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夜愣了愣,看向郑凡的后背。
郑凡的背不算直,却透着股劲,像山里的老树干,看着普通,却能扛住风雪。他忽然想起郑凡说的那个斩修仙者的普通人,心里动了动。
土路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就变成了石子路。石子硌脚,马的脚步也慢了些。
沈夜弯腰,替马拔了拔蹄子缝里的小石子,马低低地蹭了蹭他的手。
“前面就进深山了。”郑凡停下脚步,指了指前方。
沈夜抬头看,远处是连绵的山,青绿色的树一棵挨着一棵,像铺了层绿毯。山脚下有条小溪,水很清,能看见水底的石子,阳光照在上面,闪着碎金似的光。
郑凡背上的布包晃了晃,小铁锤在里面轻轻撞了下,发出闷响。
他往前走了两步,又回头看沈夜说道:“走了,山里的天黑得快。”
沈夜应了声,牵着马跟上。
风从山间吹过来,带着树叶的清香,比镇子里的烟火气淡,却更让人心里静。
他摸了摸背上的刀,刀鞘是温的——没开刃的刀,也跟着他,等着“到时候”的那天。
进山的路更难走,全是踩出来的山径,旁边就是陡坡,偶尔有碎石滚下去,“哗啦啦”响着掉进溪里。
郑凡走在前面,脚步轻快得不像个老头,有时遇到挡路的树干,只伸手一劈,“咔嚓”一声就断了。
沈夜跟在后面,眼睛盯着脚下,也盯着郑凡的背影——那背影在树影里晃,竟让他觉得,就算这山路再长,也能一直走下去。
又走了约莫一个时辰,溪声越来越近。
郑凡停下,指了指溪边的一块平地:“就这儿。”
沈夜顺着郑凡手指的方向望去,那平地不大,却干净,旁边有几棵大树,能挡雨。
沈夜把马拴在树桩上,马低下头,啃着地上的嫩草。郑凡已经把布包打开,掏出小铁锤和几块铁片,又拿出药筐,放在旁边的石头上。
“先搭棚子。”郑凡捡起几根粗树枝,往地上一插,“你去捡点干草,要干的,别带露水。”
沈夜点头,转身往树林里走。
周围的树枝擦过沈夜的衣角,发出“沙沙”的响声。他抬头看了看天,太阳已经偏西,把树叶的影子拉得很长。
山里很静,只有鸟叫和溪声,相比镇子里的热闹来说确实更让人踏实。
等他抱着干草回来,郑凡已经把棚子的架子搭好了。粗树枝交叉着绑在一起,上面铺着他刚捡的干树叶,看着简陋,却能遮风。
沈夜把干草铺在棚子里,踩了踩,软乎乎的。
“晚上吃烤红薯。”郑凡从布包里掏出两个红薯,外皮沾着点泥,却很沉。
“早上在镇子买的,甜。”
他把红薯放在刚生好的火边,火苗舔着红薯皮,很快就有香味飘出来。
两人坐在火边,依旧话少,只听着火柴“噼啪”响,听着溪水“哗哗”流。
红薯烤得冒汁水时,郑凡才开口:“明天带你认山里的药,比镇子里的多,也更真。”
“嗯。”沈夜应了声,伸手想拿红薯,却被烫了一下。
郑凡笑了,嘴角扯出个浅纹:“急什么,凉会儿再吃。”
他从布包里掏出个小铃铛,轻轻敲了一下,“叮”的一声,脆响在山里飘得很远,惊飞了树上的几只鸟。
沈夜看着郑凡手里的铃铛,又摸了摸怀里的铁片——那块刻着“夜”字的铁片,还带着体温。
风从棚子缝里吹进来,带着点凉,却吹不散火的暖。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和在镇子里不一样。但没关系,只要跟着郑凡,心就踏实。
郑凡是个好人。
——
山里的天,黑得快。
转眼间,星星就出来了,密密麻麻的,比镇子里的亮多了。
“睡吧。”郑凡把火压小,说道:“明天还是早起。”
沈夜点头,躺在铺好的干草上,摸了摸背上的刀。
刀鞘贴着后背,很稳。
他闭上眼睛,能听见溪声,能听见火声,还能听见郑凡轻轻的呼吸声。
第二天早上,沈夜是被鸟叫吵醒的。
他睁开眼,看见郑凡已经起来了,正蹲在溪边洗脸。
溪水很清,映着郑凡的脸,竟好像没那么多皱纹了。
也就是从这天起,沈夜跟着郑凡在几个大山里转。
转了一年。
