是偷摸干了多久了?”吴邪趿着拖鞋出来,打了个哈欠。院子里早被收拾出一片空地,竹匾里摊着金黄的玉米,竹架上挂着晒干的笋干,连墙根都码着几排腌菜坛子,满满当当都是秋意。

  张起灵回头看他,眼里带着点浅淡的笑意,指了指屋檐下的竹篮:“王婶送的辣椒,说晒透了炖肉香。”

  “不愧是小哥,干活都透着股仪式感。”吴邪凑过去帮着递绳子,指尖碰到张起灵的手背,温温的。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跑进屋里,抱出个落了点灰的木匣子,“差点忘了,昨天整理老箱子,翻出点东西。”

  木匣子里是叠得整整齐齐的旧信,黄牛皮纸信封上盖着不同地方的邮戳,最早的一封,邮戳日期距今已经快二十年了。

  “这不是当年潘子寄来的吗?”吴邪抽出最上面一封,信封边角都磨圆了,字迹却依旧硬朗,“那会儿我们在巴乃,信号差,全靠写信联系。”

  张起灵的目光落在信封上,指尖轻轻拂过“吴邪亲启”四个字,没说话,只是往吴邪手里塞了个刚剥好的橘子。

  “你看这封,”吴邪又抽出一封,信纸泛黄却平整,“胖子写的,说他在云南找着个好地方,山清水秀,适合养老,让我们赶紧过去‘会师’。结果呢?转头就被人骗去挖虫草,差点困在雪山上。”

  他边笑边念,念到胖子抱怨“当地米线太辣,想念吴邪做的番茄鸡蛋面”时,忽然顿住了。院子里的风带着桂花香飘过来,吹得信纸边角轻轻颤动。

  张起灵递给他一杯热茶,水汽氤氲里,吴邪忽然想起那年在雨村,胖子捧着碗面哭得稀里哗啦,说“还是天真做的面最合胃口”。现在胖子在福建开了家小饭馆,忙得脚不沾地,上个月视频时还拍着胸脯说“等秋收忙完就回来,给你们露一手新学的佛跳墙”。

  “还有这个,”吴邪从匣子底层摸出个信封,上面没写寄件人,只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花。他拆开,里面是张泛黄的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格尔木的春天”。照片上,霍秀秀扎着马尾,站在一棵柳树下笑,旁边的解雨臣穿着白衬衫,正抬手帮她拂掉肩上的柳絮。

  “这俩现在可是大忙人,”吴邪把照片凑近了看,“秀秀上个月还发消息说,解语花剧团在欧洲巡演,场场爆满。说起来,他们结婚时欠我们的喜酒,到现在还没补上呢。”

  张起灵忽然起身,往屋里走。吴邪正纳闷,就见他抱来个相册,翻开最后一页——是去年拍的全家福。照片里,胖子搂着他的小孙女,笑得眼睛都没了;解雨臣和霍秀秀挨着坐,手里举着酒杯;他自己站在中间,张起灵站在他身边,指尖悄悄勾着他的衣角。

  “对了,”吴邪忽然拍了下手,“下个月重阳节,喊他们都回来吧?就说院子里的橘子熟了,再不吃就落了。”

  张起灵点头,伸手把那串晒好的辣椒又勒紧了些。阳光渐渐爬高,照在竹匾里的玉米上,金闪闪的,像撒了层碎金子。吴邪把旧信放回木匣,忽然发现最底下压着张纸条,是他自己写的,字迹潦草:“等这事了了,就带小哥回雨村,种点菜,养条狗,什么都不管了。”

  原来很多年前,他就已经把“养老”这两个字,悄悄写进了念想里。

  “吴邪,”张起灵忽然开口,指着墙角的坛子,“腌的酸菜好了,中午做酸菜鱼?”

  “好啊!”吴邪笑着应道,看张起灵转身去厨房拿坛子,背影在晨光里拉得很长,踏实得像院子里那棵老槐树。

  风过时,辣椒串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混着远处稻田里的虫鸣,像一首没谱的歌。吴邪靠在门框上,看着这满院的秋光,忽然觉得,所谓养老,不过就是这样——有人陪你晒辣椒,有人听你念旧信,日子像坛子里的酸菜,慢慢发酵,酸里带甜,都是踏实的味道。

  他拿出手机,给胖子发了条消息:“速归,有酸菜,有橘子,再不来连汤都喝不上。”

  按下发送键时,阳光正好落在手机屏幕上,亮得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