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

  蔡琰秋水莹莹的明眸,紧紧盯着穆顺,想要把他看透。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既有落花流水的细腻柔情,又有长风破浪的豪迈壮志。

  她不自觉的咬着下唇,看向手里那枝梅花,艳丽洁白,怔怔出神。

  两位书法大家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显然是累坏了,坐在石凳上调整状态。

  伏完用手肘点了点发呆的刘协,对方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候,正确收取士人声望的时机。

  “好一个,长风破浪会有时!穆卿之言,可传天下。

  大汉历经风雨飘零,前路艰辛,但穆卿的话,会不断勉励朕,望众爱卿和学子们助我大汉,再次兴盛!”

  刘协慷慨陈词,的确有效果,一群公子哥们都嗷嗷的燃起来了。

  穆顺在旁,撇撇嘴,不屑一顾,古代人真好忽悠,画个饼,就有人去啃空气。

  “国丈,回头给朕抄录一份,我要放在寝宫,每日自醒!”

  “噗…”

  穆顺不合时宜的笑喷了。

  想到这小皇帝的措辞,还“每日自醒”?那行路难,不就变成了行房难嘛!

  所有人都听着这个破坏气氛的罪魁祸首,穆顺挠挠头。

  “我这是高兴,为陛下能够重振旗鼓,整顿朝纲而高兴!”

  穆顺随便敷衍一下。

  刘协也没继续纠缠,安抚了一下各个官员,便打道回府。

  由于两位大家的掷笔,这个文会自然也就开不下去了,但没人觉得遗憾,因为穆顺的三首诗,必定会传遍天下。

  “穆小友,那我便走了,如果再有佳作,记得来找我,我必定给你写一幅好字。”

  蔡邕笑呵呵的说道,但看穆顺神色,又回头看了看,脸色有些难看。

  因为穆顺根本就没看蔡邕,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蔡琰上,对方自然不敢对视,躲在父亲后面。

  “你说的意思,只要我有佳作,就可以一直去找你呗?”

  穆顺回过神,他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不自觉的嘿嘿笑了起来。

  蔡邕根本没在意那些细节,点点头,他不会知道,这个承诺未来会对他家带来多大的影响,这个暂且不提,后文再表。

  蔡琰路过穆顺的时候,对他点头示意,虽然对他的观感不是很好,轻佻,强势,但这不妨碍穆顺的才华和魅力,给她印象很深,就是不太正经。

  穆顺也不着急,既然蔡邕都开口邀请了,王允那就先不去了,改道去蔡邕家蹭饭。

  虽然没有歌姬舞姬,但有一个蔡琰就足够了。

  随着刘协离去,各官员也陆续离开。

  “穆侯随我一起回府,讨论一下文字的简化问题?我肯定隆重接待!”

  钟繇没忘了与穆顺的邀约。

  “这倒是可以,不过我还有点事,你回家等我,我办完就去。”

  穆顺摸着下巴。

  “好,恭候大驾!”

  钟繇拱手。

  原地只剩下穆顺,伏府下人看看他,大眼瞪小眼,不知道为啥穆顺还不走。

  “去,把你们小姐答应我的桂花糕拿来,我准备走了!”

  穆顺对一个下人说道。

  旁边的杨修捂脸,站开很远,一副我不认识他的表情,荀攸一脸懵逼,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下人赶忙回去确认,伏颐听着一愣,这事不是场面话嘛?他真信啊!还等着?

  “给,他,准,备!”

  伏颐握着秀拳,咬牙切齿,一个字一个字的崩出来,看来是气的不轻。

  回去的路上,杨修抱着四卷字画,小心翼翼。

  穆顺则大大咧咧,拎着好几层木盒子的糕点。

  “主公,今天早朝,有件事很诡异。”

  荀攸捻着胡须,悠悠说道,他已经习惯两人的不正经了。

  “处于左冯翊与北地郡交汇的漆垣县,上书北地郡有羌族异动。

  以前这样的情报会直接经由李儒的手,处理后便直接宣布。

  天子只是做做样子,他决定不了什么。

  可今早,这事竟然直接拿到明面上议事。

  有人提议让皇甫老将军带兵去镇守,李儒沉默不语,没有定论。”

  荀攸目前还看不出端倪,只是陈述实事。

  “然后呢?这和咱们有啥关系?”

  穆顺塞了一块桂花糕,一副完全不想动脑子的表情。

  “攸暂时看不清楚,但总感觉这事不会是表面这么简单,我怀疑是反董派在背后的谋划。”

  “没事,让他们折腾去吧,公达,你派人看好王允府上,如果有吕布出现,再通知我。”

  穆顺没想太多,他不确定吕布杀董是什么时候,但王允绝对会和吕布密谋,盯住王府便可发现端倪。

  “主公的意思是,王允会拉拢吕布?”

  荀攸在快速的捋清几方的利害关系。

  “不太清楚,你安排就是,我也是推测。”

  穆顺不太敢保证历史还能回归正轨,毕竟现在的吕布都被自己揍怕了,又或是王允会直接联合自己?穆顺说不准。

  “唉,公达,钟家能拉拢嘛?我看那钟繇,是个人才。”

  “钟家根基在颖川,除非主公能拉拢钟繇为你做事,不然很难。”

  “杨家不也在弘农嘛?你们荀家不也在颖川嘛?”

  穆顺没想明白其中门道。

  “世家大族一般不会孤注一掷,荀家,攸做不了主,我顶多能决定我自己的选择。

  杨家比较特殊,杨彪为族长,德祖为独子,他俩便可以决定杨家的未来。”

  荀攸看向旁边杨修,对方满不在意的点点头,他认为选对比投机更重要。

  “而钟家,族长是钟繇的叔父,钟繇目前四十有二,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而钟繇本人并不关心各方局势,他更在意自己的书法之道。”

  荀攸继续给穆顺解释。

  “哦,明白了,我看中的就是他的书法。”

  穆顺坚定的说道,这个钟繇,一定要弄到手。

  “为什么?”

  荀攸疑惑道。

  “简化文字,规范书写,这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使更多百姓开智。

  这是我想做的事,也是钟繇擅长的事,那我便一定要把他归于麾下。”

  穆顺将手中的糕点盒子递给荀攸。

  “别认为我异想天开,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我是一定要做的!”

  穆府到了,穆顺挥手告别两人,独自前往钟府。

  荀攸双手攥紧食盒,看着穆顺远去,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