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压轴的两幅字画-《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

  穆顺可不是当初在并州的毛头小子了,这一路走过来,经历了很多细糠,现在也算是品茗高手了。

  但莹莹出场后,他还是被这位花魁惊艳到了,看上去,这杜莹莹也就二十出头,一颦一笑,媚态自生。

  单论脸蛋,穆顺给90+的分数,身材也是好到爆炸,正值青春年华,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而且,穆顺在她身上看到了太多的熟悉身影。

  孤独的邻居,温柔的小姨,善良的学妹……

  穆顺咽了咽口水,这要是穿上短裙,套上丝袜,妥妥国民女神。

  而且她的媚,已融入骨髓,不是刻意做作,每一个动作都很自然,却又充满了媚惑,这也可能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

  只见莹莹姑娘提起裙摆,对着下方宾客柔美的笑了笑,不知是不是有意,她抬头,看了一眼穆顺的方向。

  “公达,这美女是谁啊?”

  穆顺一刻都不舍得移开目光。

  “主公,她是……”

  荀攸常年都在京都,这些事他自然了解,便给穆顺简单的介绍了一番。

  “哦,挺可怜,唉,我这该死的同情心又要泛滥了,公达,你快劝劝我!”

  “哈哈,主公,食色性也,这种事,何必压制天性。”

  荀攸多人精啊,他能听不出来穆顺的反话?他要是真劝了,穆顺也会背着他偷偷勾搭。

  下方人们的情绪被彻底点燃了,就连黄琬,都七老八十了,都有些激动,赶紧拽住旁边的种拂,问这问那。

  人家种拂虽然负责管理乐府,但他也是重名声之人,这种国民女神,如果不愿受委屈,他是逼迫不了的,他还要脸。

  就当大家意犹未尽,陷入幻想之时,莹莹动了,她莲步款款,欲走下台。

  “莹莹姑娘,我养你啊?”

  穆顺突然的开口,而且非常直白。

  既然遇到,就不能错过,反正现在有钱,院子也扩建了,养的起。

  众人听了一愣,纷纷回头,用一种难以言喻的表情,看着穆顺。

  你今天纳妾,你不知道嘛?还在这勾搭?

  台上的莹莹姑娘也是浑身一怔,她觉得自己听错了,怎么会有人,在这种场合,直接说出这种话?

  “穆侯说笑了,但如果能得穆侯赠诗一首,奴家自然愿意扫榻相迎。”

  她调整了下情绪,慢慢回头,笑的很自然。

  这一笑,美的真是不可方物,媚的更是浑然天成。

  所有人都不再掩饰自己眼中额欲望,贪婪的望台上的花魁。

  “我不是那么小气的人,送你一句又何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姑娘收好,回头我自会兑现你的承诺。”

  穆顺爽朗的笑了笑。

  “贴切,太贴切了,这句话与莹莹姑娘这个人,必定留名千古,为后世所传唱!”

  黄琬站了出来,拍手叫好。

  杜莹莹,站在台上,听到这句送于她的诗句,怔怔出神,随即又平复心神,转而一副浅笑。

  “奴家谢过穆侯,从今日起,奴家便不再出阁,静候穆侯大驾!”

  杜莹莹一礼,转身下台而去。

  “好了,继续吧!德祖。”

  穆顺非常淡定的说道,实则心里都爽翻了,这种极品,必须收。

  也不知,为何如此绝色,后世却无记载?又或是自己知识储备不足?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他捡了一个大便宜。

  原来的故事线中,杜莹莹后来成为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曹操围困下邳,关羽还请求索要过杜氏。

  曹操先是答应,但破城后见杜氏姿容,便毅然决然收下杜氏,不顾关羽的情绪。

  台上杨修回过神,敲了敲手中小木锤。

  既然自家老大先下手了,自己肯定也抢不过,还是把心思收回来吧!

  “大家收收心,穆侯看上的女人,你们就别多想了!

  还是看看这最后一件拍品吧!”

  杨修的话,像针一样,刺破了台下男人那可怜的自尊心。

  没办法,穆顺的名声太响了,而且最近敲脑壳事件和李儒装修事件一出,更没人敢招惹穆顺了。

  那就是个疯子,他的想法没有逻辑的,你跟他讲道理的提前,是他听不听。

  “好啦,美女虽然少,但也是有的,而这件拍品,可不同,绝对的传世之品。”

  杨修拿起两幅字画,手一抖,字卷展开。

  “这是当世两位书法大家,蔡邕和钟繇的书法作品,而且是唯一一套,两人书写同样内容的作品。”

  杨修说完,台下的人有些坐不住了,穆顺脑子有泡?这都舍得拿出来卖?

  台下很多官员也都是文人雅士,他们家里也不乏有两人的单品,但两人同一作品,却从未出现在市面上。

  “这不是,前两天文会上,穆侯所吟诵的《行路难》嘛?”

  有人认出了这内容,然后纷纷附和。

  “没错,不论是诗作,还是字本身,都是当世独一份的。

  两幅书法,捆绑售卖,起拍价十万贯,单次不得低于一万贯!”

  杨修说出了价格,穆顺听到,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还是两个老头的字值钱,嗯嗯!

  下方众人,初听价格,觉得有些高了,单一幅,也就万贯左右。

  过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其中的猫腻,两幅一起,当下的价值暂时还体现不出来。

  如果传于后世,后人在研究文字书法之时,这一套字画的价值便会呈指数增长,不可估量,而且是越流传越增值。

  如果书法也能成为家传学术,那这两幅字画的意义,便不亚于五经论着,可以成为家族的立世根基。

  就像太原王氏的《论语》,颖川荀氏的《荀子》。

  十万,不算贵,可以说太便宜了!

  因为这是能够给一个没有根基的家族,筑造根基的传家宝。

  但是,有一点,让他们这些犹豫,这些人,不管是富商还是大官,他们很多人的基本盘都不在长安,可以动用的流动资金,不够。

  “请问一下,钱财不够,可以用什么东西相抵?”

  有一个官员,站出来,提出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

  “问的好!”

  杨修微笑,他就等这个呢!