春天的山,全是绿的。
郑凡教他认草药,在溪边认车前草,在树下认茯苓。
有时遇到野兔,郑凡会拿起小石子,“嗖”的一声扔出去,能把野兔惊跑,却不杀。
“山里的东西,能不动就不动。”郑凡说。
沈夜就这样背着刀,跟着郑凡一直走,走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会儿,渴了就喝溪水。
其余时间沈夜也会练刀,他挥刀劈向空气,刀风比之前更稳。
郑凡有时会看,看了也不说什么,只是把小铃铛敲得更响一点。
夏天的山,有点热。
树叶长得密,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
郑凡会找凉快的山洞,在洞里铺些干草,中午就在洞里歇着。
沈夜会去溪边洗澡,水很凉,洗去一身汗。
晚上,两人坐在火边,郑凡会讲山里的事。沈夜听着,偶尔问一句,大多时候只是听。
秋天的山,变了颜色。
树叶有的黄,有的红,落在地上,踩上去“沙沙”响。
郑凡带着沈夜采草药,采完了就晒在棚子旁边的石头上,晒得干干的,收进带的布包里。
沈夜练刀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能练到天黑,刀风裹着落叶,在身边转。
郑凡会煮红薯粥,粥里放些晒干的野果,甜得很。
冬天的山,又下雪了。
雪落在树上,落在石头上,把山盖得白白的。
棚子里的火,烧得更旺。
郑凡没怎么出去,就在火边锤铁——这次锤的不是铁片,是一根铁条,锤得细细的,弯成了一个小钩子。
“挂东西用。”郑凡说看到沈夜的眼神,淡淡的说道。
沈夜没在意,依旧坐在旁边,擦着刀,刀身被擦得锃亮,能映出火的影子。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平淡,简单。
新年这天,山上下着小雪。
“瑞雪兆丰年啊!好!”郑凡很高兴。
这年,沈夜二十九。
郑凡的背不算直,却透着股劲,像山里的老树干,看着普通,却能扛住风雪。他忽然想起郑凡说的那个斩修仙者的普通人,心里动了动。
土路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就变成了石子路。石子硌脚,马的脚步也慢了些。
沈夜弯腰,替马拔了拔蹄子缝里的小石子,马低低地蹭了蹭他的手。
“前面就进深山了。”郑凡停下脚步,指了指前方。
沈夜抬头看,远处是连绵的山,青绿色的树一棵挨着一棵,像铺了层绿毯。山脚下有条小溪,水很清,能看见水底的石子,阳光照在上面,闪着碎金似的光。
郑凡背上的布包晃了晃,小铁锤在里面轻轻撞了下,发出闷响。
他往前走了两步,又回头看沈夜说道:“走了,山里的天黑得快。”
沈夜应了声,牵着马跟上。
风从山间吹过来,带着树叶的清香,比镇子里的烟火气淡,却更让人心里静。
他摸了摸背上的刀,刀鞘是温的——没开刃的刀,也跟着他,等着“到时候”的那天。
进山的路更难走,全是踩出来的山径,旁边就是陡坡,偶尔有碎石滚下去,“哗啦啦”响着掉进溪里。
郑凡走在前面,脚步轻快得不像个老头,有时遇到挡路的树干,只伸手一劈,“咔嚓”一声就断了。
沈夜跟在后面,眼睛盯着脚下,也盯着郑凡的背影——那背影在树影里晃,竟让他觉得,就算这山路再长,也能一直走下去。
又走了约莫一个时辰,溪声越来越近。
郑凡停下,指了指溪边的一块平地:“就这儿。”
沈夜顺着郑凡手指的方向望去,那平地不大,却干净,旁边有几棵大树,能挡雨。
沈夜把马拴在树桩上,马低下头,啃着地上的嫩草。郑凡已经把布包打开,掏出小铁锤和几块铁片,又拿出药筐,放在旁边的石头上。
“先搭棚子。”郑凡捡起几根粗树枝,往地上一插,“你去捡点干草,要干的,别带露水。”
沈夜点头,转身往树林里走。
周围的树枝擦过沈夜的衣角,发出“沙沙”的响声。他抬头看了看天,太阳已经偏西,把树叶的影子拉得很长。
山里很静,只有鸟叫和溪声,相比镇子里的热闹来说确实更让人踏实。
等他抱着干草回来,郑凡已经把棚子的架子搭好了。粗树枝交叉着绑在一起,上面铺着他刚捡的干树叶,看着简陋,却能遮风。
沈夜把干草铺在棚子里,踩了踩,软乎乎的。
“晚上吃烤红薯。”郑凡从布包里掏出两个红薯,外皮沾着点泥,却很沉。
“早上在镇子买的,甜。”
他把红薯放在刚生好的火边,火苗舔着红薯皮,很快就有香味飘出来。
两人坐在火边,依旧话少,只听着火柴“噼啪”响,听着溪水“哗哗”流。
红薯烤得冒汁水时,郑凡才开口:“明天带你认山里的药,比镇子里的多,也更真。”
“嗯。”沈夜应了声,伸手想拿红薯,却被烫了一下。
郑凡笑了,嘴角扯出个浅纹:“急什么,凉会儿再吃。”
他从布包里掏出个小铃铛,轻轻敲了一下,“叮”的一声,脆响在山里飘得很远,惊飞了树上的几只鸟。
沈夜看着郑凡手里的铃铛,又摸了摸怀里的铁片——那块刻着“夜”字的铁片,还带着体温。
风从棚子缝里吹进来,带着点凉,却吹不散火的暖。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和在镇子里不一样。但没关系,只要跟着郑凡,心就踏实。
郑凡是个好人。
——
山里的天,黑得快。
转眼间,星星就出来了,密密麻麻的,比镇子里的亮多了。
“睡吧。”郑凡把火压小,说道:“明天还是早起。”
沈夜点头,躺在铺好的干草上,摸了摸背上的刀。
刀鞘贴着后背,很稳。
他闭上眼睛,能听见溪声,能听见火声,还能听见郑凡轻轻的呼吸声。
第二天早上,沈夜是被鸟叫吵醒的。
他睁开眼,看见郑凡已经起来了,正蹲在溪边洗脸。
溪水很清,映着郑凡的脸,竟好像没那么多皱纹了。
也就是从这天起,沈夜跟着郑凡在几个大山里转。
转了一年。
春天的山,全是绿的。
郑凡教他认草药,在溪边认车前草,在树下认茯苓。
有时遇到野兔,郑凡会拿起小石子,“嗖”的一声扔出去,能把野兔惊跑,却不杀。
“山里的东西,能不动就不动。”郑凡说。
沈夜就这样背着刀,跟着郑凡一直走,走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会儿,渴了就喝溪水。
其余时间沈夜也会练刀,他挥刀劈向空气,刀风比之前更稳。
郑凡有时会看,看了也不说什么,只是把小铃铛敲得更响一点。
夏天的山,有点热。
树叶长得密,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
郑凡会找凉快的山洞,在洞里铺些干草,中午就在洞里歇着。
沈夜会去溪边洗澡,水很凉,洗去一身汗。
晚上,两人坐在火边,郑凡会讲山里的事。沈夜听着,偶尔问一句,大多时候只是听。
秋天的山,变了颜色。
树叶有的黄,有的红,落在地上,踩上去“沙沙”响。
郑凡带着沈夜采草药,采完了就晒在棚子旁边的石头上,晒得干干的,收进带的布包里。
沈夜练刀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能练到天黑,刀风裹着落叶,在身边转。
郑凡会煮红薯粥,粥里放些晒干的野果,甜得很。
冬天的山,又下雪了。
雪落在树上,落在石头上,把山盖得白白的。
棚子里的火,烧得更旺。
郑凡没怎么出去,就在火边锤铁——这次锤的不是铁片,是一根铁条,锤得细细的,弯成了一个小钩子。
“挂东西用。”郑凡说看到沈夜的眼神,淡淡的说道。
沈夜没在意,依旧坐在旁边,擦着刀,刀身被擦得锃亮,能映出火的影子。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平淡,简单。
新年这天,山上下着小雪。
“瑞雪兆丰年啊!好!”郑凡很高兴。
这年,沈夜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